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

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

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肺結核 藥物不良反應 觀察及護理

肺結核是我國的常見傳染病,規則、全程、合理的抗結核治療,可以有效地治療肺結核。但由于抗結核治療時間長,需要服藥9個月,且抗結核藥的不良反應多,使部分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未能做到遵醫囑服藥,導致藥物耐藥,引起耐藥性肺結核,增加治療的難度及病人的費用。因此,密切的觀察肺結核患者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患者能全程完成抗結核治療,對肺結核的治愈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將肺結核患者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肺結核患者236例,所有病例診斷符合《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中新初治涂陽肺結核病人診斷標準。患者年齡20-72歲,男162例,女74例。

1.2 方法 236例患者均采取2HRZE/4HR方案,即服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個月/4個月異煙肼、利福平。

2 不良反應的觀察

2.1 消化道反應 患者服藥后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為抗結核藥常見不良反應。有34例患者出現消化道癥狀,發生率為14.4%。

2.2 過敏反應 患者出現皮疹、皮膚瘙癢等癥狀,有13例患者出現此癥狀,發生率為5.5%。

2.3 肝功能損害 患者出現皮膚黃染,ALT升高。發生肝功能損害的有45例,發生率為19%,占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首位。

2.4 白細胞減少 患者出現外周白細胞減少,有7例患者發生,發生率3%。

2.5 其他 視力下降及關節疼痛,發生率較低。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長時間的抗結核治療,服藥量多,時間長,大多數抗結核藥物都有不良反應,這些會使患者產生恐懼、焦慮心理[1]。因此,服藥前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服藥注意事項,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患者家屬對傳染疾病的擔心及對病人表現出的嫌棄感,也會影響患者治療的信心。因此,告知患者家屬肺結核的傳播途徑及科學的預防方法可以避免肺結核的傳播,打消家屬的顧慮,取得患者家屬的支持。家人情感上的支持可以使患者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順利完成抗結核療程。

3.2 加強用藥督導 要求患者留下聯系方式,以便隨訪患者用藥情況。可以采用全程督導治療方法,及未按時用藥者,在24小時內采取補服措施,使患者盡可能完成療程[2]。告知患者服藥的注意事項、服藥時間、方法及劑量,不可擅自停藥。較輕的不良反應一般不需處理,不良反應較嚴重的及時與醫生聯系。

3.3 不良反應的護理 患者出現消化道反應時,如反應較輕可分次飯后服用,消化道癥狀嚴重或體質弱者宜減量,必要時應該停藥[3]。如無消化道癥狀應按規定空腹服藥。督促患者定期復查肝功能及外周白細胞。肝功能受損,ALT高于正常值2倍,可予保肝治療,治療1-2周肝功能無好轉,肝損害進一步加重者,應告知醫生換藥。外周白細胞減少的患者口服地榆升白片,嚴重時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白細胞低于3.0x10*3/L時,應暫停引起白細胞降低藥物。出現視力下降時也應及時與醫生聯系,以便調整用藥。

3.4 消毒隔離 肺結核主要經飛沫、呼吸道傳播。護士應給患者講解預防知識,囑患者將痰吐入痰袋統一回收并焚燒,面對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用手帕遮住口鼻,減少結核菌的傳播,保護自己和別人不被交叉感染,增強患者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4]。

4 結果

236患者共有99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9%,經及時采取措施,患者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治愈患者220例,13例效果不明顯,失訪3例,治愈率93.2%。

5 討論

肺結核患者抗結核治療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的患者自覺病情好轉,不聽從醫務人員勸告擅自停藥或不定期復查,造成嚴重肝功能損害、藥物性肝炎的發生。一些患者則因為工作原因及生活變化而導致服藥劑量的改變,造成治療不徹底,導致耐藥的發生。通過對患者的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問題,消除影響治療的不利因素,促進患者按囑規則、全程、合理用藥,可以提高藥物療效,提高肺結核治愈率。

參 考 文 獻

[1]梁冬梅,梁春媚,肺結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和護理 [2]余秀芬,結核病化療順應性探討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0,3(12)116

