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電工實訓仿真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實訓教室上課,理實一體化
專業技能的培養是電子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我們思考研究的地方,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我得出了在實訓教室上課,能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任中職電工電子類專業課已經五年了,在這五年中我教過《電子技術應用》、《電工基礎》等專業課。而這兩門課又是電工電子類必修的專業課,是本專業最為基礎的課程,也是培養職業類學生專業技能的關鍵知識之一。學生只有通過系統的學習《電子技術應用》、《電工基礎》,掌握了最基礎的電子電工理論知識后,才能更好的去學習專業核心課程,之后基本上就能夠去開拓更廣泛的電子產品的維護、檢測、維修了。然而在這兩門課程中演示實驗幾乎沒有,教師上課起來感覺教學難度大。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的純理論講授式教學。而在實訓教室上課,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采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先講后做、邊講邊做、先做后講、師生討論等方法。采用這種理實一體化的講課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他們實踐動手的機會,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既“能吃飽”又能“消化好”。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模塊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分成某幾個獨立的模塊,在講授的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對模塊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各個模塊的知識內容緊貼實際工程,強調可操作性、實踐性。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優異的學習條件,如開放實驗室、教師實驗室值班。在模塊學習的時候教師事先提出問題,部分情況下教師可以介紹解決問題的關鍵點,然后要求學生獨立的或者按小組研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在旁負責答疑解惑。在單片機中選取了LED燈、數碼管顯示、LCD點陣、智能鍵盤等實用性極強的課題,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電子專業教學中,將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知識情況,分成對學生專業能力的不同去完成。如學生維修電工中級工的考證要求,可以分成電工類和電子類兩大模塊來培訓完成。電工類主要培養學生能工整正確的連線并安全的通電成功,可通過三周的實訓完成;電子類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常用元器件的識別、檢測和安裝調試,可通過兩周的實訓完成。這種教學方法既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也強化了崗位技能的針對性。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
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發展,CAD技術已日臻成熟,電子系統設計與電子專業的教學中已廣泛應用,計算機教學已應用于電子專業多門課程中。單片機教學中,我們利用proteus軟件進行模擬仿真,學生先在計算機的軟件上畫出設計電路并進行仿真調試,將仿真調試的結果與題目要求相比較,如不正確則重新畫圖然后重新仿真調試,直到完成題目的設計要求。采用軟件進行模擬調試現實仿真的教學方法,在很多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都已經應用,如在PLC實驗中可進行機械手的動作、電梯的上下等系統的仿真演示,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大大提高了,智能實訓平臺的使用效能也被充分開發。
一、在理論教學方面的應用
目前,在進行電工電子相關課程的授課時,許多專業教師采用的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將學生帶到實驗室上課,或者預先將實驗設備搬到普通課堂中,課前準備的工作量很大。為了達到省時高效率,在進行理論教學的過程中,如講到某個具體的電路時,可以用“proteus”這一仿真軟件進行同步演示,這樣電路的電壓、電流數值以及波形等參數,都會以數字或圖形的方式顯示,學生可以很直觀的看到,一目了然,加深了印象。比如在講授《電子線路》這一課程中的二極管的整流電路、單級放大電路、OTL功放電路等知識點時,通過仿真來演示輸入輸出的波形,非常直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同樣,我們也可以將“multisim”仿真軟件引入教學,該軟件中提供了大量的虛擬儀表,這些虛擬儀表與現實生活中的儀表相同,使用方法相似,模擬操作起來非常方便,而軟件中所提供的部分高級儀表,實際價格非常昂貴,現實生活中由于經費問題,我們可能無力購買,而軟件中給我們提供了這種高級儀表的使用方法,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便捷。應該說,實驗室里所能開設的電子電工相關電路的實驗,我們都可以利用該仿真軟件來實現,該軟件相當于一個可以移動的功能強大的現代化的電工電子實驗室,借助仿真軟件的使用,使得教師在講授電工電子的相關知識點時,非常清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實踐環節中的應用
在電子的實踐中,采用實物操作和仿真軟件相結合的原則,可以使得事半功倍,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時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仿真技術減少了實物實驗的故障率,使得實驗的數據更精準。當學生裝配好電路板后,開始進行調試時,一般要對實物電路板進行短路檢測,確認沒有短路故障后再進行調試。而實訓的具體檢測和調試都是帶電操作,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在開始操作的過程中,在學生開始調試之前,先通過仿真軟件演示整個調試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對調試過程有很清晰的認識,而且可以避免實訓過程中的一些誤操作,減少了調試過程中產生的故障。仿真軟件演示的實驗數據與實際調試的數據相差不大,學生可以比較數據,進行自檢。另一方面,如果要設計一塊電路板的時候,需要對電路的參數反復的調試,在實物電路板上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利用仿真軟件可以反復調試,并可以尋找到最佳的方案,再去進行實物的設計,非常便捷。另外,仿真實驗沒有任何干擾信號的存在,更加能夠真實的反映出實驗的本質,做到精準、真實、完美。
2.利用仿真技術可以順利進行故障的分析,并順利找到故障點。在電工電子的實訓中,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電路的調試能力,還要有一定的電路排故能力。有時候安裝一塊電路板需要的時間可能并不長,但往往查找故障點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另外如果在電路板上人為設定一個故障,比如元器件的接反或某處電路出現短路故障時,部分元器件可能會出現擊穿、損壞、甚至出現電氣短路等現象,這樣在操作的時候非常危險。而我們在授課的時候,如果利用仿真軟件去講解電路時,可以隨意地將元件焊反或將某段電路短路,學生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故障的數據及波形,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思考的能力。
