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祖父的園子主要內容

祖父的園子主要內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祖父的園子主要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祖父的園子主要內容范文第1篇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我們比較關注詞語教學的結果——學生能讀準字音,了解詞義,最終能夠運用,而常常忽略教學形式。因此,造成詞語教學內容簡單、形式單一的現象。如果能把詞語教學與思維訓練、表達運用、習慣養成等有機融合,詞語教學的內涵就會豐富起來。我們要努力發揮詞語教學的多功能作用,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詞語分類,發揮詞語教學的多功能作用

我們只要在教學細節上多動腦筋,既進行詞語教學,又進行多重的思維訓練,就能一舉兩得。我校青年教師王老師在執教人教版第一冊《自己去吧》一文時,在集中識字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帶 風景 那 學會 去吧 好嗎 您 深 自己。

(2)學生自由讀詞。

(3)指名讀,教師正音。

兩次試教后王老師做了修改:

(1)出示:第一組:去吧 好嗎。

第二組:您 深 風景。

第三組:帶 那 學會 很美。

(2)學生自由讀詞。

(3)指名讀第一組詞,引導學生找規律,用“你發現了什么”(“吧”、 “嗎”讀輕聲,都是“口”部)來啟發學生。教師指導讀好輕聲字詞,并指導記字形;指名讀第二組詞,提示學生發現了什么(“您”和“深”是前鼻音,“景”是后鼻音)。教師指導讀準前后鼻音……

王老師的第一次詞語教學采用的是集中識字的傳統教學方法,只是達到了會認讀的結果;第二次采用抓住這些詞語的特點進行分類教學的方法,不僅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而且讓學生探索識記字詞的方法。教學過程中,通過“你發現了什么”這一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詞語的特點。學生在掌握字音的同時,能潛移默化地了解詞語的特點。

教學環節設計上的細微變化,就能讓學生在分類、整理、歸納的過程中,逐漸養成分析、比較、歸納的思維習慣。這樣的詞語教學不僅完成了認識生字、新詞的“?!保彝瓿闪嗽~語歸類練習的“多能”,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概括梳理,發揮詞語教學的多功能作用

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浮光掠影的通識,閱讀課前清掃障礙似的孤立的詞語解析,不應是詞語教學的歸宿。詞語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不應僅僅定位在為閱讀服務上,而應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一位教師在教學《祖父園子》一課時,找到了詞語教學與閱讀教學的連接點,這樣設計了教學過程:

1.指名兩位學生上臺聽寫“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這幾個詞語,其余的學生在本子上聽寫,并引導學生想一想:這幾個詞之間有什么聯系。

2.進行校對批改。

3.課文說: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在一個學生聽寫詞語的邊上板書:祖父),我也一天都在園子里(在另一位學生聽寫的詞語的邊上板書:我)。他們都在干什么呢?課文中是這樣寫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指著板書)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 ,我 。讀到這里,你最想說什么?(祖父在干農活,我也在學干農活……)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干農活。

4.具體研讀詞語聽寫中的“下種”、“鏟地”、“澆菜”幾個自然段。

5.課文中除了“我”在園子里學干農活這方面體現“我”在玩、在鬧外,還有什么地方實際上在寫我玩?你找到了嗎?請你來讀一讀,說一說。

6.讀到這里,你能感受到“我”在這個園子里的生活是怎樣的?你能用一個恰當的詞來概括嗎?

學生概括后上來寫在黑板上。

教師總結:同學們,作者在園子里跟祖父做的這些事,實際上過的是這樣的生活。我們一起來讀讀同學們概括的詞語……

從這位教師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他不僅有效地進行了課文預習的檢查,而且以幾個詞語為切入口,對全文進行了梳理,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整體的感知。

還有一位教師在《獅子和鹿》的教學中,運用詞語教學讓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她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詞語:倒影 勻稱 珊瑚 欣賞 抱怨 逼近 猶豫 兇猛 撒腿就跑 掙脫 獅口逃生 差點兒。

2.自由讀——齊讀,教師正音:掙(zhènɡ)脫。

3.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嗎?

