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情況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保證換屆順利推進。區委高度重視鄉鎮換屆工作,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換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秘書、人事安排、代表選舉、紀律監督和宣傳報道等5個工作小組,要求按照各自職責認真開展工作。建立區四大班子黨員領導干部和組織部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鄉鎮制度,加強對換屆工作的政策研究、參謀統籌和督促指導。區委先后8次召開常委會議和理論中心組會議,學習傳達中央和省市委換屆工作文件和會議精神。區委常委會專題研究,討論制訂了換屆工作方案,制作了流程圖、時間表和任務書,確保換屆工作有秩序、有步驟進行。堅持把政策學習和輿論引導貫穿鄉鎮換屆始終,適時有序地宣傳換屆政策精神,系統深入學習換屆政策規定及法規制度。區委組織部、區人大常委會代工委分別舉辦鄉鎮黨委、人大換屆業務培訓及觀摩學習專題會,促使鄉鎮準確把握換屆政策和工作流程,保證換屆工作不漏環節,不出偏差。各鄉鎮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嚴格組織實施,保證換屆工作順利開展。省市區委和省市委組織部領導王久武、李曉林、位志榮、梁德銘、吳政淵等對換屆工作進行實地檢查指導,區委、區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先后多次深入各鄉鎮,通過聽取匯報、調閱工作報告等方式,督促指導鄉鎮換屆工作。
二是堅持試點先行,統籌協調扎實推進。從5月中旬開始,7月底結束,率先圓滿完成了魯家溝鎮黨委、人大政府換屆試點工作,并在黨代表推選、提高黨員群眾參選率、形成好報告、干部“德”考察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注重統籌兼顧,推進鄉鎮換屆工作順利進行。統籌換屆時間和節點,按照動員部署、大會籌備、召開大會選舉“三個階段”和起草工作報告、選舉產生鄉鎮領導班子、推選產生區鄉黨代表、人大代表“三個同步”要求,統籌謀劃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特別是把大會選舉作為關鍵環節,專門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既充分發揚了民主,又確保了區委人事安排意圖的實現。統籌黨委換屆與區委、人大換屆工作,整體謀劃鄉鎮黨委與區委換屆順序和時間,把組織籌備區黨代會與鄉鎮黨委換屆工作同步進行。同時把黨委換屆與人大換屆緊密銜接,及時啟動實施人大換屆有關工作,鄉鎮人大、政府換屆于8月20日全面完成。統籌嚴格程序和探索創新關系,既嚴格執行換屆政策和操作程序,又對擴大黨員參與面、黨代表推選、報告起草、領導班子推選、嚴肅換屆紀律等一些普遍共性難點問題和特殊問題,加大探索實踐力度。干部“德”考察、年輕干部選拔、工作報告形成、嚴肅換屆紀律等做法受到省委組織部的充分肯定。統籌換屆工作與其他工作關系,要求各鄉鎮統籌好換屆工作與各項中心工作任務落實關系,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做到換屆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兩促進。統籌換屆與基層黨建工作關系,以鄉鎮換屆為契機,統籌推進創先爭優活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示范區創建、黨代會常任制試點、鄉鎮干部服務群眾“便民直通車”工程等工作,通過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換屆工作圓滿完成創造了良好環境。
三是充分發揚民主,探索代表產生方式。堅持把發揚民主貫穿于鄉鎮換屆全過程,重點抓住黨代表和人大代表推選這個關鍵環節,對黨代表的產生積極改革傳統方式,按照“兩推薦兩測評兩審議”兩推薦”即黨員推薦和群眾推薦提出推薦人選。兩測評”即組織黨員、群眾進行測評。兩審議”即支委會和鄉鎮黨委會審議預備人選)程序推選產生黨代表。全區共選舉產生鄉鎮黨代表1292名,其中領導干部代表占14%比上屆減少4%各類專技人員代表占21%比上屆增加0.8%各條戰線模范人物代表占65%比上屆增加3.2%基層一線代表占77%比上屆增加2%婦女代表占21%比上屆增加3%少數民族代表占2%堅持從選舉委員會組建、選區劃分、選民登記、區鄉人大代表同步選舉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選舉產生人大代表995名,其中黨政干部占26.4%工人農民占68.3%知識分子占5.3%婦女代表占28.1%同時,積極探索擴大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徑,確保了代表參選率。
