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半年經濟和社會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建設“人文、活力、和諧”的戰略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貫徹落實中央各項宏觀調控政策,經濟運行步入了一個加快增長的新階段,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收入較高增長,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具體情況如下:
(一)經濟增長創歷史同期新高
上半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756.83億元,同比增長13.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增幅為近10年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4.21億元,增長6.1%,增幅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30.96億元,增長14.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91.66億元,增長12.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5:43.7:51.8。
(二)三次產業發展情況較好
農業生產平穩。全市夏糧總產96.4萬噸,下降8.2%,主要是受今春干旱少雨、氣溫偏高影響。夏糧減產使全市一產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5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市菜、肉、奶總產量分別達到77.04萬噸、9.72萬噸、23.39萬噸,分別增長10.8%、4.2%、8.9%。精品農業生產的規模持續擴大,設施蔬菜面積達到20.23萬畝,完成苗圃建設工程項目19個,無公害漁業生產基地達到20家。
工業增長加快。上半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263.95億元,增長1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15.06億元,同比增長17.1%,增幅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19.43億元,同比增長23.7%,增幅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39億元,同比增長29.2%,增幅同比提高7.7個百分點。全市重點工業企業生產情況較好,35家重點監測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增長38.3%。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工業綜合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效益指數達152.5,同比提高34.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0.01億元,增長1.2倍。
三產更加活躍。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42.08億元,同比增長17.4%,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城區零售額增長17.5%,縣及縣以下實現零售額增長16.3%。1-6月,全市累計接待國內旅游者1425萬人次,同比增長12.8%;接待國外旅游者39.99萬人次,同比增長12.3%。旅游業總收入115.25億元,同比增長14.9%。上半年全市共舉辦各類展會50多個。
(三)投資快速增長,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上半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23.52億元,同比增長38.8%,增幅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主要特點,一是投資結構不斷改善,主要表現在工業和農村投資方面。全市工業投資完成122.75億元,增長51.6%。在工業投資中,裝備制造業投資60.34億元,增長74.9%。全市農村投資在去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穩步增長,上半年累計完成農村投資39.19億元,增長36%。二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勢趨強。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5.69億元,同比增長37.6%,增幅同比提高23.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加快16.7個百分點。三是“四區兩基地”投資大幅增長。共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76.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8%。其中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和浐灞生態區分別增長40.5%、55.2%、60.3%和23.7倍。
重點項目進展順利。180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143億元,占年計劃的55%。在125個重點續建項目中,有103個項目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的50%以上,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55個計劃新開工的項目中,已開工的有49個,開工率達89%。41個年內計劃竣工的項目中有10個即將竣工。另外,100個市級重點前期項目中有12個提前開工,完成投資約1億元。一批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地鐵二號線工程已開工,西三環主線基本建成,東三環安邸立交、長樂路立交主體已完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半導體設備制造等項目開工建設。
(四)財政收入顯著提高,金融形勢穩定
上半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2.94億元,可比增長27.5%;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7.68億元,增長30.2%,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10個和12.1個百分點。全市地方財政凈增收13.58億元,半年增加額創歷史新高。稅收收入增勢強勁,收入結構明顯優化。國內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增收顯著,分別達到7.30億元、18.02億元和5.27億元,增長24.1%、28.5%和68.0%,尤其是企業所得稅增幅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
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578.64億元,比年初新增貸款239.19億元,同比多貸38.5億元,增長19.2%。各項存款余額4276.50億元,比年初增長5.4%。
(五)城鄉居民收入較高增長
受行政事業單位工資津貼增加、企業效益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調高等因素的共同拉動,城市居民收入增長步入快車道。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83元,增長15.4%,增幅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隨著各項惠農政策的全面落實、糧食蔬菜類價格上漲和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334元,同比增長14.1%,增幅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
(六)消費價格持續上漲,生產價格漲幅回落
1-6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7%,漲幅提高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八大類商品呈“六升兩降”局面。食品、煙酒、衣著、家庭設備、醫療保健和居住類分別上漲6.1%、1.7%、2.8%、5.6%、2.4%和2.3%;交通通訊、娛樂教育類分別下降3.4%和0.8%。
