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區政經濟社會報告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政經濟社會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區政經濟社會報告

2012年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一)聚焦重點,結構調整轉型取得實質性進展

重點地區調整轉型取得新成果。濱江地區: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全年接靠郵輪60艘次,接待國內外出入境旅客達28萬人次;以吳淞口為主體功能區的“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正式揭牌;上港十四區整體轉型啟動開工;零點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吳淞工業區:市政府與寶鋼集團簽訂戰略協議共同推進鋼鐵產業整體轉型,概念性規劃不斷深化。南大地區:征收動遷、綠化建設、市政公建配套進展順利,動遷房建設正式啟動;完成控詳規劃和12個市政專項規劃,一期集體企業簽約率達85.2%;一期30公頃綠地基本建成,二期50公頃外環生態綠地啟動建設;11家高污染、高風險企業已停產。大型社區:顧村大居“鎮管社區”有效推進,大居配套建設順利開展。老鎮舊區:成套改造全面有序推進,累計竣工8幢,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吳淞西塊建立推進簽約協調機制,羅店老鎮亭前街整治完成97%,顧村老鎮控制性詳規已形成,大場老鎮核心區完成動遷1514戶,完成率達98.1%(見附表1)。五大城市綜合體前期工作全面推進。顧村配套商品房基地拓展區地塊、寶楊路雙慶路地塊和淞南交運集團地塊已完成控規編制,楊行商業商務綜合體和廟行共和新路西側商業商務綜合體正在編制控規,為2013年啟動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五大綜合體招商推介情況良好,與部分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制定了《區產業布局調整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完成寶昌鑄造等48家企業的關停調整,爭取市級結構調整專項扶持資金1407萬元。完成市下達的28戶?;髽I調整任務,爭取市級補助資金3331萬元。節能減排工作成績顯著。前三季度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8.7%,排名全市各區縣第一,預計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下降4%)。建立公共機構節能三級網絡管理體系,搭建區級大型國家機關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南方水泥等高耗能企業實現節約用能10萬噸標煤,楊行銅材等32家企業完成清潔生產審核。

(二)多策并舉,產業實現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一是“3+3”產業園區迅速成長。制定并推進《動漫衍生產業園發展(七號線)》、《復旦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三號線)建設》和《智力產業園(一號線)建設》的實施方案,“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在動漫衍生產業園正式揭牌。貫徹落實《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區實施意見》,“鋼鐵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區”成功申報部市級合作項目,成立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郵輪旅游實驗區。二是旅游業加快發展。啟動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區創建,新增3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3A級旅游景區和1家市4A級旅行社,成功舉辦櫻花節、旅游節開幕式、吳淞郵輪嘉年華系列活動、“新印象”萬民市民看亮點等重要活動。三是金融服務體系日趨完善。2012年新增13家金融機構,全區目前共有各類金融機構70多家。金融業實現增加值66.5億元,占全區增加值的8.1%,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4.3%。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一是具有行業帶動作用的項目重點推進。積極對接促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確定的19個發展專項,在全市率先制定《區智能制造裝備專項實施方案》。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引進6個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項目,總用地面積400畝,總投資22億元。二是企業技術不斷進步。完成霍富汽車鎖具等3家市企業技術中心和3家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創建工作,列入國家、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3個,推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25個,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40項,獲市科技進步獎3項。推進漢虹精密等10個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產品產業化,推進發那科機器人等4個企業首臺(套)重大裝備研制和產業化。三是“2+1”產業園區特色發展。以工業園區和城市工業園區為主體申請裝備制造(能源裝備)基地已通過專家評審,機器人產業園正式掛牌成立,率先推進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

(三)穩中求進,重大項目進展比較順利

重大項目順利推進。78個集中啟動項目中共開工55個,占總數的71%。宜家家居等23個現代服務業項目,唐津機械制造等11個先進制造業項目,顧村公園(二期)等10個社會事業項目和羅店大居經適房二期等11個保障房項目已經啟動建設(見附表2)。現代服務業方面,萬達等9個項目已建成或基本建成。先進制造業方面,太平洋機電等5個項目已建成(見附表3)。重大項目引進取得新成績。聚焦“一帶、三線、三園、三區”等載體,全年引進93個注冊資金5000萬元以上大項目(不包括房地產項目)。第一家外商投資股權管理企業思佰益儀電、證監會首批10個基金銷售牌照之一的利德、第一家外資養老機構星堡以及又一家地區總部勝獅貨柜落戶。

