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與月亮有關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電力計量;集約化管理;有效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完善,電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要想促使電力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全方位提高服務質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電力計量,通過集約化管理,可以提高電力計量的效果,促使電力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1 電力計量集約化
一是將技術先進的電能表給應用過來:要跟隨時展的潮流,將新型電能表給應用過來,將計量技術改造工作給嚴格落實下去,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將那些落后不適用的電能表給剔除掉,在對電能表進行選用時,需要對功能、性能以及精準度等指標充分重視,這樣電力計量精確度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強化,對電力計量的遠程化和數字化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二是對電流互感器進行合理的選擇:通過研究發現,電力計量的精確度會在較大程度上受到電流互感器的影響,因為社會有著較大的電力需求,那么在開展電力計量的過程中,選擇的電流互感器往往有著較大的變比,這樣就會有較大的誤差存在于電力計量中。為了促使電力計量誤差得到減小,電力企業就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對電流互感器合理選擇,同時為了促使電力計量的精確度得到保證,還需要在頻臨現場處設置二次回路設備或多抽頭電流互感器,避免有電力損耗現象出現,這樣電力計量的精確度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強。
三是對計量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要想增強電力計量精確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對計量方式進行合理選擇;電力企業在對接線方式與計量措施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充分結合電力企業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保證足夠的科學合理,促使電力計量精確度得到有效增強,比如對于三相四線制電力用戶,如果負荷不平衡,就會有零序電流存在于零線中,這時候在電力計量活動中,如果采用的是三相三線二元件電度表,那么就會有較大的誤差出現,對電力計量精確度造成影響。
四是減少施工質量對計量的影響:通過實踐研究表明,電力計量精確度會在較大程度上受到施工質量的影響,因此電力企業在施工的過程中,就需要對材料進行認真選擇,保證符合相關的要求和規定,并且對工程施工質量實時監控。研究發現,有正相關性存在于電度表傾斜度和電力計量之間,也就是說電度表有著越小的傾斜度,那么就有著越小的電力計量誤差;并且電力計量誤差還會受到負荷率的影響,中性線或者中線點的狀態會在加大程度上影響的到電力計量的精確度。
2 電力管理精細化
一是構建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對崗位職級體系進行構建和完善,對人才成長標準進行規范,要結合崗位任職資格的具體要求,來對業務職務的晉升以及考核等機制進行調整和優化,促使人力資源工作水平得到增強,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預期目標。林我改,人力資源工作的績效考核需要經常性的舉行,結合考核結果,來采取一系列的獎懲措施,將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充分激發出來,實現人力資源凝聚力得到增強的目的。
二是對計量操作規范和作業標準進行建立和健全:要依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電力計量的相關制度標準進行完善和健全,依據這些制度來開展各項電力計量工作。我國目前已經出臺了多項法律法規,如《電力法》、《計量法》等,都可以有效指導電力計量工作的開展。
三是對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健全和完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如今電力企業的一部分管理人員都是技術人員,雖然他們有著豐富的技術經驗,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但是卻不是很了解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并且過去那種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理念還對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與市場經濟管理模式呈現出來了一定的不適應,因此,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促使電力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另外,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對營銷隊伍進行構建,促使客戶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營銷經理是營銷隊伍的帶頭人,他的專業水平,將會對營銷活動的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就需要對客戶經理機制進行有效的健全和完善,避免出現各類業務風險,促使產品的營銷效果得到有效增強。
3 服務意識的主動化
一是要積極主動的開展技術服務:要將電力計量及標準化管理向廣大電力客戶廣泛宣傳,促使其足夠重視電力計量標準化管理和電力計量精確度的增強,將廣大電力客戶的積極性給充分激發出來,促使其能夠投入到電力計量標準化管理中來。電力計量有著較高的復雜度,并且技術性和專業性較強,包括諸多的構成業務,比如對電力計量點進行確定,對電力計量設備進行檢驗以及對計量信息進行篩選等。另外,電力企業還需要善于使用人員,將各項電力服務工作給嚴格落實下去,以便更加高效的進行電力計量標準化管理。
二是便利規范的電費收繳:在電力計量標準化管理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電費收繳,電力企業需要將過去那種落后的電費繳納方式給淘汰掉,對先進的電費繳納方式進行創新,結合客戶需求,對電力營業服務廳和電費繳納自主服務終端進行多元化的構建,將一個較為優質的繳費環境提供給客戶。其次,在電力設備的安裝和維護等服務工作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對服務標準進行健全和完善,避免出現強制性收費或者多收費的現象。最后,要將電力供應咨詢和服務工作提供給那些有著較大耗電量和較低功率因素的電力客戶,促使其能夠對電能合理使用,避免較大程度的流失或者浪費電能,這樣就可以促使電力客戶的經濟負擔得到有效降低,同時,電力企業的社會效益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促使社會獲得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通過上文的敘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電力企業經營和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電力計量,它直接面向用戶,可以將電力企業的管理水平給有效反映出來。電力計量管理是一項綜合了諸多方面的系統工程,要標準化管理各個環節,構建完善的標準化體系。本文簡要分析了電力計量集約化管理的要點和有效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李淑珍.提升電力計量標準化管理水平[J].現代經濟信息,2011(11).
