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初中地理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在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當前的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導致了我們的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一直不高,這些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初中地理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初中地理教學,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處于弱勢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學科中備受冷落,是一門學校、社會、教師、家長以及學生都不重視的學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地理學科就被當做是一門副科,因為都認為學與不學,并不影響學生的成績,所以地理教學往往被忽視。這種現象的后果,就會給初中的地理學科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和結果,最后就會導致初中教育教學質量不理想,效果不佳,這樣的問題在整個初中教育教學系統中變得非常得明顯和突出。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學質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存在弊端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由以往的“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所轉變,也就是說,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傳統的教師為了成績而教育,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教育模式。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質教育,真正地是為了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能力和技術能力而進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師,受以往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太深刻,以至于現在仍依據以往的教育觀念來進行教育教學,忽視了現代化的教育觀念,也忽視了現代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現代化的社會,要求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學生自身的素質能力和技術能力。教學觀念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就導致地理教師的教學方式沒有優化和提高,以致循規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課本上的內容教學,不是死記硬背就是理解記憶,缺乏靈活性的教學,缺乏一定的教學實踐,使學生不能夠很形象地體會到初中的地理知識,硬性的教學會使教學內容變得單調乏味,就會導致教學課堂變得死氣沉沉,缺乏生機與活力。這樣的現象也是導致初中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初中地理的課本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學內容都比較死板,只是純粹的知識理論,缺乏需要去實踐的教學內容,課本教材比較注重科學性和理論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師在講臺上一味的講課,學生在下邊聽課,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不足以激發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就能夠可想而知了。
二、針對解決初中地理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內容摘要】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情景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情景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還可以帶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巧妙地引入情景教學,就會使學生學習起來樂趣無窮。本文主要談談應用情景教學方法,結合生活與地理學科的緊密聯系,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情景教學初中地理教學應用
初中學習為以后的學習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果初中基礎比較扎實,以后的學習過程都會顯得特別地輕松自如。但是初中地理知識本身就比較枯燥,我們要達到不僅讓學生學習到豐富的知識,還讓學生輕松快樂學習的目的,就必須采用情景教學法這個公認為比較科學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如何實現初中地理教學情景化
1.通過詩詞諺語引入主題
古詩詞及民間諺語中包含著大量的地理知識,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傳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一些地理知識密切相關的詩詞、諺語為開場白展開教學。比如說,在初中一年級上冊第一章地圖這節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猜謎的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整個課堂氣氛,突出這節課的主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好奇心,而且深化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優點
(1)有利于發揮技術優勢
地理學科的學習有很多必備的工具,其中地圖就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學習工具之一。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通過地圖的呈現,我們能夠對地理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教材不僅對于課本上的內容都有一些圖片的注解,同時還有一些具體的地形等因素涵蓋在內,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世界的全貌。在我們采取傳統方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地圖能夠讓學生了解諸多季風與氣候等情況,能夠將文字和圖片有機結合起來。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全方位立體地呈現地圖的特征。因此,現代教學工具的使用便能夠明顯地發揮優勢,彌補地圖冊帶來的不足。我們使用的電子地圖能夠隨意縮放,讓學生在了解全景的同時,還可以了解一些具體的面貌,最終更好地投入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如果我們沒有讓學生將每個細節掌握好,就會使地理課程的學習出現不必要的缺失。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立體感
地理上所闡釋的一些自然現象是在空間內發生的,而并非是平面的,因此,要想很好地了解這方面的內容,需要使用現代技術將地理空間立體地呈現出來,這樣才能使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理解。地理事物有很多是隨著自然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的,我們使用這些技術能夠將最為先進的地理面貌和全景呈現在學生面前,最終實現地理教學上的突破。要想真正掌握地理知識,就應該在思維空間上對地理知識有一個空間性的想象,最終才能將地理與技術充分結合起來。例如,我們在講解等深線這個章節時,就可以通過電子技術將地形圖等圖片呈現出來,或者是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動畫方面的技術將等深線的作圖過程呈現出來,并標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深度,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等深線的意義。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就只能使用直尺等教具在黑板上畫出等深線,這樣的平面圖,毫無立體感可言,導致空間思維力不好的學生無法正確理解等深線的意義。
