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擴張型心肌病;生活問題;心理問題;護理對策

擴張型心肌病(DCM)是臨床最為常見的一種原發性心肌病,主要是指心臟功能障礙,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表現為單側或雙側心臟擴大,心肌收縮減弱,各種心律失常,且會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危險[1]。該病往往發病較突然,病情容易反復發作,病程較長,預后不良,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對患者家庭以及社會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一直以來,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是廣大臨床醫師比較棘手的難點問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2]。為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本文對我院收治的60例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以及60例正常健康人的生活及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了幾點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科學》中關于擴張型心肌病的診斷標準[3],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1-64歲,平均(33.2±2.5)歲;病程2個月-20年。臨床表現:呼吸乏力者40例,肝臟腫大或下肢浮腫者8例,心律失常者6例,氣體交換受損者4例,心悸者2例。同時選取60例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60例健康正常人作為對照。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0-46歲,平均(32.3±2.1)歲。兩組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從意識、情感、感覺、思維、行為、飲食睡眠、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多個維度對比分析兩組的生活及心理健康狀況。SCL-90量表中主要包括90個條目,主要采用1-5分評分制對每一個項目進行評價,1分:無癥狀;2分:輕度;3分:中等;4分:偏重;5分:非常嚴重。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癥狀越嚴重。本組研究的內容根據SCL-90量表中的各項意義主要分為精神病性、偏執、強迫、軀體化、人際關系、恐怖、抑郁、焦慮、敵對性等9項指標。

1.3 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1.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用(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檢驗,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

2.結 果

2.1兩組SCL-90量表評分情況。觀察組患者的精神病性、偏執、強迫、軀體化、人際關系、恐怖、抑郁、焦慮、敵對性等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但精神病性、偏執、強迫指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幾項指標差異對比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兩組SCL-90量表評分情況(X±S)

指標 觀察組(n=50) 對照組(n=50) t P

精神病性 1.40±0.50 1.33±0.40 1.15 >0.05

偏執 1.49±0.66 1.41±0.60 1.01 >0.05

強迫 1.80±0.66 1.64±0.50 1.26 >0.05

軀體化 2.74±0.45 1.35±0.52 3.79

人際關系 2.01±0.49 1.53±0.52 3.50

恐怖 1.76±0.63 1.25±0.39 3.33

抑郁 1.89±0.71 1.49±0.45 1.89

焦慮 1.80±0.55 1.35±0.39 1.73

敵對性 1.68±0.51 1.40±0.45 1.81

2.2護理結果。經過上表的癥狀研究分析可知,觀察組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恐怖、抑郁、焦慮、敵對性等生活及心理問題。對所有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經有效的生活及心理護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顯著改善者48例,護理有效率達到80%。

3.討 論

經過本組研究,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相對健康正常人更容易存在生活及心理方面的問題,與國內外大多數學者研究報道相符,經臨床經驗總結,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該種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征表現為在勞動或劇烈運動后會出現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加快,氣急,夜間陣法性呼吸困難,四肢及顏面不同程度的浮腫,心律失常,活動受限等問題,因此很多患者在入院后會更加關注自己的軀體變化。②該病的病程較長,病情容易反復發作,會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產生很大影響。加上醫院的陌生環境以及各種的搶救設備比較繁雜,對擴張型心肌病的認識不全,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患者產生抑郁、焦慮、恐怖等不良心理狀況。③由于該病遷延不愈,很多患者對臨床治療以及轉歸情況比較關注,在治療過程中,很多患者對醫護人員過度依賴,自我獨立意識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也有的患者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較為明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并經過查閱相關文獻,針對SCL-90量表中調查得出的各種問題總結出以下幾點護理對策。

3.1常規基礎護理。吸氧是目前臨床護理中最為基礎、常規的護理對策,對于一些表現出氣短、胸悶、心悸癥狀患者應積極給予持續性低流量吸氧(2-4升/分)護理。若存在嚴重心功能障礙患者,應確保絕對臥床休息,為了使患者更加舒適,應抬高床頭取半坐臥位。應對患者采取持續心電監護,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對洋地黃類藥物耐受性差,使用時尤應警惕發生中毒。每天應定期協助患者翻身(一般2h一次),同時應定期按摩長期受壓部位,避免出現褥瘡。

