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老人護理要點

老人護理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人護理要點

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1篇

1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價值感和自尊心緊密聯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較深的資歷和閱歷,喜歡周圍的人恭順他。可是一旦住院,處處受約束,當不甘“任人擺布”的心理與現實發生矛盾時,自尊會變得更加敏感和強烈,也極易受到傷害。

1.2孤獨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對周圍的環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護,醫護人員又不能時刻照顧在身邊,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極易產生孤獨感。

1.3焦慮、猜疑和恐懼

病人的焦慮主要來自身體不適、家庭因素、經濟壓力、醫院環境等方面。恐懼主要來自疾病對生命的威脅。病人怕誤診、誤治,怕檢查、治療及護理操作帶來的不適。猜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影響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判斷。老年人若長期處于此種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導致心理失衡,直接影響治療,不利于身體康復。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強: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際關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為前提,常被指為自私自利;(2)依賴性加強: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喪失或降低,需要別人的照顧,但過分依賴使老年人對自己能做的事也懶得去做,這種心理不利于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興趣狹窄:只關心自己的身體,不僅對以往興趣事物表現淡漠,更無增添新興趣的動機;(4)強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轉或接近痊愈時,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養,自信心減弱,不相信療效,對原來擔任的社會角色恐懼,不愿出院。

2 護理

2.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對待老年病人態度要親切、關心、體貼、誠懇、言語溫和。尊重他們,不要用床號代替姓名,不要勉強老年人改變他們長期形成的習慣和嗜好。經常向他們講解創建和諧社會奔小康中的成就,介紹報刊登載的關于社會上長壽老人的生活經驗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們既認識到衰老是一生中生理發展的必然過程,又懂得延長壽命的科學方法,從而對恢復健康樹立信心。

2.2生活環境護理根據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應安排一個與之相適應的舒適安全、安靜、防止各種噪聲生活環境。夜間睡眠時,室內最好保持有弱光,以防夜間病人起床時發生意外。 病床應低些便于老年病人下床。地板應平坦、干燥、防滑處理、以防病人摔跤。病人床上被褥要輕,衣著鞋襪要適宜。

2.3個人清潔衛生老年人皮下脂肪減少,表面小動脈硬化,汗腺萎縮,分泌減少以致皮膚干燥、脆薄、有皮屑起皺紋,易于破損、干裂,而引起感染。故老年人每天應用中性肥皂擦洗皮膚,并給涂以油脂,受壓局部給予按摩以增進血液循環預防壓瘡。對某些老年病人生活習慣較懶散,護理人員應協助和督促他們更換衣服、洗腳、剪指(趾)甲,注意個人衛生。

2.4營養與飲食護理牙齒是對食物進行機械加工的器官。老年人常有牙齒脫落或有齲齒、咀嚼不便,應給予軟食并應指導注意飲食的均衡。老年人基礎代謝降低,運動量低于年輕人,每日的熱量攝入應相應減少,蛋白質以豆、肉、魚、蛋、牛奶等為主,脂肪供應以淀粉為主,并應多食含維生素、鉀、鈣、水果和蔬菜,鈉鹽入量每天不要超過10g。為增強腸腔運動機能,應給病人適當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食脹氣的食物。在烹調方法上,要注意色、香、味,照顧到病人的口味,習慣和愛好。在進食時應指導病人細嚼慢咽,咀嚼時避免講話,防止因空氣進入而引起哽噎,每頓飯不要過飽,最好少食多餐。吸煙和過量飲酒對老年人不利,囑病人戒煙酒。

2.5適當活動老年病人因機體功能衰退,往往好靜不好動,特別是住院時間較長的慢性病病人,在疾病恢復期,護理人員應勸導病人進行功能訓練,宜根據病人的愛好,組織他們在室內外散步、下棋、打拳。并進行指導以增進其身心功能。對一些久病臥床的病人應經常給予被動運動,如更換臥位,活動肢體,以保持血液循環通暢和肺部呼吸通暢及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

