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環保手抄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二.競賽背景:
為了響應低碳,普及環保理念,以及通過新穎的宣傳形式我們校園的綠色文化,進行思想意識教育和藝術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成為綠色使者,豐富學生的藝術生活,為締造綠色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氛圍,材冶系團總支研究決定舉辦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第一屆“綠色-環保”英語手抄報設計競賽。
三.競賽目的
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及書寫規范性,以文藝形式加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進學生之間綠色文化的交流,為和諧社會造就具有環保素質、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四.策劃舉辦單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材冶系團總支
五.競賽簡介:
1.競賽主題:綠色家園
2.競賽口號:do good to the environment,caring for nature
(善待環境,關愛自然)
3.競賽地點: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4.競賽對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材冶系全體學生
5.競賽流程:
(1)宣傳動員及作品提交階段
xx年11月28日——xx年12月11日
(2)作品評審階段(系級評獎)
xx年12月12日——xx年12 月18日
(3)作品會展階段
xx年12月19日——xx年12月23日
六.作品要求:
(1)圍繞“綠色-環保”主題構思,主題鮮明,立意新穎,內容健康向上
(2)以個人或團體為單位創作參賽
(3)以英文形式出報,圖文并茂
(4)紙張必須為4開或2a規格
(5)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有參賽者姓名、專業班級、聯系方式
(6)必須是原創作品,嚴禁抄襲
七.作品評比:
(1)內容(50%):圍繞主題(20%)
作品整體質量(20%)
符合作品要求(10%)
(2)創造(30%):方案設計新穎(20%)
形式新穎(10%)
(3):語言表達(20%):版面語言簡潔、凝練(10%)
書寫規范,態度認真(10%)
八.獎項設計:
一等獎2名
二等獎4名
三等獎6名
優秀獎10名
九.競賽咨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材冶系團總支博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今天,我們早上升國旗,唐老師說:“學校將舉行《創森知識》手抄報比賽,請全校同學踴躍參加......”一聽到辦手抄報,我頭都大了,因為不知從何下手。
第一節課,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張大大的白紙,足有一塊小黑板那么大。于是,我拿出水彩筆等工具,開始動手制作屬于我的第一張手抄報。我首先在白紙的四周畫出一個天藍色寬約半寸的長方形框框,然后再在框內的空白處畫上房子、樹、云朵、小鳥等,并涂上與綠色環保生活相搭配的各種顏色,作為《創森知識》手抄報的小版塊。再細細篩選合適的文字內容。篩選后,再將創森小知識一一謄寫在各個小版塊內。然后,我舉起手抄報審視了一番,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哦,原來這期手抄報的主題,以及我這個設計者的名字還沒寫上去呢!于是我在最大的樹上寫著“低碳生活”四個醒目的大字,再署上我的“大名”。弄完這些,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總算大功告成了。
放學后,我將這張手抄報小心翼翼地拿回家,擺在桌上,讓媽媽欣賞。媽媽豎起大拇指,一個勁夸我的手抄報又簡單,又漂亮,還很有特色。看到我用心后的成果得到了媽媽的全部肯定,我真是開心極了。真希望以后學校多開展這樣又動手又動腦的主題活動,使我們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將低碳生活進行到底,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美好!