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傳染性疾病,排菌肺結核病人為重要傳染源,結核分枝桿菌因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又稱抗酸桿菌,痰中找到結核抗酸桿菌是確診肺結核的主要依據,常用涂片法,涂片抗酸染色鏡檢快速簡便,若抗酸桿菌陽性,肺結核診斷基本的成立,對結核病的控制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診斷肺結核,在痰中找結核桿菌是最簡單、最快捷、最經濟的方法。護理人員應用臨床路徑,探討肺結核患者痰標本抗酸桿菌涂片檢查的影響因素及提高痰標本留取質量的方法。方法 對在我科住院的30例患者的90份痰標本的檢查結果做回顧性分析。結果 將痰標本按性狀常規分成的4種不同質量的標本,唾液痰和黏液痰占絕大多數,而這兩種痰標本涂片陽性率均較低。結論 重視對留取痰標本前的干預和指導,是保證痰標本質量,提高抗酸桿菌陽性檢出率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抗酸桿菌 ; 肺結核 ; 痰涂片; 護理

結核分枝桿菌導致的結核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痰液或穿刺液直接涂片鏡檢查找抗酸分枝桿菌作為發現傳染源、選擇化療方案、考核評價療效的重要手段。痰液檢查.查痰,就是用顯微鏡查找結核桿菌,痰內一旦發現結核菌,肺結核的診斷便可確定,查痰是診斷肺結核,發現傳染源最準確的方法.另外,病人在治療過在中醫生也會要求你定期查痰,用以考核和評價治療效果.痰菌陽性病人療程結束后,連續三次查痰陰性為肺結核治愈。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傳染性疾病,排菌肺結核病人為重要傳染源,結核分枝桿菌因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又稱抗酸植菌,痰中找到結核抗酸桿菌是確診肺結核的主要依據,常用涂片法,涂片抗酸染色鏡檢快速簡便,若抗酸桿菌陽性,肺結核診斷基本的成立,為結核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學相關的科學依據,對結核病的控制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選擇2008年12月~2009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肺結核患者,留取痰標本檢查。痰找抗酸桿菌的病人均要求取3份痰標本,即時痰:就診當時咳出的痰、夜間痰:前一天晚間咳出的痰、晨痰:起床后深咳吐出的痰,其中以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效果最好。所有痰標量均采用痰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法涂片、染色、痰檢驗結果的記錄、報告采用結核病細菌學檢驗規程的有關標準報告。

2 結果

結果所示,其唾液痰36份、黏液痰30份、膿痰18份、血痰6份,而根據張風云的《兩咱痰標量留取方法對提高病原學診斷準確率比較》一文中所統計唾液痰涂片陽性率只有5.3%,黏液痰涂片陽性率為13.5%,膿痰涂片陽性率為54%,血液涂片陽性率為50%。

3 討論

對于痰標本中抗酸桿菌檢查的凝似肺結核患者,痰標本質量對抗酸桿菌的檢出有著直接的影響,合格的檢驗標本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先決條件,只有合格的檢驗材料才有可能得到正確的檢驗結果。隨著檢驗信息系統和室內、室間質量控制措施的進一步完善,臨床檢驗質量已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標本采集不當,即使是控制措施很完善,也無法獲得可靠的檢驗結果。因此,正確采集標本尤其重要。在臨床上又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重視對留取痰標本前的干預和指導,是保證痰標本質量,提高抗酸桿菌陽懷檢出率的重要措施。在抽取30位患者的痰標本構成比中黏液痰和唾液痰所占的比較較大,分別為40%和33.4%;膿樣痰標本所占的比例較少,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咳痰方法和技巧未能掌握,這可能是操作者采集的痰液量不足或取痰液的位置不準確或是沒咳到一定深度等原因所致。臨床常規留取痰標本質量偏低,行為學干預措施有顯著性提高痰標本質量,應成為醫療常規,行為科學研究任重而道遠.指導肺結核病人正確留取痰液標本,實行有效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痰菌涂陽檢出率,對結核病人進行護理干預,也是護理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臨床上痰標本采集多用于病原學和病理學診斷;對清醒合作的病人采集滿意標本并不困難,肺結核患者唾液痰標本、黏液痰標本多來自上呼吸道,主要成分是由口腔分泌物、咽部分物組成,而膿樣痰和血痰主要來自患者的下呼吸道,主要是由患者肺部病灶的壞死組織及支氣管分泌物組成,含有較多的結核分支桿菌,探討痰標本采集過程中實行護理干預對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痰涂片結核桿菌檢查陽性率的影響. 根據不同年齡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對痰檢的認識,在留痰方法、時間、量和次數上進行護理干預,所以對患者留取痰標本的行為的干預和指導對提高痰標本的質量非常重要。這為臨床診斷及時提供了可靠依據。

