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傳統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現代藝術設計與傳統藝術設計在當今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毫無關聯的兩個藝術形式,因此,如何界定這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成為了藝術界迫切想要了解的話題。如果傳統的繪畫藝術,不吸收現代藝術的精髓,只是一味的固執的走自己的傳統路線,那么勢必會被歷史所淘汰。可是,如果我們一味的追求現代藝術的腳步,一味的尊崇現代藝術,認為現代藝術才是藝術界的女皇,那么必然會使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喪失了民族的個性,正因如此,中國現階段藝術設計發展應在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上進行一系列的必要研究。我們在這里必須深刻的意識到現代設計的大背景是我們當今的多元化世界。所以,如果既想要發展我們的傳統繪畫藝術,又想緊跟時代的步伐,就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敢于吸收敢于交融。縱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敢于吸收、敢于交融的民族,從燦爛的華夏文化到兩漢文化的高峰時期再到盛唐文化,從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我們能夠清楚的明白,只有不斷的吸收、不斷的交融,我們的文化才能夠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文化。我們在藝術設計方面,應當立足于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但是,我們還要面對世界,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將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充分的展現出來,將現代人時尚的精神追求體現出來。在傳統的藝術設計中,我們應當牢牢地把住我們的根,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根基。同理,在藝術設計中也是一樣的,藝術講究的是藝術本質的內在延續,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中才能產生一種藝術形式,也只有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藝術形式才能夠將一個民族潛在的深層的文化結構深深的埋藏于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心理當中。在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作品當中,我們不難看出,有很多作品都流露出傳統文化對其的影響,這些影響中,存在著很多的積極因素,他們的存在有助于我國藝術設計的發展,下面就這個角度進行以下分析。
一、中國傳統藝術設計思想
首先,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兼具實用和審美的結合,這是中國傳統藝術當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思想。這一思想對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這一思想也是外觀物質形態與民族精神意蘊的有機結合體。其次,就是傳統繪畫藝術的一種人文設計思想,它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天人合一的觀點將季節氣候、材料等自然美感與人們的精神世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是人文精神與自然因素之間的高度契合。除此之外,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最為講究的就是內在的節律,著重強調的是布局法則,在變化的過程中尋求均勻,這種模式與科學中的相對原理有一舉同工之妙,它還符合我國傳統藝術上的形式美。傳統的構圖法則在我國藝術設計作品中經常出現,如疏與密、虛實相生等等。這些傳統的法則在一定程度上也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空間。
二、現代藝術設計思想
與油畫和版畫不同,現代藝術設計講求的是一目了然,講求的是簡潔明了,講求的是能夠清楚的將內涵表達出來,如何在設計的過程中集中概括設計思想已然成為主流。現代藝術設計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往往采取一些手法,來將設計當中的次要的細節,甚至是背景進行刪減,以此來突出的主流。現代藝術設計還善于運用象征性的手法,不斷的啟發人們之間的想象,正因如此,他們的構思能夠將現實表現出來,現代藝術設計的構圖集中概括,形象夸張簡練,能夠將其想要宣傳的事物充分的表達出來,將含義蘊含在人們的繪畫當中,使人們產生無限的聯想。人們在觀賞現代藝術設計的同時,能夠直觀的發現作品中闡述的事實,但是又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延伸,不斷的去遐想,這是現代藝術設計給我們帶來的最直觀的表象。
三、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融合的必要性
一、我國傳統技藝的生產性保護
(一)傳統技藝的生產性保護含義的闡釋
我國文化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對生產性保護的概念作了界定,即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以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為前提,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方式。傳統技藝保護是建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平臺之上的。2009年中國申報成功的28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6項屬于傳統技藝類,分別是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南京云錦、浙江龍泉青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安徽宣紙和雕版印刷等。在我國已經公布的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有17.4%也就是212個項目屬于傳統技藝,在311項擴展目錄中有52項傳統技藝項目,占總數的16.7%。這種保護蘊含了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方面為了保護,甚至進行“搶救”;另一方面為了利用,不斷發展。這兩個層面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完整內涵。
(二)傳統技藝的生產性保護模式
生產性保護是傳統技藝保護基本方式和原則。傳統技藝在傳播過程中與周圍環境不斷融合,不斷創新,體現了傳統技藝的活態流變性特質。所以,傳統技藝的保護不可以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在遵循其內在衍變規律的同時又能繼續向未來發展的。因此,傳統技藝的生產性保護模式首先就是充分利用傳統技藝的活態流變性帶來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文化生產力,作為經濟資源或為持有者或所在地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其次在做好搶救與保護的前提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經濟資源加以合理開發,科學利用其經濟價值,在市場化、商品化的時代背景下發揮其經濟價值,實現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互動,以保護帶動發展,以發展促進保護。
