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局學習十七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
作為政府重要經濟綜合部門的共產黨員,我們要深刻領會十七大報告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七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促進社會和諧的偉大事業上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僅注重經濟總量的快速發展,而且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明顯提高,努力走出一條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一、積極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切實使賀州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真正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具體做法是,認真搞好項目清理工作,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項目要認真整改,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技術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新農村建設項目。同時積極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協調解決好75個市級重點項目在土地、資金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構筑城市塔形創新體系,引進培育“塔尖”部分,引導壯大“塔身”和“塔基”部分。要重視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要認真研究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推動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機制,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和研發經費投入,推動建立科技風險投資機制。要積極推動完善自主創新產業化政策。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加快推進產業集群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大院大所引進步伐。
三、推動循環經濟與節能降耗。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消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解決好能源、水、土地等供需矛盾,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要結合當前承接東部企業的大好契機,圍繞建設工業強市的目標,大力調整高耗能、重污染的產業結構。要以加快傳統企業技術改造為重點,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要嚴把建設項目準入關,堅決禁止高耗能、重污染項目建設。要依托技術進步,推進企業節能減排。一是從提高企業節能減排意識出發,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推動力,積極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加強節能培訓工作,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重點推廣電機、鍋爐節能新技術及管理,清潔生產和工業污染防治方面的做法和典型經驗,開展重點耗能企業的能源審計培訓等。三是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加快推進項目實施。爭取自治區挖潛改造項目資金扶持,加快平桂飛碟公司年可減少4萬噸廢渣排放,節約標準煤2000噸廢水治理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賀達紙業公司年可節約生產用水66萬噸,節約標煤10000噸,減少cod排放量2500多噸dds置換蒸煮系統技改項目的實施。四是開展重點企業與國際國內同行業能耗先進水平對標活動。認真總結我市今年被列入對標活動的試點企業賀達紙業有限公司開展活動的經驗,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制定改進方案和措施,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投入產出水平。
四、大力培育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要加快啟動列入自治區規劃和市規劃的循環經濟型企業,積極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爭取自治區專項資金支持,早日開工建設;農業領域的企業,要以農業生產廢棄資源再生利用為重點,積極推進農產品清潔化加工;服務業領域的企業,要以資源循環利用和能量、物質合理配置與流轉以及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技術支撐為重點,初步形成廢棄物和副產品的循環利用產業鏈。要按照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清潔生產的要求,全力培育材料工業。要大力發展新型墻體材料、高性能的陶瓷材料、高嶺土材料等。
五、全面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執行建筑節能50%標準,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工作,帶動全社會節能降耗。同時,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要緊緊抓住國家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重大機遇,抓好項目論證、評審等前期準備工作,加快垃圾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與回收利用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街巷硬化,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切實解決好功能性污染問題。
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個長期的發展過程,要持續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使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著力解決農業生產的資金瓶頸問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民素質、消化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建立健全村規民約,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
七、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從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出發,把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發展旅游業、商貿餐飲業、現代物流、文化產業、信息咨詢業,以及都市經濟中的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采取商業化和社會化方式,進一步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