(3)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1、初中地理教學中加強環境地理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加強環境地理教育是應有之意,然而采取怎樣的策略才能將環境地理知識更好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學當中呢?實踐表明應當采取如下策略:
1.1采取正確的教學對策
任何教學均需要有采取有效的對策,特別是在地理教學中加強地理環境教育方面。很多初中生對這方面的知識學習興趣并不高。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對策。例如,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實際的教育中,不能總是教導學生應該這樣或者不要那樣,而是充分地考慮學生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將地理教學和環境保護教育與學生興趣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對所講授的知識充滿渴望,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就會充滿動力。同時,將地理教學中環境保護教育和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況相結合,相信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才能研究出最有效的、與具體教學知識內容相符的教學策略,順著學生思維開展教學,這樣才能達到最優的效果。
1.2教師要在環境地理教學做好表率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直接地影響,初中地理教師自身必須要有強烈的環境意識和責任感,并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絕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授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外,還應努力挖掘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當中環境地理教育的滲透點。地理學科在環境教育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現行初中地理課本也是從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入手,為學生分析有關地理環境的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對如何保護環境、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主動地趨利避害,使地理環境發展更有利于人類的生產、生活,從這個基點出發,最終又歸結到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上去。可以說,初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貫穿于教材始終。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學難點,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實效性
地理知識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教材上的知識點基本是枯燥的文字信息,即使加一些圖片,也很難形象說明地理知識或揭示地理內涵,尤其是一些跨越時空的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學生很難通過抽象的文字進行理解,如風化的概念、黃土高原的形成等。教師應根據信息技術手段的功能,充分挖掘教材內涵,盡量為學生提供動態的地理資源,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震撼,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產生聯想,從而有利于理解地理知識,科學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實效性。比如,在進行“海陸的變遷”“地震和火山”等知識的教學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領著學生讀書,勾畫出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讓學生會背就可以。這種教學模式是死板的、應試的。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這種教學模式已被信息技術模式所取代,我們地理教師應充分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發揮教育技術裝備的作用,科學展示海陸形成的全過程、地震和火山形成的全過程等,使學生能夠親眼看到這些地理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歷史變遷帶來的巨大變化,為學生建立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規律提供保障,科學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實效性。
二、為學生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實現教師、學生、教育技術裝備之間的隨時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當今社會,網絡資源極為豐富,為地理教學提供了優質的資源平臺。我們地理教師也要順應時展的腳步,結合學生喜歡上網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網絡資源平臺,建立班級主頁,讓有條件的學生建立自己的博客主頁,學生小組建立QQ群,指導學生利用群空間、飛信、微博等方式進行課后交流,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在這里互動交流,實現共同進步,同時要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為其他同學提供好的經驗,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西半球的國家”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教材上的資源有限,學生通過教材了解的知識不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我利用初中生天生好奇的特點,從學生的愛好出發,讓學生通過網絡自己搜索西半球有哪些國家,他們的地理位置如何,有哪些主要的特產,氣候特點是怎樣的,西半球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經濟、文化發展情況等。學生學習積極性很濃,想盡早完成教師交給的學習任務。除此之外,學生還想了解那些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學生有了興趣,學習就變得主動,變得有動力了,就會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通過一段時間的搜索與整理,絕大多數學生出色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還有很多學生在小組的QQ群里總結了自己的學習經驗、知識結構圖等,實現了資源的共享。還有部分學生找到了教材上沒有的知識,豐富了教材內容。這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搜集、整理、分析、探究等能力。總之,地理教學應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順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我們應緊跟課程改革步伐,加大探究力度,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切實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付秀香單位:河北省遷安市遷安鎮第二初級中學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