出示:一天,一只鹿在池塘邊喝水,十分(?。┳约好利惖慕牵ā。┧臈l腿長得難看。鹿忽然發現一頭獅子向自己(?。?,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 ),而兩只美麗的角(?。┳屗兔?/p>

提示:請用上黑板上出示的詞語。

一個小小的提示,把詞語與課文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詞語教學既引導學生掌握詞語,又利用填空的形式指導學生歸納課文內容,對詞語的掌握情況進行了反饋,對全文內容進行了梳理和概括。這樣使詞語教學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整個板塊扎實有效。

三、深度挖掘,發揮詞語教學的多功能作用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教學內容。在進行詞語教學時,應根據詞語及文章的特點,將詞語進行深度挖掘,讓學生在詞語學習中能對文章的內容獲得理解。只有詞語教學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才能讓教學涌動生命的活力。一位特級教師在教學《二泉映月》“月光似水……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一段時,安排了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環節。首先,他讓學生將這長長的一段話鎖定為一個詞“坎坷”。接著,他啟發學生:“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經歷?阿炳在‘坎坷’面前有沒有屈服?他有沒有戰勝這些‘坎坷’?”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了“阿炳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等詞句。然后,教師又說:“是啊,你又把‘坎坷’這個詞語讀成了長長的一段話?,F在,讓我們閉上眼睛,用心去想:這些話使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在煙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在他破舊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畫面寫成幾句話……”

一位學生寫道:“我看到雙目失明的阿炳在別人吃著團圓飯時,一個人在大雪紛飛的夜晚拉二胡,穿著破爛的單衣,吃著別人剩下的飯菜,睡在牛棚里,沒有被子,沒有枕頭?!币晃粚W生寫道:“在大雪紛飛的時候,人們都在家里圍著火爐,吃著豐盛的晚餐。只有阿炳一個人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大街上挨餓受凍。”

在這情感的噴薄點上,教師最后總結:“孩子們,剛剛我們看到了漫長無邊的‘坎坷’,看到了令人心酸的‘坎坷’,看到了饑寒交迫的‘坎坷’……就在阿炳的身上,寫盡了他的全部——”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坎坷!”

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始終緊緊抓住“坎坷”一詞,先把長長的句子讀成一個詞,再把一個詞讀成長長的一段話,然后又讓學生圍繞“坎坷”一詞進行想象,最后又將想象濃縮到“坎坷”一詞中。對“坎坷”一詞在《二泉映月》這樣一個特定的文本語境中進行了深度挖掘,教師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去觸摸詞語的溫度,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這樣深層次的詞語教學,充分開發了詞語的內涵與外延,挖掘了詞語教學的多種功能,實現了多緯度輻射。

祖父的園子主要內容范文第2篇

[關鍵詞]語言文字;語用訓練;落實

[中D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6-0005-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边@里的“語言文字運用”簡稱“語用”,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語文課堂中,教師必須通過訓練來落實這一教學,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那么,如何有效進行語用訓練呢?下面,根據我的教學經驗,談一些自己的思考和體會。

一、選好語用訓練的落點

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語用訓練的落點應選在這個過程中。

1.從師生對話中選點

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依照教材內容詢問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就教師的詢問進行匯報交流。有時討論課文的題目,有時質疑閱讀理解中存在的問題,有時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由于學生匯報交流時需要以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為基礎,需要快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進行分析判斷和組織語言,從而有效表達自己的觀點。通常學生的問題來得快,具有隨機性,教師又渴望學生有很快很好的回答,這就難免出現語言運用不當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用詞不當、搭配不當、詞序顛倒、表達不清、意思不明等語用問題,給予及時糾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語言、領悟語言、學習語言。

2.從文本對話中選點

選取文本中的好思想、好方法作為學習要點進行訓練,這叫順應訓練。例如,概括性的開頭、全面性的總結、情景交融的描寫、承上啟下的過渡、為目的服務的材料選擇及安排等,這些都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練習,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此外,選擇在理解文意上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訓練,這叫糾偏訓練。對于學生缺失的、偏頗的、錯誤的理解,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適時訓練,不要以多元解讀為借口,不敢給學生指正,要堅持“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原則,敢于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二、把握語用訓練的時機

1.敏銳發現,迅速判斷

教師對學生在讀書、交流、分享等活動中出現的語用問題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如同樣一句話,不同的讀法會有不同的意思;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會有不同的效果。對此,把握語用訓練的時機,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發現學生的語言運用問題;二是要迅速判斷有無訓練的必要。因為有的地方只要教師指明糾正就可以了,而有的地方就要認真進行訓練。例如,上課時曾有學生說“我讀了三遍書”,這里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就沒有必要進行訓練;“我查了作者《珍珠鳥》是馮驥才寫的”,這里出現的問題比較大,出現詞序顛倒、表達不清等語用毛病,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說話,學會正確表達,這樣就有訓練的必要。

