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積極探索民族地區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積極探索民族地區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民族地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重大,任務繁重。民族地區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積極探索有效途徑,采取有效辦法,堅持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認真解決民生問題,促進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穩定。

推進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是解決民族地區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的迫切要求。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區的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有的還比較突出。就廣西來說,盡管近些年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經濟連續五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全區各族群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總體還較低,特別是貧困地區大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生產生活條件相當艱苦,扶貧開發任務相當艱巨;民族地區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事業發展滯后;民族地區大多位于邊遠山區,生態環境脆弱,石漠化嚴重,自然災害頻繁,人與自然發展不和諧。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用改革的辦法,堅持科學發展,大力推進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

推進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是鞏固邊防、繁榮邊疆的客觀要求。廣西邊境線長1020公里,在8個邊境縣(市、區)240多萬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80%以上。這些邊境地區是我國通往東盟各國的橋梁和通道,對于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和我國周邊外交,發揮著重要作用。推進邊境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實現、維護和發展邊境地區各族群眾的利益,必將有力促進我國邊防鞏固、邊疆穩定和邊境繁榮。

推進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完成黨的執政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要把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各族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只有不斷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黨和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2008年,廣西將迎來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加快改變民族地區發展相對滯后的狀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

近幾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集中力量為各族群眾辦實事,切實解決各族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我們針對長期以來邊境民族地區投入少、建設少、基礎設施欠賬多、干部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嚴重落后的實際,大力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投入21億多元資金開展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東蘭、巴馬、鳳山三個革命老區特困縣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水平低、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的實際,集中投入22億多元,開展三縣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70多萬老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還大力加強大石山區五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全區農村特困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過幾年建設,邊境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貧困地區的路、水、電、廣播電視、通信、市場等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解決了廣大群眾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通訊難、防洪抗旱難、市場消費難等實際問題。

實施再就業工程,幫助有勞動能力的人實現充分就業。切實抓好就業和再就業這個民生之本,特別是千方百計加大對“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人員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實解決地方再就業資金不足等問題。全區每年新增城鎮就業20多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萬人左右,使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

辦好農村基礎教育,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投入20億多元,在全區實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免收學雜費政策,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強農村公共教育設施建設,落實國家“兩免一補”政策,全區631.2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免收學雜費,設立貧困大學生專項補助資金。抓好民族貧困地區基層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方便基層群眾看病就醫。積極推進醫療改革,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效緩解了3000多萬農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困難。

搞好扶貧開發工作,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以2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4060個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農村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和初步解決溫飽但不穩定的低收入人口為扶持對象,抓好產業開發、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技能培訓和異地搬遷扶貧等工作,使重點縣和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連續五年高于全區水平,達到10%以上,全區農村貧困人口逐年下降,貧困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建立農村特困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礎上,積極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全區94萬農村特困群眾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按照“應保盡保,按標施保”的要求對全區37.9萬戶五保戶實行供養,解決五保戶的后顧之憂。

抓城鎮經濟適用房建設,改善城鄉貧困居民的住房條件。僅2005年,就實施城鎮居民安居工程項目441個,使10萬戶困難居民住上了新房。2007年,自治區安排專項補助資金按平均每戶補助5000元左右的標準,幫助1.5萬戶特困農戶改造改善住房條件。

抓好農村沼氣池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目前全區累計建設沼氣池293.71萬座,沼氣池入戶率達36.71%,居全國第一。我區還把沼氣池建設與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改變農民舊的生產生活方式結合起來,帶動農村改廚、改廁、改圈,在解決農村能源的同時,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態環境。

扎扎實實為民辦實事,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推動了科學發展。為民辦實事受益最多的是落后地區、薄弱環節和困難群眾。辦好這些實事,有效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經濟社會統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二是促進了社會和諧。為民辦實事有效地解決了廣大人民群眾多年來所思、所盼的實際問題,化解了一些地方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使干群關系更密切、鄰里關系更和睦,形成了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良好社會環境。三是轉變了干部工作作風。在辦實事過程中,大批干部深入邊遠貧困山區,深入困難群體,包村蹲點,走村入戶,了解情況,帶領群眾辦實事,切實轉變了干部工作作風,干部隊伍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鍛煉。

在為民辦實事、促進民族地區和諧發展中,我們有以下體會。

為民辦實事,就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我們自覺把為民辦實事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責和工作重點,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始終帶著對各族群眾的深厚感情,熱心、真心、耐心地為民辦好實事,把實事辦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為民辦實事,就要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為民辦實事決不是小事,而是黨和政府的大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衡量干部政績的重要標準,是凝聚黨心民心、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舉措。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決定和協調落實為民辦實事的重大事項,抓好督促檢查,及時解決辦實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了全區為民辦實事的順利推進。

為民辦實事,就要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充分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從解決群眾最基本、最緊迫的要求和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入手,選擇群眾急需的事來辦,選擇關乎全局的事來辦,選擇惠及長遠的事來辦,著力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增強辦實事的針對性。

為民辦實事,就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集中財力,突出重點。雖然廣西經濟欠發達、財力十分有限,但每年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突出重點抓好一批實事,做到既盡力解決一些突出問題,又不急于求成、盲目躍進,決不搞半拉子工程。同時,加強績效審計,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使實事承諾一件辦成一件,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

為民辦實事,就要明確責任,強化督查,苦干實干,狠抓落實。對各級各部門定目標、定任務、定權力、定責任、定考核、定獎懲,做到工作有計劃,實施有措施,結果有考核,形成層層有人抓、一級抓一級、級級抓落實的局面,確保辦實事項目每年年初承諾、年底交賬,件件有著落、事事見成效。

為民辦實事,就要廣泛動員全社會支持參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和積極性、創造性,引導群眾用自己的雙手改變生產生活條件,創造美好家園。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各界支持參與,引導社會各界扶貧濟困出資出力,形成為民辦好實事的強大合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手游| 广东省| 南平市| 凌海市| 赤壁市| 客服| 唐海县| 湘潭市| 遵义市| 清河县| 芜湖市| 仙游县| 大余县| 全南县| 靖宇县| 巴林左旗| 平阳县| 牡丹江市| 二连浩特市| 上蔡县| 樟树市| 上高县| 桦川县| 偏关县| 乌鲁木齐县| 西盟| 营口市| 长武县| 阳西县| 福安市| 中阳县| 凤山市| 德阳市| 烟台市| 鄂伦春自治旗| 财经| 梅州市| 绍兴县| 牟定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