3.2加強心理護理

3.2.1提高患者對疾病的專業認識。由于該病的病程較長,且容易反復發作,需要長期治療,護理人員應注意加強患者對疾病的科學認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詳細介紹擴張型心肌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治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不良癥狀以及注意事項等知識,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排解患者的憂郁情緒。

3.2.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由于很多患者存在一定的敵對情緒,對臨床治療會產生一定影響,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交流、溝通,多傾聽患者內心的聲音,在生活細節上多給予患者一些關心和鼓勵,用真誠、溫暖、親切的話語和行為感染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慢慢卸下敵對的心理情緒,取得患者的高度配合。

3.3幫助患者實現自我價值。很多患者由于疾病的關系,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很大影響,進而容易產生絕望、焦慮等不良情緒,在積極治療的同時,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多鼓勵患者家屬以及患者朋友與患者交流、溝通,使患者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鼓勵患者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患者努力克服各種自卑、消極情緒,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際溝通技巧,幫助患者樹立生活自信和信心。

3.4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導。平時應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科學的生活作息習慣,建議患者不要過度操勞,注意多休息,避免提重物,保證患者攝入充足的營養,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飲食,注意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平常飲食應清淡,戒煙戒酒,多飲水,避免過飽和刺激性飲料及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出現便秘。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強調避免勞累,宜長期休息,使心臟擴大減輕,心功能得以恢復;指導患者適當運動,不可過勞;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應該進行心理指導,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抑郁、緊張或過于激動,以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功能。出院后仍然需要堅持藥物治療,按時按量服藥,教會患者及家屬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詳細記錄患者的有效聯系方式,定期進行跟蹤隨訪,了解患者病情發展情況,癥狀加重及時就診、防止病情進展惡化;了解、掌握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疏導患者的心理障礙,使患者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

綜上所述,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在生活以及心理上普遍存在某些問題,臨床應注意生活的細節護理,加強心理護理,可有效解除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問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春喜,周靜文,潘佩珍,等.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觀察及護理[J].現代護理,2012,12 (19):1792―1793.

[2]金敬淑,徐海英.擴張型心肌病的觀察與護理[J].吉林醫學信息.2012,23 (12):21―22.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預見性護理;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3(c)-141-02

由于糖尿病的嚴重危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預后不同,糖尿病造成的冠脈血管病變更嚴重,易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癥[1],由冠脈血管病變引起的死亡已成為老年糖尿病人的首要致死因素[2],臨床觀察、預見性護理及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科2005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8例,男93例,女75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64.82±4.79)歲;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齡38~76歲,平均(63.74±4.59)歲。兩組間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常規同步十二導聯心電圖檢查。采用美高儀藍牙式遙測心電監護系統,同步十二導聯監測含holter功能,采樣心電監護波形48 h。并附生活日志表,統計各種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及ST段改變陣次。

1.2.2統計學方法所有數值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觀察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較高,各種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見,多源室早、成對出現、或呈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阻滯較多見,其次為室上性心律失常(竇速、竇緩、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撲房顫),見表1。

表1兩組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例(%)]

心律失常類型 糖尿病冠心病 非糖尿病冠心病 P值

室性心律失常 117(69.64)84(53.85)<0.01

室上性心律失常 89(52.98) 63(40.38) <0.05

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ST段改變發生率為85.12%,而非糖尿病的發生率為71.79%;在原來ST段的基礎上,ST段發生進一步改變,合并糖尿病患者:無癥狀者28例(16.67 %),有胸悶憋氣乏力者91例(54.17%),胸痛癥狀的患者49例(29.17%),無糖尿病患者:無癥狀者11例(7.05%),有胸悶、憋氣、乏力者85例(54.49%),胸痛癥狀的患者60例(38.46%),二者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兩組臨床癥狀與ST-T改變的關系(例)