4 護理對策

臨床痰培養標本采集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病原學診斷的準確性。因此,我們將對痰細菌培養標本采集方法進行分析、探討。痰標本采集方法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病原學診斷的準確性,而病原學診斷是臨床確診治療的科學依據。鑒于臨床留取痰標本雜菌污染率高的現象,我們采用了漱口后飲水、翻身、叩背、咳痰與常規留痰方法進行比較,發現前種方法采集的痰標本合格率及培養陽性率均顯著提高。在臨床標本檢驗中,檢驗標本的采集時間與檢查結果的準確性之間有密切的關系,采集與送檢不及時與重新送檢正確采集標本的結果有明顯的差異。查痰如此重要,因此病人還應掌握正確的留痰方法,否則將會直接影響痰檢結果.正確的留痰方法是,在留痰之前先用清水漱口數次,以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及部分雜菌.留取的痰應是用力咳嗽后自氣管內咳出的痰,然后盛于痰盒內送檢.不要將唾液或鼻涕吐入痰盒,以免影響查痰結果.初次就診需查痰者,醫生要求送三個痰標本:1、即時痰:就診當時咳出的痰,2、夜間痰:前一天晚間咳出的痰,3、清晨痰:起床后深咳吐出的痰,其中以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效果最好。因此,正確認識標本時間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并減少這些因素的發生對檢驗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肺結核病人由于的關系,夜間肺、支氣管沉積的分泌物和結核菌比白天的多,所以收集痰液的時間最好在清晨。1 留取痰標本,應按醫生規定的日期,在清晨咳嗽后(避免將口、咽分泌物與痰液混在一起),做幾次深呼吸,再用力將喉頭深部的痰咯出,吐在事先備好的痰盒或玻璃瓶內蓋好,寫上姓名及時送到實驗室。 2 標本應避免日光照射或落上灰塵,因陽光可殺死結核菌或造成假陽性;灰塵里會有其他細菌也可造成假陽性。3 平時痰量較少時,也可隨時留取隨機化驗,如無痰,可用筷子刺激喉頭引起咳嗽取痰;也可在水杯中放入開水,吸入水中的蒸汽,是呼吸道濕潤,然后用力咳嗽,留取痰標本。

4.1 做好患者留取痰標本的宣教。有的患者對肺結核相關知識不了解,對留取痰標本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夠,有的認為已確診肺結核,查痰沒有什么意義,所以不積極,不按要求留取。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有關結核病相關知識的教育,讓患者認識到痰標本質量對結核菌陽性檢出率的影響,而陽性檢驗結果又可以為確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減少用藥的盲目性。

4.2 指導患者正確留取痰標本。護士要耐心向患者講解,告知患者正確留取痰標本的方法:一般要連續查痰3次,當患者入院時查痰的項目多時,護士要根據查痰的內容分次把痰盒發給患者,使患者易于接受,以保證留痰的質量,時間最好是清晨起床時咳出的痰,指導患者在留痰前應深吸氣后在呼氣時,收腹用力咳出氣管深出的的痰;對于無力咳嗽者,護士可協助患者叩擊其背部,使附于氣管、支氣管、肺泡壁的痰液松動,易于咳出。每次留取的痰量不少于10ml,盡量避免留取唾液或鼻咽部分泌物,還需防止有食物殘渣混入而影響痰菌檢查結果。