[2]劉濤.淺析電力計量的標準化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2).
月亮在中國古典詩歌創作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其名字有直接以“月”相稱的,也有叫做“嬋娟”、“娥”、“玉童”、“銀蟾”、“玉兔”的;其光亮有“清輝”、“淡月”的不同;其形狀有“圓月”、“殘月”之分別。通過不同的抒寫,月亮表現為不同的意象組合,它們各具風韻,表達著不同的情意。下面我們就對古詩詞中出現的“月”之意象作一簡單地梳理。
(一)望月懷遠:古詩詞中大量的懷遠之作都有懸掛在天邊的月亮陪伴,無論它是“殘月”、“斜月”,還是“霜月”、“淡月”,或者“新月”、“黃昏月”,約定俗成的月夜成了孤身獨處的人們思念遠方親友的最佳時機,望月懷遠成為古代詩歌傳統主題。
“昭昭素明月,暉光燭我床。憂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長。……感物懷所思,泣涕忽沾裳。”《漢樂府》中的這首《傷歌行》先寫月光擾人,夜不能寐,最后點明癥結所在――“懷所思”。這是相當完整的月下懷遠主題的佳作了。尤其是“昭昭素明月”四句更是精妙的典型,后來許多月下懷遠的詩歌都能看到這幾句的影子。
此后,如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孟郊的“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等等,都是分離遠隔的人們在那天涯共有的清朗月光里,借明月以寄相思的書寫。在一次又一次的吟唱當中,明月被賦予了情感,它不但撩人離愁,更擔負起了向遠方的親人傳遞思念之情的重任。
(二)借月思古:人們以我觀月,移情于月,使月皆著我之色,所以詩詞中又有了借月抒發歷史滄桑、時光流轉之感慨的名句。詩人在一輪明月似乎亙古不變地照耀下,面對家國興亡、人生風雨、是非成敗,必然會生發出對歷史、對人生、對時間、對空間的無盡思緒,明月成為了詩人言己之志的絕好意象。
在《春江花月夜》中張若虛道:“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詩人巧妙地以“月”作為歷史和現實的交匯點,將歷史與現實組接在一起,傳達出深沉的歷史悲涼感。這其中寄托了詩人對時間、人世的感慨,那似乎年年永相似的明月,引起人們無盡的詠嘆與哀思。
李煜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吟唱中將“秋月”當做一面鏡子,映照著詞人敏銳的時間意識和綿綿無窮的悵恨。詞人通過對“月”的詠嘆,把一種飽含人世滄桑巨變的無法解脫的傷感傳遞給了后人。
月亮作為一種意象形式,它生息不已又圓缺不定,喚起了人們蒼茫浩渺的宇宙意識和歷史意識,喚起了具有廣大空間的人生喟嘆,觸動著悠遠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現總伴隨著闊大蒼涼的宇宙空間,浩渺悲壯的天問意識。
(三)托月明理:日升月落,月升日落,人類及自然界其他動植物的生命每到一定期限就要完結。人類就從這種自然的更迭變化中悟出生命的哲理。
蘇軾通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書寫使得其筆下的月充滿了探索思辨的哲理意味。他通過對月亮的自然運轉規律去完成對人生、社會的思考,進一步形成透徹的認識,正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帶給人的啟示。月亮的陰晴圓缺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對應起來,讓人們認識到面對的苦難人生應當像自然界中的月亮順應自然規律那樣,及時進行自我調節。這正是詞人通過自己的思考,借用月亮引導人們認識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
甲:喂,大家好!你們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嗎?
乙:喂,穎臻啊,你要怎樣慶祝中秋節啊?
甲:啊…你提燈籠啊,這么一個慶祝法?
乙:對呀,你說好不好看?
甲:你…會不會覺得…有點…
乙:你敢說我幼稚?哼!(轉身離開)
甲:其實…我只是覺得…我的比較好看!(哈哈)
乙:好了好了,別鬧了。說到中秋節嘛,你會聯想到什么呢?
甲:太陽!
乙:不是月亮嗎?