二、傳統技藝在設計類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是每個國家所特有的,不管時間怎么變化,它都不會消逝,盡管華夏文化發展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可我們依然能看到它,所以傳統文化不會隨時間流逝,相反在時間的洗禮下它給藝術設計創造了更多的藝術價值。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淀了很多文化,作為民族的象征,國家的精髓,它是我國寶貴的財富。人們潛意識內的審美心理傾向于民族文化,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思想與文明,它們分別描述了不同階級的人類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勞動成果。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國的傳統文化講究“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時這也是環境設計的中心思想。“天圓地方”是指人們對于事物的認識和依據,而“天人合一”是指堅定的信念以及行動的標準。“天人合一”是一種思想上的指導,同時它也體現著我國在環境藝術上的設計理念,它講究人與自然的關系轉變,從“改造”到“回歸”。隨著人與自然的關系走向和諧,環境藝術的表現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創作手法、設計觀念、素材的選取等這些都是構成環境藝術多樣化的因素。
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之影響
(一)傳統文化是藝術設計的創新源泉
藝術設計和傳統文化之間既是相互獨立又是相互依存的,這種關系似乎存在著矛盾,但它們卻和諧并存著,首先藝術設計的理念和思想大多是來源于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作為藝術設計的根本,是藝術發展的動力,當藝術設計擯棄了傳統文化時,它就失去了本該燦爛的色彩。藝術設計應該傳承傳統文化的優點,摒棄它的缺點,傳統文化在藝術中的運用可以增添藝術設計的色彩和內涵,藝術設計的創新離不開載體,因此傳統文化不能被擯棄,然而國外的經驗和思想我們也應該借鑒,因為它們是創新元素的載體。民族是國家的代表,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設計就應該包含著民族性,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及悠久的民族歷史,在這巨大的寶藏中,如何挖掘和擇取是設計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設計者還需要思考怎樣在創新借鑒和傳統文化中尋找一個平衡點,才能在傳承中國文化的同時又不落俗套。傳統文化凝聚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它在文化認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傳統文化的融入使藝術設計更加靈動
藝術設計的理念及時間文化都來源于傳統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讓藝術設計充滿靈氣。如圖1所示是我國2008年開展奧運會時所用的奧運火炬圖案,該圖案以中國代表性的紅色作為主色,紅色是我國獨有的顏色,同時它也象征熱情與活力。祥云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出現了幾千年,特別是雕龍柱上都雕刻著祥云,它象征著祥和與奮進,也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中國,人們對于清雅別致的事物容易產生好感,這種審美觀的形成是受到了傳統文化中老莊美學思想的影響。設計師想要設計這樣一款清雅別致的藝術品,首先要去了解老莊的思想文化,明白淡雅清幽意境的原由,只有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自身的理解,才會把自身對老莊思想的感受融入藝術作品當中,人們在欣賞作品時才會感受到莊周的那種淡雅別致。民族文化是人們在生活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勞動成果,它可以傳承但具有不可逆性。比如說日本的平面設計,它們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這種風格的形成只花費了很短的時間,其原因在于設計者的藝術創作植根于民族文化,盡管外來文化對他們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但主要的設計思想還是來源于民族文化,現代和傳統之間就是藝術創新的領域。日本設計師的成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藝術設計是離不開傳統文化的,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不僅要反映出民族文化,更要在民族文化上有所突破,這樣才不至于一成不變,同時也能展現藝術的靈活性。
0引言
伴隨著人類經濟文明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形式也變得豐富多樣化起來。在藝術設計與時俱進的同時,傳統裝飾藝術在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仍保留并不斷發展。
1傳統圖案的融合
1.1動物圖案的巧妙應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把動物圖案應用到環境藝術裝飾當中一直為設計師所寵愛。動物圖案象征著雍容華貴,高貴典雅。在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最典型被應用到環境藝術當中的動物圖案有:龍、鳳、魚、獅子等。古人不僅對代表祥瑞的鳳追求不已,還自稱是龍的傳人,因為它們都代表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和凌駕于天地之上的神圣權威。除此之外,還有魚代表著祥和歡樂,獅子也是強壯的靈獸,在民間有辟邪的作用。有了對動物本身的這種崇高信仰和敬意,那么所屬圖案自然也會備受人們歡迎,所以這些動物經常出現在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以及建筑、紀念物中。古有龍椅、龍袍,鳳冠霞帔,極為華貴。今有石獅子守門,神態盛氣凌人,異常尊貴威嚴。
1.2植物圖案的完美融合
摘要:傳統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中積淀起的寶貴財富,是所有藝術形式發展的基石。傳統文化在藝術設計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闡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聯,全面分析了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的融合,強調了傳統文化對藝術設計創新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文化;藝術設計;融合;創新
前言
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十分迅猛,使我國的藝術設計漸漸擺脫了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逐漸形成了適合藝術設計自身規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且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的元素、符號、理念被運用到現代藝術設計之中。但是當今社會,不夠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設計者設計的作品一味模仿西方設計風格,缺乏傳統文化的思想與內涵,創新能力極為缺乏。
1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聯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探索創新、努力實踐的結果,是現代藝術設計發展的基礎和靈感來源。現代藝術設計形成了一門獨特的學科,是物質與科學技術的標志,也是社會文化、風俗等的文化內涵的體現。且只有汲取了傳統文化精華的藝術設計作品,才能在眾多設計中脫穎而出,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的關注。也由此可以得出,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的完美融合是我國未來藝術設計發展的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