4.3 嚴格把關,及時送檢。送檢前,護士要把好痰標本送檢的質量關,對不合格的唾液標本,指導重新留取;留取后聽痰標本及時送檢,以保證痰標本的質量。

5 結論

護理干預對提高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痰涂片結核桿菌陽性率檢查有積極意義。提高肺結核患者痰標本中結核分枝桿菌檢出率的有效方法是重視痰標本留取時間對檢出率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風云,張春成.兩種痰標本留取方法對提高病原學診斷準確主的比較[J].現代護理.2004,10(5):449

[2] 李曉陽.不同痰樣采集方法對培養結果的影響[J].長治醫學院學報.1994,8(3):260-261

[3] 羅谷容.痰細菌培養標本采集方法的現壯與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1998,13(12):8

[4] 陳明榮. 標本采集是檢驗質量保證的前提[J].實用全科醫學. 2005,05(3):463

[5] 施玉銘, 陳雪紅, 金鈺梅, 王志剛, 周建芳. 臨床檢驗標本采集的質量保證[J]. 護理雜志. 2008,19(9):63-64

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肺結核; 糖尿病;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204-01

1 資料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級68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男,45例,女,23例,年齡為21-72歲,平均為51.5歲,患者為2型糖尿病,診斷參照1999年WHO所頒布中國糖尿病學會采用的

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或者=7.0mmol/L,隨機血糖>或者=11.1mmol/L.其中初治肺結核為27例,復治41例,繼發性肺結核52例,結核性胸膜炎為16例。輔助檢查痰圖片檢查抗酸桿菌陽性為21例,陰性47例。胸部x線片或者CT檢查大部分患者單側或者雙側肺尖部斑片狀模糊陰影,少數出現在肺中葉或下頁。

1.2 治療方法 抗結核藥物治療,應遵循早期規律,聯合全程適量化療原則,采用異煙肼、比嗪酰胺、乙胺丁醇‘復合利福平四種藥物聯合應用。由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病變比較嚴重,進展快,為此耐藥者應根據用藥史及藥敏測定結果加用左氧氟沙星,丙硫異煙胺,或者丁胺卡那霉素,并適當延長療程,同時針對患者肝、腎功能及對抗結核藥物的耐受程度適當調整化療方案。糖尿病的治療,采用控制飲食合理運動以及相應的藥物治療,注射胰島素時可使血糖過低。其癥狀表現為饑餓感、脈快、瞳孔散大、焦慮、手顫、昏迷、甚至驚厥。此時護士應及時給予50%葡萄糖注射液50ml靜脈注射,之后續點10%葡萄糖注射液。注意將低血糖性昏迷與嚴重酮體血癥相鑒別。

2 結果 本組68例患者經過系統治療和精心護理,其中43例患者臨床治愈,18例患者臨床好轉,7例患者治療效果差。隨訪1年有11例患者復發,1例因肝、腎功能衰竭而放棄治療。

3 臨床護理

3.1 一般護理 病室宜安靜整潔,并保持良好的干濕度,這樣有利于患者充分休息,保證良好的睡眠。告知患者不可隨地吐痰,痰應在痰桶內統一焚燒消處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排菌患者應安排單獨房間,限制探視,并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

3.2 飲食護理 糖尿病是代謝性疾病,而肺結核又是消耗性疾病,前者需要控制飲食而后者又要加強營養,二者之間相互矛盾。對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飲食要適當放寬,患者所攝入的熱量應比單純糖尿病患者偏高約10%左右。飲食原則是在滿足總熱量恒定的基礎上,攝入富含纖維素和蛋白質,部分脂肪,低糖的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吸收,以不引起消化不良或食欲減退為原則。另外在三餐之間應加含熱量較低的水果一保證維生素的攝入,如黃瓜、胡蘿卜、西紅柿等。嚴格定時進餐的時間,保證數量和質量,不可隨便更改,這樣可使血糖波動減少,防止因進食不當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反應。這樣有利于維持血糖的穩定,減少各類并發癥的發生。