受原油價格回落的影響,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1%,漲幅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燃料動力類上漲7.2%,漲幅同比回落8.6個百分點。
(七)就業和社會事業有效推進
截止6月底,全市新增就業人數5.47萬人,完成年目標的54.7%。其中下崗職工再就業人數2.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目標以內。全市完成勞務輸出37萬人。上半年全市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人數不斷增加。上半年安排的社會事業重點項目進展情況良好,建成了博物院。財政支出更加關注民生。上半年,全市地方財政支出64.72億元,增長36.8%。其中用于城鄉社區事務和社會保障的支出分別增長92.6%和29.6%。
(八)改革改制取得新進展
國企改革繼續深化。截止上半年,全市又完成了保溫瓶廠等8戶企業改制。完成了旅游、交大博通等5戶國有控股企業的股權分置改革。新啟動了風雷儀表廠政策性破產程序,全面完成了市聯運總公司等企業的職工分流安置工作,新確定了第四制藥廠等6戶企業進行“人資分離”試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對市級各工作部門和區縣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規范初審。提出了440家市屬事業單位分類處置的初步意見。整合了職業教育資源。
二、上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受夏糧減產影響,完成全年農業生產任務比較艱巨。由于夏糧的減產,使我市上半年農業增加值的增速減緩1.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夏糧減產將會影響食品類價格上漲,增加以糧食等為原料的加工業的生產成本,從而對企業生產乃至消費品市場和居民收入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值得關注。
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持續下降。1-6月,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2個,合同外資4.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69億美元,均比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其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下降27.9%,是年至今五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三大因素抑制外商投資增長。首先,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商投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其次,2006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相繼出臺一些政策,如“兩稅合并”、嚴格限制“兩高一低”及房地產項目等,讓一些原本有投資計劃的境外企業轉而采取觀望態度。第三,產業結構調整加速,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外商投資也有所限制。
3、物價漲幅較高。今年以來,我市居民消費價格月同比一直處于上漲態勢,且呈逐步加大之勢。自4月份開始,已連續3個月同比漲幅超過3%,其中6月份達4.6%。其主要原因是受食品價格上漲的帶動,1-6月食品價格上漲6.1%,這是多年來所沒有的,比全市消費價格漲幅高3.4個百分點。僅從6月份看,食品價格上漲11.4%,拉動消費價格上漲3.8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上漲主要受肉禽及其制品、蛋、油脂、蔬菜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這與全國、全省的大趨勢一致。消費價格上漲,尤其是肉、蛋、禽、油、菜等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使得城鄉居民特別是食品支出仍占很大比例的低收入居民生活壓力增大。
三、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從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面看,下半年,影響我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共存,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經濟增長環境發生的一些新變化、全年目標任務提出的一些新要求,都需要高度關注、密切跟蹤并認真應對。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產業發展
第一產業要“以秋補夏”。在夏糧減產的情況下,為了保證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不降,全年對GDP增長的貢獻不減,要采取“以秋補夏”的對策,重視和加強秋糧生產。同時,針對目前主要農資價格上漲過高的問題,各有關職能部門應大力加強農用生產資料市場的管理,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和制假、售假、坑農害農行為。
保持工業加快增長的勢頭對完成全市經濟發展目標至關重要。要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重點加快陜鼓能量回收裝置產業化、標縫無油特種縫紉機生產、堯柏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西電高壓設備產業化、康明斯發動機、陜重汽一期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要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的引領作用,加快航空、航天、軟件和軟件出口等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加快西飛ARJ21新支線飛機大部件研制、海天移動通信系統設備、西部鈦業新材料和美光、應用材料等科技產業化項目建設。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力度,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切實轉變增長方式。大力扶持產業集團力度,延長產業鏈。下半年要對我市60戶重點企業、尤其是10個產值超百億企業在征地、企業后勤管理、生產要素綜合協調等方面加強扶持。
切實促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首先,要進一步加快物流園區建設,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場,促進物流業快速增長。其次,要以建設文化強省、科教強省為契機,突出歷史文化的時代化挖掘、現代化包裝、主題化再現,促進文化產業快速增長。第三,要在緊抓國內游的同時,積極開拓海外旅游市場。同時,要增加各類展會,提高辦展水平,借助會展經濟,促進旅游業快速增長。第四,要全力以赴支持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搶抓服務外包產業先機,搶占服務外包的發包市場。
2、以重點項目為抓手,確保完成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