組別 ST段改變 胸悶憋氣乏力 胸痛癥狀 無癥狀

糖尿病冠心病 1439149 28

非糖尿病冠心病 112 85 60 11

P值 <0.01 <0.05<0.05<0.05

3討論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動脈的損害嚴重且不可逆,影響冠脈血流,加上代謝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脈痙攣等,導致心肌的供血受到影響,從而使心肌的電活動發生紊亂,心臟的自律興奮傳導功能失調,引起各種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影響了心肌收縮力及輸出量,使心肌病變進一步加重,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形成惡性循環。結果顯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各種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尤其以室性心律失常明顯,提示糖尿病造成的血管、心肌損害較其他嚴重,特別是對于頻發室早、多源、RonT型室性過早搏動等嚴重心律失常應及早做出判斷,及早處理,避免發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撲、室顫。對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及快速心室率持續的時間,有無血流動力學改變,有無心衰和休克的征象。而房室傳導阻滯伴緩慢心室率時應著重觀察長間歇的最長度及出現的頻率,是否會出現心臟停搏或室速室顫,夜間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進一步減慢,尤其要加強心電監測。因此要求臨床護士對監護波形正確判讀,及時告知醫生予以處理。對于各種心律失常的出現,結合病情能夠預測可能出現的情況就尤為重要,能夠及早做到護理干預。

糖尿患者因為心肌營養障礙,神經末梢對痛覺感受遲鈍,有的病人還發生脊髓神經病變,影響痛覺的傳遞,常常癥狀不明顯,甚至沒有癥狀。表2顯示心絞痛、心肌梗死的臨床癥狀不典型,無痛型較多,部分患者僅表現為胸悶、氣喘、乏力,甚至部分患者心電圖演變時無明顯癥狀。有報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典型癥狀胸悶、憋氣、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僅為40%,無痛型超過70%。由于癥狀的不典型,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將增加疾病的危險性,產生嚴重后果。因此,護理上應高度重視,密切觀察病情,加強心電監測,提高護理反應度。心電監護示波出現異常ST-T改變,注意觀察患者面色、意識、血壓變化,有無癥狀及持續時間,必要時查常規心電圖,排除呼吸、影響及干擾因素,將患者的癥狀、體征及心電圖變化結果及時通知醫生,以作出相應處理,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參考文獻]

[1]龍繼紅,邱河.老年人高血壓的特點及生活指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6):7.

[2]王瑞萍,錢怡簡,陳曼麗.老年人糖尿病心臟病的臨床及病理改變[J].中華內科雜志,1998,37(10):677-679.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心腎綜合征;護理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癥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造成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后導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由心力衰竭引發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心中悸動不安,善恐易驚,坐臥不寧,頭昏少寐,耳鳴重聽,腰酸膝軟,舌紅少苔,脈細疾數。證屬腎陰虧耗,心失所養,水不濟火。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護理慢性心力衰竭導致產生心腎綜合征病情病人的基本措施,選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導致產生心腎綜合征的患者共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觀察組患者在接受積極的綜合護理之后,取得非常滿意的護理效果,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導致產生心腎綜合征的患者共80例,為研究對象,本文選取對象均經過臨床診斷后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并發心腎綜合征,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心中悸動不安,善恐易驚,坐臥不寧,頭昏少寐,耳鳴重聽,腰酸膝軟,舌紅少苔,脈細疾數等[1]。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40例,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60.2±3.5)歲;對照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58.5±2.0)歲,兩組患者在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試驗參考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診斷。對全部患者進行心功能分級時所依據的分級標準是NYHA分級標準,對照組三級患者有23例,四級患者有17例,觀察組三級患者有21例,四級患者有19例。對合并心腎綜合征患者的判定標準是患者在入院期間有沒有發生腎功能損傷的現象,血肌醉升高值有沒有超過26.5 mol/L。本實驗的觀察組病人和對照組病人都按照各自病情的不同接受心內科方面的治療。

1.2 護理方法

1.2.1 一般護理

采用常規護理方式。

1.2.2 綜合護理

首先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進行的時候要將患者鹽的攝入量保持在不能超過2g到3g的范圍內,另外,也可以讓患者多食一些維生素相對較豐富的水果或者蔬菜。對于一些植物蛋白比較豐富的食物盡量讓患者不要食用[2]。其次,做好臨床護理。護理人員一定要注意觀察患者的水腫情況。患者臥床休息的時候可以抬高患者的下肢患肢,對于一些水腫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讓他們側臥或者端坐,醫護人員也可以及時指導患者家屬經常給患者拍背,給患者進行按摩,活動患者的各個關節。