四是嚴格用人標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結合“百名組織部長進千鄉”蹲點周”活動開展,區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與各鄉鎮黨委書記進行兩次約談,組織部領導班子成員與各鄉鎮241名科級干部普遍開展了談心談話。組織專門力量,對全區科級干部基本信息進行了采集和校對,重新編印了全區領導班子干部任免審批表》對鄉鎮領導班子運行情況,鄉鎮各個崗位領導干部履職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對鳳翔等鄉鎮的10個副科級職位進行了定崗公開競爭選拔,對8名鄉鎮黨政正職人選進行了公開推薦提名,對10個副科級崗位實行了差額選任。通過各單位黨組織推薦、組織部差額考察,選拔儲備30歲以下優秀年輕干部72名,省、市管80后優秀年輕干部41名,80后全日制大學本科學歷干部84名;通過公開選拔方式,儲備科級后備干部350名,其中30歲以下干部83名,占23.7%為換屆人事安排提供人才儲備。始終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采取黨組織推薦、黨員群眾聯薦、干部個人自薦等多種方式,對鄉鎮黨委、紀委領導班子人選進行推薦提名,并采取正面測評與反向調查相結合,突出干部“德”考察,從履歷、德才、實績三個方面對班子成員綜合分析評價。鄉鎮黨委、紀委委員推薦、考察、選舉等環節中,按不低于20%比例實行差額遴選,做到好中選優、優中選強。按照市委組織部關于在鄉鎮換屆中配備80后全日制本科學歷干部的要求,新選配43名80后全日制本科學歷干部到鄉鎮任職。同時,積極探索,組織黨員群眾“公開推薦”產生鎮黨委候選人初步人選,擴大了黨員群眾行使民主權利的途徑和方式。
五是著眼科學發展,精心起草工作報告。區委組織部專門下發通知,對黨委和政府報告起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各鄉鎮按照前期調研、形成初稿、討論定稿的程序,及早著手報告起草工作,并結合鄉鎮干部服務群眾“便民直通車”工程實施,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或民情懇談會、與群眾面對面交談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著力提高鄉鎮黨委、政府工作報告質量。共召開座談會490多場次,發放調查問卷1.8萬余份,走訪群眾2.6萬人次,歸納梳理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民生改善等方面意見建議325條。同時,按照“六看三審”六看”即:一看報告結構是否合理,二看發展思路是否清晰,三看奮斗目標是否明確,四看工作措施是否有力,五看黨建工作是否充分,六看政府工作報告與黨委報告是否合拍;三審”即:聯系鄉鎮區四大班子領導審閱、組織部審查、區委審查)方式,嚴把報告質量關,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抽查了鳳翔、內官、巉口、寧遠、杏園等鄉鎮工作報告,重點從著眼“十二五”發展、發揮當地優勢、明確區域分工等方面作了點評。區四大班子領導對聯系鄉鎮報告進行了審閱把關。區委組織部對每個鄉鎮的報告進行了審查,提出了修改意見,確保形成一個凝聚科學發展共識的好報告。
六是嚴肅換屆紀律,營造風清氣正換屆環境。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研究制定了嚴肅換屆紀律保證風清氣正工作方案》細化分解各項任務,層層靠實執行換屆紀律責任。集中開展專題學習教育活動,廣為學習宣傳“5個嚴禁、17個不準和5個一律”等換屆紀律要求,編印《嚴肅換屆紀律警示教育手冊》黃皮書”600多冊,換屆紀律提醒卡2400余份,發送手機短信3682條。嚴肅換屆紀律警示教育手冊“黃皮書”提醒卡、手機短信被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確定為嚴肅換屆紀律交流實物。建立完善了來信、來訪、來電、網絡“四位一體”監督體系,聘請換屆風氣監督員全程參與監督。分類逐級開展嚴肅換屆紀律公開承諾活動,由區紀委、區委組織部組織進行換屆風氣滿意度測評,黨委換屆滿意率達98.8%人大、政府換屆滿意率達98.6%換屆期間,區沒有出現違反換屆紀律要求的案件,也沒有接到群眾舉報案件,保證了鄉鎮換屆風清氣正。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衛生與健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衛生工作與社會大衛生密切相關,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衛生質量和健康緊密相連。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把我省愛國衛生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經請示副省長、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周時昌同志同意,今天召開省愛衛會全體委員會議,共同商議新時期我省的愛國衛生工作。下面,我根據會議安排,就我省愛國衛生工作向各位主任、委員報告如下。
一、全省愛國衛生工作的主要成績
