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學飲食安全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月底,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采取實地察看、抽樣檢查、現場走訪、集中座談等形式,對全縣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視察。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工作現狀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縣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把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經常抓、抓經常,推動學校飲食安全管理由簡單粗放型向規范精細型轉變,全縣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基本實現了“無超標準亂收伙食費、無飲食安全事故、無飲食質量投訴”的“三無”目標。
(一)領導重視,學校飲食安全責任到位??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工作,主要領導經常過問,分管領導經常深入到學校檢查、督辦,年初召開學校飲食安全工作專題會議,并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落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飲食安全各環節的管理實行定崗、定人、定責,從食品采購、貯藏、加工到成品出售的整個流程做到人員安排到位、職責要求到位、管控監督到位。
(二)建章立制,學校飲食安全措施到位。在委員所視察的學校,《食堂衛生管理制度》等八項規章制度都張榜上墻。通過問詢調查,縣一中、縣二中等學校均推行“糧油配送制”、“刷卡制”、“配菜制”等管理模式,保障每頓有青菜、每天有豆制品、每周有加餐,在校寄宿學生基本扔掉酸菜罐子、咸菜瓶子。
(三)加大投入,學校飲食設施配套到位。近兩年,通過向上爭取項目,向內挖潛增加投入,共籌資1200多萬元,新建和改造學生食堂11個,新建和改建學生餐廳8個,維修和改造食品保管室、加工操作間及洗菜洗碗等配套用房100多間,添置燒水蒸飯鍋爐、饅頭機、切菜機、消毒柜等設備57臺(套)。
(四)堵住源頭,學校飲食監督管理到位。多年來,全縣中小學校將衛生健康和飲食安全教育列入日常教學內容,聘請專業人員舉辦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講座,強化學生飲食衛生安全意識。從年秋季起,通過議標等方式,對學校的糧油實行集中定點采購,統一配送,從源頭上把關和監督。今年春季開學以來,將學生食堂的衛生保潔、食品安全各環節、各流程及就餐學生滿意率等內容實行年度量化考核制度,考核結果在全縣通報。
二、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配套。一是設施簡陋。從教育主管部門反映的情況看,全縣40%以上的鄉鎮中心學校食堂無原料粗加工間、無專用餐具消毒池、無從業人員更衣室和專用洗手池。有的中學食堂擇菜、切配、炒菜、餐具清洗等混在一間操作間內完成;有的食堂外面僅安裝幾個自來水籠頭供就餐人洗手和餐具清洗,與上千供餐人數使用極不匹配。二是污染隱患多。如縣實驗小學學生食堂與家屬樓生活區混在一起;有的學校食堂與廁所僅一墻之隔,不符合衛生安全要求。三是“三防”衛生設施不健全。多數學校食堂操作間無紗門、紗窗、紗罩等防蠅、防鼠、防塵設施,消毒、通風、換氣、防霉等硬件設施也不配套。
(二)后勤管理不規范。一是管理不到位。因條件限制,有一半鄉鎮中心小學寄宿制學生食堂未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有的鄉鎮中心學校部分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二是飲食安全防范意識淡薄。部分從業人員衛生習慣差,不按有關規范進行操作。有的從業人員沒有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委員在視察時,對某學校的學生食堂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測試,8人中只有人參加過相關衛生知識培訓,而人中僅有2人能完整回答委員提問。三是飲食質量管理有漏洞??h一中學生食堂因是承包經營,縣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在多次檢查中,發現食堂經營者給學生吃的大米質量較差。有家長反映有的學校向學生提供的飯菜中有沙子、菜蟲、雜物等。
(三)制度執行不到位。一是制度堅持不夠。全縣大部分中小學校均未按制度堅持索取與進購食品同批次的食品檢驗報告單或購物憑證。少數學校試餐和留樣制度堅持不夠,食品采購資料收集不全,記錄和整理不夠規范。二是制度執行有缺位。少數學校在執行《晨檢制度》時存在時緊時松的現象,學生《因病缺勤登記制度》和《病因追蹤排查制度》執行不嚴,新生入學未查驗《兒童預苗接種證》。三是制度不健全。部分學校沒制定《集體食物中毒應急預案》和《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傳染病防治工作存在無領導機構、無專人負責現象。
(四)周邊環境不優化。一是周邊飲食攤點衛生狀況差。如水坪鎮中心學校、蔣家堰鎮中心學校等學校周邊許多餐飲店把鍋、爐、食物原材料擺放于室外,生食、熟食直接露放,沒有采取防塵、防蠅措施。二是周邊學習環境有待改善。城關鎮中心學校門前流動的小吃攤點和菜販占道經營,高聲吆喝嚴重影響教學秩序。三是周邊飲食安全存在隱患??h實驗小學、城關中學門口,經常有流動攤點向學生販賣各種各樣“三無”食品、假冒偽劣食品,有的還出售衛生部禁止的直接混裝玩具等非食用物品的食品,嚴重威脅學生的身體健康。
(五)飲用水質不安全。全縣中小學校除縣直和城關地區部分學校屬集中式供水外,其它學校飲用水均是簡易自流水,水源防護較差,水質基本衛生情況不清,水質凈化消毒處理無設施,飲用水的水質尚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部分鄉鎮供應的自來水,由于條件限制對飲用自來水凈化消毒不達標。多數農村學校飲用水源是井水、泉水、河水、塘水等分散式供水,從未進行過水質檢測,飲用水安全隱患較多。
三、加強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工作的建議