2.6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老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和感覺系統功能降低,機體反應不敏感,對疾病的痛苦反應不明顯,有時病理改變嚴重,自覺癥狀輕微、不典型,在出現兩種以上的疾病時,一種疾病有可能被另一種疾病所掩蓋。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掌握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點,善于觀察及早發現并發癥,及時注意病情變化。在詢問病史時,老年病人由于耳聾記憶力差,而回答病史含糊、主訴不明確,因此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病情,協助診斷。

2.7用藥護理應根據老年病人的用藥史,慎重用藥,密切注意藥物過敏反應,特別是對慢性病病人因為用藥品種多、劑量大、時間長,加之本身肝腎的吸收、排泄功能減退,所以要特別注意藥物過敏的發生。據統計老年人發生藥物反應的人數是一般成年人的2倍多,因此用藥必須慎重,對老年病人可先給予略低于成人的治療量,然后根據病人的反應,調整藥量,發現有藥物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報告。輸液時應注意輸注速度,并定時記錄出入量,必須注意病人的心、肺、腎功能情況,防止發生肺水腫。

2.8加強預防保健及護理咨詢老年人由于機體不同程度的衰老性改變,容易患病,故醫護人員在病人住院期和出院后均應向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指導,使他們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和預防措施,只認識到有規律的生活起居、適當的運動、合理的飲食和禁戒煙酒等對增進機體功能、防止動脈硬化的重要性,并進行預防保健知識的宣教,為老年人服務。

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討和分析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術前的心理障礙及心理需求。方法 對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術前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和評估,制定心理治療計劃。結果 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術前恐懼感97.5%,焦慮感94%,悲觀失望50%,害怕手術中疼痛22.5%,對醫護人員過度要求25%。156例患者通過心理護理后能夠積極配合,手術順利完成。結論 術前心理護理對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術有很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老年患者;耳鼻咽喉科;手術;心理護理

Clinical analysis of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senile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state of preoperative senile patients of ENT.Methods The preoperative mental health state of 160 senil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was performed.Results Among these senile patients,the occurence rate of preoprative fear,anxiety,depression,fear of operation pain and too much requiring for doctors was 97.55%,94%,50%,22.5% and 25% respectively.156 cases accept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operated successfully.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have active promotion for those senile patients who would accept ENT operation.

【Key words】 senile patient;ENT operat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病人對醫療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我院1998年5月~2004年5月對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術前心理狀況的調查,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針對需求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及咨詢,使老年患者在術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對手術效果及預后均起到良好的作用。現將該組病例術前心理調查的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組160例,男144例,女16例,年齡60~92歲,平均76歲。疾病種類:喉癌176例,鼻竇惡性腫瘤12例,中耳癌20例,鼻息肉52例。160例手術前全部做了臨床及病理學檢查確定診斷。

1.2 方法 首先對本組老年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1],即:對患者術前恐懼感、焦慮感、悲觀失望、害怕術中疼痛、對醫護人員過度要求等5項分別進行調查;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各種解決方案,實施心理護理措施,進行效果評價。根據病種的不同,我們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特殊心理治療方案,以進行有計劃的心理護理,如喉癌的心理護理要點、鼻竇惡性腫瘤的心理護理要點以及鼻息肉的心理護理要點等。

2 結果

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術前全部實施了心理護理及咨詢,其中156例積極配合,手術順利,無并發癥發生,近期及遠期效果良好。2例喉癌患者因恐懼手術治療,心理護理治療無效。1例鼻腫瘤患者術后發生抑郁反應。

我們根據心理治療計劃對恐懼感、焦慮感、悲觀失望、害怕術中疼痛、對醫護理人員過度要求等5個方面進行調查,統計出160例老年患者耳鼻咽喉手術前的心理反應,結果見表1。

表1 術前心理反應情況

3 討論

老年是生命發展過程中一個特殊的階段,由于老年人自身器官功能逐漸下降,而這種生理效率的失常對老年人生理上、社會上以及心理上的轉變有著重要影響[2]。老年患者術前的心理反應和心理護理近幾年才被人們所重視。

3.1 耳鼻咽喉手術老年患者的心理評估與分析

3.1.1 恐懼 原因之一是對耳鼻咽喉手術缺乏認識。耳鼻咽喉部位的惡性腫瘤,在需要手術治療時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病變部位的功能及面部美觀,例如:喉切除術后發音問題、喉帶管問題;咽喉腫瘤切除后吃飯、說話問題;鼻部手術后面部畸形等,多數老年患者對這些問題缺乏認識。這與老年患者的個性特點、生存環境、家庭背景、經濟狀況都有直接的關系。本組156例患者(占97.5%)恐懼手術,其比例之高與上述諸多因素有關。