2.適時點撥,及時鞏固

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語用問題,教師給予適時點撥,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曾聽過于永正老師教學《祖父的園子》一課,從中收獲很多。教學《祖父的園子》時,于老師先讓學生讀課文,并在黑板上寫下關鍵詞,如螞蚱、蟲子、蜜蜂、小鳥、蝴蝶、黃瓜、“我”、狗尾草、韭菜、祖父、倭瓜、玉米、谷子、小白菜、種菜、拔草、澆地等。然后于老師引導學生概況文章大意,有學生說道:“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看到了人,那里發生的事、動物和植物。”基于此,于老師給予及時點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接著,于老師問道:“這句話的排列順序不是最好的,哪位同學能重新排列一下呢?”這時,有學生回答道:“走進祖父的園子,我看到了動物、植物、人和他們所做的事?!蓖ㄟ^調換詞序,使句子表達清楚、意思明了。這里,于老師把握好語用訓練的時機,適時點撥,及時鞏固,引導學生學會概況,懂得遵循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

三、選擇語用訓練的內容

語用訓練的內容很多,需要認真選擇。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進行語用訓練的內容一般應從課文中選定。由于語用訓練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通過斟字析詞酌句、謀篇布局、安排段落結構、賞析語法修辭、寫作特色等方面進行語用訓練。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學情和學習計劃進行教學設計,合理安排語用訓練。

1.選“能量集中的詞語”進行語用訓練

“能量集中的詞語”指的是表現力強的詞、值得琢磨的詞、中心詞等。課堂教學中,在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就作者如何遣詞造句進行賞析,讓學生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

例如,《珍珠鳥》一文中這樣寫道:“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贬槍@一句話,教師問學生:“如果將‘挨’換成‘靠’‘接’等字,或將‘蹦’換成‘跳’‘飛’等動詞,可以嗎?”通過討論,學生體會到“挨”字表現珍珠鳥與作者相處時是漸漸產生感情的,“蹦”字準確描寫出珍珠鳥的活動特點。“挨”字和“蹦”字都是作者寫作時的精心選擇,意義豐富,描寫準確,只有深刻體會,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同時,“換詞體會法”是個很好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抓“有特色的句子”進行語用訓練

“有特色的句子”指的是中心句、過渡句、修辭句、關聯句等。抓“有特色的句子”進行訓練的方法有很多,如仿寫、造句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時間合理安排什么時候仿寫,什么時候造句,什么時候講評,從而有效進行語用訓練。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第一自然段這樣寫道:“早晨,從上坡上,平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蔽覀冊谂帕性~語順序的時候,一般會把重要的、多數的排在前面,而這個句子為什么把漢族排在最后邊了呢?剛開始看似乎覺得不妥,其實想一想就會明白,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一所民族小學,漢族學生才應該是少數。因此,像這樣的句子,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并列詞語”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并列詞語的規律。

3.利用“文、段”進行語用訓練

課文是編者精心挑選的,都是很精美的文章。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課文的文體特點、單元訓練主題、課文所在的位置等具體情況,確定語用訓練的內容。

例如,學了《荷花》可以讓學生仿寫熟悉的花;學了《詹天佑》可以讓學生仿寫人物;學了《珍珠鳥》可以讓學生仿寫鳥……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中的過渡段“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讓學生找出承上的意思在哪里,啟下的意思又在哪里,使學生懂得什么是過渡段、過渡段的作用是什么、怎樣寫過渡段等。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珍珠鳥》中的“看著這可愛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一聲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對此,可以讓學生學習歸納中心句的方法??傊?,教師要有語用訓練的意識,備好語用訓練的內容,加強語用訓練。

教育部陳先云先生在部編教材培訓會上說:“新教材強調的就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不要出現理解上的錯誤,學生閱讀理解是運用,交流、分享也是運用。我們要大膽地傳授必要的語文知識,要加強語文能力的培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性。因此,把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語用訓練”才是抓住了語文學科的教學規律,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語用訓練的意識,要理直氣壯地抓,要扎扎實實地抓。

祖父的園子主要內容范文第3篇

一、知識梳理,信息提取再獲關注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遍喿x首先是獲取信息,有些信息特點突出,會自然而然地在讀者腦中留下印象;有些信息是因讀者關注點差異,體會有所不同,才會留下不同印象。課標提出“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痹陂喿x過程中,要給學生設定“需要”,引導其搜集信息。有些信息是文本要告知讀者的,有些信息是為進一步感知感悟文本而要把握的,有些信息是學習語文學科必須具備的……在復習時應通過梳理這些知識信息,以競答的形式讓學生把握,使其在今后的文本閱讀中學會關注。