(四)科學管理,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

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各保障性住房基地累計實現竣工交付使用223萬平方米(3.2萬套,約9.6萬人受益),在建316萬平方米(4.5萬套)。區屬動遷安置房建設新開工37.5萬平方米,在建152.9萬平方米,建成31萬平方米。羅店大居和馨佳園項目配套建設,廟行共康基地商業及市政配套建設均加快推進,逐步滿足中低收入家庭對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商品房市場有序發展。認真貫徹國家和本市出臺的一系列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加強市場監測和監管。實現各類商品房銷售面積253.2萬平方米,增長13.2%;交易金額302.5億元、平均單價1.19萬元/平方米,分別下降4.2%和15.4%。實現存量房交易面積129.2萬平方米、交易金額172.9億元,分別增長11.9%和12.7%。

(五)建管并舉,城鄉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編制和落實各類投資計劃。一是在積極論證、充分協調、反復溝通的基礎上,認真編制了《2012年度區固定資產投資計劃》、《2012年區政府投資計劃》,以及《2012年度市財力投資計劃》,2012年爭取市級資金18.8億元,為我區道路建設、大居外圍配套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加快落實,積極推進,多方籌措資金,較好地完成了2012年度各類投資計劃。重大市政工程建設大力推進。區域道路網不斷完善。吳淞大橋加固搶修工程提前竣工,長江西路越江隧道、S6公路完成前期動遷,G1501越江隧道工程和S7公路均制定了前期方案。區區對接道路加快建設。寶安公路滬太路—嘉定區界基本建成,康寧路蕰藻浜大橋建設有序推進,寶嘉公路完成動遷。大居外圍配套市政工程扎實推進,鏡泊湖路建成通車。寶楊路碼頭交通樞紐配套工程建設不斷推進,完成顧村公交臨時樞紐建設并投入使用,2路等公交站點完成電子站牌安裝。生態環境日益優化。一是環境治理工作穩步開展。對海笠工貿等24戶紅黑企業實施污染治理。城鎮污水納管率達到87%。二是市容綠化建設扎實有效。全國綠化模范城區基本完成創建工作,濱江公園、顧村公園等綠化建設全面推進,全年新增各類綠地133.5公頃。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277元,增幅達11.9%。完成羅店、顧村鎮2570戶農戶的村莊改造,推進4個行政村整合現有資源改、擴建成公共服務中心。農業現代化發展大力推進,羅涇海星村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寶農34優質稻米等連續獲獎,10家蔬菜生產基地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整體認證。

(六)關注民生,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就業促進工作成效明顯。制定出臺促進就業新政策,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突出對特殊群體市場就業和創業的鼓勵扶持。全年實現新增就業崗位27231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控制在3萬人以內。啟動創建市創業型城區工作,實施新一輪“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幫助成功創業632人,帶動就業4093人。加強就業援助,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500人,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4010人。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948元,增幅達11.3%。新征地人員落實社會保障率達100%。全年共投入社會救助資金2.1億元,受益約80.7萬人次。高境敬老院竣工開業,羅涇、廟行敬老院完成建設。完成楊行、吳淞兩個助餐點建設。新增居家養老服務對象342名,為5700名高齡老人提供助老服務。社會事業全面均衡發展。教育發展和改革繼續深化,創造了公辦高中高考率87.4%的歷史新高,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被評為“全國示范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破談摻üぷ魅〉眯逻M展,共康八村、五村創建為國家級科普示范社區,羅涇鎮、友誼路街道被評為“市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示范社區”;顧村公園、生活固廢集裝轉運蕰藻浜基地創建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使我區市級以上科普場館達17個(其中全國科普教育基地6個)。文化發展取得新成果,制定和貫徹《關于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建成慢性病綜合防控體系,順利通過全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的驗收。體育事業水平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東鼎國際杯”2012國際男籃挑戰賽等一系列活動(見附表4)。價格管理和服務繼續加強。接聽辦理“12345”、“12358”熱線的各類咨詢電話450余個,在第一時間化解了價格矛盾和價格糾紛。做好每日副食品價格信息工作,第一時間采集數據,并經區電視臺、門戶網站和微博。

(七)創新驅動,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金融支持產業力度不斷加大。推進小微企業信用貸,幫助8家試點銀行與各街鎮園區對接,發放信用貸款3030萬元。完善“重點成長型企業助保金融資平臺”流程,制定金融專項資金操作細則。參加2012年中小企業金融洽談會,編制《2012區金融服務手冊》。相宜本草等3家企業已向證監會申報上市,安防電子在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三航奔騰等企業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融資2.2億元。產業扶持政策不斷完善。建立“1+9”專項資金聯席會議廉政建設和風險防范機制,完成6個專項資金政策修改完善工作。制定《區支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會審辦法》,啟用“1+9”專項資金網上申報平臺。建立健全各專項資金管理責任部門項目評審差額機制、專家庫隨機抽取機制。對1997個項目進行扶持,涉及資金3.1億元。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流程不斷優化。76項行政審批的承諾期限總和比法定期限的總和壓縮三分之一,大幅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制定《區行政服務中心改造及入駐方案》,積極推進標準化窗口建設,逐步完善“一門式”行政審批服務平臺。探索建立網上行政審批效能追究機制,制定《區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管理辦法(試行)》,依靠“制度加科技”,實現審批事項同步監督,為發揮辦理跟蹤、預警糾錯等功能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3年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和措施