(一)切實加強領導,高度重視飲食安全工作。加強中小學校飲食安全監管,就是保障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杜絕惡性事件發生、維護全縣社會穩定。要樹立“健康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把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抓,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協同配合,學校具體實施,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中小學校飲食安全工作長效機制,重點落實防投毒、防水源污染、防食品霉變、防疫病傳播預案,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建議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組建教育、衛生、工商、質監、食品監管、公安等部門為成員的中小學校飲食安全檢查督導組,在新學期開學之后,對中小學校飲食安全進行一次拉網式大巡查、大排查、大檢測,對排查出來的問題要下重手、出重拳,進行綜合整治,力求把各種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堅持預防為主,提升飲食安全防范意識。一是加強預防教育。全縣中小學校將飲食安全知識教育納入正常的教育教學之中,做到進課堂、進頭腦,保證課時、教材、師資“三落實”。二是加強預防措施。學校食堂和從業人員必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和有效健康證,做到亮證經營,持證上崗。堅持沒參加培訓的人員不能聘用上崗制度。嚴禁非炊事人員隨意進出食堂加工操作間和食品原料存放間。對學生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對疫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三是強化源頭治理。加強學校生活用水水源的管理,預防水源疫情傳播。加強學校廁所衛生管理,做好糞便無害化處理,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四是建立健全突發事件快速反應機制??茖W研究制定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全縣中小學校集體食物中毒、其它食源性疾患和傳染病暴發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預案,切實做到預案在胸、演練在先、處變不驚、應對有度。
(三)狠抓制度落實,確保操作流程規范有序。一是規范食品加工流程,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原料購進—原料收存—原料保管—加工烹調—師生用餐—消毒保潔”流程操作,并嚴格執行《學校食堂食品原料定點采購制度》、《食品原料入庫登記制度》、《食堂庫房物品管理制度》、《食品加工烹調制作管理制度》、《教師試餐、陪餐制度》、《餐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和《食堂工作人員個人衛生制度》所規定的內容和程序,杜絕隨意性操作。二是建立健全晨檢制度、學生因病缺勤登記制度、新生入學查驗疫防接種證制度和學生定期健康體檢制度、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度。三是建立飲食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堅持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四)強化部門監管,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縣政府教育督導部門要將飲食安全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體系中,作為學校主要領導任期目標和督導評級達標的重要內容認真督查。各相關部門要把專項檢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有機結合起來,每學期至少1—2次排查全縣中小學校各類飲食安全隱患,提出整改意見,追蹤整改結果。工商部門要對校園及周邊商店、食品零售攤點開展經常性的清理整頓活動,銷毀假冒偽劣食品、“三無”食品和非食用物品的食品,嚴厲打擊無照經營行為。公安部門要積極參與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開展警校共建活動。城鎮管理部門要加大對校園周邊占道經營和兜售不潔食品的小攤、小販進行專項整治力度。質監部門要定期對學校鍋爐進行檢查和維修。衛生行政部門對學校飲食安全工作要依法行使指導、監督和救治的職責,嚴格對學校食堂和從業人員食品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的發放,不定期排查可能造成群體性食物中毒和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隱患。食品監管部門要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法》,對因發展需要已承包經營的個別學校食堂,要把飲食質量和安全作為監管重要內容,定期進行檢查督辦。
(五)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學校基礎設施條件。一是消除飲用水安全隱患。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學校改水項目,加大對學校飲用水改造項目扶持力度,提高供水衛生安全系數。縣衛生監督部門對簡易自流式供水學校的水源,每年進行1—2次全面分析,對生活飲用水源要加強防護,定期投放消毒藥物,保證學校生活飲用水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二是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在新建學校的設計、規劃和改、擴建校舍以及危房改造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學校飲用水、食堂、宿舍、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安排相應專項經費用于中小學校衛生基礎設施的改善。三是加大學校后勤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校安工程”為契機,力爭三年內使全縣所有寄宿制學校達到“十有八配套”的標準,學生食堂配齊原料粗加工間、專用餐具消毒池、通風換氣、“三防”、保鮮等設施,從業人員配備更衣室和專用洗手池,增添學生洗手設施,讓學生吃的舒心、住的安心、家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