1.3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 P

2 結果

對照組里面出現了5例死亡患者,觀察組里面出現了2例死亡患者,其余患者都已好轉出院。觀察組患者癥狀緩解的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P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癥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造成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后導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力衰竭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指各種病因致心臟病的嚴重階段。心力衰竭會引發呼吸道感染、血栓形成和栓塞、心原性肝硬化、電解質紊亂等較為常見的疾病。由心力衰竭引發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心中悸動不安,善恐易驚,坐臥不寧等。資料顯示,患該病的人數從性別上來看,女性明顯多與男性,40歲以后患該病的病人會明顯增加。進入老年期以后,由于身體各項功能的退化,腎功能發生衰竭的次數會明顯增多。

本組資料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40例,觀察組4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方法,即對患者的尿量、血鉀、血肌酐以及血鈉進行深刻的了解,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監測,既要做好心電監護又要做好血氧分析,進一步對患者的水腫情況進行詳細的觀測,并且要在觀察到有明顯水腫的時候給予相應的處理;觀察組患者針對患者病情的變化積極的采用綜合護理的方式,即首先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其次,做好臨床護理,最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這三種途徑。兩組患者在接受為期10月的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住院滿意度、接受護理時間。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里面出現了5例死亡患者,觀察組里面出現了2例死亡患者,其余患者都已好轉出院。觀察組患者癥狀緩解的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P

綜上所述,在對得該病的病人進行護理之時,積極的采用綜合護理的護理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識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患者更有信心去戰勝病痛。另外,對該病患者采用積極地綜合護理的護理方式也可以讓患病病人產生樂觀的心態,積極地投入到該病的治療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得該病的病人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黃慧俐,郝杰,俞洋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腎綜合征的分級治療[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2,14(2):148-150.

[2] 趙愛源,姚F,喬巖等.左卡尼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所致心腎綜合征臨床效果研究[J].武警醫學院學報,2011,20(12):944-947.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護理干預;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97-0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因心臟出現器質性病變而引起的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因而導致心臟血液輸出量的減少,難以滿足機體需要,由此出現了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是各類心臟病發展到最終階段時出現的幾乎不能避免的綜合征。慢性心力衰竭的治愈與患者的生活習慣、情緒、對康復知識的了解程度和治療期間護理情況密切相關,對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接受診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確定護理干預有較好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臨床 資料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接受診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34例;年齡30歲-85歲,平均年齡(57.34±6.98)歲;心衰病程4個月至20年,平均病程(6.74±7.35)年;其中擴張性心肌病38例,高血壓41例,52例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8例,風濕性心瓣膜病5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診斷符合國際心臟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80例,對照組7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原發病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系統的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體貼,在生活中給予幫助。根據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況、焦慮程度和不同性格等諸多因素準確的進行評估,通過觀察和交談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的變化,應用勸導、鼓勵、啟發、支持、暗示和解釋等方式,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時給予及時耐心的勸導和鼓勵。在治療中,要耐心的傾聽患者所訴說的各種癥狀,并作詳細的解釋;在護理中,要經常細心的與患者交談,同時注意尊重其人格,讓患者體會到家的溫暖,減輕恐懼和孤獨感。另外,鼓勵家屬進行陪護,讓患者感到安全舒適,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

1.2.2 合理安排飲食 給予低鹽(每日少于5g)、低脂、低熱量(每日1200卡左右)且易消化的食物,本著少量多餐的原則,特別是晚餐,注意不宜過飽,且飯后不宜再進食,以免心衰加重。使患者及其家庭認識到飲食合理的重要性,并對患者每日的進餐情況進行監督,嚴禁煙酒,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和粗纖維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便秘用力而誘發或者加重心力衰竭。

1.2.3 制定活動計劃 根據患者的心臟功能情況,安排適當的活動和鍛煉,強調動靜結合。白天除了有規律的午休外下午應再有數小時安排臥床休息,保證患者睡眠充足。急性期或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應臥床休息并依照病情調節,室內空氣要保持清新,患者所穿衣服及被褥要舒適干凈,鼓勵患者翻身咳嗽,并為其定時按摩,床鋪保持平整干燥,防止壓瘡。待病情穩定時可適當活動,每日坐椅2次,一次15-30min,有利于心力衰竭癥狀的減輕。心功能好轉之后可早日下床做氣功、散步、太極拳等活動。適當的步行有利于靜脈血回流到達心臟,改善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癥狀。