1.梳理閱讀文本要把握的信息。

課文涉及的內容有人、事、物、理,不同的內容需要把握的信息有所區別。如第十冊第一單元圍繞“走進西部”,介紹了西部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西部建設者,能體現這些事物特點的重點句段,在復習時有必要再賽讀一番。如教師可以提出:“老舍筆下的草原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段,你能背一背、讀一讀嗎?”“背一背最能突出白楊特點的句段?!薄扒嗖罔F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有些信息分散在文章各處,不能簡單地找出,需要進一步分析、整合、加工。如“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風情體現在哪些方面?”這需要瀏覽課文,抓住迎客、待客、送客環節,關注穿戴、食物、文化等要點進行綜述?!敖ㄔO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文中提到了“復雜凍土層、惡劣天氣、極度缺氧”三個困難,但未用到“困難”等提示詞,極易被學生忽視,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關注閱讀信息,捕捉敏感字眼。復習時,提取信息不是局限于提問題、找答案,而是通過復習時羅列的一個個例子,得到方法的回顧與潛移默化的鞏固。

2.梳理閱讀文本所涉及的文學常識。

本冊教材涉及的名著、名家較多,還出現了新接觸的文體,復習時有必要進行梳理,加深印象,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如①本學期,我們學習的劇本是《____________》、相聲作品是《____________》。②《猴王出世》《景陽岡》《“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分別選自我國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課文是《____________》。③林海音是臺灣著名作家,課文《____________》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④《草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我們以前還學過他寫的文章《____________》。

二、文本梳理,整體感知再獲方法

課標就第二學段閱讀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要求,進入第三學段對主要內容的把握應更加嫻熟。除了整體把握,本冊教材還將感知文本中描述的場景作為訓練重點。復習中應精選例子,引導學生復習梳理已經學到的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尤其注意以下兩點:

1.抓閱讀印象,促進較知。

閱讀文本留下的信息包含著讀者對文中景物、人物、事情等的突出印象,將這些重點印象用短語簡單概括,再把這些短語聯成通順的句子,這樣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梢砸龑W生回顧《橋》一文,“讀了《橋》這篇文章,哪些人物、情景給你較深印象?”請了幾個學生回答,大致都說“老漢”“指揮村民過橋”“揪出小伙子”“老漢和兒子都犧牲了”。學生再用這些短語概述主要內容就顯得更加容易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閱讀選讀課文《一件運動衫》《豐碑》或尚未接觸過的文本,進行嘗試訓練,使方法得以鞏固。

2.文圖互換,捕捉事件場景。

縱觀第十冊教材,感知文本具體內容,呈現事件情景和圖像場景的閱讀訓練有不少。復習時,有必要進行歸類訓練?!抖?童年?駱駝隊》一文,先讓學生找出課文描寫的場景和畫面,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提出:“將《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設想為一部微電影,再讓你當導演,剪輯一些童年林海音的精彩、有趣的鏡頭,你會如何選點抓拍呢?”經過討論,使得“看駱駝咀嚼”“和爸爸談駱駝脖子上的鈴鐺”“想為駱駝剪肚子底下的毛”三個畫面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可提出:“跟隨季羨林先生走在德國街頭,或進入德國人家,你會用相機拍下哪些畫面?這些相片有什么奇特之處?”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將文字還原于圖像,以此來感知事件情景和畫面場景?!蹲娓傅膱@子》一文,課文中哪些情景,讓“我”不能忘懷?……這樣的復習引導會讓學生再次細讀文本,想象畫面,捕捉鏡頭,尋找奇特,并掌握相應的讀書方法。

三、人物梳理,評價能力再獲提升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睆土晻r進行針對性梳理,特定的閱讀能力提升便會有效實現。第十冊教材涉及人物的篇章較多,文章的閱讀提示或文后練習納入了許多關于評價人物的訓練。第一次是在《童年的發現》,“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先概括地說說你對他的印象,再具體地說說理由?!倍髮﹃套?、老漢、武松、嚴監生等人物評價的習題也陸續出現。復習時讓這些人物“相聚”,引導學生在熱鬧的聚會中回憶辨認――“本學期認識的人物,你喜歡誰,不喜歡誰?”學生再次與文本內容建立聯系,回憶人物事件,羅列人物品質特點,陳述評價依據。在系列的人物評價中,學生不難獲得評價方法與評價能力。當然,教師尚需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人物,有的用典型事例足以說明主人公的特點及讀者的喜惡;有的評價,還需從主人公的行為細節入手。此外,也讓學生在腦中建立起“事例與人物特點的關系”――事例典型,特點才突出;讓學生悟到“細節與人物特點的關系”――刻畫細節,人物才鮮活。

四、寫法梳理,表達方式再獲領悟

利用教材,引導學生領悟表達特點的例子眾多,有準確的用詞、生動的句子、精妙的文章結構、恰當的敘述語氣、傳神的細節描寫……梳理本冊教材,復習時這些表達方法有必要再提。

