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研究生學習心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不敢說什么大牛……就當是一個師兄說一點自己的體會吧,反正研究生也讀了3年多了,有一些彎路和教訓,希望能夠給師弟師妹們一點幫助。
首先我覺得要熱愛科研工作。科研工作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很辛苦而且很無聊的,你可能在沒完沒了的貼應變片,可能在周而復始的建模,可能在沒日沒夜得等計算結果,可能調在一堆一堆的文獻里面頭昏腦脹……這時候很容易對工作產生厭煩情緒,如果不注重平時培養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則往往到了這個時候就容易喪失信心,弄個差不多就拉倒了,沒有深入下去的動力,進而也難以得到比較大的成果。
其次要非常重視平時的積累。知識點和靈感就像零星的雨滴,東一個西一個,不注意很快就會流失掉。重視積累,把每一個靈感的火花都收集起來,終有匯成滔滔江河的那一天。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2~5年的辛勤工作總會留下很多堅實的腳印,如果能讓這些腳印都成為前進的一級階梯,那么你就能登得很高。
還有要重視眼界的開拓。從我個人的感覺上說,至少在我經歷的這幾個學校里面,清華是非常適合建立大土木大學科概念的一個地方。因為周圍的同學都很熟悉,老師也很熟悉,因此可以更多了解他人在做什么,如何去做的。他山之石的功效永遠是不可忽略的,更何況大家以后無論是升學還是進一步深造都未必會做同樣的課題,有開闊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生階段的具體科研內容,我想比較合理的形式是“一棵大樹”。這個比喻有一下三層意思:
1:中心明確,這個是樹干。動敲西敲想把問題研究深入是很困難的,有一個明確的主干是必不可少的。
2:根基扎實,這個是樹根。研究生的科研課題很多都是建立在大量前人相關研究基礎上的。把基礎打牢,對相關基礎和專業課程有一個非常深入的了解,是保證大樹茁壯成長的根基。
3:枝繁葉茂,這是樹冠。土木是傳統學科,任何領域的突破都是非常困難的,而任何突破往往都伴隨著很多相關領域的共同進步。一方面充分利用相關領域的成果為自己服務,一方面不斷擴展自己研究成果的實用領域,才能得到豐碩的成果。
其實我們的袁駟老師的經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袁老師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不斷圍繞線法做研究。袁老師的力學功底,數學功底想必上過他程序結構力學的老師都知道。而袁老師一方面利用數學上ODE求解器的成功發展開創出線法,一方面把線法在各個領域都進行了非常全面的研究和探索,我想對于我還有所有的研究生同學都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今天先說一點吧,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共同討論,共同把土木系的科研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