(一)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全力以赴抓經濟平穩運行。一是加強經濟運行監測預警。按照“穩中求進,進中提升”的要求,著力提高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的前瞻性、及時性和科學性,不斷拓寬經濟監測范圍,早發現、早預警、早解決問題。重點加強對國家宏觀政策變化的跟蹤和預判,及時調整區域產業發展政策和舉措。二是保持稅收穩定增長。繼續加強稅收征管,細化推進落實措施,深入挖掘潛在稅源,抓大不放小強化房地產等重點納稅行業、企業的目標化管理,加強稅務評估稽查力度。預計全年完成增加值可比增長8%、區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50億元等目標。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升級。重點培育信息服務業、現代商貿業、旅游及郵輪業、專業服務業。一是加快推進“三園”建設。進一步貫徹落實“三園”實施方案,積極引進和培育電子商務、軟件設計、移動互聯網等特色鮮明的新興項目和企業。動漫衍生產業園要加快建立園區管委會和專家指導委員會,積極爭創“國家動漫游戲產業示范區”,并加快推進二期建設;智力產業園要著力二期建設,加強園區企業扶持和培育,提高服務水平,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復旦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加強與復旦大學及附屬企業的合作,加快三期、四期項目建設進度,年內啟動五期建設。二是加快推進“三區”建設。鋼鐵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區:推動物流加工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鋼鐵信息高地、鋼鐵交易中心和鋼鐵金融服務中心。聚焦“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區:重點培育郵輪港口服務、郵輪公司總部等功能,將濱江發展帶打造成為中國郵輪發展的先行區域。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區:編制旅游標準化發展規劃,健全旅游標準體系,深化企業試點,重點推進4A級旅游景區評定,提升旅游品質,確保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區創建成功,并以此為契機,加快郵輪旅游發展,優化美蘭湖文化旅游度假區建設,推進沿江生態旅游區建設,商旅文聯動,努力打造生態旅游城市。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積極對接促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爭取納入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是加快建設機器人產業園。組建機器人產業園建設推進機構,加快推進欣龍無紡布等地塊調整及發那科二期等項目的開工建設。二是推進工業園區特色化發展。工業園區將進一步完善園區產業定位,聚焦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項目落地;爭取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掛牌,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城市工業園區將立足產城融合,加快動遷,盤活存量,扶優扶強,提升能級。月浦、楊行、羅店等其它工業園區將啟動研究特色發展方案。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推進20個以上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的專利新產品產業化,實現年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力爭創建市級、區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以上,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完成專利申請總量3800件,創建品牌(名牌)產品10個。爭取列入國家、市各類科技項目48項,創建市、區兩級科技小巨人工程企業5-8家,高新技術企業15-20家,組織產學研合作項目38項。加快光纖到戶改造,推進重點公共場所無線網絡覆蓋率。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在制定生產經營性投資計劃和全區政府投資計劃的基礎上,下大力氣推動重大項目建設。一是圍繞“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五大重點地區、大型城市綜合體等產業發展導向,儲備一批潛力項目,推進一批在建項目,開工一批新建項目。重點抓好日月光、綠地顧村公園商務廣場等39個服務業項目和寶臨電氣等10個制造業項目的推進(見表1)。二是執行好2013年政府投資計劃安排的重點項目。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民生、重點任務,多方籌措資金,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確保重點項目如期建設、按時竣工,拉動經濟穩增長。加快平臺經濟建設和運行。發揮平臺作用,吸引相關產業集聚,重點推進七個平臺:鋼鐵交易中心進入試運行;大宗商品信息中心平臺完成名稱報送、項目施工并實現人員入駐;中國茶葉交易中心加快施工;木材交易中心開工建設;國際酒類貿易中心加快制定設計方案,爭取上半年開工;中國機器人設計應用中心、中國母嬰產品設計交易中心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進一步加強招商工作。一是圍繞特色產業招商。抓住五大地區調結構、促轉型的契機,聚焦重點培育的郵輪產業、文化創意、軟件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裝備等特色產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二是圍繞載體招商。圍繞重點產業集聚區、特色園區、重點樓宇等載體開展招商活動,提升商務樓宇的入駐率、注冊率和產出率。三是圍繞規模招商。緊盯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大企業,力爭引進具有引領性、總部型的重大項目,爭取在引進大型外資項目上有所突破。全年新增工商注冊資金和引進注冊資金5000萬元以上大項目戶數均增長15%。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一是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和本市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確保本區房地產市場平穩有序發展。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合理編制土地收儲和出讓計劃,力爭收儲土地88公頃左右,出讓土地80公頃左右。二是保持房地產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計劃實現商品房(含保障性住房)銷售面積225-235萬平方米,存量房交易面積100-120萬平方米,住宅新開工計劃150萬平方米,竣工200萬平方米。