1.人物描寫方法。

第七組課文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選用不同的方法刻畫人物,有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細節描寫、對比描寫等。復習時可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整理,自主體會寫法之妙,然后再做交流補充,使得上述所提的方法都能再次呈現,刻下印象。

2.借物喻人與象征手法。

復習時,可借用兩篇課初步的比較:《白楊》一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楊歌頌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用“白楊”這一物來比喻人――“邊疆建設者”,依托白楊,抒發志向。《金色的魚鉤》采用象征手法,魚鉤象征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魚鉤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但不能說“把老班長比作魚鉤”。

祖父的園子主要內容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知識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5-0128-01

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至于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下面就簡單介紹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利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由于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因而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游戲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如在編順口溜教學方法的使用中,教師可把以下幾個字很有趣的教給學生。教“小”字時:“一豎鉤,兩只眼睛光溜溜”;教“六”字時:“一點一橫,兩眼一瞪”;教“田”字時:“一塊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等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進而學生從中體會到了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改變課堂形式,明確學習任務,培養良好習慣,逐步提升聽說讀寫能力

課堂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是自主學習的陣地,因此我在課堂上會因不同的文本而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自己去學習,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字詞的學習,學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找出來,該讀的讀,該寫的寫;概況課文的主要內容或故事梗概,讓學生先寫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剛開始學生可能由于表達能力不強或膽小,直接說不好,所以事先寫出來,這不僅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去獨立思考,也訓練了學生的說寫能力。在進行文本分析時采用說寫恰當結合,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從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獲益,聽說讀寫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因勢利導,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老師對題目的啟示或課前的誘導,學生對需要學習的課文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此時,教師可因勢利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講授新課時,我一般讓學生先從“篇”學起,初步了解課文的概況,全面認識整篇課文,再讓學生參看思考提示深入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鯨》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下面兩個問題:1.鯨是什么動物?2.鯨的種類有哪些?3.課文介紹了鯨的哪些特點和哪方面的生活習性?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思考、尋找答案,并展開討論。接著,我先讓幾個學生回答,再綜合歸納鯨的特點:龐然動物,不屬魚類,是喃乳動物;鯨的生活習性:吃蝦和魚,用肺呼吸,胎生,睡群覺。這樣統攬全篇,學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我再從小處著手,讓學生討論:(1)由于環境的變化,鯨逐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鯨用肺怎樣呼吸?經過學生的討論,回答,加深了對鯨的認識。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同學們說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你能說說根據嗎?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遠古時代,鯨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胎生。最后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因此,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了解了課文的全部內容,掌握了此類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四、名句佳句賞析,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

許多課文都有嚴謹的結構,獨特的寫作技巧和優美的語言。朗讀起來娓娓動聽,瑯瑯上口,猶如身臨其境,使人曠神怡,如果注意引導學生揣摩感受這些名句,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課文的寫作技巧,能很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草原》一課,我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的精美言語,如:羊兒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花。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通過品讀、吟誦體會草原的美,令人陶醉。還有《祖父的園子》、《彩色的非洲》等朗讀之后,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許多課文都有精彩的細節描寫,如《景陽岡》這篇課文中,刻畫武松打虎的整個過程,作者選用精煉的“閃”“躲”“搶”“踢”等連續動作,朗讀起來,確如身臨險境,令你拍案叫絕,詠久難忘。因此,教學中如果引導學生細心揣摩,認真欣賞佳句,深入練筆仿寫,學生便能寫出切合時景的文章,我真是內心欣慰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識字效率

祖父的園子主要內容范文第5篇

五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我班現有學生41人,除個別學生學習有較大困難外,其他同學成績比較平均。但從語文素養方面來看,部分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欠缺,課外知識較薄弱,古詩詞背誦積累有待加強。從整體水平來看,學生受方言生活環境影響,語言感覺不佳,口頭和書面表達都有待提高。一些學生不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不會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強人意。同時,有幾個學生常常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上課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率低下,另外,某些學生雖然有課外閱讀的興趣,但還不夠豐富。本學期還需繼續在閱讀書目上作進一步的指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精選課文,將課文分為精讀、略讀、選讀三類,共有課文28篇。教材對課文的編排,注意訓練的整合性和訓練的循序漸進,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一般有3-4篇課文,每組課文之前安排了導讀。每篇精讀課文后面編寫了思考·練習。每組課文之后放積累運用。每個積累運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項內容:讀讀背背成詞語、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趣味語文、日積月累。本冊教材識字量為225個,其中要求學會的200個,只要求認識,不要求會寫的150個,多音字在教學之中講解。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教材編繪了多幅插畫。這些插畫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陶冶愛美的情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在教學中會充分利用圖畫,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圖畫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精讀課文的教學: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和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借。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詞句訓練始終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其訓練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詞語,學習作者用詞造句的方法。把對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結合起來,使它們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2、思考·練習的教學:

