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血壓病人的心理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間來二六七職工醫院進行護理的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臨床高血壓患者300例進行調查研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然后采用統計學的方法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研究結果顯示進行心理護理的高血壓患者治療組的降壓效果和穩壓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的護患沖突明顯低于對照組。
結論:在對高血壓進行治療時,除了采用常規的藥物治療,結合適當的心理護理措施不僅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并且對改善護患關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運用。
關鍵詞:高血壓 心理護理 護患關系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56-02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病,也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有統計表明,有近四成人被查出血壓高,而且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年輕患者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上升的趨勢遠遠高于老年人。隨著心理護理在現代護理模式中的作用、地位日益顯現,臨床護士對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愈加關注。“準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是優選護理對策的前提”的觀點,已初步成為臨床護士的共識。
1 資料與方法
采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二六七職工醫院進行護理的符合WHO/ISH關于高血壓病診斷標準的3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300例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對二六七職工醫院符合WHO/ISH關于高血壓病診斷標準的高血壓患者300例進行護理,其中男161例,女139例,年齡30-81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6例,初中90例,高中101例,大學93例。家庭經濟狀況:貧困19例,一般75例,中等176例,富裕30例。對心理治療無任何了解的患者50例,僅有一般了解的163例,基本了解的50例,對相關概念比較清楚的37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研究方法。按隨機分層的方法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151例,對照組149例。
1.2.2 治療方法。
1.2.2.1 治療組治療方法。治療組的治療方法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同時給予病人采取密切的心理護理措施。①藥物治療方法:高血壓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本次研究服用藥物均為鈣通道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以及其他擴血管劑等。可以根據病情和醫生的指導采用單劑或聯合應用,降壓治療的效益非常明顯,采用降壓藥物治療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事件及致殘率,現今降壓藥物以能使90%以上的高血壓病患者血壓降到正常。服藥期間知道患者科學用藥,并戒煙戒酒,采用低鹽飲食等措施。②心理護理措施包括:認知干預治療、心理疏導和放松訓練治療。
1.2.2.2 對照組治療方法。對照組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的方法,其藥物治療方法和治療組相同,在治療期間只是按時科學用藥和進行必要的臨床護理,而不針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專門的心理護理。
1.2.3 觀察測量方法。每組病人均在休息后測量血壓,由統一的醫護人員、在統一時間、統一測量3次,時間為8∶00、16∶30、24∶30,然后取三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當天測量結果。
1.2.4 統計學方法。本組資料以α為0.05水平為檢驗水準,采用t檢驗和X2檢驗。對于患者的血壓穩定值則采用標準差的統計處理。
2 研究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見表1。
2.2 兩組高血壓患者護患關系情況統計見表2。
表1 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情況對比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
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
對照組171.65±18.3895.89±7.85149.95±10.6392.35±5.10
治療組172.16±17.8596.32±7.96136.35±8.6580.22±3.65
P值>0.05>0.05<0.05<0.05
表2 兩組高血壓患者護患關系情況統計
肢體沖突(例次)語言沖突(例次)患者滿意(例次)
對照組(149例)10262
治療組(151例)0116
3 討論
由以上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試驗組的降壓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試驗組患者的血壓穩定情況也好于對照組。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出,試驗組護患產生的沖突時間僅為一例,幾乎為零,遠遠低于對照組的36例,對治療結果滿意的患者試驗組為16例而對照組僅為2例。由此提示我們在對高血壓進行治療時,除了采用藥物治療外,同時采用心理護理措施能取得更好的降壓和穩壓效果,能明顯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一種由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環境因素、心理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身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導致高血壓病的機制主要為各種劣性刺激因素持續作用于機體,通過興奮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導致下丘腦的電活動增高,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去甲腎上腺素增加,血壓升高。