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本科學位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畢業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考量,也是檢驗畢業生專業素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標準。開放教育本科學生如果符合規定條件,可以申請學士學位。但成人學生在職學習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工學矛盾,如何保證學位論文質量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開放教育下會計學本科學位論文指導、答辯、申報等環節,分析總結論文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抓好各過程節點實現結果導向的質量提升措施。
關鍵詞:開放教育;會計學;本科學位論文;質量提升
一、本科學位論文撰寫的意義
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根據專業教學的要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和理論進行綜合運用的教學環節,旨在初步培養學生專業研究素養,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開放教育背景下,成人學生多是利用工作之余提升學歷,他們在平時實務中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再通過撰寫論文,解決具體問題,以求理論聯系實際。本科學生畢業時,若符合規定條件可以申請學士學位,這時,由開放大學總部審核通過的學位論文就是其規定條件之一。本文中所探討的本科學位論文,是以省級分部會計學專業申請學士學位的畢業論文(以下統稱為“學位論文”)為例。
二、學位論文申請流程
開放大學根據教學機構層級設置,其對學位論文的規定有完整的申報流程。學生需首先向學習中心申請,對符合學位申請條件者,學習中心將初審通過的名單及材料報送分部。分部經過初審并組織答辯,對學位論文資料審核后,按照要求向總部報送材料。總部由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各司其職,進行評審和審議,確定學士學位獲得者名單。三、本科學位論文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筆者通過多年的指導、答辯工作發現,論文質量在逐年不斷提升的同時,目前學位申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在答辯中影響學位授予的結果。
畢業論文的規格,也就是畢業論文的標準。這里講畢業論文的規格或標準,主要是就畢業論文的質量方面而言的。至于一篇畢業論文究竟要多少字數,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規定。一般說來,一篇畢業論文需要有五千字以上。
有比較才有鑒別。為了更好地理解大學生畢業論文的規格,我們把與大學生畢業論文相近的幾種論文作一番比較。大學生(主要是指本科生)在校期間一般要寫兩次論文,一次是大學三年級寫的學年論文,另一次是大學臨近畢業時寫的畢業論文。此外,大學畢業后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要寫碩士學位論文,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要寫博士學位論文。下面,我們把這四種論文的聯系和區別作些分析說明。
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這四種論文是一種由淺入深的關系,它在學術水平上有區別,因而有不同的規格或標準。
1.學年論文。它是大學生在大學讀了三年基礎課,具備了一些基本知識之后,初次鍛煉運用已有知識去分析和解決一個學術問題的能力。論文的題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長,涉及問題的面不宜過寬,論述的問題也不求過深。初學論文咨詢,主要是取得撰寫論文的經驗,初步掌握撰寫論文的方法,為今后撰寫畢業論文和學位論文奠定基礎。在大學的前兩年,基本上是聽講、看書、接受前人已有知識;而寫論文,就不是聽講、看書、作筆記和匯總前人的知識了,而是要求自己運用前人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了。由于寫學年論文是大學生初次學做的一件新工作,所以,撰寫學年論文是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進行的。
2.畢業論文。它是大學生在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運用所學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獨立地探討或解決本學科某一問題的論文,它是在撰寫學年論文取得初步經驗后寫作的,它的題目應該比學年論文大一點、深一點。其基本標準應該是:通過畢業論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運用大學三四年間所學得的基礎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本學科內某一基本問題的學術水平和能力。當然,它的選題一般也不宜過大,內容不太復雜,要求有一定的創見性,能夠較好地分析和解決學科領域中不太復雜的問題。大專畢業論文篇幅一般在五千字左右,本科畢業論文篇幅一般在六干字以上。大學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如果寫得好,可以作為學士學位的論文。
3.碩士論文。這是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其學術水平比學士論文要高。它必須能夠反映出作者所掌握知識的深度,有作者自己的較新見解。國家學位條例第五條規定,高等院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歷的人員,只有在本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比較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研工作和專門技術工作的獨立能力者,才可通過論文答辯,取得碩士學位。這就是說,碩士論文強調作者在學術問題上應有自己的較新見解和獨創性,其篇幅一般要長一些,撰寫前應閱讀較多的有關重要文獻。
一、中國法學教育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學教育,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時期:1949年至1957年法學教育的初創時期;1958年至1976年法學教育的挫折和停滯時期;1977年至1993年法學教育的重建和恢復時期;1994年以來的急速發展時期。
(一)法學教育的初創時期(1949-1957)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當時全國53所高等院校設有法律系,有在校法學本科生7338人。[1]1952-1953年進行"院系調整",對原有53個法律系進行整合歸并,創設四所政法學院,即北京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并在六所綜合大學設置法律系,即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東北人民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北京大學法律系、復旦大學法律系和西北大學法律系,構成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四院六系"。在一舉廢除中華民國時期的全部法學教科書之后,代之以從蘇聯引進的各種法學教材,并聘請蘇聯專家擔任主要科目的授課教師。至1957年才出版了新中國自己的第一套法學教科書。至1957年,全國累計招收法律本科生12569人,畢業法律本科生10856人,當年有在校法律本科生7954人。
(二)法學教育遭受挫折和停滯時期(1958-1976)
1956年開展所謂"整風反右"運動,強調階級斗爭和否定法治的左的思潮泛濫,凡是主張法治和主張法律具有繼承性和社會性的法學教師均受到批判并被劃為"資產階級右派",導致了中國法學教育的急遽萎縮和衰敗。1959年撤銷了主管法學教育的司法部。四所政法學院被下放地方,并壓縮招生規模。
論文全部要采用word來書寫,文件名統一為“report95´´.doc”,其中´´代表自己的學號。
學位論文一般應包括下述幾部分:
論文首頁格式:
其中學位論文題目用黑體二號字,其余用宋體四號字
論文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簡明、恰當,一般不超過25個字。
中文摘要及其關鍵詞(宋體5號字b5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