我省愛國衛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政府組織、地方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動手、科學治理、社會監督、分類指導的愛衛工作方針,依靠有關委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在改水改廁、除害滅病、創建衛生城市(鎮)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改善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衛生環境,保護群眾健康,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1、農村改水改廁取得顯著成效。截至*年底,全省農村改水受益人口達到4390多萬,占農村總人數的95.7%。其中自來水受益人數為2375萬,占農村總人口的51.7%。長沙、株洲、常德、郴州、懷化、永州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村人口飲用自來水的普及率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綏寧縣、新晃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長沙市天心區、岳陽市岳陽樓區、常德市武陵區、湘潭市雨湖區等7個縣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分別達到80%以上,獲全國愛衛會授予“農村自來水普及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農村改廁工作穩步推進,全省農村累計建有衛生戶廁610.46萬座,占農戶總數的48.4%。臨澧縣、湘陰縣、長沙市天心區、婁底市婁星區、湘潭市雨湖區等5個縣區獲全國愛衛會授予“農村衛生廁所普及工作先進縣(區)”榮譽稱號。我省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得到了全國愛衛會、衛生部和世界銀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八五”、“九五”期間,我省共引進世界銀行貸款2756.49萬美元,加上國內配套資金共計投入3.43億元,在21個縣、區共計修建管網供水工程340處,使220萬人受益;建設19個環境衛生示范村,修建衛生廁所1.16萬個。1998年我省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省愛衛會積極爭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緊急援助94萬美元,全國愛衛會緊急援助896萬元人民幣,幫助40個受災嚴重的縣區恢復、改造供水工程和設施2700余處,并資助災區群眾開展飲水和環境消毒,為保證大災之后無大疫作出了積極貢獻。
2、城市(鎮)衛生創建工作有了明顯進展。自1992年全國愛衛會組織開展城市衛生國檢活動以來,我省先后有岳陽、長沙、株洲、湘潭、瀏陽、洪江等10個地級市與縣級市,分別獲得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稱號。進入新的世紀,我省嘉禾縣與長沙縣縣城分別于*年和2002年榮獲“國家衛生鎮”榮譽稱號。特別是常德市堅持十年創建不動搖,終于在今年10月順利通過全國愛衛會組織的“國家衛生城市”考核驗收,由全國愛衛會授予“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實現了我省“國家衛生城市”零的突破。為了積極引導、促進我省城市衛生創建活動的廣泛開展,*年省愛衛會參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在征求有關委員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湖南省衛生城市標準(試行)》和《湖南省衛生城市考核命名及管理辦法(試行)》,將省級衛生城市的產生由過去的評選制改為申報考核制,同時為鞏固創建工作成果,規定對已授予榮譽稱號的衛生城市、縣城和鎮實施動態監督和管理。目前,全省共創建并保留榮譽稱號的省級衛生城市10個,省級衛生縣城21個,省級衛生鎮3個。在廣泛開展創建衛生城市、衛生縣城、衛生鎮活動的同時,創建“文明衛生單位”活動做到了常抓不懈,目前全省共創建并保留的省級文明衛生單位有4089家。在動態監管中,先后有
1個縣級市、3個縣城被出示黃牌警告,2080個單位被取消省級文明衛生單位資格。城市衛生創建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城市基礎衛生設施的建設,改善了城市大衛生的質量,強化了城市環保和環境衛生的管理,美化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認同和擁護。
一、政策
以國家《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財農字(2000)18號文件為依據,按照**省《**省財政資金報賬制管理辦法》[冀財農(2000)9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增加相對貧困人口收入為中心,以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為基礎,以科技為動力,將扶貧到戶和貧困村規模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
二、措施
建立項目責任制。市委、政府特別重視扶貧工作,主要領導及各職能部門、黨政機關、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幫扶責任制,有計劃地調度,指導扶貧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幫助所幫扶的貧困村協調引進資金、項目、人才、技術,切實解決群眾的難點、熱點問題,各有關鄉、重點村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明確責任。
