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精神的力量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學生時代曾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讀時的心情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書中的主人公——保爾也一直讓我十分佩服。近期,重讀之后,感觸很深,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工作中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書的作者尼古拉·阿歷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當過童工,飽嘗過屈辱。十月革命后投身于捍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1920年秋在戰斗中負重傷,轉到勞動戰線,跳進第聶伯河打撈木材,因而患上傷寒和風濕癥。由于他長期參加艱苦斗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同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于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所誕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并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戰斗經歷作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獲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時代人的真誠而熱烈的稱贊。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描述的事件發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該書除了塑造了以保爾·柯察金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還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后烏克蘭地區的廣闊生活畫卷。保爾·柯察金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他在裝配工朱赫來的引導下,逃離了家鄉,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嚴峻生活。但是他的身體狀況每況俞下,右腿變成殘廢,脊椎骨的暗傷也越來越嚴重,最后終于癱瘓了。但他并沒有不此而沮喪,而且開始了他的艱難的寫作生涯,從此有新生活的良好開端。
書中最使我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朱赫來同志親自選定了團省委的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爾去索絡面卡區搶修鐵路。工作開始了,誰也沒想到條件會有那么艱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涼涼的;四周荒涼一片,幾百個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間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著淋濕了而又沾滿泥漿的衣服,緊緊地擠在一起,盡量對方的體溫取暖。早上,大家喝點茶就去干活,午飯天天是素扁湯和一只煤球一樣的黑面包。但他們憑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堅強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務。
站在港城強勢發展的新的起點上,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尋找往日的英雄情結,重塑“保爾精神”,現實的要求不是讓我們像保爾當年那樣一天發起十七次沖鋒去攻占一個城堡,也不是要求我們在身患傷寒的情況下踩著寒冷徹骨的爛泥去修建小鐵路,但是在建設港美好明天的的偉大進程中,保爾的那種把宏偉藍圖和每一個具體工作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那種在機遇和挑戰面前,百折不撓,勇于奮進,艱苦創業的精神,卻仍然是我們時代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