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努力探索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之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對沙雅縣實踐的調查與思考
沙雅縣是一個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地方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氣的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如何把中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大政方針與沙雅縣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2007年4月起,我辦在各鄉鎮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半年來,我帶著這個問題多次深入大部分鄉鎮、村進行調研,并作了一些思考。
堅持立足實際做好結合文章
沙雅縣立足人口大縣和農業大縣的實際,在做好結合文章、注重實踐創新上下功夫,以“五新一好”(發展新產業、形成新機制、建設新城鎮、樹立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創建好班子)為主要內容,通過示范引路、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扎實穩步地開展新農村建設。
l.堅持以發展經濟和富裕農民為根本,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沙雅縣堅持把新農村建設與農業資源綜合開發結合起來,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抓好基地建設,組建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縣上確立六大主導產業以及一批區域特色產業,并采取“一個產業、一套規劃、一套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政策”的辦法,力促形成“一村一品”、“一縣(鄉)一業”的產業格局。同時,沙雅縣把新農村建設與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結合起來,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積極建成人均收入十一末之前達到8000---10000元的格局。在城鎮一些周邊鄉鎮,農民成為“就業在工業園,居住在新農村”的新型農民。為提高農民素質,全縣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對農民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務工技能和“三產”服務技能培訓。
2.堅持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為重點,找準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近年來,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幅度提高,結合我縣抗震安居工作實施一些列優惠政策,形成了農村新的建房高峰。據沙雅縣城建局2006年底的抽樣調查,40%的農民近幾年有建抗震安居房。但是,村鎮建設無序、建房雜亂散、環境臟亂差,是農村的普遍現象。這既為改變農村環境提供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沙雅縣把產業發展與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結合起來,從農民最希望解決而又能做到的事情抓起,以村鎮規劃為龍頭,以“五清五改五通”(清垃圾、清路障、清渠道、清林帶、清庭院,改房、改院、改灶、改廁、改圈,通路、通水、通電、通信息、通廣播電視)為突破口,開展村莊整治,改善人居環境。試點以來,沙雅縣全面啟動了村鎮規劃,目前已完成了18個自然村落的詳細規劃,并結合我縣抗震安居設計編印了幾套既有客家民居風格又方便實用的農民新型住宅式樣,免費推介給農民選用。同時,引導和規范農民建房行為,實行一戶一宅,拆除廢棄的“空心房”,硬化村莊道路,綠化美化村莊環境。在村莊整治中,堅持從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出發,不搞大拆大建,保持生態環境和自然風貌,不砍樹,體現農村田園風光的特色。
3.堅持以村落社區建設為載體,拓展新農村建設的內涵。長期以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民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務不到位,除了投入不足外,關鍵是缺乏一個有效平臺。沙雅縣在“五清五改五通”的基礎上,按照地域相近、資源共享的原則,打破原來的村民小組格局,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將農村傳統的自然村落逐步改造為新型的村落。村落建設以便民利民為宗旨,以服務農民的生產生活為內容,積極推進黨建、綜治、文體、醫療“四進村落”。在一些人口密集、條件較好的示范村,結合國家對農村教育、衛生事業的支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建立衛生所、文化娛樂室、農民培訓點、農技服務站等,提升村落的配套服務功能。村莊整治還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精神文明建設和自我民主管理的熱情。我們在調研中看到,部分村落普遍存在的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成了農民的培訓基地和文化活動中心。群眾反映,開展新農村建設后,農村出現了“三多三少”現象:參加賭博的少了,娛樂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做納麻孜的少了,讀書看報的多了;無所事事的少了,勤勞致富的多了。
4.堅持以農民為主體,構建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推進機制。新農村建設是億萬農民的事業。在調研中,我們感到沙雅縣新農村建設試點的最可貴探索,就是始終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干部服務、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政府主導,主要體現在宣傳發動、制定規劃、政策扶持和投入支持上,引導而不代替,支持而不包辦。農民主體,就是始終把相信農民、依靠農民、發動農民放在首位,農民的事情讓農民做主,農民的事業農民來辦,切實落實農民的決策主體、投入主體、實施主體的地位。
從實踐中把握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從我縣試點來看,新農村建設不僅給農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而且從長遠來看,對于統籌城鄉發展,促進“三農”工作的創新,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新農村建設有利于打破二元結構、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實質,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逐步建立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城鄉關系,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繁榮。沙雅縣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縣市之一,必須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正確認識和處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的關系。從我區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主要靠的是農業和農村內部的發展,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超越農業和農村的層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也不能長期建立在薄弱的農業和落后的農村基礎之上。因此,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的要求,我區提出要把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從沙雅縣的實踐來看,按照“城鄉經濟發展統一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協調安排,社會各項事業均衡發展”的思路,通盤制定城鄉發展規劃,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同時,使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僅不會制約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而且有利于進一步打破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促進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第二,新農村建設為統籌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總抓手。高度重視并認真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戰略指導思想。但是,從實踐來看,對如何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我們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過去,我們在農村發展的目標取向上,考慮全面性和協調性不夠;在“三農”工作思路上,缺乏長遠的和系統的布局;在工作方法上,缺乏有效整合各種資源、推進農村工作的對策。這些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沒有很好地把握“三農”各項工作之間的內在聯系。適應新階段農村發展的新要求,黨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二十個字”的總體要求和“五大建設”任務,使農村工作系統化,成為統籌“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以往農村工作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把整個“三農”工作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協調推進。沙雅縣在新農村建設試點中,從本地實際出發,著眼于農村工作全局,把以往農村工作中業已成型的工作載體、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予以整合,確立“五新一好”的工作思路,從具體化和操作性層面上,比較好地體現了中央的要求,改變過去農村工作單兵突進、零打碎敲的做法,克服了力量分散、資源配置效率低的弊端,有利于整體推進農村工作,統籌解決“三農”問題。