因此心理社會因素在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發生、發展、轉歸、預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單純的藥物降壓治療而不注重心理調節,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應同時給予以積極的心理治療。本組通過認知干預治療、心理疏導和放松訓練治療等綜合的心理護理措施,取得了非常滿意的護理結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健康宣講;高血壓;健康教育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齡45歲~78歲,50例中90%為原發性高血壓,10%為繼發性高血壓,38例病情控制出院,隨訪24例院外生活質量良好。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醫護人員向高血壓病病人傳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識,形成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預防疾病和控制并發癥最為重要,。可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在健康教育的形式選擇上,最受病人歡迎的是醫護人員經常與病人交談。因此我們采取邊護理邊教育的方法。如掃床、測血壓、服藥的時間對病人提供教育內容,對有一定文化層次的病人,我們利用文字材料做補充,給病人看與疾病有關的小冊子和標準教育計劃等。我們醫護人員要與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的良好關系,把醫療護理工作與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自己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根據病人的不同個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
4 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我國高血壓的治療目前仍以口服藥物為主,大部分病人需長期或終生服藥,在客觀上要求醫務人員與病人要充分認識到治病的長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備一定承受能力,在戰勝疾病之前一定要戰勝自我。
4.1 高血壓病的基礎教育 高血壓的基礎教育包括:血壓多少可叫高血壓;高血壓的分期;多長時間測一次血壓;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高血壓與遺傳的關系;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治療高血壓藥物副反應的觀察與處理;高血壓如何預防;維持自身血壓的穩定范圍;高血壓與心理社會因素的關系。通過基礎知識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
4.2 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培養高血壓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生存質量。高血壓的特點:長期性;對自身疾病的重視不夠;消耗一定的費用;不理解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高血壓病病人渴望得到有關疾病的知識,掌握自我護理的方法,調整生活習慣,實施自我管理疾病;教會病人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服藥的依從性,控制疾病的發展進而達到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目的。
4.3 指導生活習慣的改善 低鹽低脂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戒煙忌酒,加上運動療法有一定的降壓作用,改變生活方式可起到自體降壓、協調降壓的作用。
4.4 提高服藥的依從性 有人認為病人不依從是當今醫學面臨的最重要問題,現今降壓藥物能使90%以上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率較低,主要與病人服用降壓藥的依從性有關,其原因是人們對高血壓病的危害認識不足,有的因無自覺癥狀或癥狀好轉或怕麻煩,加上經濟因素,藥物副反應等種種原因導致病人擅自停藥或不規律服藥。針對這些原因,反復向病人解釋病情及冶療的意義和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嚴格指導病人按醫囑服藥,可持久地維持降壓藥物的血液濃度,避免短效藥物引起血壓驟然下降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血。盡量避免使用貴重藥品,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利于長期服藥,病人出院后囑病人定時測量血壓,每周1次,隨時修訂治療方案。
4.5 注重心理護理 加強衛生宣傳,有針對性地向病人講解高血壓病的一般常識,使病人對病情的診斷、治療有大致的了解,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規律,對疾病憂慮恐懼者,講明高血壓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壓便可健康長壽,減輕顧慮。對疾病不重視不愿長期服藥者,應對其講明高血壓病及并發癥的危害,使其主動配合服藥,達到增強健康,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
5 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組60例獲隨訪病人在適應現狀、情緒穩定、心理平衡、自保能力等方面均達到教育目的。經護理人員耐心宣教與心理護理,病人主訴不良情緒消除,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對治療充滿信心,能做到遵醫用藥,正規治療還學會了疾病的預防、保健、自我護理等知識。并使護患關系得到發展和升華,個人潛能得到發揮,充分體現了護士的自我價值。同時也樹立了醫院良好職業道德形象。
參考文獻:
[1]CNKI 數據庫 中國高血壓教育指南 作者:吳兆蘇 霍勇 王文 2013年12期
【關鍵詞】高血壓病人;臨床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301―01
