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習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華容縣農機局夏金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施行,這是全國農機系統的一件大事、盛事。它的出臺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機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對農機化發展重要性的認同,標志著我國農機工作從此納入法律規范的軌道,將對農業機械化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更為有力的內在動力。它所展現的基本精神,提出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指明了農機化系統的工作方向,所以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農機化促進法》的精神實質和時代特點是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今后正確而有效地推動農機化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思想保證,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希望通過我的學習與體會,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充分認識《促進法》的重要性
(一)、從法律的高度確認了國家鼓勵農機化發展的政策取向,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責任,提高了農機工作的社會地位。第一條指出:“為了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制定本法。”第三條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把推進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采取財政支持和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上述內容從法律的高度確認了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措施,支持農機化的發展是國家的政策取向,同時明確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中負有的責任和應采取的扶持措施,從而把農機化工作進一步納入國家和政府工作的主渠道。
(二)、《促進法》的出臺,進一步改善了農機化發展的環境,運行質量將進一步提高。近年來,中央先后制定了對農民個人、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了補貼,對種糧大戶給予購機獎勵,以及加強水稻全程機械化基地縣建設等政策措施。農機化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特別是《促進法》的實施、逐步實行的購機補貼和燃油補貼的試點,進一步激化了農民購機的積極性。實踐表明,1元的國家投入可以帶動8-10元的農民投入。這將再一次形成農機發展的新高潮。
(三)、《促進法》的實施將促進農機化管理工作從管理為主向促進為主轉變。《促進法》是一部意在促進的法律,其規定的措施大部分也是支持性、引導性、調控性的,而少量以管理為主的條款則集中在質量、安全和約束政府行為方面。這說明了該法立足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適度引導推動與國外促進農機化發展通行做法接軌的取向,體現了管理理念的轉變,體現了《農機化促進法》的時代特點,這也是對新形勢下農機化管理工作改革趨勢的引領。
(四)、《促進法》進一步明確了今后農機化發展的基本原則。該法第三條提出,“要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原則,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這一原則既是多年來農機化發展實踐經驗的總結,又被與時俱進地賦予了新的內容。“因地制宜”是發展農機化的思想路線。“經濟效益”是發展農機化的目標和動力。即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規劃和推進農機化的發展,評價農機化的成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是農機化工作管理的重點。它不僅包括操作者的安全、農機作業相關人的安全,還涉及農機作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
二、如何貫徹《促進法》
(一)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就是要采取多種形式,學習好、宣傳好《促進法》,不僅要使農機工作者自身吃透精神,而且更應讓社會知曉《促進法》,要廣大農民和農機手宣傳,向社會各界宣傳,向有影響、有決定力的人宣傳,讓各級領導都來關心農機,重視農機化。通過召開會議、電視講話、巡回宣講、發送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