修訂后的思考·練習,題目簡要實用。注意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一些題目具有整合性、開放性和擴展性,加強了課內、課外的結合。有些題目還體現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提示了學習方法。修訂后的思考、練習刪掉了原來一些繁瑣的理解課文內容和孤立進行詞句訓練的題目,從整合的角度,把理解內容和語言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朗讀、背誦,增加了自由度,許多課文,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背誦的部分。教學時,要注意把握好修訂后的思考·練習這些特點,充分利用思考·練習中的問題,啟發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切實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課后安排的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教學時不要作統一要求。

3、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朗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課上一定要有瑯瑯的讀書聲。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指導朗讀,不要單純從朗讀技巧上指導,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相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范讀以及必要的歸納、小結和講解。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二)積累·運用的教學:

積累·運用的內容與課文有一定的聯系,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如 閱讀在每個積累·運用中都安排了閱讀短文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學時可借助短文后面的思考題,讓學生明確閱讀要求,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并回答這些問題,最后再交流、討論,讀懂課文。還有 口語交際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要從創設情景、啟發興趣、激發說話的欲望入手,使學生知道怎樣去說。要加強說話通順、連貫的訓練,使學生把話說得清楚明白。另外 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不說空話、假話,表達真情實感。無論是寫記實作文,還是寫想象作文,都要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和聯想,甚至是幻想,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綜上所述,只光教師的認真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引進門,學習靠本人。在教學中教師是一位引路人,其主導作用的是學生。但是在現代科學進步的社會,家長支持,家長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足形成合力共同達到教育的目的。

五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一、教學理念:

1、語文教育不能局限于字、詞、句、章的學習,務必建立大語文觀。語文教學設想要看重探求語文教育與現代社會以及兒童生活世界的諸多關聯。

2、語文教育要面向全體,落實到每個學生,并全方位進步每個學生的語文修養。

3、注重過程,終結評價與組成評價相聯合,扶植終身學習的愿瞧和科學探求的精神。

4、重視閱讀指導,做到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 72人。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愛學習,有上進心。從上個學期期末測試結果來瞧,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合格率100%,83.3%的學生分析測試達到優良程度。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和語文分析使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要領。但是有個別學生基礎較差,家長又疏于管理,還需老師加強領導。個別學生學習盲目,不能及時完成作業,還需老師好好指導教育。本班學生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兩極分化嚴重,尤其是習作和課外閱讀,很困惑,到底如何縮短兩極差距。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位,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久的童年”,第三組“言語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

全冊共28篇課文,精讀和略讀各14篇。除了第六組綜合性學習,其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每組課文之后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的詞語,是由會寫的字組成的,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只需認記,不要求書寫。一些課文的后面還安排了材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共安排了五次“材料袋”,兩次“閱讀鏈接”。

全冊還編排了8篇選讀課文,并附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熟識的200個字。至此,完成小學階段熟識3000個常用字的識字任務。生字表(二)是要求寫的150個字,至此累計寫字量為2300個。

(二)教材特點 :

1、加強目標體系,全面、正確地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2、教材內容在富有人文內涵、拓寬題材文體方面,作出了勤奮努力;在發揮語文教科書育人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

3、專題設置越發靈活,編排方式在繼續中又有發展

4、導學和課后練習題的設計,更好地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

5、順應兒童心理發展特,“口語交際·習作”的類型發生一定的改變

6、在“分析學習”中,指導學生大膽設想,開展語文學習活動,重視探究和鉆研的過程,進一步提高語文分析使用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一是指導學生經過學習課文和搜集材料了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指示學生學習掌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領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并繼續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指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相對簡單的、適于他們接受的寫作要領,并試著將這些寫法使用到本人的習作中。

第二單元:一是讓學生經過學習課文,領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富有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二是經過閱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法;三是注重語言積累;四是描繪本人的童年生活。

第三單元:一是讓學生經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經過對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了解不同文體文章表達方式;三是指導學生積累生動的語言。

第四單元:指導學生專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領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要領,繼續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

第五單元: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六單元:指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通方式的改變,領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收集和處理信息,開始學會使用信息,寫簡略的鉆研報告。

第七單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人物形象,領會作家描繪人物的要領,并在習作中學習使用。

