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關鍵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柔性制造系統(FMS)系指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的制造系統。目前所談及的FMS通常是指在批量切削加工中以先進的自動化和高水平的柔性為目標的制造系統。隨著社會對產品多樣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趨迫切,FMS發展頗為迅速,并且由于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機械與控制設備的發展,也促使柔性制造技術日臻成熟,80年代后,制造業自動化進入一個嶄新時代,即基于計算機的集成制造(CIMS)時代,FMS已成為各工業化國家機械制造自動化的研制發展重點。
一、規模
按規模大小FMS可分為如下4類:
1.柔性制造單元(FMC)
FMC的問世并在生產中使用約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臺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及物料運送存貯設備構成,具有適應加工多品種產品的靈活性。FMC可視為一個規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價化及小型化方向發展和一種產物,其特點是實現單機柔性化及自動化,迄今已進入普及應用階段。
2.柔性制造系統(FMS)
摘要:研究了組件技術和特征造型技術,并以“金銀花”系統的開發為實例對基于組件開發三維CAD系統的相關技術和實現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給出了實現系統的框架結構和組件結構。
關鍵詞:CAD組件變量化(VGX)實體造型特征造型
1.引言
隨著傳統CAD系統在工業界的應用普及以及現代設計問題的復雜化、智能化,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用計算機取代人進行手工繪圖。所幸隨著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等基礎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集成制造、并行工程、協同設計等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使得CAD系統也由單純二維繪圖向三維智能設計、物性分析、動態仿真方向發展,參數化設計向變量化和VGX(超變量化)方向發展,幾何造型、曲面造型、實體造型向特征造型以及語義特征造型等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伴隨著CAD軟件復雜程度的增加和各個不同應用系統間互操作的現實需要,人們希望CAD系統具有極佳的開放性同時又能“搭積木”似的自由拼裝形成不同的功能配置,軟件工程技術特別是組件開發技術的研究應用和逐漸成熟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組件技術使得各CAD系統開發商們不必再完全遵從“一切從零開始”的開發模式,他們可根據自己的技術優勢在滿足組件接口規范要求下開發不同的構件,然后在得到許可的情況下便可以自由使用這些構件來搭建用戶所需要的CAD系統。這種方式因其開發周期短、見效快、系統柔性高、開放性好、以及容易“即插即用”和進行并行開發等優勢而倍受親賴。
本文主要討論采用組件技術開發國產商品化CAD/CAM系統——“金銀花”系統的一些關鍵技術。
1疏枝疏蕾
萌芽后,結果母枝上每隔20厘米左右留1個結果枝,疏除背下枝、過密枝、發育不良的結果枝。4月初花蕾分離后及時疏除所有側蕾,保留主蕾,疏去畸形、病蟲、太小和過密的花蕾,以節約養分。一般強壯枝留5~6個花蕾,中庸枝留3~4個花蕾。
2果園生草
獼猴桃園實施大行生草(生草帶寬1.0~1.5米),小行用青草、秸稈覆蓋保墑。幼齡園可間作生育期短、淺根、矮稈、高效經濟作物,如花生、大豆、菠菜、蘿卜等。盛果期園在行間播種毛苕子、三葉草等,一般于3月底至5月初種植毛苕子,每畝用草種2.0~2.5千克,當草長到30厘米時割草覆蓋樹盤,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果園小氣候,減少灌溉次數,減少化肥施用量。3科學夏剪4月上中旬樹冠外圍結果枝在花蕾以上留3~4片葉摘心,樹冠內膛預留的下一年結果母枝(行株距4米×3米的選留24個左右)不摘心,當長度1.3~1.5米、功能葉13~15片時再輕摘心,所有二次枝、三次枝留3~4片葉反復摘心。疏除主干上所有萌蘗,疏除架面上病蟲枝、細弱枝、過密枝、徒長枝,確保樹冠通風透光、樹下有均勻光斑。海沃德品種一般要注意摘心防風,一般新梢長到15厘米左右時全部進行摘心,預備枝(下一年結果母枝)可從二次枝中進行選留和培養。
4充分授粉
只要授粉充分,獼猴桃不用任何激素處理也能長成商品果。獼猴桃授粉以自采雄花花粉為主,也可選用高質量的商品花粉作補充。采集花粉選擇即將開放或半開放的雄花,采回提取花粉,花粉必須在干燥、低溫環境和非金屬容器內存放。雌花開后5天內必須及時進行授粉,可采取人工對花、授粉器、電動噴粉器等措施授粉。有條件的果園實施放蜂(可選用蜜蜂、壁蜂、黑蜂等)輔助授粉。
【摘要】工業互聯網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需要充分考慮到工業互聯網中的互通以及兼容情況,實際考慮到存在的安全問題。為了促進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文章將從分析當前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形勢為切入點,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安全關鍵技術;工業互聯網;研究
