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糧食局科學發展觀內涵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科學發展觀作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戰略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是與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是中國共產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個重大飛躍。
科學發展觀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的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和世界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就必須抓好“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發展”這一第一要務,必須是科學的。正如總書記總書記指出的那樣,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不同的發展觀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之所以重要,之所以寫進修改后的新黨章,是因為它應該成為我們執政黨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指導思想。
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的繼承發展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列主義的歷史唯物論、辯證論,體現了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思想,體現了鄧小平理論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實踐“*”重要思想的要求。試想發展繼承馬克思主義、思想不用科學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去做行嗎?不行,那只能是教條主義。繼承和發展鄧小平理論不用科學的觀點、發展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怎么能強盛。“*”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如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會取得怎么的預想效果?不進則退,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價值觀、文化的渴求越來越高,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就不能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如果不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作為執政黨應如何去滿足。從這一點看,“科學發展觀”就應該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
二、科學發展觀,是改革和開放二十年來經驗教訓的最精辟的總結
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無時不在求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30年,我們黨的頭腦清醒了,從左的思想束縛中解脫出來,逐漸確立了科學的發展觀,制定計劃,考慮到了中國的國情、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發展,有步驟、分階段逐步實施。回顧一下,從理論上的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到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資本主義的大討論,以及“*”重要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無不證明了我們成熟了。從經濟建設目標的確定,也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觀點,從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由于經濟發展觀的科學,這個目標實現了。政治上的科學發展體現的也非常明顯,從反對黨內不正之風,不正視黨內存在腐敗到開展反腐敗斗爭,從我國在30年來陸續出臺的法律、法規,看得出我國正在向法制化國家邁進,而出臺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間,而是成熟一個出臺一個,出臺一個落實一個,這就是科學的發展觀。從民主化進程上看,老百姓敢說話了,敢發表不同意見了。文化上的百家爭鳴、百花爭艷,從科學意義上講,也是文明進步的表現。總書記和黨中央正是總結了這些成功的經驗,才提出了具有歷史性指導意義的科學發展觀。因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是階段性的,既指導了改革開放的20年,也必將指導我黨我國的各項事業,還將指導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學的發展觀,體現了“*”重要思想和時代要求
與時俱進是在*大報告的指引下提出的,盡管與時俱進,不管它提出的時間是否在科學的發展觀(*年的3月10日)之后。而與時俱進是在*年11月24日的*大報告上。但我認為總書記及黨中央的科學發展觀正在和已經形成。我們回想一下,“*”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開始就被所有人們所接受,不是有人說“*”重要思想早在、鄧小平時代就有過論述,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全黨學習的深入,才真正認識到“*”重要思想的確立,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論十大關系》談的也是發展生產力,但還不是先進的生產力,也有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了文藝為群眾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的思想。這是完全對的,也必須堅持的,“*”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提出,就體現了發展的觀點和科學的觀點,這科學發展的觀點不僅是文化為人民群眾服務,是執政黨的一個重要任務,還要代表和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要說或者有人準要問誰能代表和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唯我中國共產黨。和鄧小平都提出過“為人民服務”和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個利益既有物質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對最根本的各種利益的要求,這種利益是至高無上的,是我們黨為之奮斗和必須讓他們滿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實現人民的利益,即使我們現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進程加快了,但停留在這個水平上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繼續發展,繼續提高。建國初期人民的利益主要是當家作主和吃飽肚子,六、七十年代人們渴望有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可現在和今后人民的利益是要享受小康社會給人們帶來的高質量的生活、更加優美的生存、生活、工作條件和環境,如果不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人民的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證。特別從現階段,從我們從事的各行各業的工作,不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不與時俱進,怎么能滿足人民對我們黨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學發展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我們黨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四、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應該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必須全面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這里要把握四條:一是以人為本,二是全面發展,三是協調發展,四是堅持發展。
其次,是注意把握如下幾個問題:一是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二是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三是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和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第四,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項工作的各個方面之中。第五,要樹立“四個觀念”,也就是以人為本的觀念,節約資源的觀念,保護環境的觀念和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觀念。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總之,科學發展觀已成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戰略指導思想,關系到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我們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加強黨的建設的過程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總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我們黨、對我們每個黨員都非常重要,對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要,我要樹立和落實好,我也非常自信,我的預言——把科學發展觀寫進下一次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這次“*”重要思想學習過后,將來還會進行科學發展觀的學教活動。我之所以這樣預言,除了這一理論的重要外,我還總結了我黨建黨以來指導思想的發展、變化過程。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創造了思想;鄧小平創造了鄧小平理論;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了“*”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