高血壓屬于一種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其在臨床主要表現為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科學在不斷發展,社會也在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而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就越來越高,再加上高血壓綿延不愈,倘若控制不當,會對病人的生活品質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因為有效控制高血壓已經成為當前社會人們熱議的話題[1]。我院對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間收治的88例高血壓病人開展臨床護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間我科收治的88例高血壓病人,病人入院之后先觀察一周,病人的平均血壓均高于正常的血壓,完全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88例病人當中,男性病人53例,女性病人為31例,年齡最小的為56歲,年齡最大的為83歲,病齡為4至35年。
2 護理措施
2.1 對癥護理 護理人員每天應當對病人的血壓進行3次左右的檢測,倘若測出病人血壓偏高(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 >100mmHg),升降幅度超過40mmHg,就應當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2 觀察癥狀 一旦發現病人血壓升高,并且伴有偏癱、失語、氣促、心悸、視力模糊、面色超紅、嘔吐、惡心以及劇烈頭疼等任何情況,都應當及時通知醫生,并且要及時準備好對應的搶救藥物以及采取應急護理措施。此外,針對有腎、心、腦等并發癥高血壓病人應當密切觀察病人的血壓波動狀況,并且要詳細記錄病人的出入液量;而針對高血壓危急病人,護理人員應當密切檢測病人神志、血壓、呼吸以及心率等各項生命體征。
2.3 用藥護理 ①密切觀察用藥反應,護理人員應當仔細觀察病人在用藥之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要密切檢測水電解質的平衡狀況,是否出現高代謝障礙,病人是否出現耳毒性反應或者過敏性反應;此外,還應當檢測病人的血常規,觀察病人是否出現其他不適的癥狀,并且尤其要注意病人是否有過其他的疾病史,從而注意選擇合理的用藥。②指導患者安全用藥,指導病人用藥的時候,護理人員應當要向病人詳細說明服務要的方法、時間以及劑量,并且要定期檢查病人的用藥情況,指導病人遵醫囑,謹慎服藥,中西藥不可以重復服用。高血壓病癥一般都需要采用聯合用藥,在用藥的時候,護理人員應當先讓病人明確治療的目的,之后再向病人解釋藥物的治療效、用藥時間以及特殊藥品的注意與使用事項,針對可能發生的常見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當仔細關系,并且要及時處理。
2.4 心理護理 血壓的波動情況與病人的心情、情緒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因此,心理護理應當是護理的著重點,要讓病人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的情緒,愉快的心情。通常的情況,高血壓病人自身的情緒波動幅度非常大,煩躁、抑郁、恐懼以及焦慮的情況非常多,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進程中應當時刻關注病人,注意觀察病人在不同時期的心情與情緒的改變,并且要讓病人明白情緒對于高血壓的影響,從而有效消除病人的顧慮,讓病人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需要注意的是,病房環境也對病人的心情與情緒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病房內應當保持清潔與安靜,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才能夠讓病人保持舒暢的身心。
2.5 一般護理 ①休息:早期高血壓病人應當注意適當進行休息。而血壓交稿、工作壓力大、伴有臟器損害或者癥狀明顯的病人必須要注意進行充分的休息。在治療以后血壓得到控制、沒有明顯臟器功能損害的病人,除了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意外,還應當參加一些輕松的工作,要鼓勵病人多參與運用,不能臥床過久。②飲食: 高血壓病人應當適量攝入動物脂肪與鈉鹽,要避免食用高膽固醇的食物。熱量與食量都應當進行控制,盡量食用清淡、沒有刺激、富含維生素的食物。③防止便秘,在必要的時候,護理人員應當給予輕瀉劑或者劑。
2.6 戒煙限酒 大量的研究數據證實[2],人類抽一支煙心率大約每分鐘會增加15次左右,而收縮壓則會增加15mmHg左右,這是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刺激交感神經與中樞神經,使得心率增加,小動脈進行收縮,從而使得血壓升高;而飲酒對于人體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許多爭議,一些研究說飲酒對身體有損害,而有的研究則說適量飲酒對身體有益,但是大量飲酒必然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身體動脈硬化,使得病人的高血壓癥狀加劇。所以,高血壓病人應當戒煙限酒。
2.7 出院監測 當病人出院以后,要囑咐病人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注意勞逸結合與合理飲食,并且一定要按時按量的服用降壓藥,不可以隨意停藥、減量或者加量。此外,要囑咐病人定期進行復查,倘若身體有不適的情況,應當及時去醫院檢查。
3 結果
通過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以及病人的積極配合,88例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均控制在140 mmHg,而舒張壓均小于90mmHg。并且病人剛入院時焦慮、消極的情緒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臨床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4 討論
高血壓的臨床護理在高血壓的診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發達國家出現了個體化護理,說明護理在心血管疾病診療中的重要性。盡管高血壓難以徹底治愈,但相信通過醫、護、患的共同努力,能夠使高血壓得到很好控制,從而預防或延緩高血壓引發其他并發癥,對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翟麗芳.老年高血壓患76例心理及生活護理體會[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09(07):23-24
【關鍵詞】社區;高血壓;護理
