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低碳綠色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低碳經濟的基本概念
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中提出“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作為基礎,通過一定的技術改革,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從而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發展低碳經濟就是把有機整體,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最終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雙贏。
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面對全球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劣,歐盟制定了嚴格的減排目標,對現有的社會和經濟體制向低碳經濟進行轉變,并率先承諾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低到15%—25%左右,到了2050年可減排至70%左右,而丹麥、英國等國家建設低碳城市,挪威的目標是建設低碳國家,希望在2020年減排到35%左右。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惡化形勢更加嚴峻,以石油、煤炭、天然等燃料為主,“高碳”經濟特征非常明顯,從而使我國面臨嚴重的生態挑戰。“十二五”期間,我國計劃投入1000多億元用以治理大氣污染,投入3500億元用于八大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包括: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業煙粉塵治理、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油氣回收、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能力建設等八大類。以上重點項目投資總需求約3500億元,其中二氧化硫治理約730億元,氮氧化物治理約530億元,工業煙粉塵治理約470億元,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約400億元,油氣回收約215億元,黃標車淘汰約940億元等。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徹底落實低碳經濟的各項措施及行動,從而使我國快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解決發展與生態之間的重重矛盾。
三、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
1.我國新型能源短缺,出現“煤多、油少、氣缺”的情況。近幾年的相關報告顯示,我國煤炭比重下降了27%左右,石油消費提高了15%,天然氣消費提高到4%,核電、水電及風電在能源比例中提高到了10%左右。其中我國傳統的能源占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煤炭在能源比例中一直都占有比較大的比例。
1低碳經濟下綠色建筑與環境保護
1.1低碳經濟與環境保護
低碳經濟的特點表現為能耗少、排放少、污染少,主要以靈活應對碳基能源給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為重要要求,以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為根本關鍵。低碳經濟的關鍵在于改善生產技術、開發可再生能源技術、廣泛使用節能技術以及完善溫室氣體排放、處理技術,以推進我國低碳產品開發步伐,最大限度維持生物圈的生態平衡。低碳經濟與環境保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實行低碳經濟除了能滿足人們對自然資源越來越大的需求,也充分體現人類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與重視以及改善社會環境的巨大決心。而從一方面看,綠色建筑又是低碳經濟下的重要產物,它的出現在改善環境、保護環境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1.2低碳經濟與綠色建筑
1.2.1低碳經濟下綠色建筑的能源使用
低碳經濟下綠色建筑的能源選擇因環境而異,但總的來說,必須要以節能為根本核心。對于一些需要大量能源去支撐建筑照明、暖氣系統的建筑來說,能源即生命,這些高能耗建筑除了造成能源使用緊張,還導致嚴重的大氣污染。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年60%的全球能源都用于建筑生產和使用,因此,為了降低能耗,人們開始倡導在低碳經濟下發展綠色建筑。綠色建筑在能源使用、設計觀念及技術選擇都與傳統建筑生產存在較大差異,它倡導改善傳統的建筑生產觀念,大力使用節能技術,從各個方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時注重新能源的開發,讓新型建筑減少對能源的依賴,降低建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基本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最終實現低碳生產。據統計,全球環境總污染中約38%的環境污染都與建筑生產及使用有關,這類污染主要包括光污染、電磁污染和空氣污染。為了降低環境污染,切實保護環境,人們開始倡導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設計是綜合整個建筑生命的全面性考慮,它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的能耗情況必須要得到技術人員的高度重視,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掌握該建筑對環境產生的各種影響,以采取特定手段保護環境。首先,綠色建筑十分重視新型材料,如保溫材料、防水材料等的開發和優化,以實現建筑熱環境性能的提高。例如在建筑的內外墻的空氣層中,使用高效的熱發射材料,將紅外射線有效反射出去,實現建筑保溫隔熱。我國部分綠色建筑已引入國外新型的熱反射膜去實現建筑節能;而且,絕大多數建筑都采用高效節能的墻體,如節能玻璃與硅氣凝膠等,最大程度實現節能。此外,我國近年也在積極研究收集再生能源的技術,制造出可以儲存、回收太陽能、核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的裝置。如我國部分城市已建成太陽能恒溫式住宅區,該類建筑主要以建筑物自身作為太陽能收集器,實現建筑內部的取暖制冷。