[摘要]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特點是知識面廣、信息量大、知識發展更新快、實踐性比較強。學生需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電路分析設計能力。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程度大大加強。沈陽工業大學電工電子技術課程被遼寧省教育廳選取為跨校修學分課程,選用大連理工大學網絡課程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把實際工程案例加入課堂,明顯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工電子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1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高校中大部分工科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必修課,主要包括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三部分內容。教學形式主要包括理論講授、實驗課和后續的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以及電工電子實訓等。近年來由于學時壓縮,許多教師感覺到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傳統課堂注重理論教學與教法,多以理論教學為主,且理論知識比較深奧,實驗課和實訓課安排相對較少,導致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學生學了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之后,只會解習題應付考試,缺乏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理論與實際脫節,并不能達到預期學習效果。
2慕課及翻轉課堂的內涵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近涌現出來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展于過去的那種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課程開發模式,這便是慕課。網絡課程被證明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它不是面對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材料散布于互聯網上。學生們上課地點不受局限。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一般采取“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授課方法,先講解知識點然后做例題和習題。學生往往是被動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通過在線視頻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
摘要:通過調查研究了解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狀況,結合本校機電專業均衡發展的要求,提出了建設單片機、PLC系統綜合實訓教室。該實訓教室的成功建設,對本校學歷班教學和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都有重要的意義。關鍵詞:現代工業控制技術;成果創新;高技能人才培訓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10-0397-02
1現代工業控制技術實訓教室建設的內容
為加快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學校十一五計劃的要求,我校在成為廣西第一所萬人技校“作大”的同時,將再次“作強”;而要想“作強”,光靠發展數控技術、模具制造技術等機加工專業是不夠的,也是和我校“廣西機電技師學院”的牌子不相符的,機強電弱,涇渭分明,無異于一條腿走路,只有機電齊飛,相互滲透,才能將我校機電技師學院的牌子做得更大更強。鑒于我校實際現狀,開展電類專業高技能人才教育大勢所趨,迫在眉睫。在2006年里,由電工專業兩位骨干教師負責對電類專業和數控維修專業高技能人才教育的教學設施、設備課題進行了調研。通過對省內外幾所高職高專技術學院、高級技工學校和廣西十幾家大型企業的調研后發現,在我校建設單片機、PLC系統綜合實訓教室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于是,在2007年初成立了“單片機、PLC系統綜合實訓教室的建設”教學科研課題立項籌備小組,對課題進行了策劃及申報;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經學校學術委員會審核后,學校研究決定,同意立項并下文批準建設。
“單片機、PLC系統綜合實訓教室的建設”教學科研課題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PLC、觸摸屏、變頻器綜合實驗臺的制作;二是西門子自動化工控產品PLC網絡教學展示屏的制作;三是單片機、PLC系統綜合實訓教室的整體布局。
2實訓教室建設實施過程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現代非電類專業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模式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中職的實訓教學模式,實訓基地的實訓教學模式和企業的實訓教學模式。在實訓教學的相關理論的支持下,本文對其實訓內容,實訓方式及評分機制進行可行性研究,并總結分層教學模式的利弊,從而為非電類電工電子專業提供新的發展模式,進而帶動電工電子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非電類專業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模式;分層教學
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下的國民生活質量日趨上升,人們在保障好自己生活質量的同時,對于一些技術類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再者,技術產業是帶動國家經濟的重要模塊,因此國家在十二五規劃里明確提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重要性,這導致社會各階層也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然而,在電工電子技術產業中,許多階層人民卻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電工電子上,而在實訓教學中忽略了非電工電子的實訓教學,這使得電工電子技術的分級化現象的產生,也使得非電類專業電工電子的實訓教學較為缺乏。因此,為苛求非電類電工電子專業更大跨度的發展以及消除實訓教學分級化的現象,本文立足于中職非電工電子的實訓基礎以及創新能力,尋求非電工電子專業分層教學模式的更大發展。
1相關理論基礎
1.1非電類電工電子技術
非電類專業電工電子技術涵蓋了非電類基礎認識,然而其專業涉及的范圍可以延伸至機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與環境工程系,化工與材料工程系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這五個層面的技術都是非電類專業電工電子技術能夠涉及延伸的范圍。面對現實生活與工作的需要,這五大層面在我國產業的核心地位中也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它們組成了電工電子工程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