1.2.4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使患者明白依從性的關鍵作用,若患者受教育程度較低,應用通俗易懂的言語來告知患者服藥的目的、藥名、劑量、用法、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并嚴格遵照醫囑服藥,不能擅自決定漏服、停服、多服或少服,使患者提高自我的監測能力,每日的藥療護士應該送藥人口,之后方能離開;對于文化程度較高者,側重于患者在醫學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了解,使患者的依從性進一步提高。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的處理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均用均數±平方差(χ±s)表示,結果用X2進行校驗,以P

2 結 果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再次衰竭的復發率進行比較,觀察組80例中復發患者7例,復發率達8.75%,對照組70例患者中,復發37例,復發率38.57%,觀察組的復發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較長,且病情不斷發展,極有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所以患者存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可能性較大,進而喪失治療的信心,此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有很多種方法,保證患者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居規律,飲食合理,預防呼吸道感染,活動量適當,戒煙、戒酒,自我識別,指導心理調節等。同時,要堅持治療,嚴格遵醫囑服藥,不可擅自換藥或者停藥,以避免發生不良后果。定期進行心電圖、心功能的測定,檢查體重和水腫情況,若發生異常要及時治療。

減少心力衰竭誘因方面措施,①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處于感冒多發季節時一定要注意保暖,禁止去公共場所,若有發生需及時積極治療。②避免過度勞累,根據各個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活動計劃,平日在不出現癥狀的情況下適當活動。③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對患者要和藹、體貼、親切、周到,消除其思想顧慮,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控制情緒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保持穩定的情緒。情緒激動時會增高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全身小動脈出現痙攣從而加重了心臟的前負荷,進而導致出現急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④預防并控制心律失常,因心力失常和心律衰竭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因此預防并控制心律失常尤為重要。所以要避免誘發因素,并密切關注病情變化,監測心電圖的變化,盡早發現心律失常,并及時處理,從而減少發生心力衰竭。

通過護理干預患者了解到更多疾病相關知識,可防止和延緩心肌重塑的發展,阻滯病情的復發和惡化,并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另外,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再次衰竭的復發率降低,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患者常迅速出現呼吸衰竭和嚴重低氧血癥,如不及時處理可導致全身臟器不可逆的損害。適時使用無創機械通氣呼吸支持治療,可及時糾正全身缺氧狀態,尤其是當藥物治療難以奏效時,對控制左心衰伴急性肺水腫所致呼吸衰竭、改善心功能以及降低氣管插管率具有重要作用。現將平湖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32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齡18~78歲,平均(56.11±6.24)歲,包括Ⅰ型呼衰22例、Ⅱ型呼衰10例。其中冠心病8例(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不穩定型心絞痛2例)、風心病10例、重癥心肌炎1例、擴張型心肌病7例、高血壓性心臟病5例和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1例。應用雙水平正壓(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通氣指征:①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Ⅳ級(NYHA) [1] ;②經常規吸氧、鎮靜、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后癥狀仍不能緩解者;③原無呼吸系統疾病,就診時動脈血氣分析結果達到急性呼吸衰竭的標準;④具備咳痰能力,有自主呼吸,雙肺布滿濕性 口羅音。病情好轉標準:①呼吸困結果難明顯緩解或消失,可平臥,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②心率(heartrate,HR)、血壓(blood pressure,BP)、呼吸(respiration rate,R)等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哮鳴音消失,兩肺濕性 口 羅音減少至肺野1/2以下;③動脈血氣分析基本恢復正常。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呼吸微弱或無自主呼吸;②嚴重的酸中毒,動脈血pH

1.2方法納入試驗者其他治療按常規進行,接呼吸機前先給病人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根 據患者是否張口呼吸或分泌物多少,面形大小而選擇合適的鼻罩或口罩,再連接BiPAPHarmonyS/T型呼吸機(由美國偉康公司生產)。備用呼吸頻率14次/分鐘,根據病人氧合情況調節呼氣相壓力(expiratorypositiveair-waypressure,EPAP)4~8cmH 2 O;吸氣相壓力(inspiratory positiveairwaypressure,IPAP)由10cmH 2 O開始漸增加至高于EPAP15~20cmH 2 O以保證病人必需的潮氣量;開始氧濃度為50%,后根據氧飽和度(oxygensaturation,SaO 2 )、血氣分析結果進行調整;以后根據病情需要確定通氣時間。