甲:嗯…曹操!
乙:不是后羿嗎?
甲:啊…對對對,后羿和…楊貴妃!
乙:太離譜了,不是嫦娥嗎?
甲:賞月!
乙:啊,終于有個象樣的答案了。你知道人們為什么會賞月嗎?
甲:就是說嘛!月亮只不過是天上飄浮著的一塊黃色的石頭,有什么好欣賞的啊?
乙:唉,實在是孤陋寡聞。你真的不知道賞月的目的?
甲:不知道。
乙:真的不知道?唉…
甲:真的不知道,快,到底是為什么呢?
乙:啊…其實…我也不知道。
甲:那你還敢罵我!
乙:哈哈,我又沒說我知道。不如我們來想想,古人為什么喜歡賞月呢?
甲:賞月是在晚上才進行的。
乙:當然啦,月亮嘛,難道是在白天賞的啊?
甲:一定是古人吃飽晚飯了,沒事做,所以在月亮下閑聊!
乙:神經病。我想啊,可能是以前有個農夫在田里干活,累了,就躺在地上睡覺了。
甲:那每個人看到了,就照著做,望天上的月亮看,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賞月的習慣,對嗎?
乙:對對對,你也那么認為嗎?
甲:我覺得你的故事更離譜。你如果看到一個人在地上睡覺,你會跟著躺下來嗎?
乙:賞月…中秋節不就在農歷八月十五嗎?為什么呢?
甲:秋天的中間嘛,所以才叫中秋節,不是嗎?
乙:那…為什么在秋天,不是在冬天賞月呢?
甲:其實,秋天是收成的時候…是不是農夫們有了豐收,太高興了,所以才一起聚一聚,祭拜月亮呢?
乙:哦對呀!晚上大家才能團聚,所以在晚上慶祝,況且那天是月亮最圓最亮的一晚,在那個時候賞月是再好不過了。
甲:賞月時也不要忘了吟誦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乙:當然,現在的年輕人最喜歡把詩與流行歌曲參雜在一起:人有悲歡離和,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甲:各位,明天,咱們大家一起與家人聚一聚,
關鍵詞: 李白; 月意象; 情味;意蘊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曾對月抒懷,然而,能像李白那樣將月寫進自己的詩里,同時也將月融入自己生命的詩人,則極為罕見。李白對月亮愛得熱烈,愛得深沉,他把自己的命運和月亮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李白眼中的月亮就是他自己的月亮,因而他詩中月的意象就別具一番情味了。
一、李白詩中月所寄寓的情感內涵
李白詩中的明月,常和思親懷人、思友懷鄉的情感緊緊聯系在一起。王昌齡是李白的好友,他的遭貶反映了社會的黑暗,世事的無常。李白對他深表同情,但相隔千里,路途遙遠,他只能將自己對友人的牽掛和思念托于明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有著豐富的想象,在他眼里本來無知無覺的月亮,竟然變成了一個知心朋友。晁衡是日本來唐的使者,在中國居留多年,對于促進兩國文化交流有一定貢獻。相傳他在返國途中“遇難”。李白聽到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作《哭晁卿衡》一詩以悼念。“日本晁卿辭,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這首詩后兩句運用比興的手法,對晁衡作了高度評價,表達了自己無限懷念之情,“明月”象征著晁衡品德的高潔,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潔的明月沉淪于湛藍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藝術境界清麗幽婉,同前兩句中對征帆遠航的環境描寫結合起來,顯得既自然貼切,又令人無限惋惜和哀愁,以景寫情,意味深長。
二、李白詩中月的人格化
李白筆下的月亮大多是擬人化的,詩人賦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動作。《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的一個“送”字,使詩人夢境中的月亮顯得那樣多情。明月把他的影子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公當年歇過的地方,畫面瑰麗而神奇。“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這首詩從內容看,寫了詩人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隱士。詩中第一句就交代了時間并巧妙地引出了“山月”,而一個“隨”字又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寫出了詩人對終南山的山林美景的眷戀之情。李白筆下的月亮通人性、知人意,可攬可摘,可問可語可留,完全和詩人的精神世界融為一體了。“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送楊山人歸嵩山》),這兩句詩展示了更加美麗神奇的境界。
三、李白詩中月的意境
李白詩中的景常常會籠上一層輕紗似的月光,那樣輕盈、柔和,那樣嫵媚,皎潔。自然的山水,在詩人筆下更富浪漫的色彩。且看:“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夜下征虜亭》)這首詩的語言如話,意境如畫。詩人坐在小舟上回首征虜亭,只見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輪廓分明,那叢叢山花在朦朧的月色下綽約多姿,好像一群美麗的少女在江頭為詩人送別。江上的漁火迷離奇幻,像無數的螢火蟲飛來飛去,構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詩人的喜悅之情流顯于畫面。李白還善于從動態中捕捉形象,抓住客觀景物在特定環境下所顯出的神態,數筆勾勒卻生動傳神。而這一切景象(如船、亭、山花、江火),又都是以明月為背景的,突出了在月光籠罩下景物所具有的朦朧美,及獨特的審美意味。“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后來。”