下半年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仍然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優化投資結構。從我市上半年投資的情況看,投資機構基本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向,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現象并不明顯。所以要繼續保持上半年的投資增長勢頭,確保完成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的年目標。要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是促進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切入點。180個重點在建項目要確保完成260億元的年度投資計劃任務,55個新開工項目在年內全部開工。要切實加強對重點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各責任部門要及時了解和盡快解決已開工項目在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好項目的全過程監管和服務工作。要著力加快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進度。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于7月5日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復,下半年要加快做好招標工作,確保項目全線開工。涇渭濕地保護工程、大唐東市遺址恢復項目等要加快前期工作進度,城市綜合交通改善工程要爭取早日簽約。
進一步緩解土地、資金等要素的制約,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條件。繼續做好我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報批工作,爭取盡快獲得國家審批。加快實施已經批準的新增建設用地項目的征地工作,對已批準的土地,要加快征地步伐。做好建設項目的土地供應工作,特別是要重點保障“四區二基地”、五大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的建設用地。繼續加大對閑置土地清理力度。在資金供應方面,要繼續爭取國家和省上的各項資金支持,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的溝通和協調,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銀政、銀企合作。尤其是要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的金融合作,盡快落實第二輪信用合作項目的承貸工作。促進已簽約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實工作。對歷次項目推介會、貿易洽談會等會議上的簽約項目進行跟蹤、回訪,加快合同項目向在建項目、協議項目向合同項目的轉化。
3、切實加大節能降耗工作力度,確保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
要通過全市的共同努力,完成全年萬元GDP能耗下降5.7%的目標。要繼續加大對節能技術開發利用方面的支持,建設十大節能工程。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做好清潔能源和石油替代品的生產和應用,城六區天然氣氣化率及清潔燃料能源普及率達到90%。控制污染排放,繼續加大“五小”企業的監控和取締工作,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行業中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裝備和產品,關閉和拆除化學制漿工藝造紙企業。加強對全市80戶年綜合能耗在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的監管和考核,督促落實節能目標任務。加快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第四污水處理廠要按照計劃加緊建設。嚴格執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置,加快10座小型垃圾壓縮站建設。加強對煙塵、油煙、機動車尾氣、城區建筑工地渣土等污染源的治理。深入開展“創模”、“創衛”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對我市的檢查驗收,確保今年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和好于二級以上的天數在285天以上。
4、立足資源優勢招商引資,扭轉利用外資下降局面
下半年,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添經濟發展新優勢,確保10億美元利用外資任務的完成。要精心搭建國際化招商平臺。策劃組織好香港、吉隆坡、新加坡等地的投資、旅游推介會等重大境外招商活動和在深圳、上海、江浙等地的國內大型招商引資活動。在各種招商活動中要創新思路,開展高科技招商、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招商、文化文物旅游產業鏈招商、服務外包招商、集成電路招商、現代服務業等專題招商活動。
5、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加大改革改制力度
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全力推進30戶國企改革改制工作。打破部門、行業界限,推進國有資產和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重組整合。全面推進市政公用和文化事業國企改革,繼續推進城市公交、熱力、供水、排水、保潔養護等市政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采取整體改制、切塊改制、股權出讓、特許經營等多種形式,引入社會資本和職工個人資本,優化我市市政公用企業的資本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推進自來水公司、電影公司、新華書店等單位的事轉企后的股份制改制工作。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加快小城鎮改革,指導4個試點鎮開展“規范城鎮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工作。
6、解決好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下半年要進一步關心低收入群體,研究制定針對市場物價上漲的有關補貼政策,并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為企業離退休人員增加工資并及時發放,及時為農村養豬戶發放生豬及母豬繁育補貼。優化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加大廉租住房建設投入,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步伐,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加快二手房產權證的辦理工作,積極為市民辦理房產有關手續。繼續做好公益性崗位的就業安置工作,確保全年新增就業人口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8萬人。加快全市22個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工作。推進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進程,實施城鄉中小學取暖和改廁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步伐,進一步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增加對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的投入,為農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提高農民購買力。進一步提高財政的社會福利支出比例,提高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
7、加強價格監管,保持市場穩定
密切關注農產品價格上漲和因為能源、資源約束而造成的物價上升趨勢,控制好食品價格的上漲。公共服務類價格、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將拉動生產成本的提高和整體物價的上升,企業生產經營和居民生活消費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沖擊,需要在進一步密切跟蹤物價走勢對我市影響的同時,考慮因資源價格改革而給群眾增加的經濟負擔。嚴格控制水、電、燃氣等資源價格,充分估計價格變動對城市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要提前考慮企業由于上游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對部分下游行業的影響。堅決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努力保持市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