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現實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們醫改有十多年了,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總體上看,存在的問題并不少,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要價虛高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自04年至今,藥價已降了19次。這次降價效果且不說,單從前18次降價來看,藥價并沒有降下來,甚至還有所升高。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依然沒有改變,人民對此意見很大。
2、藥品流通體制存在腐敗。藥品要想進入醫院,通常需要幾千幾萬甚至更高的公關費用。
3、醫保體制不夠健全,公平性和宏觀效率的低下。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社會成員醫療衛生需求的實際被滿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擴大而嚴重地兩極分化。在衛生投入的宏觀績效方面,盡管全社會的衛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綜合健康指標卻沒有明顯的改善。
原因
1、藥價虛高的原因有三: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1)首先是中國醫藥行業低水平重復生產嚴重??股厮幹Z氟沙星全國就有上千家藥廠在生產。為了生存,藥品市場的競爭早已不是單純的質量與品種的競爭,而更多地是折扣高低的競爭。要想你的藥能進醫院、藥店,就非得把本來只有1元錢的出廠價報到10元、20元,以留下更多的回扣空間吸引醫院。于是就出現了價格越高越好賣的這種有悖于市場競爭規律的怪現象。
(2)藥品定價過程缺少一套有效的藥品成本審核辦法,是造成藥價“虛高”的源頭。按理說藥品合理價格并不難確定,藥品價格本應由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加上藥廠、批發公司和醫院、藥店的合理利潤構成,但是由于利益驅動,有關部門基本是按藥廠自己提供的申報資料來核定藥價,容易形成藥價“虛高”。
(3)以藥養醫。藥品收入是中國醫院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國家給醫院的撥款嚴重不足,一般都只夠維持醫院正常開支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醫院除了靠一些收費較高的檢查項目如核磁共振、ct掃描、b超等,就只有靠賣藥創收了。照國家的有關規定,醫院銷售藥品可以得到比批發價高出15%的批零差價,并可以免交增值稅、營業稅和所得稅。于是藥價越高,其批零差價就越大,利潤也就越高。因此,醫院對藥品降價并不情愿,而更樂于進價格高的藥品。
2、市場經濟把醫院也推進了市場,成為市場主體。而市場主體的共同特征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醫院一進入市場軌道后,自然會產生追求自身利益的沖動。但醫院是執行公共職能的部門,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會使老百姓的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影響了人民對國家的向心力。
3、醫保體制不健全的原因如下:
(1)資金來源的保障力不夠
按照現行的政策規定,合作醫療的資金應該是來源于農民個人的繳費以及省、市、縣各級政府的財政補貼。從各地的試點情況來看,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對于選擇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來講,每年繳納10元錢應該是可以承受的,農民個人繳費的積極性應該說是比較高的。但是,各級政府的財政補貼是否能夠及時到位,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對于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區,這部分資金可能會及時劃撥到農民的個人醫療賬戶,而對于那些經濟基礎比較差的市、縣(區),情況可能就不容樂觀。僅僅依靠農民個人繳納的10元錢,在一些小病的治療上可能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一旦出現了重病、大病的患者,由于沒有資金的保障,合作醫療制度就很難發揮分擔風險、互助共濟的功能。
(2)覆蓋面狹窄。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農村,100個人中只有12人不同程度地享有商業或社會統籌醫療保險,而在大中城市,這個數字為54。與城市相比,農村如此低的醫療保險覆蓋率令人擔憂。另有資料顯示,從1999年開始正式實行的社會保障改革,至今已使10895萬人受益,其中近65%都是城鎮的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自愿原則。但是自愿原則可能會導致很多問題:在一個家庭中,人為地將老弱病殘者與健康者分離,只選擇讓老弱病殘者參加合作醫療;或者是有病的非常樂意參加合作醫療,而身體健康的則不愿意參加等??赡茉谝恍┰圏c地區,由于各級政府的強力推行,而廣大農民也看到了合作醫療能給自己帶來的切身利益,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從整體來說,我國的合作醫療還處在一個自發自愿的試點階段,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更沒有把全體農民覆蓋到制度范圍以內。
對策
1、進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整頓藥品流通市場,減少流通環節,打擊假冒偽劣。同時還要盡快建立、健全有關藥品的法律、法規,嚴懲醫藥領域的商業賄賂。
2、應實行國際通行的、統一的生產質量標準。同一種藥品,不管是哪一家藥廠生產的,規定只能采用同一個名稱和在規定范圍內浮動價格。
對藥品的定價,必須請各有關部門的專家對廠家申報資料進行嚴格的審核,必要時舉行價格聽證會,最后形成的價格由物價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布,而且物價部門要對該藥品在流通過程中的價格變化進行全程跟蹤監督。
3、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開管理。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充分體現“醫”的價值。
4、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醫療基金籌集機制。
5、分地區、分階段地實施不同的醫療保險制度。
(1)發達地區應全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及服務網絡,醫療保障體制建設應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民的健康保障體制要逐漸向城鎮過渡。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2)在中等和較發達地區,政府可以通過工作規范、目標考核、以獎代撥、購買服務、合同管理等手段,不同程度地引進市場機制和經濟激勵。農村衛生機構設置不必與行政體制相對應,根據地理環境、病人流向,結合鄉鎮撒并和衛生院產權制度改革,撤并重復設置的衛生院,重新調整中心衛生院的布局。
(3)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應抓好衛生扶貧工作和對貧困人群醫療救助計劃。首先要把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中央政府及發達地區的支持,解決貧困地區的衛生設施建設與“缺醫少藥”問題,并且在國家扶貧專款及有關扶貧資金中劃出一部分,專門解決貧困地區的醫療扶貧問題。第二,對于農村貧困人口,要實施醫療救助計劃,如借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標準,確定實施醫療救助的對象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