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講奉獻是共產黨員應有的政治品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奉”,《辭海》解釋為“捧”,“進獻”。《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歷王。”《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給,獻給(多指對上級或長輩)”;“獻”,《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把實物或意見等恭敬莊嚴地送給集體或尊敬的人”。奉獻是無私的給予,是真誠的付出,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魯迅的“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是奉獻;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也是奉獻。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奉獻是一種精神境界和行為品質。
講奉獻是一種精神。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共產黨員尤其要具備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講奉獻就得付出,講奉獻就得作出犧牲。共產黨員應該有先人后己的胸襟,有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的境界,自覺地把為人民服務當作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最大幸福。
講奉獻要求每個共產黨員從入黨的那一刻起,獻身了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謀利益、謀幸福的偉大事業并為她終生努力奮斗。當然,講奉獻不是要求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對黨和國家政策規定的、合法的個人利益于不顧,排斥合法的個人利亞。我們提倡和不允許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在黨和國家政策規定的合法利益以外,搞私利、搞小集團利益,更不允許中飽私囊,惟利是圖,以權謀私。每一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都要有明鏡般純凈的心境,都要有宇宙般廣闊的胸懷,都要有鋼鐵般的意志,始終如一地朝著黨的宏偉目標前進,在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前擺正位置,不被個人暫時的小利益,小集團利益所迷惑,所心動,堅持黨的根本宗旨,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奉獻是一種修養。名和利,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人生問題。對黨員來說,摻進了“名”,奉獻就變了味;夾帶了“利”,奉獻就變了質,就會導致腐敗,就是對黨的宗旨的背叛,是對無私奉獻的褻瀆。
“名”和“利”的追求和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凸現人的成長與成就。以“名”和“利”為動力,視一生碌碌無為是人生最大的憾事,這是不可非議的。然而,一個人對“名”和“利”患得患失,甚至存有非分之想,因而欲望膨脹,欲壑難填,到頭來為“名”和“利”所役,最終身敗名裂,那就不可取了。俗話說:“良田萬頃,日食一斗;廣廈萬千,夜臥八尺。高飛之鳥,亡于貪食;深潭之魚,死于香餌。”在名利面前能否持有淡泊之心、超脫之懷,是判斷一個人思想境界高低的重要標準。我們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共產黨員應當樹立正確的名利觀,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艱苦樸素、清正廉潔,拒腐蝕、永不沾,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
奉獻是一種責任。共產黨員視奉獻為義務,卻永遠沒有向人民索取的權力。有人問:入黨有什么好處?絕大多數的共產黨員入黨沒有想過入黨要去得到什么,想到的只是職責,是使命,并用行動對奉獻做出完美的詮釋。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對群眾的利益漠不關心、麻木不仁。
奉獻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說它容易,因為有時就是舉手之勞,人人都可以做到;說它困難,是因為它是一種覺悟,是一種境界,共產黨員尤其是黨的干部要悉心體會群眾生活的艱苦、生產的艱辛、做事的艱難,心中都要始終裝著人民的利益,面對農村孩子令人心酸的上學環境,面對生活遇到困難的下崗職工,面對工錢被無端克扣的打工農民,我們都應該深感歉疚而對群眾倍加關心、倍加愛護。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審慎地對待和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馬克思曾經這樣說過:“歷史認為那些專為公眾謀福利從而自己也高尚起來的人物是偉大的,使大多數人得到幸福的人,他自己也是最幸福的人。”如果說有什么好處,這就是最大的好處。
“牢記宗旨講奉獻,踏實工作勤學習。”讓我們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