3.3 心理護理 肺結核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病,病程長,藥物治療見效慢,大多患者思想壓力大,情緒悲觀,害怕別人鄙視自己而對治療失去信心,醫護人員應通過有效的交談和和藹的態度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病情,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悲觀和痛苦等負性心理。我們按照“引導合作型”和“互相參與型”的模式,讓患者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形成醫療意向而具有良好的遵醫行為,真正理解和認真執行方案。護理人員應耐心為患者講解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發病原因、癥狀、體征,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服用方法、作用以及注意事項等,讓患者掌握飲食原則,糖尿病自檢,自查的方法以及對低血糖反應的應對措施。使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以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護士應和患者的家屬做好溝通,有針對性的向患者家屬介紹肺結核和糖尿病的有關知識以及糖尿病飲食的控制要求,鼓勵親友定期探視和多關心患者的生活,給患者提供及時的感情支持,讓患者體會到大家都在關心她的健康,消除其孤獨感和對家庭成員的牽掛,安心接受治療并調動主觀能動性,挺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4 用藥指導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藥物較多,護理人員必須做到督導患者用藥,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及病情變化。護士應做到“送藥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如患者有不懂得地方護士應耐心解釋說明。患者在用藥過程如果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情況,應及時發現并報告醫生對癥處理。

3.5 預防感染護理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血糖增高,脂肪代謝障礙,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易發生感染。應指導患者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皮膚,保持口腔清潔,做好口腔護理。應合理應用免疫抵制劑和抗生素,加強預防措施。及時更換床單,定時開窗通風,一般用紫外線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鐘。保持臥床患者皮膚清潔,干燥,為其勤換衣褲,定期翻身按摩和叩背,預防發生壓瘡和墜積性肺炎。注射和穿刺時應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本組采取以上措施未發生穿刺處及其它部位感染。患者出院后做好終末消毒。

3.6 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 護士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指導患者適當運動,以降低血糖,增強體質和機體抵抗力,。對于有明顯結核中毒癥狀者暫不進行體育鍛煉。對于一般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保證患者上下午各活動兩次,以散步,太極拳,體操等方式為主,活動后一不感覺到疲勞為準。對于臥床的患者護士應指導幫助床上活動,定時翻身變換。對于無能力活動的患者護士應定時按摩和床上被動活動四肢,這樣不僅防止肌肉萎縮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而且有利于患者的吸收以及排便,可減輕腹部不適及,增加全身舒適度。

3.7 出院指導 肺結核為慢性傳染病,出院后應按療程規律用藥,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起到關鍵的作用,出院前制定好詳細的計劃。出院后定期復查肝功、腎功,病情變化隨時就診。指導患者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預防感冒,忌煙酒,調整好心態,保持心情舒暢。糖尿病的患者應指導患者及家屬自測血糖、尿糖,正確注射胰導素的方法,識別低血糖反應及應對措施。幫助患者制定飲食計劃,宜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易消化飲食,保證充足的營養。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消除恐懼,自卑,和孤獨感。加強體質鍛煉,增進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4 討論 肺結核仍是我國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之一,糖尿病在我國同樣高發,并且是肺結核的高危人群。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時病情復雜,糖代謝紊亂可促進體內結核菌繁殖,致肝功受損,而結核又可加重胰導負荷,使血糖不宜控制,兩病并存時,使病情復雜化。因此開展有計劃、針對性兼顧兩種疾病不同特點的治療和護理,對患者進行科學的健康指導,使其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消除思想顧慮,保持樂觀的心態,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減少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李仕明.糖尿病與相關并發癥的診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68.

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第4篇

摘 要 目的::探討肺結核病區護士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方法:選取肺結核病區的護士60名(肺結核組)及非感染病區的內科護士60名(內科組)為研究對象,比較兩組的職業性感染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分析肺結核病區護士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提出預防感染的對策。結果:年齡、護齡、文化程度、職稱、感染控制知識、防護意識、標準預防、防護措施的實施、與肺結核護士醫院感染呈負相關(P