3.1.2 焦慮 老年患者對手術沒有心理準備,往往會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怕手術后影響日后的生活、顧慮手術效果不好、怕有生命危險而心情緊張,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越接近手術日期焦慮越嚴重。國外學者對100例手術病人心理調查發現[3],76%的患者術前有嚴重的心理不安、焦躁反應,而本組高達94%的患者術前有焦慮感,這種負性情緒對手術過程以及術后刀口愈合、疾病的轉歸都是不利的。

3.1.3 悲觀失望 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居二線,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有失落、被人忽視的感覺。如果老年人一旦患上惡性腫瘤,想到自己極可能將是一個廢人,是別人的負擔,因此對待疾病的態度表現為極度焦躁易怒,或者是沉默不語,情緒極度消沉,甚至有些病人產生抵觸、放棄生命念頭。本組有80例(占50%)患者有此心理反應。

3.1.4 害怕術中疼痛 本組有40例(22.5%)術前害怕手術中疼痛難忍。這與老年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行為反應和心理因素有密切關系。上海某醫院調查83名老年內科病人,其中40例十分害怕手術,占54.2%[4]。

3.1.5 對醫護人員過度要求 本組40例(25%)老年患者因對年輕的醫生、護士缺乏信任、安全感而合作欠佳。老年患者渴望高明年長的醫生為自己做手術,關注主刀醫生的職稱、年齡、手術水平等。對在年輕醫生、護士的治療和照顧下,很不甘心,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3.2 耳鼻咽喉手術前的心理護理 根據對患者心理狀況的分析,我們首先針對所患病癥的顧慮及需求,進行心理輔導。具體內容包括[5]:手術會影響哪些功能,能否預防及治療;手術治療的優點及要點;術后要注意的問題;以及術后如何很好的康復等,讓患者做好充分的術前心理準備。對患者的各種心理反應,醫護人員在術前、中、后都要做到耐心解釋,并且言行要穩妥,操作熟練,及時發現心理問題,隨時給予咨詢和相應的醫療護理措施[6]。同時,分析心理病癥的難點要點,幫助老人正確認識疾病,關愛老人,增加老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安全感,提高戰勝疾病的自信心。本組160例,2例心理護理失敗,其中一例男性患者,63歲,早期即確診為喉癌,曾經住院準備手術,但該患者心理準備不足,害怕手術、擔心手術后不能說話,心情緊張、抑郁自我觀點頑固,故多次推諉手術,結果當腫瘤增大、影響說話時,才覺得應該手術了,可是由于延誤了手術時機,而過早結束了生命。我們的經驗教訓是:要尊敬、關愛老年患者;給予恰當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不利想法及方式盡量采取協商、提醒的方式指出;給予盡可能多的社會支持,使老年患者增加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增刊):205-207.

2 劉安彥.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印行,1998,93-94.

3 Lehrer S. Life change and gastric cancer. Psychosomatic Medicine,1980,42(5):499-501.

4 徐俊冕.醫學心理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0,135-145.

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老年 內鏡檢查 護理

各種內鏡檢查術都是一種侵入性檢查,不同程度上會給患者帶來痛苦,而對老年患者(60歲以上)更增加了檢查的危險性[1]。我院消化研究所每年所做的各種內窺鏡檢查5 000例左右,其中老年患者約占25%,現就老年患者內鏡檢查的護理配合要點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7年我科室共為1 287例老年患者進行了內鏡檢查,其中胃鏡978例,腸鏡266例,十二指腸鏡檢查治療43例;年齡60~91歲,平均69歲;男性596例,女性691例。腸鏡檢查:正常13例,惡性腫瘤49例,腸炎及其它腸病164例。胃鏡檢查:惡性腫瘤17例,慢性淺表性胃炎及胃內疾病961例。十二指腸鏡檢查:膽總管結石及膽總管狹窄33例,惡性腫瘤10例。