“”
在培養學生環保觀念,創建綠色學校方面,我們學校腳踏實地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加強領導,建章立制,落實責任。
保持生態環境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事,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由此,我校領導高度重視環境教育工作,建立了創建“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制定了具體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把環保教育納入全校整體工作中,根據青島市綠色學校標準把創建工作總體規劃,學科教育滲透,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校園環境建設,宣傳活動等工作,具體落實到各部門。如今當你走進我們的校園,展現在眼前的是四季長青的花草樹木,雖不見富麗堂皇的建筑,卻透著沁人心脾的清新和典雅。
(二)精心設計,讓“創綠”工作蘊涵在各種實踐活動之中
1、我們采取了讓學生自己教育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小主人翁作用,召開以環保教育為內容的主題班、隊會,讓學生討論怎樣去做保護環境的“小天使”。
2、在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召開“我們共同的家園”隊會,6月5日世界環境保護日,組織開展“環保”繪畫比賽、演講比賽,“我為環保獻一計”等活動。還利用學校廣播,板報宣傳主題內容,舉行書畫展和環保手抄報比賽;
3、各中隊設立“綠色區角”,適時“綠色班級”的評比。
4、開展“彎腰撿”活動,師生們已養成“彎彎腰”的好習慣,學校的環境保持整潔有序。
5、組織隊員們利用節假日,走出校門,走入社會,擦洗街道護欄,張貼的小廣告等,給花草當保鏢;向社會人士發出環保倡議書,使人人行動起來,保護環境衛生。
6、發動小隊隊員,利用廢品搞小發明、小制作,培養隊員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分類收集垃圾,拿到廢品收購站賣,把所得的錢存在班級的“綠色銀行”中,培養隊員的愛心,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7、在學校網站上開辟“綠色學校”專欄,宣傳綠色環保的有關知識,及時反映學校創建工作的最新情況,接受師生的有關建議。
(三)環保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學校要求各學科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寓環境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在課堂上教學中見縫插針,有意識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加強對學生進行節水、植樹、防污染等環境教育。在課外,要求教師每學期針對學科特點寫出環保滲透論文,使師生滿懷激情地用心用筆去談環保這個人類永恒的話題。
(四)加強環保行為教育,提倡綠色生活時尚。
環保是一場綠色變革,環保是一種自然回歸,環保更是一種生活時尚。學校把綠色環保教育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要求結合起來,如教育學生在家中種花種草綠化家園,水的重復利用節約水資源,回收廢紙,多使用再生紙,拒用一次性餐具,建議媽媽用無磷洗衣粉等等。在校園,教育學生爭當綠色小先鋒,課間不追趕打鬧,減少噪音。愛護學校一草一木,文明禮貌,也是一種綠色行為。為創造良好的班風校風,為創建綠色學校營造良好的氛圍。課堂中的有機滲透,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使學生所接受的環境教育,從表層開始深入到了內心,再轉化為自覺的行為。
今后的設想:
1、發揮地域優勢,配備校外環保輔導員,及邀請有關環保專家到校講座。
2、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及時了解當前環境教育的現狀及趨勢。
“和”,即和睦、融合、和諧、統一,就是萬物諧和人理暢通;“愛”,仁也(《廣雅》),惠也(《史記》),是“和”之基石。“和愛”教育,即以愛育愛,以心育心,倡導和衷共濟、和合包容、和而不同,實現學生和諧發展,教師和諧發展,學校和諧發展。
【關鍵詞】
和愛教育 學生 生命之花
常州市武進區焦溪小學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普通小學。多年來,學校秉承“競仁”之校訓,堅持“以和為美、以愛為本”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和愛”教育,引領師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和愛”文化――讓生命詩意棲居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學校始終將“和愛”文化氛圍的營造作為一種重要教育資源和教育途徑,強調學生在共同參與這種文化氛圍的營造過程中得到熏陶和啟發,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使學校的墻壁會說話。”在和愛教育氛圍的營造上,我們努力把“和愛”元素滲透到學校的每個角落。校門口的電子屏、校園內的宣傳標語,走廊、樓梯的墻面,班級黑板報,校園櫥窗,處處彰顯著“和愛”文化的特質。在每個教室的門口,都有一塊醒目的班級介紹牌,上面除了班級介紹,奮斗目標,還有班主任的愛生格言。每個教室的板報上,專門辟出一塊作為“和愛”角,布置相關內容。從國旗下講話到道德講堂活動,從學生的手抄報到學校的《和愛報》,也都緊緊圍繞“和愛”這個主題精心設計,以此讓師生沐浴在濃厚的“和愛”文化氛圍中。
二、“和愛”課堂――讓生命充滿活力
“和愛”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遵循學生的自然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個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輕松和諧、充滿愉悅的教學環境,使課堂充滿人文關懷,充滿生命活力,生生、師生和諧相處,合作交流,教學相長,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扎實高效,學生在課堂上善于學習、樂于學習,幸福成長。“和愛”課堂的打造,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注重“和愛”課堂的氛圍營造
課堂上,教師保持快樂和暢的情緒狀態,尊重信任學生,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和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建立起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我們在倡導課堂環境和諧的同時,也提倡和而不同,課堂上教師要允許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個性的存在。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自己最美麗的一面,教師要給他展示的舞臺,給他肯定和激勵,實現人的身與心達到“和”的狀態。和愛課堂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體驗、關愛、分享,用情感觸摸情感,用智慧開啟智慧,用靈魂塑造靈魂,用生命激揚生命,孩子們盡情享受著生命成長的快樂,盡情舒展著生命綻放的美麗。
2.注重“和愛”理念的學科滲透