關鍵詞 肺結核 護士 醫院感染 因素

肺結核是以細胞免疫低下為特征的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引起,可累及全身的各個器官[1]。肺結核的傳染性較強,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經濟問題。肺結核患者病情的控制離不開護士優質的護理。近年來,肺結核護士的職業感染也越來越引起臨床上的重視。為預防醫院的交叉感染,降低肺結核病區護士的感染率,現對我院肺結核病區護士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肺結核病區的護士60名(肺結核組)及非感染病區的內科護士60名(內科組)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其中肺結核組,年齡19~45歲,平均(29.7±5.8)歲;護齡1~14年,平均(8.7±2.5)年;學歷:中轉3例,大專32例,本科及以上25例;職稱:護士24例,護師26例,主管護師以上10例;婚姻狀況已婚24例,未婚36例。內科組年齡21~41歲,平均(28.4±5.1)歲;護齡1~14年,平均(8.5±2.7)年;學歷:中轉1例,大專41例,本科及以上18例;職稱:護士28例,護師24例,主管護師以上8例;婚姻狀況已婚25例,未婚35例。兩組護師在年齡、護齡、學歷、職稱、婚姻狀況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參照國內外相關文獻和根據我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Guideline for Disinfection andSterilization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2008》規定的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措施,設計出護士職業性感染危險因素調查問卷,其中包括:護士的一般信息(年齡、護齡、學歷、職稱、婚姻狀況),醫院感染職業性防護相關知識了解情況(10個方面,按照簡單評分法計分,是為1分,否或不知道為0分,滿分為10分)、職業性防護態度(7個方面,計分方式與前相同)、職業性防護行為(9個方面,計分方式與前相同)[2]。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做組間比較,卡方檢驗做計數資料比較,用雙變量相關性Pearson系數檢驗知識、態度和行為得分與年齡、工作年限和職稱之間的相關性,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結 果

肺結核病區護士醫院感染因素: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護齡、文化程度、職稱、感染控制知識、防護意識、標準預防、防護措施的實施與肺結核病區護士醫院感染呈負相關(P

兩組護士知識、態度、行為比較:肺結核組的知識總分和行為總分顯著高于內科組(P0.05)。見表2。

影響肺結核職業性感染相關知識得分的相關因素:肺結核護士的知識總分與護士的年齡、護齡、職稱和文化程度呈正相關(P

討 論

肺結核病區護士感染危險因素:醫務人員在從業中的職業暴露為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肺結核病率處在較高水平,臨床上的治療存在一定的難度。肺結核屬于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其職業暴露的危險性較大。有研究報道,醫護人員在醫院感染后,會承受著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和心理壓力,有時甚至會帶來工作行為的改變[3]。因此,做好職業性感染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要使防治工作有針對性,就必須了解護士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4]。結核桿菌本身就與護士職業感染的危險相關,護理人員每天接觸肺結核患者,做大量的護理工作,是醫院感染的主要對象和傳染源。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護齡、文化程度、職稱、感染控制知識、防護意識、標準預防、防護措施的實施與肺結核護士醫院感染呈負相關(P

肺結核病區護士感染的預防: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結核病區護士的相關知識得分與護士的年齡、護齡、職稱和文化程度呈正相關(P

參考文獻

1 董桂珍,王曉曦,劉鴻燕.肺結核病區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0,7(9):133-134.

2 張興華,徐鳳霞,王沐榮,等.醫務人員職業暴露HBV危險因素評估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2):1742-1744.

3 Charl ES SM,Pearson M.Risk to health care work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New Englang J Med,2001,345(7):538-541.

4 張三娥,熬麗君,周艷秋.感染性疾病科護士職業暴露危險因素與防護[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5):1793-1774.

5 趙華,黃根梅.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調查與防護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2):45-46.

6 朱加亞,王婷婷.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與安全防護管理[J].護理實踐與究,2007,4(12):50-51.

7 李秀英,房伍磊.護理工作中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干預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3(19):1694.

