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地質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醫學地質學的概念
美國于1965年曾提出“醫學地質學”一詞,經過幾十年的科學研究和實踐,醫學地質學越來越多地為人類的生存環境、健康狀況提供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理論依據。關于醫學地質學的概念,不同的學者都給出不同的定義,但實質都是人類健康和疾病的成因與地質環境的關系。概括地講醫學地質學是研究地質材料和地質過程對動物和人類健康影響的學科,是處理自然地質因素和地質環境與生態環境間關系的學科,是認識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的學科,是介于醫學與地質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2醫學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人類是在地球發展過程中,生物進化達到高等階段的產物,人的出現有賴于適宜的自然環境,他們相互依存和制約,經過長期的發展,自然環境達到了適宜人類生存的相對穩定的生態平衡,如果其中任何一種因素發生重大變化,這種平衡將遭到破壞,就有可能使環境不利于人類。醫學地質學就是以與人類和動物有關的有益的有害的物質為研究對象,地球上的無機物和有機物對人類、動物、植物的作用和影響正是醫學地質學研究的領域。醫學地質學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關系、地質環境與流行病學的調查、地質環境與地方病的調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地質環境與藥物。
2.1地質環境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人類的身體健康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出自戰國到東漢數代醫家之手集體著作,書內對于機體與外界環境的關聯、對于疾病發生的空間分布做了全面的闡述,倡導“人與天地相應”,指出了機體與環境應建立同步關系,并強調在辨證論治過程中應考慮地理環境因素,強調了人體與自然地質環境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關系。地質環境中的微量元素通過土壤-水-植物-食物-人體這個食物鏈進入人體,如果維持人體正常發育所需的微量元素供量不足或過剩,人體正常的發育生長及代謝都會受到影響。如人體嚴重缺硒會導致克山病,硒過剩會引起硒中毒,導致“堿毒病和蹣跚病”等。隨著現代社會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生存的環境污染程度日趨嚴重,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人類健康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大。
*7年,地質學會在廳黨組、中國地質學會、自治區科協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會員單位、會員的關心和支持下,緊緊圍繞廳中心工作開展各項業務活動,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在科學普及、人才舉薦、自身建設、經費籌集和宣傳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F總結如下:
一、*7年主要工作
(一)黨風廉政建設及政治學習
*7年,學會按照廳紀檢組、機關黨委的要求,在支部的統一安排下,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認真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機關作風建設等各項活動。使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服務宗旨,加強防腐意識,增強自我約束的能力,為完成好各項任務提供了政治保障。
(二)各項業務工作
1、在科普活動方面
*7年,地質學會在廳黨組、中國地質學會、自治區科協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會員單位、會員的關心和支持下,緊緊圍繞廳中心工作開展各項業務活動,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在科學普及、人才舉薦、自身建設、經費籌集和宣傳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F總結如下:
一、*7年主要工作
(一)黨風廉政建設及政治學習
*7年,學會按照廳紀檢組、機關黨委的要求,在支部的統一安排下,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認真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機關作風建設等各項活動。使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服務宗旨,加強防腐意識,增強自我約束的能力,為完成好各項任務提供了政治保障。
(二)各項業務工作
1、在科普活動方面
[摘要]“石油地質學”作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能源地質類高校廣泛開設。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但各高校該課程的實驗教學均嚴重缺乏。針對這一不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地質教學團隊在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油氣勘探與開發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共同推動和促進下,通過新建石油地質教學實驗室,完善了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利用自主設計研制的實驗設備,開創性地新增油氣成藏模擬特色實驗內容;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實踐提高了課程的創新性和挑戰度,培養了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建設與改革;創新能力;石油地質學
實驗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徑,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方面,具有其他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作用[1-4]?!笆偷刭|學”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也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5,6]。但長期以來,由于實驗室面積較小及實驗設備缺乏,只能開設2個觀察和演示實驗,實驗教學嚴重不足。國內其他高校“石油地質學”實驗教學也存在類似的問題[6,7]。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資源勘查工程專業2014年雖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但突出石油地質特色的實驗欠缺,成為認證中的一個弱項。