【中圖分類號】R5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7-0120-01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病,其發病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齡化而逐步上升,已成為21世紀社區護理的主要對象[1]。醫學專家認為,面對高血壓這種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早期預防比高科技的醫療手段更有效。社區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動場所,是居民健康和疾病的重要背景[2]。“預防高血壓,從社區做起”是第5個全國高血壓日的宣傳主題。為尋求適合社區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在長沙銀盆嶺小區建立高血壓病友俱樂部,嘗試對高血壓病人實施護理干預。
1 組建高血壓病友俱樂部
1.1 宗旨: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提高社區高血壓病人的血壓監測管理率、血壓控制率和醫囑遵循率,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并發癥的發生率。
1.2 俱樂部成員:以參與社區服務中心血壓監測的高血壓病人為主,歡迎高血壓病高危人群及社區居民參加。俱樂部成員實行會員登記制度,入會者發放“俱樂部會員證”,成員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1.3 工作小組:由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牽頭,社區責任醫生具體負責社區高血壓俱樂部的常規工作,社區護理人員及醫院護理人員參與俱樂部的籌備及日常教學工作。
1.4 護理干預內容及方法:減重、低鹽膳食、營養治療、戒煙、限酒、降壓藥物的服用方法及副作用的觀察等。
講解健康知識使患者準確理解高血壓病的含義,了解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甚至終生服藥治療;控制血壓升高,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知道不良生活方式易誘發高血壓。
服藥干預: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干預組宣講高血壓病用藥原則,正確用藥的益處。制備了服藥盒,周開藥日將每日藥量分別裝入盒內,標明日期及時間,防止漏服、多服及不按時服。
限鹽干預:干預組限制食鹽攝入量,要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6g/d,或規定時間內攝鹽減少1/2以上。
心理干預:干預組采取一對一的方式,護患共同分析治療中出現的血壓波動及不良因素的影響,制定對策,調動患者積極性,樹立信心,由配合治療轉為主動參與治療。
2活動形式
2.1 講座:根據教育內容及活動計劃,定期安排專題講座。講座時間約20-30分鐘,語言易懂,盡量避免醫學術語。相互交流防病治病經驗。
2.2 錄像:現代化視聽設備的形象化教育對某些方法、行為進行示范或糾正,其效果比語言和文字更形象,要充分利用社區現有的電教設備,選擇一些較好的CD、VCD在俱樂部播放,通過邊看錄像邊練習,達到教育的目的。
2.3 咨詢:咨詢是一種面對面的交往過程,被咨詢者運用自己的了解的相關知識來幫助人們認識問題、做出正確的選擇、最終有效的解決問題。咨詢針對性較強,通過咨詢能有效解決咨詢者的實際問題,因此有條件的社區應設立咨詢室,定期向社區居民提供咨詢。
2.4 圖書資料、宣傳板報及手冊:社區圖書室適當增加有關高血壓防治方面的書籍,便于居民隨時借閱。在社區宣傳欄內書寫有關高血壓防治的板報,并編輯有關高血壓防治宣傳手冊免費發放給俱樂部成員。
3 效果及分析
對俱樂部成員經高血壓護理干預3月后的效果進行評價;定時測量血壓,判斷血壓穩定情況;通過量化問卷調查了解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醫囑遵循率;對照社區非俱樂部成員比較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
3.1 通過高血壓病友俱樂部提高高血壓病人的從醫行為:從醫行為是指病人就醫后其行為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為遵從醫囑的行為活動[3]。高血壓病人的從醫行為包括:定期復查、按時服藥、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監測血壓和脈搏、如有不適及時就診等。通過高血壓俱樂部,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從醫行為,從而減少甚至避免心、腦、腎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4]。
3.2 通過高血壓病友俱樂部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依從性:隨著降壓藥物的不斷更新換代,現有的降壓藥物能使90%以上的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但在高血壓人群中,血壓正常率并不高,其中病人服藥依從性差是血壓得不到控制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通過高血壓俱樂部的各種活動,加強對高血壓病人的知識宣教,提高病人對高血壓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和規則藥物治療的重要意義等相關知識的認識,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5]。
3.3 改變病人和居民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發病基礎,其發病除與年齡、遺傳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在高血壓病友俱樂部可通過講座、資料手冊、咨詢等方式,讓社區高血壓高危人群及患者明確引起血壓升高的危險因素,針對肥胖、攝鹽過多、吸煙、心理壓力過大等危險因素,指導病人進行減重、低鹽飲食、營養治療、增加及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戒煙限酒等干預措施,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從而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
4 結論
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致死、致殘病因,以控制高血壓為重點,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病死率的唯一出路。高血壓患者越早得到及時、正規的治療,帶來的危險性就會愈小。
高血壓俱樂部的建立,將多種干預措施融為一體,通過有豐富臨床護理經驗,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依據每位患者的特性,制定相應的干預方案,著重讓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真正掌握,樹立健康理念,提高患者診療依從性,將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楊禮芳,李雅蘭,李瓊等.原發性高血壓社區護理的研討[J].當代護士,2001,2(2):35-36
