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經濟構建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促進中部崛起,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發展戰略。中原城市群是指鄭州、開封、洛陽、許昌、平頂山、漯河、新鄉、焦作、濟源等9個城市,人口4000多萬,占全省的41%,2005年,經濟總量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占全省的56%和62%。中原城市群的旅游資源優勢十分明顯,9座城市中有6座已成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八大古都中占其三——商代都城鄭州、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擁有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三處世界地質公園——中岳嵩山、焦作云臺山、王屋山黛眉山,擁有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搖籃——少林寺。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市場開放、客源互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目標的區域合作,已經成為旅游業界的共同意愿。特別是旅游業在綜合利用區域優勢資源、綜合拉動各相關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的成長、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內外發展、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和提升區域整體形象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長株潭等地區都把旅游合作視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內容。在中原城市群的建設中,旅游共同體的打造必將成為中原城市群建設的重要內容,而旅游產業的一體化發展則是中原城市群旅游共同體建設的核心。
一、中原城市群旅游發展現狀
(一)旅游發展氛圍日漸濃厚,但旅游體制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近年來,河南省旅游業的發展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徐光春在2005年召開的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提出“抓旅游就是抓經濟,抓旅游就是抓發展”,省委、省政府對旅游業的發展寄予厚望,各級政府也都明確將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來培育,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旅游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各地發展旅游熱情高漲,旅游市場持續升溫,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游客滿意率大幅度提升,旅游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已日益顯現。但是,多年來存在的旅游業管理體制問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決,有的管理職能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復,阻礙了管理和服務效能的發揮。而作為旅游產品質量核心的旅游景區點的管理體制問題,也是困擾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問題。目前,省內主要旅游景區點大都由當地政府或其他相關的政府部門進行管理,職能部門交叉管理、重復管理現象嚴重。針對旅游景區點管理體制的諸多弊端,各地旅游部門也多次提出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設置重點旅游區一級管理機構等解決意見,但是多年來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成為阻礙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旅游產業化水平較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河南省旅游產業要素進一步健全,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綜合配套能力不斷提高。隨著旅游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旅游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穩步提高,2006年全省旅游總收入占GDP的7%。但是旅游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還沒有達到支柱產業或重要產業的要求,旅游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帶動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全省旅行社企業進入全國百強國際旅行社的僅有河南省旅游集團一家,旅行社企業普遍散、小、差、亂,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弱。全省旅游星級酒店擁有量與全國人口大省和經濟強省的地位極不相稱,國外酒店集團參與管理的酒店較少,與國際接軌不夠,國際化程度偏低。作為產業化發展基礎的國際航線問題也是制約旅游產業化發展的突出問題,目前,河南省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航線只有一條,2006年全省接待外國游客僅80余萬人次。