嚴格財務制度,確保專款專用。由民政局、扶貧辦、財政局按照《**省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度管理辦法》精神,對資金使用進行嚴格管理,對扶貧項目進行嚴格考察驗收,根據項目進行情況撥付資金。
加大科技扶貧,增強科技服務。積極主動地配合鄉、村進行實用科技培訓,內樹典型,外請專家、教授進行科技指導,還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特定專業的發展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力爭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幅度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促進全市經濟快速發展。
尊敬的范副主席、各位領導:
正當全鄉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力推進全鄉農業農村工作之際,范副主席攜各位領導蒞臨我鄉檢查指導工作,這是對我鄉各族干部群眾的關心和厚愛。在此,我代表鄉黨委政府及全鄉1萬2千多各族干部群眾,向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鄉位于縣南部,距縣城17公里。北靠上帕鎮,東臨蘭坪縣,南接子里甲鄉,西與緬甸毗鄰。境內山高坡陡,平均坡度為30度以上。國土面積為274.3平方公里,邊境線長8.25公里。共有6個村委會、48個自然村、86個村民小組。境內居住著傈僳族、怒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年全鄉年末總戶數為3221戶,總人口為12607人(其中農業戶2842戶、農業人口11941人);共有耕地面積12246.6畝(其中水田2135畝),人均耕地面積1.03畝;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1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48元,糧食總產量達418.91萬公斤,人均有糧350.82公斤;年內牲畜出欄2232頭(只)。由于受地理環境、自然歷史和群眾思想文化素質總體較低等諸多因素制約,我鄉社會經濟發展緩慢,是典型的集邊疆、貧困、山區、民族、宗教為一體的特困鄉。
近年來,在州、縣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鄉農村低保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動態管理和提高標準為中心,不斷加強調研,完善制度,規范操作,確保了全鄉農村低保整體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下面,我就全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貫徹落實情況向各位領導作簡要匯報:
一、實施農村低保工作的情況
(一)加強領導,統一部署
我鄉雙擁工作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認真貫徹區委、區政府有關“雙擁”工作精神,以抓好宣傳為突破點,制定措施為出發點,辦好實事為落腳點,從而形成了尊重軍人、愛戴家屬、優待優撫對象的良好社會風氣,加快了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按照四川省雙擁辦[2004]4號文件的規定和要求,并結合我鄉實際,現將雙擁工作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鄉現共有優撫對象名(戶),其中傷殘軍人名,烈屬戶,復員軍人名,退伍軍人名,現役軍人家屬戶。
二、開展的工作
雙擁工作是牽動全局工作的大事,是利國、利軍、利民的大好事,更是一項必須從一點一滴抓起的實事。東林鄉黨委、政府不把雙擁工作作為一個空洞的口號,更不把它看成事一時一事的權宜之計,而且特別注意運用鄧小平理論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并且把雙擁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層層抓落實。為了使雙擁工作深入持久、富有成效地開展下去,動員和組織廣大軍民積極參與,努力解決好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使全社會來關心軍隊建設,支持軍人服役,愛戴軍人家屬,支持國防建設。因此,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教育群眾,強化群眾“擁軍優屬”意識。
(一)、充分利用會議、廣播、板報、標語等宣傳工具,宣傳雙擁政策、法規,刊播國防知識,使雙擁工作深入人心。鄉上制作永久性雙擁宣傳標語一副并在公路沿線書寫固定標語4副,大造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社會輿論,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