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千里馬與伯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是出自于文學家韓愈的《馬說》。無可否認,作者此時所闡述的是識別人才的人和人才之間那種微妙關系,他們在很多時候似乎總一前一后出現,而且識別人才的人(伯樂)對于人才又決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當一個時代的“伯樂”稀少時,那么“千里馬”不就要“駢死于槽櫪之間”嗎?這對于那些“千里馬”來說多可悲呀!但是,這些“千里馬”就只能依靠別人來找你嗎?他們自己就不能站出來毛遂自薦嗎?一個人才的悲哀莫過自己不具備這種精神啊!
你我都知道,“伯樂”是個人,一位你我一樣的凡人,只不過他熟悉馬,了解馬罷了。僅此之外,他也沒有特別之處,那么,作為你——一匹有日行千里能力的好馬。你能把自己的光明前途全部寄托給伯樂嗎?你敢保證,你認定的伯樂不會在蕓蕓眾生的大世界里去找其他千里馬嗎?要知道,世上的千里馬不是僅你一匹啊!與其做這樣沒有把握的選擇,還不如自己把才美外現出來,盡管在有些“千里馬”和“伯樂”眼中看來,那樣做等于自傲,自以為是,但是,只要自己的作法對自己,對國家都有利,能讓自己有奉獻才能的機會,又怕別人說什么呢?好歹自己不枉上天給自己的恩澤,沒浪費自己的才華!天底下的“千里馬”們,你們何樂而不為?
一個時代的“伯樂”是有限的,而一個時代的“千里馬”是數不清的,因此自然避免不了有大部分“千里馬”沒有被“伯樂”發現的可能了,那么既然不被發現,那些“千里馬”們就一定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嗎?答案不是唯一的,關鍵在于你自己的選擇!
“千里馬”們,在自己沒被“伯樂”發現的時候,請你們拋開那份怕他人道長短的心理!做一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的大智“千里馬”吧!
千里馬,源自出一宗,而處兩極,一優一劣,
千里馬,日行千里,馳騁荒野。雖不及風,無如流星,亦為劣馬不所行也。且千里馬之睿智,剛毅為劣馬不所及,故人甚喜千里馬。
人不為馬生,馬為悅己者死,識馬者方為伯樂。伯樂與馬,人馬邂逅,早已是塵埃落定。沙場,浴血奮戰,兩心和二為一,人中有馬,馬中有人,此情與生俱來。穿精甲,無畏無懼,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換個草木皆兵,敵聞風喪膽,贏得身前身后名。
素千里馬常有,然伯樂無。縱有千里馬,無人識之,天成才能,無用武之地,何為悅己者,盡善其才能。可恨無伯樂,不識千里馬,使之甚不善用不如劣馬,食之,睡之,不為千里馬之需,縱有千里馬遇伯樂,也失千里之能。
千里馬,生不逢時,逢時不逢伯樂。落得一腔悲憤,不得志,有才能,卻無善用者,盡善其能。可謂無伯樂之千里馬,劣馬也。
在古代文學韓愈的《馬說》中:飼馬者不識千里馬,把千里馬和普通放在一起,以至于千里馬雖有千里之能,但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又怎能要求它能行千里呢?那個飼馬者飼養馬,用鞭子鞭打馬,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去鞭打它,喂養它又不足以讓它發揮才能,馬兒鳴叫又不能通曉它的意思,飼馬者還手拿著鞭子站在千里馬前說到:“天下沒有千里馬。”天下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不知道什么是千里馬。
伯樂是指識才,能發現才的人。飼馬者是指不識才的人,而千里馬是指有才干而懷才不遇的人。
在當今社會,國家需要“千里馬”而更需要“伯樂”。需要“千里馬”那樣的人才,需要“伯樂”那樣善于發現人才的人。
不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華與技能,都有自己的特長。不管在哪兒,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應積極的展現自己,抓住每一個機會去表現自己,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華。在當今社會中就是需要這種大膽,勇敢,有才華,有干勁的人。那只等待別人發現的“千里馬兒”,學會自己去爭取,去創造吧,去實現自己人生有意義的價值,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國家做貢獻,富強自己的國家吧。
下面,結合實例給同學們提供幾種活用素材的小絕招。
一、 同一素材,論述不同的話題
素材的內涵總是多元的,因此,考生運用同一則素材的不同內涵,可以論述不同的話題,證明不同的觀點。
下面的兩個文段,都引述了“感動中國”人物沈浩的事例,卻分別證明了不同的觀點。
例1 立身基層,興村富民,這是沈浩的理想。有了這個理想,才有了他與小崗村六年的不離不棄,才有他在小崗村六年的默默奉獻,才有了小崗村工業、商貿、高效農業、生態旅游業的長足發展,才讓小崗村躋身于“中國十大名村”。這個理想,讓他成為感動中國、踐行信念的村官;這個理想,讓他贏得了小崗人顆顆鮮紅的手印;這個理想,讓小崗人用感恩的熱血為他書寫出不朽的碑文。
(焦可馨《滿樹花果一粒種》)
簡析 考生從沈浩材料中發掘出的內涵是“理想”,論述“理想”對于實現人生價值的意義,是“理想”讓他有了踐行村官的信念,“理想”讓他收獲了村民的敬仰,“理想”讓他刻上不朽的豐碑。
例2 選擇適合自己的土壤,是普通村干部沈浩留在小崗村的責任。他植根于黃色的泥土里,但也就是這份質樸,成就他永恒的標志。擔任小崗村書記的日日夜夜里,他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首位,他愛村民比愛自己和家人更多一點。他將一生奉獻給了小崗村,站起來他是一面旗幟;倒下去,他是一座豐碑。沈浩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土壤,實現了人生價值,責任在那顆始終牽掛著人民的心中撐起了一片神圣的天空。
(2010年高考安徽考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土壤》)
簡析 考生從沈浩材料中發掘出的內涵是“責任”,論述“責任”對人生的意義,他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擔起了小崗村書記的責任,在銘記責任中奉獻熱血,在履行責任中撐起神圣的天空。
二、 同一素材,從不同角度分析
由于人生經歷、思維習慣的不同,或由于論述的需要,考生面對同一素材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發掘出性質不同的思想內涵,表達各自不同的觀點、態度。
下面的兩個文段,都引述了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的事例,分析角度、表達觀點卻有所不同。
例1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一舉刷新票房紀錄,影片中逼真的畫面、緊湊的劇情令人拍案叫絕。本部影片可是耗費了卡梅隆十余年的心血,如果沒有長期的準備,只是單單圖快圖早,哪里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大作?反觀國內部分導演,為了名利倉促上陣,有的甚至一年幾部影片,企望能早些將作品搬上熒屏,殊不知這些作品只能是如水珠落入池塘,難以長久地在人們心中留下記憶。僅僅是“早”,行嗎?