學科教學滲透是和愛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科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和愛”文化內容。學校把和愛教育與新課程理念實現最大化融合,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挖掘文本中可融入的教育資源,有機地不露痕跡地將和愛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
三、“和愛”德育――讓生命快樂成長
“和愛”德育,就是以主題活動為載體,讓德育回歸生活、回歸本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關心學生的心靈需求,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讓生命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染,在“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中達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目的,使德育充滿人性和和諧的光輝。我們圍繞“紅色愛國、綠色環保、藍色愛心、紫色科技、金色幸福”等主題,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領學生不斷追逐、踐行、展現自己的童年魅力,在“五彩”活動中載夢飛翔。
1.繼承傳統,點亮紅色夢想
通過祭掃烈士陵園,紀念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發揚先輩的精神,為實現中國夢刻苦學習,將來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材。通過開展“講故事,學榜樣”活動,學習古人勤奮讀書的精神,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的品質,學習奧運冠軍揮灑汗水為國爭光的頑強意志。通過開展外出參觀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家鄉文化,傳承圣賢精神,并激發他們對中國文化、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參與環保,追逐綠色夢想
陽春三月的“植樹活動”,為校園、為家鄉添上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四個一”活動――“節約一度電、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張紙、節約一滴水”,使學生們懂得怎樣有效節約用電、用紙、用水,怎樣文明用餐,焦小的每一位成員心懷綠色夢想,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對綠色環保的理解。
3.奉獻愛心,實現藍色夢想
組織開展“童心相連,愛心涌動”義賣活動,籌得善款捐給需要幫助的人,雖然大家所帶的物品有多和少,所得的錢有多和少,但付出的愛心是等價的。開展《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少年夢,中國夢》等主題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明白應該從小樹立愛國思想,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為中國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
4.動手實踐,絢爛紫色夢想
以校園科技節為載體,組織學生開展系列科技活動,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每天早晨和中午開展數棋、航模等興趣小組活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增長了科學知識。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活動,既為學校爭得了榮譽,也彰顯了自己的獨特才能。
5.展示自我,成就金色夢想
植樹節文化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朝鮮每年4月6日為植樹節;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意大利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于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舉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由內布拉斯加州一新聞記者發起美國第一個植樹節。當天,內布拉斯加州全境種樹超過100萬棵。它正式成立由J. Sterling Morton(J.斯特林莫頓)在1872年的內布拉斯加州。到20世紀20xx年代每個美國公眾已通過國家法律,宣布某一天為植樹節或植樹節和伯德日紀念活動。由于日期不同,建立了根據氣候和適當的種植時間。植樹節是一個假期,有一個國際遵守和很多國家的認同。在美國,是全國植樹節慶祝4月第四個星期五。有些州慶祝選擇在不同的日期對應的最佳時機植樹地區植樹節。
巴西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內,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以上。盡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樹造林。巴西政府對森林資源采取合理開發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xx年11月8日在內羅畢發起“為地球植樹:10億棵樹運動”。這一運動計劃20xx年在全球種植最少10億棵樹。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植樹的步驟第一,挖坑。根據根系的長、寬挖大小適宜的樹坑。深度一般以50厘米為宜。挖坑時要將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黃土分倒在坑兩側。
第二,回填。種樹前應該按樹根的長、寬及其根系頂端長度的情況,在坑內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況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第三,栽植。謹記一句話“三二一”——三埋、兩踩、一輕提。放置樹苗時要將根部扶正、枝要展開,這是前提。栽樹時,須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許,在距坑頂一定距離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繞樹一周,用均力踩實,然后輕提樹莖、抖松,以保證樹根的呼吸暢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繞樹踩實。在第三次填土后,盡量保證與坑面平齊。樹根放位時要與南北、東西方向的樹對齊。然后,在坑面上圍一個大圓盤,便于日后澆水養護。
第四,覆土、保墑。將樹苗栽好后,覆蓋一層薄土,以保持水分。
快樂的植樹節今年植樹節那天,學校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綠色環保活動。我們都積極參加了這次有意義的活動。
下午,我們拿著水桶和環境標語牌來到校園內的棵棵小樹前。開始澆樹了,老師告訴我們:“大家澆水或掛標語牌時要輕手輕腳,小樹在睡覺,千萬不要吵醒他們。”老師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就紛紛忙了起來,有的給小樹澆水,有的在給小樹清理垃圾,有的正在輕手輕腳地給小樹掛上標語牌,還有的去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