第八單元:一是要捉住主要內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增長見識;二是要推測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作者的寫作要領;三是要注重積累課文中的生動語言;四是要從實踐起程,憑據各自條件,經過多種途徑盡可能多地搜集材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體驗。

四、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本冊識字200個,寫字150個,把字寫端正。在提高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繼續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閱讀教學

1、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

2、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要領。

3、掌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三)口語交際教學

1、激發興趣,體現雙向互動。

2、繼續提高學生的口語程度,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四)習作教學

1、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本質。小學生作文的本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培養觀察、思想、表達三種能力。

五、教學措施: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本冊安排識字200個,高年段,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因此教學要放手。教材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概不再注音,學生在閱讀中碰到不熟識的字,可以查字典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快速涉獵,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義,以便在手邊沒有字典、辭書的情況下,不防礙閱讀。本冊安排寫字150個,都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指導學生寫好寫對筆畫、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

(二)閱讀教學

1、高年段的朗讀要求,不但要做到正確、流利,并且要做到有感情。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讀有要求,讀有條理,要經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悟情傳情,培養語感。在讀中體味、感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讀的指導,要從全體入手,指導學生在掌握全文情感基調及其改變的基礎上,憑個別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高年級的默讀,既要提高理解程度,又要提高默讀速度。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為學生留有富裕的默讀時間,并提出相應的要領,指導學生憑要求認真讀書, 在默讀之后要檢查學習效果。

2、經過課后的訓練題,指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表達要領。在課文中發現言語表達的特點。在“交換平臺”中總結某些規律的東西。

3、要憑借課文的差別特點,設想和接納靈便多樣的教學過程與要領計謀。

(三)口語交際教學

要激發興趣,引起學生交際的欲望。要創造特定的情境。創造情境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情境的創造要實在,體現學生實踐交際的需求,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場地、針對不同的東西,使用不同的手法,接納不同的表達方式。二是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特點,情境的創造還要注重興趣,要用膾炙人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交際欲望。三是要創造多個情境,在逐步深入的互動中,體現交際的內容由相對簡略,到交際得相對深入的熟練過程。要體現雙向互動。

(四)習作教學

1、作文指示從內容入手,作文講評重正在鼓勵。

作文指導,一定要從內容入手,首先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打開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開端宜“放”,使學生感慨想寫的內容很多,教師指導學生從中挑選最妥帖的內容來寫。至于寫怎樣的標題,在打開思緒、挑選要寫的內容的過程中浸透,在寫作中、在交換底稿的過程中指導,指導的內容不過乎習作手法能否明確,內容能否具體,順序能否明確,選詞用語能否合適,能否表達了真情實感等幾個方面。

習作講評重正在鼓勵。講評的時候,要歸納綜合全班這次作文的優點與成績,使每個學生經過講評看到成績與進步,享受習作成功的快樂,更逼真地了解理怎樣寫,激起對下一次習作的渴望。

2、加強平常練筆的指導。

一方面,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經常寫寫感受、啟示,仿寫句、段,續寫結尾……自然地體現從讀學寫,讀寫結合。另一方面,把練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憑借生活需求練筆。應幫助孩子認識到習作是學習、生活的需求,是傾吐、表達的需求。要鼓勵學生表達本人的所做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本人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辦事生活的同時,提高讀寫能力。

(五)綜合性學習

本冊分析學習活動一“信息傳遞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手法是使學生了解從古至今信息傳遞的方式發生的改變,活動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閱讀材料中的《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將世界連成一家》《奇異的電腦魔術師》《網上呼救》《把握自己》等文章,了解從古代到現代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和差別;另一方面經過本人搜集材料、察看訪問、親身做。

綜合性學習活動二“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重點正在于讓學生學會怎樣寫研究報告,因此活動的開展定位于解決學生在讀寫中可能(或應該)碰到的問題。教材提出的4項活動建議中,暗含了“怎樣寫研究報告”的要領:

第一步:確定話題;

第二步:獲取材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組成觀點;

第四步:按照樣本,撰寫報告。

六、教學光 安排:

內容

課時

進度

第一組課文

10——11課時

1-2周

2.24

第二組課文

10——12課時

3-5

3.16

第三組課文

10——11課時

6-7

3.30

第四組課文

11——12課時

8-10

4.20

第五組課文

10——12課時

11-12

5.11

第六組課文

11——13課時

13-15

5.25

第七組課文

10——12課時

16-17

6.8

第八組課文

11——12課時

18-20

6.22

復習

10――12課時

21――22

7.6

五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21名,經過近五年的語文學習,大部分同學已具備了初步地認字、識字能力、口語交際、寫作能力、預習新課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學能力。但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率低下,綜合學習能力欠缺,課外知識較薄弱。所以本學期除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外,還需繼續在閱讀書目上做進一步的指導,并且嘗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遠的童年”,第三組“語言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走進信息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

