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軍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對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才問題是影響我軍現代化建設整體水平提高的一個“瓶頸”問題。只有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創新和完善人才隊伍建設舉措,努力建立一支規模適度、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軍事人才隊伍,才能為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處理好長遠需求與當前任務的關系
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戰略工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過程。要堅持統籌兼顧,把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與做好軍事斗爭中的人才準備統一起來,把當前建設與長遠建設統一起來,認真搞好統籌謀劃和系統設計。在當前與長遠的關系上,要立足于軍隊建設實際,既從當前的急需和現實條件出發,優先解決影響和制約人才隊伍改革、建設和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又要著眼于軍隊建設長遠和未來的需求,做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始終把培養和造就大批打得贏、不變質的高素質軍事人才放在突出位置,早做部署,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何只顧當前、不顧未來、忽視長遠發展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會導致人才資源的浪費和軍隊建設的落后。人才隊伍建設要有大局觀念、長遠眼光,想問題、作決策要立足于軍隊建設長遠發展的需要。有些做法從眼前需要考慮是合理的,應給予滿足,但還要認真權衡當前與未來發展的需求,分清輕重緩急,以發展的眼光謀劃人才隊伍建設,既要考慮到當前需要,更要預見未來武器裝備的發展和軍事理論的變革,使人才隊伍建設能適應未來和長遠發展的需要,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斗爭準備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處理好培養尖子人才與擴大人才隊伍規模的關系
先進武器裝備和高新技術要轉化為現實的戰斗力,都必須實際應用到部隊訓練中,運用到戰場上,這就需要大批掌握高新技術的軍事人才。否則,任何武器裝備和技術都不能得到有效應用,戰斗力要大打折扣。所以,建設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軍事人才隊伍,是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確保戰斗力得以充分發揮的基本要求。
軍隊人才總體規模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追求規模發展,應該科學把握質與量的辯證關系,在穩步擴大人才規模的同時,更要注重提高人才質量。這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強我軍人才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是帶動我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戰法創新的中堅力量,也是帶動我軍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重要依托。特別是尖子人才,無論在戰時還是在平時,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能夠站在自身所處領域的戰略制高點,起到關鍵性、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人才隊伍建設的質量,關鍵是面向“五支隊伍”建設、面向各個專業崗位的需要,培養一大批高水平的尖子人才。
重視高水平專業人才和尖子人才的培養,并不是說可以忽視各個層面人才群體的培養。恰恰相反,人才群體的培育和成長,往往能夠促使尖子人才脫穎而出。人才層次的結構一般以“金字塔”型結構最為理想。如果說尖子人才是“塔尖”部分,那么其他人才則是“塔身”部分,而“塔尖”必須以“塔身”為基礎。加強軍隊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要重視人才整體開發,把“五支隊伍”中各層次人才都納入人才戰略工程的培養規劃,保持各個系列人才都充分留有后備力量,形成環環相扣、整體協調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在雄厚的人才基礎之上,嚴格選拔思想覺悟高、綜合素質好、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好苗子,采取相應政策和措施,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搭建舞臺、創造條件,催生出一定數量的尖子人才。還可以根據部隊建設需要,從其他渠道積極引進相關專業的尖子人才。
處理好提升學歷與提高能力的關系
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要把提高能力素質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問題來抓。要改變傳統的學歷本位的人才價值取向,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才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把學歷教育、實踐鍛煉、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從注重學歷向注重能力的觀念轉變,真正樹立起以知識能力、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點為本位的人才價值觀念,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學歷作為接受教育程度高低的標志,反映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提高學歷層次,使我軍人才隊伍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一個大的躍升,是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的基本要求。提高學歷層次必須有計劃地進行,防止出現片面追求學歷的現象,增加學歷的“含金量”。對利用業余時間勤奮學習提升學歷的干部,應當給予支持。同時,要加強對高學歷人才的再培養,讓他們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提高任職能力。高學歷人才是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專家,但并不一定是全才、通才;他們理論功底厚,但實踐經驗不足,可以通過交課題、下任務、壓擔子,促進他們的成長。對于各類高學歷人才來說,也有一個準確定位的問題。擁有高學歷,只能說明接受過高層次的教育,還應在實踐中不斷擴大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強化實際運用能力,在出色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真正發揮出自己在技術攻關、理論研究、日常管理、訓練指揮等方面的作用,真正成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處理好送學培養與立足崗位提高能力的關系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人們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變化提出了“終身學習”的口號。處理好送學培養與立足崗位提高能力的關系,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是實現我軍人才隊伍建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院校教育是我軍人才培養的主渠道。通過院校培訓,可以獲得系統的知識,形成任職的基本素質,這也正是院校教育所擔負的功能。院校教育應該適應我軍新的使命要求,不斷適應形勢的變化,擴展自身功能,使教育不僅包括學歷教育,而且還要包括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和學歷補充教育。同時,還要貼近部隊作戰訓練需要,建立起一個院校與部隊之間雙向互動、相互促進的教育和實踐機制。
應該看到,通過軍隊院校培養人才也有局限性。首先是院校培訓規模受限,每年能進入院校學習深造的干部畢竟是少數,滿足不了各級各類人才培訓的需求。同時,目前我軍院校培訓的實踐環節還比較薄弱,崗位任職教育功能和作用還不明顯。同志曾經指出,“提高官兵素質,一靠學習,二靠實踐。實踐也是學習,而且是很重要的學習。”在充分發揮院校培養人才主渠道作用的同時,更要注意以運用崗位培訓形式全面提高我軍人才隊伍的能力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本職崗位是展示才能的舞臺,也是提高素質和能力的平臺。立足崗位從實踐中學習,是人才成長的必經之路和重要手段。一個單位建設要想有新的發展,就應該從“用人干工作”轉變到“用工作育人”的思路上來,積極挖掘、開發每個人的潛力,幫助官兵確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信心,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學習,孜孜不倦地“充電”,不斷在崗位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