2 護理配合要點

2.1 申請單的查對要仔細全面 老年患者多數合并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疾病,在接到申請單時,首先要嚴格查對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然后查對申請單中有關檢查項目和內容。通過查對,了解有無內鏡檢查禁忌證,如嚴重的心臟病、嚴重的肺部疾病、生命體征不平穩等。查對是否寫明現階段身體情況,如未寫明,則向患者及其家屬詢問,了解既往史、現病史、血壓控制情況、心臟及肺部功能、有無安裝心臟起搏器等,有疑問及時與醫生聯系。通過認真核對申請單,為了解患者身體情況是否適合行內鏡檢查起到了把關作用,并為檢查中的護理配合工作提供了觀察要點,使檢查工作能順利安全完成。

2.2 內鏡檢查前的準備應考慮周全 除常規準備外,老年患者尤其需注意:(1)由于老年人的腸蠕動有所減慢,嚴格掌握禁食時間,保證處于空腹狀態,對不能耐受饑餓的老年患者,盡量安排早做檢查。(2)對患有高血壓的老年患者,要詢問服藥史,并測量血壓,對血壓偏高的患者,要告知檢查醫生,并遵醫囑給予舌下含服降壓藥(如心痛定),囑其不要緊張,盡量安靜,待血壓降至正常后再行內鏡檢查。(3)因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現可類似消化系統癥狀,為安全起見,老年患者應先行心電圖檢查,并測量血壓、心率。典型病例:患者男性,71歲,以上腹疼痛來院就診,擬行胃鏡檢查,在先行心電圖檢查時發現為急性心肌梗死,急時與心內科聯系,實施搶救,從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4)對肢體偏癱、活動受限者,協助擺時,注意動作要輕。

2.3 心理護理要耐心、到位 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做好解釋工作。處事謹小慎微的老人,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檢查前多有顧慮、緊張心理,通過解釋,消除其緊張心理,積極配合;性格開朗的老人則通過解釋,使其重視檢查可能引起的不適,主動配合,調節不適。解釋時語速不宜過快,讓老年患者聽清楚、聽懂。教會患者減輕不適的方法、配合要領、注意事項。要讓患者了解檢查過程的安全性,輕松地接受檢查,并簽署特殊檢查同意書。對行動緩慢的老年患者,要耐心,不可催促,以免增加緊張心理[2-3]。

2.4 插鏡時要加強安全管理重點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鑒于老年患者的健康狀況,建議在檢查中行心電及血壓的監護,增加檢查的安全性。通常患者在剛進鏡時心率及血壓都會較檢查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快和升高,此時要做好解釋,囑患者深呼吸,同時握住患者的手,使之感受到支持和鼓勵,緩解緊張情緒,使心率逐步減慢,血壓逐步降下來,繼續檢查。反應強烈者,暫停插鏡,囑其放慢呼吸,平穩情緒,再行插鏡。內鏡插入后,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壓的變化[4]。

2.5 退鏡后仍要觀察 近年來,由于內鏡醫生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及內鏡性能的改善,內鏡檢查所致的并發癥并不多見,特別是嚴重的并發癥,如心臟意外、消化道穿孔、嚴重感染等非常罕見,但作為內鏡室的工作人員,應對此有足夠的重視。特別是老年患者,生理機能的退化及反應遲鈍,并合并其他系統疾病,更需予以重視。內鏡退出后,先觀察患者的反應,測量心率、血壓,詢問有無不適。如無明顯不適,囑其靜臥幾分鐘后,緩慢起身。

2.6 檢查后進食時間要合理指導 一般檢查后1小時無麻木感及腹部不適,方可飲水、進食。

3 結論

在對老年患者進行內鏡檢查過程中,護理的配合起到了致關重要的作用,只要我們的工作做到認真、細致,患者就會少受痛苦,內鏡檢查及治療就能夠安全、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辛召平,姜巖,馮玉鳳 . 286例老年人胃鏡檢查結果分析[J] .山東醫藥, 2007,47(17):66.

[2] 徐賽珠.老年住院病人安全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5,19(7):1223-1225.