認證報告指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本科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需要進一步提升,迫切需要加強油氣地質專業領域的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一種在國際上被廣泛采納的保障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8],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視。為確保學校資源勘查工程專業2017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復核認證順利達標,進一步完善學校油氣勘探與開發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學校批復了實驗室建設面積,并向教育部申請實驗室建設專項經費,新建石油地質教學實驗室。學校石油地質學教學團隊以該實驗室建設為契機,精心設計實驗教學內容,研制實驗教學設備,改革實驗教學模式。通過四年的教學實踐,學校形成了較完備的課程實驗教學體系,提高了課程的創新性和挑戰度,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教學改革對國內兄弟院校“石油地質學”課程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指導作用。
一、制定實驗室建設方案,完善課程實驗教學體系
新建一個實驗室,整體方案的設計和制定尤為關鍵。石油地質教學實驗室的建設有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石油地質學教學團隊的支撐,團隊有10多位教師,大家群策群力。通過對國內外相關課程實驗教學的調研[6],以及對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相關院校實驗室的實地調研,針對“石油地質學”教學內容和特點,教學團隊經過多次研討,設計了詳細的實驗內容,并安排熟悉該課程的主講教師具體負責實驗室建設。根據實驗內容,購買及研制一系列相關實驗儀器設備,完成實驗室基礎裝修及水電改造,編寫實驗指導書,開展實驗教學實踐。實驗室建成前,我們只能開設原油、烴源巖、儲集巖樣品觀察與描述實驗和烴源巖部分有機地化指標萃取過程演示實驗。實驗室建成后,增加到10個實驗,整體涵蓋石油地質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實驗包括:(1)原油樣品的觀察及原油主要物理性質的測定實驗;(2)烴源巖樣品觀察及有機組分的顯微鏡下觀察與鑒定實驗;(3)烴源巖可溶有機質提取及有機地化指標求取演示實驗;(4)儲集巖樣品觀察及儲集巖孔隙度、滲透率測定實驗;(5)儲層流體包裹體的觀察與鑒定實驗;(6)達西定律演示實驗;(7)測壓面觀測實驗;(8)系列背斜圈閉聚氣過程動態模擬實驗;(9)石油運移過程中動力、阻力分析實驗;(10)油氣運聚二維物理模擬實驗。實驗類型也更為多樣化,原先僅有觀察、演示型實驗,現增設分析測試型、驗證型、設計研究型實驗。每種實驗設備有6~10臺,每次實驗一個自然班,3~5人組成一個實驗小組,從而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新編的實驗指導書中除了明確每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外,還設計相應的實驗分析思考題。如比較不同溫度下同一原油樣品密度、黏度值的差異,討論溫度對原油樣品密度、黏度的影響;觀察和鑒別烴源巖樣本中干酪根的顯微組分特征,分析其生物來源,判斷其生烴潛力;分析水動力強弱對背斜圈閉聚氣特征的影響;觀察石油在不同粗細粒徑石英砂中的運移特點,分析浮力、毛細管力在石油二次運移過程中的作用。由此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完成實驗,深化學生對課堂所學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相互促進的目的。
二、自主研制實驗設備,新增特色實驗內容
摘要:礦山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作為礦業類學科的基礎學科,其應用在礦山建設的各個方面。其內容涉及高等數學、流體力學、材料力學、地質學等多方面知識,具有理論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目前課程教學出現教材資源落后、物資力量不足、實踐教學匱乏以及數學建模困難等問題,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深化數學建模課程學習,積極尋找實踐地點,加深理論學習,開展多元化開放式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性、綜合性與實踐性的人才。
關鍵詞:礦山;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教學改革
0引言
礦山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是一門新興的應用地質學科,它是地質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也是一門地質學與采礦學緊密結合的邊緣學科。運用地質學的視角和理論,其研究旨在調查礦山或礦井地區內詳盡工程地質條件,并予以科學分析,對于有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以及這些潛在問題對于建構筑物和周邊地質環境的影響做出預測和評估,針對這些不良地質現象提出相應措施,為工程實踐提供可靠地質科學依據,從而保證工程建設規劃的合理以及建構筑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學習礦山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巖體、地質構造以及水文地質條件;認識不良地質條件對礦山工程的危害;能夠正確布置勘察任務,順利閱讀地質勘探報告;了解利用不同的地質條件又好又快的完成工程。
1教學內容
礦山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熟悉工程建設流程的前提之下,從地質學的角度了解工程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和一些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并通過生動的舉例,圖示等方式認識到這些現象對于工程設計施工,乃至工程項目日后的運行和維護存在的危害和影響;準確分析并針對不同的地質問題或現象選擇正確的應對處理方式,利用所學礦山工程與水文地質知識指導具體工程設計和施工,并掌握一定的實踐內容,如地質勘查的流程,要求與方式等;熟練掌握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包括相關圖表)的閱讀,并能合理利用勘察資料進行工程設計,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工程地質問題。礦山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般工程地質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任務、研究方法;礦物、巖體的認識;掌握地質年代表、地質構造的主要內容與地質圖的基本知識;掌握一定邊坡知識,以及滑坡的原理以及治理;了解關于地下水的基礎知識,認識地下水的分類和各種性質,針對礦井充水及其治理進行重點學習。復習加深對于地質圖件的認識和應用,并學習水文地質相關圖件,使學生熟練使用工程地質資料,根據資料進行或改變工程設計。不僅要注重工程地質知識學習的全面,同時要突出重點,構成完善而專業的知識體系,此外還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升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本科生教學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