四、李白寫月的藝術
李白寫月的詩歌在藝術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大致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首先,格調多變,情感強烈。詩人對月的描寫,
時喜時悲,或愁或樂,完全取決于自己的主觀感情。喜怒情愁,吐露紙上。“白楊秋月苦,早落豫辛山”“風吹寒梭響,月入空閨悲”,或寂寥冷落,或幽靜安詳。“天青江月白,心靜海鷗知”,不管哪一類情調,都是自己心境的寫照。其他詩人也借景抒情,融情與景,但其情緒遠不如李白的強烈,因而景物的感彩也就沒有他的詩鮮明了。
其次,聯想豐富,比喻新奇。在李白看來,月是最美的,因而他用了許多優美新奇的比喻去贊美月亮。“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他詩中寫月時所用的比喻總是那樣新穎鮮明,燦爛奪目。這與詩人與眾不同的思想氣質有關,許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不止一次吟詠過,但在李白的筆下又有了新的生命,成為新的意象。月,這一文學中永恒的歌詠對象,也正是經過李白的再創造,才變得格外有詩意。
再次,構思巧妙,富有新意。《靜夜思》是被廣為傳誦的寫月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用“霜”來比地上明亮的月光,既寫出了月光的潔白,又烘托了游子靜夜思鄉時內心的凄涼。李白贊美月亮、吟詠月亮的詩篇,是他追求光明,向往自由,厭惡黑暗現實,鄙視庸俗人生的高潔情懷的寫照。詩人筆下的月寄托了濃郁的主觀情思,是詩人對自我生命內核的探求,也是其對自我生存的認知。這些詩不僅在唐代詩壇留下了濃墨重彩。
五、月意象在李白詩中的獨特風神
李白詩中的月意象不僅意韻豐富, 而且由于詩人天才的創造, 使月意象更是傳達出了他豪放飄逸的風神, 散發出卓絕的藝術魅力。
這一特點較明顯地體現于“ 酒”“月”共存的詩中, 如“月下獨酌四首”, “把酒問月”,“5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眺”等。李白一生與酒月有著不解之緣, 所謂“酒缺月無味, 景缺月不美”, 而正是這類有酒有月的醉詩體現了李白詩歌的獨特風神。宗白華說: “ 詩人善醒, 他能透澈人情物理, 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實相, 散布著智慧, 那由深心體驗所獲得的智慧。但詩人更能醉、能夢、由夢而醉詩, 能暫脫世俗, 起俗凡近, 深深地墜入這世界人生的一層變化迷離、奧妙徜恍的境地”[ 2]。李白正是這樣, 是酒讓他拋卻世俗負累, 超脫自身與時空局限, 放逐自己于由月導入的宇宙無限中, 使他飽滿的人格風蘊顯露無遺。李白詩作中最典型反映此種個性特色的莫過于那首獨步千古的名篇―《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即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亂。醒時同交歡, 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李白才高卻終不獲賞, 內心孤獨而苦悶, 然而他始終傲世獨立不與流俗合, 此種風神在這首詩中一覽無余: 身處異地無友人同歡, 李白只身一人, 花間對月獨酌, 在這里沒有對故鄉的思念, 沒有孤獨的傷悲, 沒有不得志的渲泄, 只有良宵難再、行樂須即春的暢達, 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與自信充斥全篇, 在花間歌月徘徊、舞影凌亂的踉蹌腳步中, 李白把自己的孤獨痛苦升華為奔放的生命熱情, 所謂“ 詩仙”可于中窺見。
總之, 月意象無疑是李白筆下的核心意象之一, 李白筆下的月意蘊豐富, 風姿獨特, 是詩人李白非凡的生命體驗、狂放不羈的個性的投射, 它是詩人精魂的凝聚。
參考文獻:
大家好!
在這秋高氣爽的金秋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喧囂的都市車水馬龍,奔波的人們已很難使自己停下來,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來之時,一輪皓月高掛天空,傳統佳節的溫馨便俘虜了忙碌著的人們的心靈。我們互相傳遞的禮物,不止是禮物,還是問候,是祝福,是濃濃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這個中秋,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些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托著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里重溫民俗再敘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