全冊共有課文28篇,精讀和略讀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在每組課文之后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的詞語,是由會寫的字組成的,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一些課文的后面還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共安排了五次“資料袋”,兩次“閱讀鏈接”。

全冊還編排了8篇選讀課文,并附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200個字。至此,完成小學階段認識3000個常用字的識字任務。生字表(二)是要求寫的150個字,至此累計寫字量為2300個。

(二)教材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2、教材內容在豐富人文內涵、拓寬題材體裁方面,繼續作出努力;在發揮語文教科書育人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

3、專題設置更加靈活,編排形式在繼承中又有發展

4、導學和練習系統地設計,更好地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

5、順應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口語交際習作”的類型發生一定的變化

6、在“綜合性學習”中,指導學生設計和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引導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單元重點、難點

第1單元: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和搜集資料了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并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于他們接受的寫作方法,并試著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第2單元: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二是通過對比閱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單元: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通過對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了解不同體裁文章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第4單元: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

第5單元: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6單元: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搜集和處理信息,初步學會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7單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第8單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四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通過多種途徑盡可能多地搜集資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四、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本冊識字200個,寫字150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閱讀教學

1、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

2、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

3、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三)口語交際教學

1、激發興趣,引起學生交流的欲望,體現雙向互動。

2、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四)習作教學

1、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培養觀察、思維、表達三種能力。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要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己學習的能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

五、教學措施: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1、對于生字新詞,要及時聽寫檢測。

2、鼓勵快速瀏覽,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3、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應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并養成良好寫字習慣。

(二)閱讀

1、在以前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訓練。

2、閱讀教學中,要注意表達方法的學習和積累。

3、教師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

(三)口語交際

1、首先要激發學生興趣,

2、要創設特定的情境。創設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有意義,體現學生實際交際的需要,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圍繞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二是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特點,情境的創設還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

3、要體現雙向互動。交際的過程并不是要學生一個一個挨著說的過程,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要在互動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如,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說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要針對不同對象,文明地進行交際。

(四)習作

1、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小學生作文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作文指導從內容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作文指導,要從內容入手,首先解決寫什么的問題,使學生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胺拧遍_了,學生就有東西寫。再就是講評的時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優點與成績,肯定大多數同學的努力和進步。使每個學生通過講評看到成績與進步,享受習作成功的快樂,更真切地懂得應當怎樣寫。

3.觀察、思維、表達三種能力結合起來培養。

4、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五)綜合性學習

1、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2、閱讀前四篇閱讀材料,了解信息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3、根據主題,搜集有關信息,并寫報告。

七、教學時間安排:

起訖日期 周次 教學內容 備注

2.13--2.17 1 1草原2*絲綢之路

2.20--2.24 2 3白楊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27 --3.2 3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5古詩詞三首

3.5--3.9 4 6東陽.童年.駱駝隊7*祖父的園子 婦女節

3.12--3.16 5 8童年的發現 9*兒童詩兩首 口語交際習作二 植樹節

3.19 --3.23 6 回顧.拓展二 10楊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3.26 --3.30 7 12*半截蠟燭 13*打電話 口語交際.習作三

4.2--4.6 8 回顧.拓展三14再見了,親人 15*金色的魚鉤 清明節

4.9--4.13 9 16橋17*夢想的力量 口語交際.習作四

4.16--4.20 10 回顧.拓展四 18將相和

4.23--4.27 11 19草船借箭 20*景陽崗 21*美猴王

4.30--5.4 12 口語交際.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勞動節

5.7--5.11 13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5.14--5.18 14 22人物描寫一組 23*刷子李

5.21--5.25 15 24*金錢的魔力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5.28--6.1 16 26威尼斯的小艇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兒童節

6.4--6.8 17 27*與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相關期刊更多

長江文藝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湖北省作家協會

紹興魯迅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紹興市魯迅紀念館

女子世界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北省婦女聯合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吉林省| 桐柏县| 西青区| 合水县| 乌拉特前旗| 边坝县| 分宜县| 元江| 额尔古纳市| 岚皋县| 赣榆县| 荆州市| 松潘县| 哈密市| 中西区| 多伦县| 寿宁县| 洛川县| 大邑县| 桑日县| 全州县| 阳春市| 丰都县| 习水县| 黄龙县| 黄冈市| 安阳县| 黎川县| 邮箱| 柏乡县| 商都县| 武安市| 宣化县| 额敏县| 平乐县| 翼城县| 东山县| 沁源县| 贡觉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