1引言
在工業互聯網安全關鍵技術建設過程中,需要圍繞通信、計算、控制等內容進行展開,建立完善的工業互聯網體系,使其可以更好地對工業互聯網安全關鍵技術進行驗證,確定安全技術應用的合規性,針對不足之處提供一些調整建議,從而提升技術的應用價值。通過采取措施來提高安全關鍵技術管理水平,對于促進工業互聯網體系穩定發展有著積極地作用。
2分析當前工業互聯網安全形勢
當前工業互聯網安全形勢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①系統元件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著安全矛盾問題,如軟件下達指令無法得到硬件的準確執行和反饋,導致系統安全性得不到保障。②工業互聯網體系具備了較高的安全需求,能夠輔助工業企業開展相關的互聯網安全工作。③傳統邊界防護不能滿足系統自動化的發展需求,需要對其進行升級處理。④當前工業互聯網行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運行體系,對此,各個工業行業應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整合工作,為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數據支持。⑤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在當前還處于局部試點工作狀態,與大規模應用推廣還存在著一定差距[1]。
1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綜述
1.1政策背景
聯合攻關是為了解決共性技術問題,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通過多種合作的方式形成聯合攻關體從而完成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引進技術的創新,包括產業研、協同創新等。共性技術對行業領域內每一家企業,甚至對跨行業相關企業都有基礎性支撐作用,共性技術解決能夠為整個行業“疏通靜脈”,否則就要“卡脖子”。共性技術難度高、影響廣、投入大,決定了聯合攻關是共性技術解決方案的最佳選項[1]。組織模式指聯合攻關中重大決策的形成方式和不同參與主體參與決策、人員和資金投入、研發成果使用和共享的方式,好的組織模式決定對聯合攻關的成功具有決定性作用。國家層面和科技部政策對核心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大力支持。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提出了要求。蘇州市積極落實中央部署,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提出組建創新聯合體的規劃:區域聯動上,積極融入對接上海,取長補短;加快政策、平臺、人才等多方創新載體建設,服務創新聯合體的組建與運行;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提升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在初步明確蘇州未來創新聯合體組建思路的同時,進一步肯定了企業,尤其是領軍企業在聯合體中的重要作用[2]。在人工智能的發展方面,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創新平臺,建設相關產業體系的基本思路。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將人工智能的發展路線上升到國家戰略。2018年5月,江蘇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明確突破關鍵技術、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形成產業集聚的目標,爭取成為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的引領示范區。
1.2聯合攻關的組織模式
聯合攻關的組織模式分為以下3種[3]:1)由政府投資主導,引導高校聯合科研機構和產業部門,圍繞科技發展重大問題進行的學研協同創新。典型案例是2007年起廣東省與國家教育部、科技部協作,集結省部產業技術資源、高校科研院所資源組建產學研創新聯盟,至2010年已達到34個,在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補鏈強鏈方面大有作為,構建了關鍵技術串起的產業和研發利益共同體。2)企業牽頭吸引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研發,企業在聯合攻關組織中承擔決策作用。典型案例如青島海爾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的清華-海爾變頻技術聯合創新中心,結合了海爾家電的市場優勢和清華空調變頻技術方面的技術積累,引領行業變頻技術的發展,提升全行業智能制造水平。3)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導建立研究實體或形成戰略聯盟,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展開分工協作,形成一種關鍵技術創新聯合體。典型案例如中科院微電子所發起成立的硅通孔技術攻關聯合體,集合昆山西鈦微電子、上海展訊、蘇州晶方半導體、北方微電子、中芯國際等企業,北大、清華、華中科大、浙大、國防科大等高校,促進TSV各項技術環節發展,培育本土相關產業技術能力。
1.3國內外聯合攻關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