(2010年高考湖南考生《早》)
簡析 考生從“藝術積累的意義”的角度分析,指出了《阿凡達》刷新票房紀錄的原因是卡梅隆的“十余年的心血”的結晶,接著輔以反面例證,表達了藝術作品不可貪“快”求“早”的觀點。
例2 夢幻的潘多拉星球,奇異的納美人,這些奇思妙想都是來自于卡梅隆的“仰望星空”。對影片效果的不斷調試,對故事情節的反復修改,十年來,卡梅隆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把那美麗的志向變成了現實。如果《阿凡達》失去了卡梅隆天馬行空的想象,潘多拉星球還會夢幻神奇嗎?如果《阿凡達》失去了卡梅隆的腳踏實地,納美人也許就永遠不會誕生。《阿凡達》是卡梅隆“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的產物,二者的結合讓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了這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仿佛兩極,只有把它們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靈動化為有形,有形映照靈動。
(2010年高考北京考生《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簡析 考生從“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關系的角度對材料進行分析,運用“正反結合”的方法,表達了只有將“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事業成功的觀點。
三、 同一素材,“傳統”“創新”兩種用法
格言、名言、成語等,是前人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結晶,考生可以闡發傳統意義,為表達自己的觀點服務;同時,也可以結合時代特點,對其原意提出質疑,翻出新意,以新奇的觀點取勝。
下面的兩個文段,都是由韓愈“千里馬”的論述引發的議論,表現出傳統、創新兩種觀念。
例1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意思是指世上有識別馬的伯樂,然后千里馬才被發現。千里馬一直都存在著的,但是伯樂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的。因此,知人是很重要的,沒有知人本領的伯樂,生活中的“千里馬”很難被發現,也就難以發揮作用。
(馬飛騰《時代需要伯樂》)
簡析 考生引述并闡釋韓愈的觀點,從而引發“知人重要”的論述,表現對“伯樂”作用的關注。
例2 沒有伯樂,千里馬依舊是千里馬;離開千里馬,伯樂豈能為伯樂?更何況,真正的千里馬無須朝朝暮暮地等待伯樂,天馬行空一向是步履不凡。
(彭荊風《世有千里馬,然后有伯樂》)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韓愈這寥寥幾筆寫盡了千里馬的苦衷,其空有一身才干卻發揮不了,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之一。韓愈的這一說雖然寫于唐朝,但是在當今社會,類似等待伯樂而不得志的千里馬還是大有人在。
這里,我想提醒那些等著被人賞識重用的“高手”們,如今是知識爆發的年代,可以說讀書是我們青少年唯一的出路,幾乎只要家長有條件,都會給孩子上學,并給他們吃偏飯,你們這種人才是不可計數,人家公司想怎么挑就怎么挑,你這樣坐在家中,等待機遇,你當你是誰呀?諸葛亮還是姜太公?“機遇常常青瞇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在此我將它改為“機遇常常青瞇毛遂自薦的人。”說到毛遂,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自信,他以一句“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未見而已。”打動了平原君,且成功完成了使命,使他終得名垂青史。
因此,我要問大家的是:你假使是一個有才學的人,是愿做一匹千里馬,等待伯樂來讓你大發光彩,還是愿意做毛遂,抓住一閃而過的機遇,努力證明自己呢?能被伯樂一眼相中,你的人生固然坦蕩燦爛,而學用毛遂自薦,可能所有的局面都需要你親手打拼。也許有些人愿意一下子登上人生的顛峰,不必受那磨練之苦;也有些人愿意自己踏踏實實的從底層做起,也許到不了前者的境界,但他的一生也算得精彩。如果要讓我選擇,我倒更愿意選擇后者。為什么?因為前者的順利成功,別人會更多地歸因于運氣,與你本身實力的多少無關,即使你肚藏乾坤,別人也反說你是“暴發戶”,而我之前也說明了,如今知識分子如此的多,卻你一個人又怎樣呢?會被相中的機遇是小之又小!而后者的成功,大部分靠你個人拼搏而來的,成功后回首自己背后辛酸的腳印,會讓我感到一種無比的自豪,別人亦會由衷地尊敬我,承認我的實力。
千里馬,守著伯樂來發現,假如世無伯樂,那千里馬也就免不了被埋沒的悲劇,與其坐等別人,還不如毛遂自薦,在成功與失敗的拼搏中,綻放自己生命中最燦爛的一刻。希望大家讀了鄙人拙作之后,有所感悟,挑戰自己,做一個讓人仰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