肺結核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護理干預;肺結核;服藥依從性

肺結核療程在6個月以上,其治療效果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者有直接關系,如患者不規范服藥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還會導致部結核病復發、耐藥性結核桿菌擴散等嚴重后果[1]。本研究以80例肺結核患者為研宄對象,分析護理干預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男40例,女34例,年齡在19-55歲,平均年齡43.8歲;80例患者中,10例1型肺結核,余者70例為2型肺結核。采用隨機抽取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分布具有均衡性,可以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以執行醫囑為主。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使其進一步了解肺結核的發病原因、主要癥狀等,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2],要教育患者不要隨地吐痰,以免結核桿菌播散;咳嗽或打噴嚏時要避開周圍人,個人生活用品與家人分開使用;充分認識到復查的重要性,掌握正確留取痰液標本的方法,定期復查血 常規、肝腎功能等,以觀察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2)心理護理:由于疾病的折磨肺結核患者多存在.抑郁心理,擔心長期服藥會產生毒副作用,且對臨床治療效果乏信心。護理人員要通過溫和、平緩的態度對其進行安撫,介紹主治醫生的專業能力,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年輕女性患者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尤其是患者發生咯血后,護理人員要做好疾病的解釋工作。(3)用藥指導:要使患者了解到規律、適量用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根據復私峁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使患者了解到服用抗結核藥物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比如利福平會導致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黃疸升高等[3]。如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要及時復診。

1.3評價方法

采用院內自制肺結核依從性評價調宋示磯曰頰叩姆藥依從性進行評價,并由院內2名以上專家對調宋示砩杓頻暮俠硇浴⒖蒲性進行審定,整個調宋示砉舶括6個大項,患者可執行5項以上者視為完全依從,可執行2-4項者視為部分依從,執行其中1項或無法執行任何一項內容者視為不依從。患者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研宄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

2結果

觀察組40例患者中護理前完全依從3例,部分依從5例,余者32例均不依從,依從率20%,進行護理干預后,完全依從者35例,部分依從4例,1例不依從,依從率為97.5%:對照組40例患者護理前完全依從4例,部分依從5例,余者31例不依從,依從率22.5%,護理后完全依從8例,部分依從22例,余者10例不依從,依從率75%。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患者依從性均顯著高于護理前, 而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

觀察組40例患者中,治愈37例,治愈率為92.5%,對照組治愈31例,治愈率為77.5%,觀察組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肺結核是我國主要的慢性傳染性疾病之一,其體現出病程長、易復發、需長期服藥的特點,如患者不了解肺結核的相關知識,思想上不重視治療的重要作用,服藥依從性差,不僅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而且會提高患者的耐藥性,甚至發展為慢性傳染源,導致疾病蔓延,危害社會[4]。由此可見,要徹底治愈肺結核,除了需要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提出合理的治療方案外,還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以保證治療效果[5]。

護理干預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規范的結核健康教育,促使其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生活方式;加強心理護理,提高其治療積極性,改善免疫細胞功能;肺結核治療通常需聯合應用3-5種藥物,因此藥物護理至關重要,囑患者不可隨意改變服藥劑量,并針對不同的藥物做好標識,幫助患者識別藥物種類,避免錯服藥物[6,7]。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相比,前者的服藥依從性、治愈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針對肺結核患者加強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

【參考文獻】

[1]陳賢義.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促進結核病控制工作[J].中國防癆雜志,2014,26(1):1-2.

[2]李愛霞,王友誼,王艷麗,等.影響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因素調查分析[D].職業與健康,2013,19(8):135-136.

[3]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5,24(2):70-74.

[4] 林奕,李勁,徐巖,等.肺結核患者的心理調查與護理千預研究[D].中國防癆雜志,2015,29(4):306-309.

[5]張苗,王詩童,凌云,等.2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服藥依從性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2,26(28):2608-2609.

相關期刊更多

臨床肺科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安徽省教育廳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際呼吸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兰溪市| 西畴县| 衡阳市| 南郑县| 江山市| 怀宁县| 武隆县| 蒲城县| 舒城县| 台山市| 谢通门县| 浙江省| 镇平县| 保山市| 潞西市| 藁城市| 泰和县| 浠水县| 遂溪县| 邵阳市| 双鸭山市| 沂源县| 章丘市| 临朐县| 漳州市| 莲花县| 博客| 巩留县| 武胜县| 象州县| 黄石市| 万载县| 湟源县| 仲巴县| 化州市| 孝义市| 苗栗县| 湄潭县| 慈溪市|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