各地旅游形象特色不明顯,主題不突出,旅游產品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作為旅游產業鏈上重要環節的娛樂和購物,在各地的發展均不理想,價廉物美、讓客人喜聞樂見的旅游商品的開發嚴重滯后。在少林寺景區內熱賣的“少林功夫小子”和“少林素餅”均產自南方某地。旅游業在樹立強勢品牌、解放思想觀念、參與市場競爭、延伸產業鏈等方面還需要多下工夫,旅游產業化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旅游資源豐富厚重,但旅游產品競爭力不強。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中國長達五千年的封建帝制中,河南占據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置的時間就長達三千年,眾多的歷史遺存,積淀了河南省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獨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兼具南雄北秀特點的中原山水。在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公布的《中原城市群規劃發展情況》中,因獨特的資源優勢,有七個城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發展定位和旅游有關,其中鄭州定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文化旅游城市,洛陽定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文化旅游城市,開封定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文化旅游城市,新鄉定位為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許昌定位為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態觀光區,焦作定位為國際山水旅游城市,濟源定位為中國北方生態旅游城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曾使各地旅游資源的開發遍地開花,隨著社會關注度的提高和游客消費心理的日趨成熟,旅游景區點規劃與開發前期存在的低層次重復、粗放式經營等問題日益凸顯,旅游產品單一、老化,差異化不明顯,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形不成特色和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差,使眾多旅游景區點面臨著從產品數量到產品質量的轉型。在國內外稍有影響的“三點一線”(即鄭州、開封、洛陽三地和沿黃河旅游線)旅游產品,在營銷過程中,多多少少還要依托西安的品牌和名氣。中原城市群內各地旅游資源稟賦甚高,應充分發揮中原地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豐富性的特點,開發適應多樣客戶群的旅游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
(四)旅游區域合作初見端倪,但各地旅游發展還不平衡。近年來,國內一些地緣相連、文化相通的地區已經開始了建立旅游共同體的探索和嘗試。比如為相互的旅游車輛入城、入景區給予方便,互相推介對方重點旅游線路等等。中原城市群各地旅游部門對于旅游共同體的打造也進行了一些調研,做了有益的嘗試。2006年12月26日,鄭州市旅游局與開封市旅游局共同簽署了《鄭汴一體化旅游合作協議》,雙方將聯手開展旅游宣傳,共同推介兩地旅游資源,并部分開放旅游市場,鄭州市區居民可享受對方城市的景點年票制的居民待遇,開封市內的旅行社,如果向鄭州輸送的客源最多,亦可享受鄭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獎補政策。目前,鄭、汴已經實現了無障礙通行,伴隨著相關行業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必將會帶來鄭、汴兩地人員流、物流、信息流的增多,促進經濟的共同發展。鄭州與洛陽的旅游聯合促銷也正在醞釀之中。中原城市群內小范圍的聯合,為各地在旅游共同體內更加深度和廣度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到,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思想觀念、政策支持各不相同,全面推進旅游共同體的進程,任重而道遠。
(五)旅游市場逐步規范,但市場壁壘和障礙仍然未完全消除。近年來,各地通過開展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A級旅游區活動,大力整頓旅游市場秩序,不斷加大旅游市場監管力度,加強了對旅行社、星級飯店、重點景區和旅游從業人員的規范管理,旅游環境明顯改善,游客投訴明顯減少,旅游業管理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城市都認識到了區域聯合、互動發展的必然性,特別是以交通網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是,在中原城市群內共同體的打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門利益、服務質量標準等形式的地方保護,資金、服務、勞動力等旅游要素的市場優勢不能互補,缺乏統一的市場監管機制,旅游集聚和擴散效應不能明顯發揮。
(一)建立旅游共同體工作機制。打造旅游共同體的關鍵是建立統一有效的市場制度,形成公平合理配置資源的制度.但在推進旅游共同體建設的初期,應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基礎作用的同時,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建議由省政府牽頭,建立統一有效的協調機制,明確強力的執行機構,確定統一的協作行動原則,制定統一的旅游合作實施規則,以及協調、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合區域資源,實施共同的旅游品牌戰略,推廣一體化旅游,實現資源共享,推進城市群內旅游業一體化發展。
