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于丹論語心得;朋友之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
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個人的社會活動中無疑是非常重要
的。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
但是朋友有好壞之分。良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樣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樣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怎樣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
《論語》里面給出了答案。
孔夫子非常看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
孔子教育自己的學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結交不好的朋友。
他說,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幫助的有三種好朋友,就是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
這種朋友為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響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所以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友諒。《說文解字》說:“諒,信也。”信,就是誠實。
這種朋友為人誠懇,不作偽。與這樣的朋友交往,我們內心是妥帖的,安穩的,我們的精神能得到一種凈化和升華。
第三,友多聞。這種朋友見聞廣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知識面寬。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時代,不像我們今天有電腦,有網絡,有這么發達的資訊,有各種形式的媒體。那個時候的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結交一個廣見博聞的好朋友,讓他所讀的書,讓那些間接經驗轉化成你的直接經驗。
當你在一些問題上感到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許他廣博的見聞可以幫助你作出選擇。
結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擁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辭典,我們總能從他的經驗里面,得到對自己有益的借鑒。
《論語》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
孔老夫子又說有三種壞朋友,即“損者三友”,那又是些什么樣的人呢?
孔夫子說,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這三者“損矣”。這損者三友,是三種什么人呢?
首先是友便辟,這種朋友指的是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你的什么話,他都會說“太精彩了”;你做的任何事情,他都會說“太棒了”。他從來不會對你說個“不”字,反而會順著你的思路、接著你的話茬,稱贊你,夸獎你。
這種人特別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細心體會你的心情,以免違逆了你的心意。
“友便辟”和“友直”正好相反,這種人毫無正直誠實之心,沒有是非原則。他們的原則就是讓你高興,以便從中得利。
大家還記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面的大奸臣和嗎?他對乾隆皇帝百般逢迎,奴顏諂媚,幾乎無所不用其極。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便辟”之人。
孔夫子說,和這種人交朋友,太有害啦!
為什么?和這種人交朋友,你會感到特別舒服,愉快,就像電視劇里乾隆皇帝一樣,明知道和貪贓枉法,卻還是離不開他。
但是,好話聽多了,馬屁拍得舒心了,頭腦就該發昏了,自我就會惡性膨脹,盲目自大,目中無人,失去了基本的自省能力,那離招致災難也就不遠了。
這種朋友,就是心靈的慢性毒藥。
第二種叫友善柔。這種人是典型的“兩面派”。
他們當著你的面,永遠是和顏悅色,滿面春風,恭維你,奉承你,就是孔子說的“巧言令色”。但是,在背后呢,會傳播謠言,惡意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