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動態心電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在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意義[4,5]。交感神經對維持和調節正常血壓起決定作用,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的藥物能有效降低血壓[6]。Singh等[7]對119例男性和125例女性患者隨訪4年后發病的高血壓患者,對與高血壓有關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發現低頻與高血壓的發生密切相關,心率變異性降低是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在高血壓的早期甚至還沒有發生高血壓時就可能已經存在,可能參與了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的始動機制。正常人靜脈推注腎上腺素后隨著血壓的明顯增高,R-R間期的變化明顯,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用腎上腺素后隨著血壓的增高,R-R間期的變化不明顯[8,9]。應用擴血管藥物后,隨著血壓的降低,正常人心率明顯加快,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率加快不明顯[10]。說明自主神經功能受損在原發性高血壓發病機制中占重要地位。
我們的研究顯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反映交感神經活性的低頻顯著增加,迷走神經活性的高頻減少,低頻/高頻比值增大,總頻也高于正常人。SDNN和SDANN也較正常對照組明顯下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植物神經晝夜變化規律也較正常對照組顯著下降。患者經過福辛普利治療后,SDNN、SDANN和高頻顯著增加,總頻、低頻和低頻/高頻比值顯著減小,原發性高血壓組的血壓也均有顯著下降。
其植物神經晝夜變化規律也較用藥前顯著增加。表明福辛普利使血管緊張素Ⅰ轉變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阻,血壓下降。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減少醛固酮分泌,抑制組織內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刺激前列腺素生成,使交感神經活性降低,迷走神經活性增強,改善了心率變異性,使之達到新的平衡。有研究表明,高血壓發病后,其植物神經功能受損是持續的,并且與靶器官的損害相一致。因此在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應選擇既能有效降壓,又能改善心率變異性的藥物,使之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LombardiF,SandronG,PernprunnerS,etal.Heartratevariabilityasanindexofsympathovagalinteraction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JCardiol,1987,60:1239-1245.
2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心率變異對策專題組.心率變異性檢測臨床應用的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252-255.
摘要:本文通過調研分析國內心電圖機市場分布和臨床應用情況,探討目前心電圖機在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臨床需求,為后續國家分層應用標準的制定,提供考量。通過采用調查問卷方式進行線上調研心電圖機使用單位,調查問卷內容填寫完整視為有效。根據實踐應用中,心電圖機使用中的易用實用性等,設計三類調查問卷:心電圖機臨床應用可靠性與耐用性問卷調查(13小題)、易用實用性問卷調查(10小題)及應用場景問卷調查(5小題),且調查問卷內容通過心電領域專家組論證后實施。結果顯示,共調研了國內21個省市心電圖機應用的194家醫療單位,其中團以上單位(50家,占比25.8%)、團級單位(73家,占比37.6%),團以下單位(70家,占比36.1%)和特殊環境(1家,占比0.5%)。心電圖機68.6%應用于檢查專科,其次為基層醫療單位,如干休所、門診部等,最后,還用于急會診心電圖采集;使用超過5年以上的占50%以上。根據臨床應用易用性和實用性回訪結果,95分以上的占14.4%,90~95分占9.3%,80~90分占22.7%,70~80分占28.4%,70分以下占25.3%,排名前三的故障主要為:配件故障、打印功能障礙和屏幕顯示故障。心電圖機自動診斷功能診斷符合率方面,49%符合醫生診斷,其中43家單位的心電圖機無自動診斷功能,占22.2%。國產心電圖機占60%左右。因此,心電圖機品牌品類繁多,臨床應用廣泛,多數可以滿足臨床需求,自動診斷功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心電圖機;市場;臨床應用;調研
由于全球人口老齡化、醫療保健成本日益增加以及遠程或家庭等實施醫療診斷治療的需求,在未來幾年內,不同的世界經濟體將繼續推動醫用電子儀器領域的發展。心電圖檢查技術作為疾病診斷評估必不可少的一項檢查,其性能高低及自動診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臨床醫生的準確判斷及心電相關醫生的診斷效率。心電圖機(electrocardiogram,ECG)廣泛應用于臨床診療各級醫療機構和科室,甚至已經走入家庭。而目前國內心電圖機市場準入條件依賴國家統一的準入標準,缺乏不同應用環境或場景的個性化建議。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對目前國內心電圖機市場分布和臨床應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為后續國家分層應用標準的制定,提供考量。
1調研內容設計
根據實踐應用中,心電圖機使用中的易用實用性等,設計三類調查問卷:心電圖機臨床應用可靠性與耐用性問卷調查(13小題)、心電圖機臨床應用易用實用性問卷調查(10小題)及心電圖機臨床應用場景問卷調查(5小題)。調研內容從三個方面設計:題型設計:主要為選擇題(多數單選,少數多選),題型范圍:涵蓋心電圖機操作方便性、波形穩定性、抗干擾能力、采集便捷性、數據傳輸、故障率、使用年限、自動診斷功能等影響工作的各個環節;題型討論:組織心電領域專家組進行論證后實施。調研方式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制作問卷星。具體調研內容如下。
1.1可靠性與耐用性
1.社區護理對護士的要求社區護理不僅要求
護士能作治療、護理工作,還要作好預防、康復的宣教與指導工作,讓護士有發揮專業知識的機會和領域。例如人群中常見疾病感冒,在發病初期表現惡寒頭痛,頭暈癥狀,囑患者服蔥姜糖湯。制法:邊須蔥白頭7一10根洗凈,生姜5一109切片,加水150毫升,煎5一8分鐘,加人紅糖1鮑(有糖尿病病人不宜),乘熱服用,輕者每日一劑,重者每日二劑,早晚各服一次,效果好,而且經濟。社區護理中,護士有較多時間在病人身邊,有利于病情觀察和護理,密切了護患關系。
2.全面熟練地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術在醫院由