(二)樹立旅游共同體一體化的發展觀念。各地政府應著眼于發展的共同點,在體制未改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新辦法,做到“方法先變,機制先轉”,支持旅游企業之間率先開展合作、重組聯合,發展規模經濟,提高競爭力。共同體內的產業一體化,關鍵在于經濟利益的一致性。城市群內各地政府要樹立“謀長遠、算大賬,圖大利”的思想,正確對待短期內存在的對立和競爭,構建利益共享機制,爭取更大的合作共存空間,實現共贏。
(三)構建旅游共同體的合作機制
1.旅游產品合作
在旅游共同體內旅游產品的合作與開發上,應采取梯次推進的策略,率先推出成熟品牌,用成熟品牌的帶動效應,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逐步實現共同體內旅游產品的全面合作與開發。首先,要突出重點.經過多年努力,“三點一線”已成為河南旅游的王牌產品,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而焦作通過近幾年強有力的市場促銷,創造了聞名全國的“焦作山水”。利用中華民族發祥地的文化優勢,整合山水風光資源,開發“古都文化+自然山水”的復合型文化旅游產品,作為中原城市群旅游共同體的主打品牌,在深度上多下工夫,重點推進。其次,城市群內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組合空間巨大,跨區域整合旅游資源,可以形成面向不同市場的系列線路和產品。如以鄭州為中心,連接許昌的“三國之旅”,以少林武術、陳家溝太極拳為主的“功夫之旅”,以嵩山、云臺山為主的“山水之旅”,以新鄭黃帝故里、姓氏發源地為主的“尋根之旅”等。這類專題性旅游產品,作為主打旅游產品的補充,其特定的客戶群體和差異化的產品內涵,都對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
2.旅游客源合作
根據全省抽樣調查顯示,2006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3億人次,其中來自省內的游客占接待總量的70%以上.強大的客源流,必將帶動強大的經濟流,城市群內互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輸出地的旅游客源合作,是打造中原城市群旅游共同體初期的核心。河南是國內主要客源市場,而城市群內地緣相通,人脈相連,各地旅游產品有較強的互補性,在群區內進行客源合作,互送客源,投入成本低,經濟效益顯著。而城市群內的游客采取自助游、自駕游形式出游,也會享有相關城市的優惠政策,減少出游成本,中原城市群內客源的互通與流動,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巨大的合作潛力。
3旅游品牌合作
中原城市群旅游共同體應在整合優勢旅游資源和產品的基礎上,形成中原城市群旅游共同體的整體旅游形象,建立聯合對外推介機制,通過公共媒體宣傳、聯合舉辦論壇、招商、推介等活動,聯手推介中原城市群區域旅游概念,推介旅游共同體的整體形象。同時,要加強旅游品牌的策劃和運作,樹立一批旅游品牌,通過知名旅游品牌的培育和鮮明旅游形象的塑造,促進共同體內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并使其逐步產業化、國際化。
4.旅游管理合作
旅游管理合作的核心是破除地方保護,打造無障礙旅游區。主要內容包括:建立統一的旅游咨詢、投訴受理系統,推出異地受理業務,維護游客及旅游企業的合法權益。加強信息交流,加快實現各地旅游網站的相互鏈接和信息互動,共享旅游信息資源,利用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建立客源推薦網站。促進各地在旅行社、飯店和景區管理培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清除跨地區障礙,實現共同發展。
5.旅游人才合作
加強旅游業專業人員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引進旅游業管理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提高旅游業的管理水平。互送業務骨干進行掛職鍛煉、交流學習,以人才的接軌推動觀念、理念、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更新和融合,培育熟識旅游運作的旅游管理隊伍。建立旅游共同體內旅游人才信息網絡,設立統一的旅游人才市場和旅游勞動力市場,為旅游人才的自由流動提供平臺和環境。加強導游資格考試等人才培訓工作,把中原城市群旅游共同體的旅游知識作為一項主要內容加以培訓。
(四)強化中心城市的服務作用。鄭州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定位的中心城市,人口近800萬,2005年的經濟總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按照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預計2010年經濟總量占城市群的比重將達到或超過三分之一。鄭州是全國重要的航空、鐵路、公路和通信樞紐城市,從鄭州到城市群內各地的公路距離均在90分鐘車程之內。鄭州旅游資源獨特豐富,中國功夫的搖籃嵩山少林寺和人文始祖的出生地黃帝故里都是世界級的旅游品牌,每年的世界傳統武術大會和炎黃文化拜祖大典都吸引了成千上萬游客。鄭州旅游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全市現擁有旅行社近200家,旅游星級酒店百余家,導游人員5000余人,旅游從業人員達十余萬人次。近年來,商貿和會展活動的有效開展,給鄭州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旅游共同體的建設中,鄭州市應全面提升發展力、輻射力、帶動力、創造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完善中心各項功能,利用獨特的人口、區位、資源和經濟優勢,擔負起為中原城市群內各地提供旅游服務的重任。利用區位優勢,全面拓展對外通道,吸引客源從區域外集聚,向區域內擴散。利用在行、游、住、食、購、娛六要素完備的功能優勢,為游客提供優質旅游服務和咨詢。建立旅游產品開發中心,策劃、包裝符合市場需求、有市場潛力的旅游產品,進行整合營銷,提高營銷水平和檔次,構建區域內的統一旅游信息網絡平臺和營銷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