第三,新農村建設促進了農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變革。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的現代化,是農村發展的根本任務。同時,讓農民享受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內容。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與生活方式的轉變,始終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當前,農村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不僅影響著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且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新農村建設既要轉變農村傳統的生產方式,牢牢把握農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又要改變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協調推進農村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我們在調研中看到,不僅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推動了現代農業的建設,而且通過村莊整治建設和生活環境的改善,農民從身邊的變化感受到了小康社會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而且為鄉風文明提供了載體,提高了農民的文明程度,促進了農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變化;同時,良好的生活環境也激發了農民發展生產、增收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內在動力。
第四,新農村建設進一步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農民是我們黨在農村的依靠力量,是我們國家政權最廣泛、最深厚的群眾基礎。贏得農民,黨的執政地位就能鞏固;失去農民,黨的執政地位就會動搖。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發揮,但在一個時期內,一些地方向農民索取的多了,給農民的少了,因此各級黨委、政府所做的煤一件事,在農民的眼里變成,黨政干部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是騙人的事、嘴巴上的話等負面影響的事宜,基層黨群干群關系曾一度緊張。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基層干部的工作職能發生了深刻轉變,但該向何處轉、怎么轉?不少基層同志思想上有些茫然。沙雅縣在新農村建設試點中,廣大鄉村干部適應農村工作整體環境的新變化,重新找到了工作位置。在調研中,許多基層干部說,“現在我們考慮的是更多地為群眾辦實事,更好地為群眾服務,雖然工作多了、任務重了,但與群眾有了親切感,事業上有了成就感”。在新農村建設中,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發揮,以前很難推行的“村務公開”、“一事一議”得到實現。我們在調研中欣喜地看到,許多農民群眾正是通過新農村建設,增進了對黨組織的親近和信任。
在不斷創新中推動新農村建設
沙雅縣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和成效是初步的。如何從欠發達地區的實際出發,走出一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不斷創新完善。
一是必須始終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我縣農村發展不平衡,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沒有現成的統一的模式,必須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推進新農村建設,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基層在實踐中探索。農村工作的實踐證明,什么時候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工作就比較順手;什么時候違背農民意愿,工作就顯得棘手。在調研中我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沙雅縣新農村建設試點中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都是在及時總結基層和群眾的有效做法和鮮活經驗基礎上形成的。正是這些來自基層、源于群眾的創造,使新農村建設生機勃勃而富有成效。
二是必須始終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較低,農村工作千頭萬緒,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在新農村建設中,盡力而為是我們肩負的責任,不能無所作為;量力而行是實事求是的精神,要有科學態度。現在,基層干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熱情很高,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應該肯定。但是,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如果操作不好,就有可能造成農民的新負擔;幫助農民走致富之路,如果方法不當,就有可能傷害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正確處理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的關系,規劃要著眼長遠,充分考慮農村經濟社會未來的發展;實施要立足當前,從群眾迫切希望解決而又能辦到的事情抓起。各項事業建設都要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充分考慮財力和群眾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急于求成,更不能搞負債建設,加重農民負擔,形成新的鄉村債務。
三是必須始終樹立長期奮斗的思想。農村落后狀況是歷史形成的,改變農村面貌,縮小城鄉差距,決非朝夕之功。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但不是一項階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個必須長期實踐和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必須不斷豐富和發展。要防止把新農村建設等同于新村建設,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操作上的簡單化。要把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科學地結合起來,一任接著一任干,尤其要重視打基礎、管長遠,做好積累性的建設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四是必須始終重視和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在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階段、新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在實踐中必然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能以過去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去解決,需要我們重視和加強調查研究。比如,近年來,中央逐年加大了對農村基層的轉移支付力度,各級財政也增加了對“三農”的投入。但現行財政支農資金存在多頭管理、項目分散、效益不高的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加強這些資金的整合、使用、管理和監督,切實提高資金投入的使用效益,需要從財政體制上深入研究。再比如,在新農村建設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發展,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和農民自身的積累性投入是不夠的。當前,農村金融支持嚴重不足,金融服務不配套,農村資金外流,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的信貸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金融服務滯后制約了農村的發展。探索農村金融新的組織形式,創新農村的金融產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更有活力的服務“三農”的金融體系,是農村發展中的一個迫切問題。對此,我們都要加強調查研究,不斷破解難題,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