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國際經濟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開放型經濟的深化發展,為我國社會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對我國對外貿易基本情況進行分析之后,從國際經濟法的范疇及核心分別闡述與國際經濟法相關的研究,探討我國對外貿易中國際經濟法的應用,并對國際經濟法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具體作用進行論述,希望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對外貿易;國際經濟法;作用
早在我國西漢時期,外交家張騫出使西域并與西域地區進行通商,這在一定意義上來看,可以說是中國對外貿易逐步發展的開端。自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確立改革開放的路線之后,我國經濟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尤其是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得以進一步擴大,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尤為顯著的成績。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持續加速,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體中尤為重要的部分,這與我國蓬勃發展的對外貿易是密不可分的,在對外貿易發展不斷加快的情況下,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與聯系日漸增強,這對改善全球經濟發展環境、促進人類進步形成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我國對外貿易基本情況
綜合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態勢來看(數據來源于商務部、智研咨詢整理),我國進出口處于持續增長狀態,尤其是2016~2019年間,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分別達到24.3萬億元、27.8萬億元、30.5萬億元、31.5萬億元,2017~2019年的增速分別是14.4%、9.7%以及3.4%。其中,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的進口值為14.31萬億元,出口值為17.23萬億元,與2018年相比,進口值增幅為1.5%,出口值的增幅則為5.1%,與往年相比,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出口、進口的規模均創歷史新高。而從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的發展情況來看,2019年整體處于平穩狀態,本年度中國服務進出口的總值達到5.42萬億元,與2018年相比,增幅為2.8%,其中,服務進口值是3.46萬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0.4%,出口值為1.96萬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8.9%。經深入分析中國對外貿易的基本情況可以知道,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在全球貨物進出口額中的占比處于尤為重要的地位;服務進出口規模也始終位于全球前列,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著較高的市場份額。
二、國際經濟法的相關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對研討式教學在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闡述,及研討式教學在國際經濟學課程中的教改實踐,利用問卷法與訪談法對教改實踐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以基于教改實踐效果對國際經濟學的研討式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國際經濟學;教改實踐
■ 引言
國際經濟學是經濟學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較高的課程。國際經濟學的教學目標不僅需要學生對課程的基礎性知識進行熟練地掌握,還需要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課程知識對社會中的國際經濟熱點進行分析。進入21世紀以來,智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得傳統單向講授教育模式愈發不能滿足實際的教育需求,而研討式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而形成的一種新式教學方法,注重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導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運用所學,強化對課程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具有積極作用。通常來說,實施研討式教學的課程需要具備以下特征:學生對該課程的知識、所涉及的學習內容具有較強的興趣,即課程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研討性,具備教師與學生討論的空間。國際經濟學正好具備上述特征,尤其是對于新時代大學生而言,是在對外開放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自身正處于經濟全球一體化浪潮下,對國際經濟學課程具備一定的了解或知識掌握。因此,應用研討式教學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國際經濟學課程知識的理解程度,還有助于提升他們應用國際經濟學知識的能力。
■ 國際經濟學研討式教學法的設計
(一)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板塊劃分,選擇恰當的研討主題
摘要: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越來越迅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培養專業化的經濟貿易人才的重要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教學案例的設計和應用。本文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中的經濟學教學案例設計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高經濟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經濟學;教學案例
一、引言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融合度越來越高,而且中國逐漸變成一個開放的市場經濟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各種經濟關系也越來越復雜。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育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被新的教學方法所取代,高校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當前高校的專業設置越來越全面,為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輸送專業化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經濟學教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在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對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進行細化,引導學生加強對各種經濟案例的分析,從而加深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通過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案例和應用案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常見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在高校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經濟學作為該專業的重要內容,是高校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也越來越廣泛,傳統的經濟學內容已經不能解釋當前的經濟現象,因此,為了提高經濟學的適應性,使其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趨勢,必須要加強對高校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以及經濟學教學模式的轉變。盡管當前高校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重視程度較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教學模式單一傳統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過程中,由于理論知識較多,教師教學過程中也十分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例如經濟學中有很多關于市場經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是經濟學教學中的重點,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方法,對各種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一味地進行理論教育,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二)學生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認知比較片面很多學生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認知不清楚,比較片面,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是從事國際貿易的,國際貿易該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從事的主要行業,但并不是唯一的行業,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也不只是進行國際貿易,而更多的是要對國際經濟形勢進行掌握,促進我國經濟水平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得到提升,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該專業的認知不全面,也會導致學習效率受到影響。
1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的概念闡述
1.1國際貿易的概念
“貿易”一詞由古繁衍至今,由傳統的商業交換行為轉變為現代的社會性交易行為,它在全球經濟和科技的推動下,聯結了各地域、各疆界之間的聯系,呈現出繁榮的“地球村”的景象,催生出了大范圍的、全球性的國際貿易,其主要貿易內容是基于商品和勞務兩方面的交換,體現了國際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關系和格局,它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和過境貿易;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直接貿易、間接貿易、轉口貿易;陸路貿易、海路貿易、空運貿易和郵購貿易等基本類型。
1.2全球國際經濟的概念
這是一個曲折的、發展的過程,是在時代的車輪中、科學技術的助推下,各國的經濟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過程,它牽涉到所有參與其中的國家、地域、部門的命脈,使之成為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整體,體現在國際之間全方位的統一,涵蓋和包括了資本、市場、金融、生產和銷售各領域的規則統一。全球國際經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其一,是國家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產物;其二,跨國公司組建而成的全球性網絡經濟的推動作用;其三,國際范圍內的科學技術的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可行性;其四,全球化共同面臨的嚴重的問題的客觀要求。
2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的相互關系分析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國際經濟學課程的特點;當前國際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幾點設想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課程理論體系龐大,眾多理論派別林立、國際經濟學對數學要求較高、國際經濟學與其他專業課程互為依托、“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當前很多高校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中普遍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數學在國際經濟學中的應用普遍感到理解困難國際經濟學理論體系龐大、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較嚴重目前國內高校通常由教師選取相應的教材并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師素質建設好國際經濟學教師隊伍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正確處理好理論模型和現實經濟問題分析的關系國際經濟學教學中正確處理理論模型和現實經濟問題分析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當前我國國際經濟學教學存在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國際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著重從提高教師素質、理論聯系實際、創新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際經濟學;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隨著國際經濟關系的飛速發展,國際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已成為經濟學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研究方法上,國際經濟學主要運用微、宏觀經濟分析中的一些分析工具和模型,因此,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強,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的課程。教學方法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也關系教學目的的實現,目前我國高校《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普遍不高。因此,探索與國際經濟學內容和體系相聯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對提高國際經濟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分析國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1.國際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1.1課程理論體系龐大,眾多理論派別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