[2] 李玉華,李秀麗,邢麗等.建立乙肝病人俱樂部實施健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227-229
[3] 曾國艷.健康教育提高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1):807
[4] 張文紅,徐秀華,張秀云等.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壓病人從醫行為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3,18(2):89-90
[5] 肖惠敏,姜小鷹,陳曉春.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46
【關鍵詞】 護理干預;高血壓;防治
高血壓病作為一種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的心腦血管類疾病僅依靠藥物治療,很難從根本上治愈,因此,有必要進行多種護理干預措施[1,2]。在社區內,高血壓病作為常見和多發病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研究中對社區內126例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社區內的高血壓病患者12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1例,女55例,平均年齡50.3歲。所有患者符合WHO/ISH高血壓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患繼發性高血壓或嚴重心、腎、肺、眼并發癥。根據病情將患者分為住院患者(n=76)和非住院患者(n=50)兩類。護理過程中將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6)和試驗組(n=40);將非住院患者分為對照組(n=25)和試驗組(n=25)。分組病例在性別、年齡、血壓水平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治療和護理方法:住院患者中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及護理,試驗組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增加心理與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患者出院后分別于半年和1年內進行隨訪,調查患者對高血壓病防治知識的掌握及服藥依從性等情況。非住院患者中對照組自行服藥,試驗組每月進行1次面對面護理干預,詳細詢問全面健康情況,針對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隨時發現新問題,及時進行解釋、指導。
1.2.1一般護理:入院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社區內高血壓病患者均由醫務人員登記建檔,進行病情評估,在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狀況后,制定護理干預措施。
1.2.2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主要是幫助患者解釋和分析可能造成病人心理緊張的影響因素,社區護理人員應時刻關注患者情況,進行細致心理疏導,對容易激動或性情暴躁的患者需給予特殊護理,時刻關注患者心理狀況,使其保持樂觀與平和的積極心態。同時要避免患者情緒過于激動、緊張。
1.2.3健康教育:對社區內患者進行有針對性地健康教育,包括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改進患者日常膳食結構及堅持運動等。社區內運動方式可多樣化,如散步、跑步、騎自行車等。此外,需要戒煙限酒,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1.3治療效果評價:療效按照衛生部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評定。主要包括以下:①顯效:患者舒張壓≥10mmHg,并且治療后降至正常水平或較原來降低20mmHg以上;②有效:患者舒張壓下降<10mmHg,但達到正常范圍或者患者舒張壓下降10~20mmHg,但尚未達到正常范圍,或收縮壓下降>30mmHg;③無效:尚未達到以上標準。
2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患者對高血壓病相關知識掌握顯著提高(p
表1行社區護理干預后,高血壓病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 n(%)
Paired t test, t=14.701, p=0.000
表2行社區護理干預后,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情況比較 n(%)
Paired t test, t=11.665, p=0.000
從療效來看,行護理干預的試驗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
表3兩組住院患者的療效比較 n(%)
Paired t test, t=11.943, p=0.000
3討論
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動脈壓的增高為主,而表現出來的臨床綜合征,在大多數病人中難以查明病因者占95%以上。如果長期患有高血壓,會影響患者臟器,如心、腦等的功能,甚至造成部分器官的功能衰竭。病人的情緒,如焦慮、恐懼等都是影響患者高血壓的發生、治療,以及康復的重要因素。因此,行護理干預,從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著手,積極干預將有助于彌補現代醫學中單一藥物治療難以滿足高血壓病治療要求的現狀,因此,采取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并的治療會起到積極作用[3]。
本研究中,試驗結果表明在社區內對高血壓病患者的思想情緒、日常生活和飲食結構,以及相關知識等內容進行積極地護理干預,將有助于全面治療高血壓病效果的顯著提高[4]。此外,在常規治療方法及方案的基礎上,社區內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在不增加醫療和藥物成本的基礎上完成,并且能夠顯著提高高血壓病患者對該病的防治效果,以及病人的生活質量,值得在社區內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艷容, 何金愛, 余健. 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的影響[J]. 廣東醫學, 2009, 30(12): 1938-1939
[2]紀萌健. 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J]. 青島醫藥衛生, 2008, 40(3): 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