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4篇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 社區養老照顧涉及千家萬戶,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但一些人認為社區養老照顧不是必然趨勢。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2.B市一政協委員對社區養老照顧關注了很長時間,擬提一份關于發展社區養老照顧的提案,請你草擬這份提案。

3.B市興星社區的孝老中心在為一老人提供服務時,不慎將老人摔倒,老人家屬找到社區理論。如果讓你處理此事,你如何才能做到既讓老人家屬滿意,又不損傷孝老中心工作的積極性。

【答題要點及思路提示】第1問,要注意兩點:(1)這是對社區養老照顧趨勢的理解,不要答其他的認識;(2)這是對整個社區養老照顧而談的,不是局限于B市。從案例材料可知,社區養老照顧有現實需求(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機構床位不足),有政策依據(民政事業十二五規劃),有實踐經驗(興星社區孝老中心案例),所以很容易知道這種趨勢是向前發展和勢在必行的。此題的答題內容不在于答出趨勢是什么,而在于分析為什么有這種趨勢。所以,此題要從五個方面去分析這種趨勢:(1)從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現實角度分析;(2)從養老照顧的其他形式(社會養老和居家養老)不足角度分析;(3)從社區養老照顧的條件、優勢、可行性和必要性上分析;(4)從養老照顧是巨大的民生工程、社會工程、幸福工程,社區養老照顧市場潛力、前景機遇角度分析;(5)從老人和老人家屬角度分析。此外,還可以從國際經驗、老齡事業科研等角度分析。

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5篇

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以膝關節疾病導致功能受限的就診患者越來越多,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因保守治療無法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時而選擇行膝關節置換術。現對15例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實施全程護理,不但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還杜絕了護理并發癥,使社會的參和理解得到了提升,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齡55-65歲10例,65-75歲5例;單膝置換11例,雙膝置換4例。

2護理路徑在圍手術期的應用

2.1入院1—3天。

2.1.1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人員耐心講解手術的適應癥,患者現身說法,消除患者對手術恐懼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2.1.2協助術前檢查。行動不便的老人護理人員應隨同前往,以轉變角色提高依從性。

2.1.3講解疾病知識。內容包括麻醉方式,術后注意事項,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病人積極配合并對手術充滿信心。

2.1.4練習床上二便。膝關節置換術后需臥床5-7天,指導患者術前練習床上二便,為術后的康復打好基礎。

2.1.5術野的準備。術前一天術肢常規備皮,有條件患者洗澡,行動不便患者用肥皂水清洗。

2.2手術當天。

2.2.1物品準備。彈力繃帶、心電監護儀、冰塊、軟枕。

2.2.2患者處置。囑禁食水8小時以上;準確執行術前醫囑;術后抬高患肢5-10度,膝后墊軟枕。

2.2.3觀察要點。密切觀察手術部位滲出及術肢末梢的皮溫和感覺;觀察切口引流管通暢情況及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狀;觀察患者腸蠕動及排尿恢復情況。

2.3術后第1-3天。

2.3.1飲食指導。待患者腸蠕動恢復正常后可給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飲食。

2.3.2觀察要點。為預防下肢水腫可用彈力繃帶以遠心端包扎制動關節,保持功能位;給予膝關節間斷放置冰袋可緩解疼痛;引流液小于15毫升拔管。

2.3.3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行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雙下肢交替進行。行雙下肢股四頭肌收縮與舒張功能練習和踝關節的背屈、環繞運動。

2.4術后第4-6天。在繼續行下肢進行股四頭肌收縮主動練習的基礎上,每日4次用CPM機持續被動鍛煉膝關節屈伸,開始角度30°,以后每天增加5°-10°,連續2周,每次45分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县| 志丹县| 盐源县| 于都县| 重庆市| 赤壁市| 台北市| 大理市| 图木舒克市| 宁晋县| 汉阴县| 微博| 上饶县| 天全县| 昭通市| 满洲里市| 罗田县| 罗甸县| 峨眉山市| 梁平县| 黄梅县| 济南市| 丰城市| 南通市| 正镶白旗| 高台县| 郁南县| 鄢陵县| 安阳市| 兴化市| 达孜县| 恩施市| 冀州市| 高清| 太保市| 昭通市| 芜湖市| 新竹县| 驻马店市| 肇州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