(二)調整思路,轉變觀點。過去由于長時間計劃經濟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的影響,在工作指導思想上,一些同志仍習慣于從如何加強直接管理來思考農機化工作,所制定的農機化發展目標、布局、模式、特點往往帶有過多的行政色彩,農機化的工作機構的規章、規范性文件也多數以“管理”冠名,日常工作重在加強直接管理措施,而忽視間接管理和服務促進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在農機化工作目標和效果評價上,偏重于農機數量、馬力的多少,忽視農機化機構、運行質量和效益的分析;在方法上仍熱衷于較多地采用行政手段,而缺乏運用引導調節方式開展工作的意識和能力;在作風上重視形式的轟轟烈烈,忽視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等。這些觀念和做法與《農機化促進法》關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扶持農機化發展的基本理念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經濟工作以效益為中心的方向是不夠一致的,需要認真地調整和轉變。要轉變觀念,就是解放思想樹立市場經濟的觀點,放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按市場規律運作,樹立優質服務的理念。當前主要克服三種觀念,樹立三種意識。一是克服“等待觀望”的觀點,樹立市場意識,在市場中找出路;二是克服“悲觀失望”的觀點,樹立服務意識,在服務中找出路。通過為“三農”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來發展自己,壯大自己。三是克服“無所作為”的觀念,樹立責任意識,在盡職盡責上找出路。在其位謀其政,在其崗謀其職,人人都來想辦法、出主意、抓落實。
(三)改進方法,轉變職能。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改革與發展,農業機械在數量迅速增長的同時,一是作業領域在擴大,從糧食生產向經濟作物和畜牧、漁業、林業生產、農村基礎建設等方面的擴展,從產業的耕耙播收向產前的生產資料、生產條件的改造,到產后的產品保鮮、烘干、加工、包裝、運輸等方面廷伸。從單一生產環節向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流通的全過程擴展。從以當地鄉村作業為主逐步發展到跨縣、跨市、跨省,有的還走出了國門。二是作業方式在轉變,從傳統的分散的作業方式提升到集約化、企業化的運作方式和標準化的作業方式。所有這些都逼使我們要改進方法,轉變職能。
一是從傳統的行政手段管理轉變為依法行政和依法興機。由以人、機管理為主向更多地為農民、機手提供組織、引導和服務的轉變。加強服務指導,建立和完善農機作業,培訓、維修、信息、中介等社會化服務網絡體系,提高農機作業的組織化程度,從而提高經濟效率。
二是從努力爭取部門性支持項目轉向積極爭取政府對農機化事業的穩定扶持政策,創造有利于農機化發展的農村金融、流通、社會服務等系列性政策環境。
三是從以“安全監理為龍頭”轉變到以農機新技術推廣為重點。因地制宜,推廣一些本地農民買得起、用得上、修得好、推得開、收得回的新機械。農民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什么東西有用,我們就拿來。同時要充分發揮推廣的示范作用,要培育和扶持農機大戶和農業機械的示范基地,讓農民有看頭,有榜樣。
四是安全監理應從道路轉向田間,強化田間作業機械的監管。
五是從主要搞好系統內部的工作和建設,向更加注重協調,爭取各有關部門的認同和支持轉變。
六是基層農機站要從直接管理為主,向更多地體現政策性、引導性和服務性轉變。由于農村稅費改革后,促使基層農機服務組織大規模撤并。這一切不僅使原有相對獨立的農機化管理行政系統難以保持穩定,還將使基層農機站從定期直接從事農機服務的“局內人”變成了與農機服務組織沒有隸屬關系和經濟聯系的“局外人”。這逼使我們從工作的內容和方式上,加以改變。該管的管,該放的放。通過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良好的經濟秩序,促進基層農機組織更好地為農機使用者和農機化服務。
三、用足政策,爭取支持《促進法》明確了六大扶持措施。一是農機技術創新財政支持政策;二是農機科研開發、制造、銷售和農機作業服務稅收優惠政策;三是農機購置補帖政策;四是貼息貸款購機政策;五是農機作業用燃油補貼政策;六是農機機耕道等農機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六大扶持措施以“法”的形式予以保障,給農機化事業帶來了新的生機。我們必須認真吃透法理精神,爭取各種支持。具體要爭取如下:
一是爭取鄉縣政府把農機化工作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把農機化發展計劃納入政府工作統籌和千分制考核內容,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研究解決農機化事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二是爭取政府加大投入,設立農機化推廣、培訓專項經費。
三是爭取政府協調各有部門,賦予農機管理部門必要的管理手段,加大對農機作業市場和維修、銷售市場的管理力度,規范農機中介組織行為,維護廣大農民和農機手的合法權益。
四是爭取政府將農業綜合開發中農業機械措施的專項資金劃歸農機部門管理與使用。
五是爭取政府提供更多的“陽光工程”培訓計劃,培養大批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機手和維修人員。
六是爭取更多的購機補貼資金和燃油補貼項目落實華容。
四、健全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
就是要建立適應市場需要、功能齊全配套,實實在在能起作用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網絡,每個鄉鎮都要有這方面的隊伍,逐步提高技術服務檔次,增強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的農機服務。縣局的作用:一是支持引導;二是提高信息平臺;三是產品的銷售量與維修服務。
五、提高素質,做出成績現代農業機械融合了各種先進農業、機械、電子、化工等技術,僅掌握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農機化管理、技術人員隊伍的建設,不斷組織學習、培訓,提高組組管理、技術水平、綜合業務能力。絕大部分的農機工作者,對于農業機械都要能做到能開、能維、能講解。另一方面,我的要通過自已的艱苦奮斗,做出我們的成績,讓領導感動,讓社會感動。
200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