1.3臨床觀察指標對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持續心電監測,記錄BP、R、HR、肺部 口 羅音及動脈血氣分析變化。

1.4療效評定心功能評級(NYHA)由Ⅳ級上升為Ⅱ級或Ⅰ級為顯效;由Ⅳ級上升為Ⅲ級為有效;心功能無改善為無效。

1.5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自身對照t檢驗。設P

2結果

2.1 治療前后臨床情況 32例病人經BiPAP機械通氣15min~72h,平均(20.54±2.15)h后,其中顯效22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62%。29例在1h內呼吸困難明顯改善,紫紺明顯好轉,肺部濕 口 羅音基本消失,僅肺底少許濕 口羅音,呼吸頻率減慢,心率減慢,血壓下降,SaO 2 上升,低氧血癥明顯改善,而3例上機后15min氣急、紫紺反而加重,而改為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死亡1例為擴張型心肌病,經無創機械通氣后治療無效,后改為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但心衰仍無法糾正而死亡。通氣過程中主訴咽干3例,腹脹4例,予胃腸減壓后好轉,面部不適感2例,無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

轉貼于

2.2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見表1。

由表1所見,32例患者經BiPAP呼吸機治療后患者pH值、PaO 2 、PaCO 2 、HR、SBP、R均有明顯改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

3討論

BiPAP呼吸機作為一種無創通氣手段,多年來已成功的應用于各型肺源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良好 [2] 。近年來隨著無創通氣技術的成熟與不斷完善,其在心血管領域的應用亦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生的重視。有文獻報道,BiPAP鼻罩式機械通氣適用于各種病因的左心衰竭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 。對于急性肺水腫患者早期給予合理的無創通氣治療,可縮短其SaO 2 上升至生理水平的時間,快速緩解缺氧癥狀,降低病死率 [4] 。

BiPAP呼吸機的優點在于:①增加胸內壓,降低左室后負荷。胸內壓的增加可減少靜脈回心血量,減輕心臟前負荷,緩解肺瘀血;②正壓通氣可增加肺泡內壓,改善通氣/血流比值,減輕肺水腫;③正壓通氣能迅速糾正低氧血癥和酸中毒,使抗心衰藥物能得以發揮療效,防止因缺氧引發的心跳呼吸停止;此外無創通氣具有連接方便,護理工作量小,不易感染等優點。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同時加用BiPAP呼吸機行輔助通氣治療效果肯定,其HR、R、SBP明顯下降,PaO 2 明顯上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

使用BiPAP時常需較高的壓力(本次研究>10cmH 2 O)支持通氣,以增加潮氣量,減少自主呼吸作功。在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出現腹脹,面部皮膚壓迫感,咽干等,大多癥狀較輕,無需特殊處理。保持患者半臥位、經鼻胃管胃腸減壓可減少腹脹等并發癥。昏迷病人被列為無創通氣的相對禁忌證。如行無創通氣后癥狀無改善,則需盡早行氣管插管下機械通氣。

【參考文獻】

1陸再英,葉任高,于維漢,等.心力衰竭[A].見: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155- 159.

2段蘊鈾,王洪武,李國富.BiPAP鼻罩式機械通氣和氣管 插管機械通氣在治療呼吸衰竭中作用比較[J].中華結核 和呼吸雜志,1994,17(8):66-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德化县| 织金县| 攀枝花市| 双桥区| 阿鲁科尔沁旗| 海南省| 邻水| 新疆| 普安县| 兰州市| 渭源县| 阳泉市| 济阳县| 正阳县| 通州市| 怀宁县| 瓮安县| 泸西县| 新龙县| 定安县| 九江市| 当涂县| 饶河县| 定襄县| 彰化市| 博客| 青河县| 迁西县| 库车县| 仲巴县| 南丹县| 莱州市| 海伦市| 天水市| 南郑县| 龙门县| 胶州市| 舟曲县| 泸溪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