在全球經濟倡導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下,各國政府積極響應,從基礎的國家產業發展中開始,進行技術創新,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火車作為各國基本的交通工具,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成為技術創新的領域。將鐵路發展納入低碳經濟的發展行列,充分利用其節能環保的運輸方式,滿足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在中國進入高速鐵路的發展時代下,對高鐵的發展進行綠色技術創新。在動車組技術的發展下,我國的高速鐵路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水平。在工程設計和建設方面不僅提倡節約環保,而且努力向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
1“低碳經濟”與“綠色技術”概述
低碳經濟是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主的經濟模式,最早出現在英國的能源白皮書中。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力求能源的高效率利用,積極開發清潔能源,努力只求綠色的經濟增長,通過能源技術和減少污染排放技術的創新來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轉變經濟發展的觀念。低碳經濟在中國的發展依靠技術的創新和政策措施的實施。其中技術創新使其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重點領域的發展中,結合具體的發展特點,對其技術進行改革創新。低碳經濟的發展依靠技術的創新,然而綠色技術創新又成為其技術創新的關鍵。綠色創新技術創新就是具有綠色工藝、綠色產品以及綠色意識的生態技術創新,將保護環境為目標的經濟技術創新一律統稱為綠色技術創新。在綠色技術創新的理論體系中,具體的綠色技術創新要滿足節約、回收、循環等三個綠色的要求。綠色技術的創新研究與傳播緊密相連,包含從思想形成到市場推廣再到及時反饋的全過程。將綠色技術的創新在低碳經濟中的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引領著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和社會經濟的穩步前進。在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中,低碳經濟有效發展始終要依靠綠色技術的創新來實現。這兩個概念在同一個經濟發展領域中具有緊密的聯系,需要在相互推進中不斷發展。
2低碳經濟視角下高鐵的綠色技術創新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高鐵事業發展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各個行業、眾多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環節是低碳技術的創新,在高鐵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將綠色技術的創新應用于其中,能提高高鐵發展的速度,保障低碳經濟的發展。
2.1低碳經濟視角下高鐵的綠色技術創新分析
摘要:隨著消費觀念的不斷轉變,全球已進入低碳經濟時代。在該背景下,企業要想獲得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展綠色營銷。通過對低碳經濟下企業綠色營銷現狀及意義的分析,提出低碳經濟下的綠色營銷模式的具體措施,即加深低碳經濟認知,開啟綠色營銷模式,產品設計滿足低碳發展,生產過程能源的綠色高效化,制定綠色價格,建立綠色消費意識,完善相應法律法規體系,以促進我國綠色營銷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低碳經濟;綠色營銷
一、低碳經濟概述
(一)低碳經濟的背景
全球經濟變暖為人類及社會發展帶來日益嚴峻的挑戰,這是提出低碳經濟的主要原因。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能源的消耗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而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的環境造成的威脅日益嚴重。為改變現有的能源利用方式,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保障社會和諧發展及人民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一系列新發展方式被提出,主要包括“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低碳技術”,等等。
(二)低碳經濟概念
低碳經濟指代的是:在環保視角下,企業盡可能依據科學化的方式在經營中減少碳的排放并節約能源,實現綠色生產的基本目標,并積極維護生態環境,讓各地經濟能實現穩定而快速的增長。綠色旅游指代的是:在環保視角下,政府以綠色監管的方式來實施日常的監管行為,旅游企業也以綠色經營的方式來進行管理與經營,并生產出綠色化的旅游產品,游客則要以綠色旅游的標準來規范自身的旅游行為,這對景點保護和經濟增長有不言而喻的好處。
一、綠色旅游與低碳經濟兩者間的互動關系
低碳經濟已經滲透到當前的各行各業中。而為人們所熟知的是:低碳經濟在國內工業企業中滲透較深,工業企業在減排和節能工作上做的較多。事實上,低碳經濟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模式在近幾年迅速興起并受到旅游業的大量關注。監管旅游業的政府部門開展制定一些以低碳和綠色旅游為核心的政策,并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執行政策要求。旅游企業也積極響應監管部門在政策中的要求,無論從經營還是產品生產的角度都盡量符合低碳綠色的理念。游客們在旅游企業的影響下,也開始逐步規范自身在旅游中的各種行為,保護景區中的環境。因此,綠色旅游與低碳經濟兩者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同時也在最近幾年中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們所關注。
二、綠色旅游在低碳經濟下的具體實現方式
(一)實現綠色化的政府監管
市場的規范離不開政府的管理與監督。旅游業要真正實現綠色旅游的目的,監管旅游業的政府部門在其中要起到首當其沖的作用。各地區的的旅游景點情況有類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旅游監管部門要結合當地的旅游特色,分析當地旅游的現實情況,從旅游企業、旅游產品及游客三個層面出發,分別找出旅游中典型的非綠色現象,并針對這些現象來制定政策。政策確定后,旅游監管部門要聯系當地的各家旅游企業,告知旅游企業新的政策條規,并要求旅游企業在未來的生產與產品服務中嚴格遵循綠色的理念,切實改進生產與產品服務中的非綠色行為,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對當地各家旅游企業的管理和監督。凡是在生產及產品服務中切實做到綠色旅游的旅游企業,監管部門可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鼓勵其它旅游企業向這類旅游企業學習。而表現較差的旅游企業,監管部門則可給予一定的物質懲罰以示警告。此外,旅游監管部門還要與當地的各個景區聯系,讓景區導游在旅游過程中,指導和規范游客的旅游行為,并在景區各處貼上綠色旅游行為的具體方式,以此來逐步規范游客的旅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