于分科過細,護理人員更多地掌握本專科的護理,而在社區護理中,要求護理人員要打破專科界線,能同時掌握內、外、婦、兒等幾個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能。
3.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技術患者在醫院治療所
需要接受的各種診斷、治療和護理技術.如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家庭吸氧機、各種電子治療儀等,分別由醫生、護理人員和其他技術人員負責,而在社區護理人員必須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技術,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務。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湯劑聯合西藥治療室性早搏的效果及對經濟學指標的影響。方法將240例室性早搏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0例,均采用同樣的基礎西藥治療,觀察組加服中藥湯劑。治療4周后,評價臨床療效,行24h動態心電圖檢查QT離散度(QTd)、竇性心率振蕩(HRT)、心率變異性(HRV),記錄不良反應,計算成本效果比(C/E)。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的79.17%(P<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QTd變小而HRT、HRV變大(P均<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變化更顯著(P均<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E為14.32±2.85,低于對照組的23.18±2.65(P<0.05)。結論中藥湯劑聯合西藥治療室性早搏療效確切,且經濟實惠。
關鍵詞:室性早搏;中草藥;成本效果比;經濟學分析
室性早搏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之一[1],發作時輕者可致患者胸悶、心悸,嚴重時可引起血流動力學障礙,甚至造成患者心源性猝死。近年來大量文獻[2]報道顯示,室性早搏已被認為是心源性猝死的獨立高危因素。對于該病的治療原則因人而異,需根據患者有無器質性心臟病等進行危險分層,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3]。雖然,奎尼丁、普羅帕酮、胺碘酮等藥物一直被認為是防治室性早搏的有效藥物,但也同樣具有致心律失常的雙重作用,一旦使用不合理極易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誘發死亡[4]。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的興起,中草藥通過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整體調理,能達到陰平陽秘、標本兼治的目的[5]。我們通過中草藥合理配伍聯合西藥治療室性早搏,以取長補短、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經濟負擔。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室性早搏診斷標準;②Lown's分級在Ⅱ級或以上;③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④早搏次數>30次/h,且伴有心悸、氣短與乏力;⑤左心室射血分數>45%;⑥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⑦病歷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認知功能低下及語言溝通障礙;②肝腎功能嚴重異常;③嚴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以及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或因藥物、電解質紊亂、貧血、甲亢等其他原因所致的室性早搏;④對藥物過敏;⑤合并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房撲、房顫、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其他惡性心律失常;⑥研究期間依從性差、失訪或因重大事件退出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武清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240例,其中男164例、女76例,年齡42~74歲;室性早搏病程2~45d,冠心病病程3~10年;Lown's分級Ⅱ級58例,Ⅲ級118例,Ⅳa級64例;基礎疾病:高血壓病118例,高脂血癥68例,慢性支氣管炎58例,糖尿病25例,腦血管疾病1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0例,兩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均>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兩組均采用同樣的基礎治療,包括臥床休息、適當活動、避免勞累、防寒保暖以及西藥治療,比如慢心律、阿替洛爾、乙胺碘呋酮等。觀察組加用中藥湯劑,以苦參30g、黃芩30g、葛根30g、生地30g、麥冬15g、黃連15g、炙甘草15g為基本方,臨床癥狀改善后改為苦參30g、黃芩30g、葛根30g、黨參20g、生地15g、阿膠20g(烊)、麥冬15g、麻仁10g、生姜3片、大棗6枚、炙甘草20g。上述中草藥分兩次煎煮25~30min后取湯600mL左右,每日1劑,每日3次,每次150~200mL,中藥湯劑于飯前1h溫服,西藥于飯后半小時服用。2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左心室受累23例,右心室受累2例,未發現雙心室同時受累者。治療方法本組19例心功能不全患兒均給予洋地黃、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綜合治療,其中10例加用美托洛爾口服。快速心律失常5例予普羅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治療。25例均給予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同時服用果糖二磷酸鈉及輔酶Q10,改善心肌能量代謝。
1結果
住院期間,通過抗心律失常、糾正心力衰竭、抗凝等治療,并實施精心護理,本組患兒中10例心功能恢復為Ⅱ級,5例心功能恢復為Ⅲ級。隨訪0.4~5.6年,6例死于頑固性心力衰竭,1例猝死,4例失訪,其余有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的患兒仍在堅持隨訪治療,有心功能不全的患兒左心室射血分數改善不明顯。
2護理
2.1心功能不全的護理心功能不全為心肌致密化不全最主要的癥狀之一,表現為進展性心功能障礙,程度與心肌病變范圍有關,年齡越小,癥狀越重。
2.1.1休息與活動保持環境安靜,空氣流通,檢查、治療、護理盡量集中,動作輕柔,避免不良刺激,防止患兒情緒激動和哭鬧,必要時給予適量鎮靜劑,減輕心臟負擔。根據患兒心功能情況安排適當活動,心功能Ⅲ~Ⅳ級的患兒絕對臥床休息,取半臥位,減少靜脈回流,一般心功能恢復到Ⅱ級后,可在床邊間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