(二)深入推進結構調整和提升

聚焦重點區塊轉型提升。以規劃引領建設,加快濱江地區、南大地區、吳淞工業區、軌道交通沿線以及產業園區的功能深化落地,形成完善的控詳規劃成果并實施推進。加大濱江地區功能開發力度,全力推動吳淞工業區戰略調整,重點推進南大地區整治開發,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推動城市轉型發展(見表2)。積極推進五大城市綜合體開發建設。按照土地供應情況,分期分批全力推進五大綜合體建設,積極引進品牌投資開發商,完善區域城市綜合功能。顧村配套商品房基地拓展區地塊和寶楊路雙慶路地塊爭取年內開工建設,楊行商業商務綜合體、淞南交運集團地塊和廟行共和新路西側商業商務綜合體完成土地出讓并啟動項目方案設計。加快存量調整工作。一是圍繞低端物流、鋼貿業、加工業等行業,加快轉型和提升。結合產業規劃布局的調整,推動倉儲物流業向高端物流業進行轉變,或轉型為創新產業園,引進新興產業。同時,加快推進一般鋼鐵加工業的技術升級,剝離附加值低的機械加工業務,拉長、延伸鋼鐵產業鏈。二是圍繞露天堆場、?;髽I、低效企業、污染企業等,加快調整和淘汰。重點圍繞不符合區域規劃、不適應城市功能的集裝箱和鋼材堆場,先行調整外環線以內、主干道兩側和軌道交通站點附近以及居民小區周邊區域,啟動禮才物流等14個項目的調整(見表3),騰出土地1358畝。?;髽I調整方面,要加強對無證無照非法從事生產儲存經營企業的查處和取締,完成與市簽署協議的有關危化企業的調整。三是圍繞存量拆遷基地,加快削減工作。實施“1233”計劃,力爭削減存量拆遷基地43個,動遷居民400戶。

(三)加快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市政工程方面,加快實施G1501越江隧道、S7公路一期等工程,完成S6公路、長江西路越江隧道動遷工作。開工建設富長路、集寧路,完成寶錢公路、臨江大道主體工程建設。區區對接道路方面,全線貫通場中路、殷高路,建成寶安公路、寶嘉公路、康寧路(含康寧路大橋、長江西路以北至S20),開工建設康寧路(長江西路以南)。大居外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推進潘廣路、楊南路、陸翔路、月羅公路等建設工程,做好顧村樞紐開工建設工作,建成羅南交通樞紐等項目。市政配套方面,配合實施虹楊、長臨等變電站建設,推進南部地區老舊小區低壓電網和燃氣內管改造。有序推進羅涇水廠、泰和水廠二期和嘉定原水管工程。穩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充分發揮區節能減排聯席會議的平臺作用,繼續加大對節能減排的資金投入。嚴把項目審批關,限制重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發展。繼續推進污染企業關停并轉工作,抓好機關公共建筑、大型商業設施節能管理,完善節能監測體系。重點扶持服務業節能技改項目,推行綠色政府采購制度。全年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實現下降4%的目標。打造生態宜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面貌,確保國家衛生區創建成功。一是加強生態綠化建設。建設“12345”城市景觀網絡,吳淞街道和月浦鎮創建市市容環境綜合管理示范街鎮。推進顧村公園二期、濱江綠地二期、外環生態綠地、南大整治區綠化等重大綠化建設項目,基本完成顧村公園二期征收補償,全年新建各類綠地100公頃,綠地率達到41.4%,人均公共綠地達到22.6平方米。二是加強水環境和水景觀建設。完成虎林路等積水點改造,啟動漠河路泵站等防汛設施建設;實現區域城鎮污水納管率88%;推進荻涇五期等綜合治理,實現骨干河道整治率達到73%;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實現農村地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置全覆蓋。三是加強環保建設。著力推進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加強月浦盛橋、吳淞工業區等重點區域污染整治。四是加強城鄉市容環境管理。加大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力度,垃圾量控制在1500噸/天以下,實現人均垃圾處理量減少5%;擴大城管網格化管理范圍,開展城管難題專項治理。推進新農村建設。推進景瑞農業配送中心二期、超大食用菌生產基地三期等現代農業項目。扶持衛斯嘉聞道園等農業旅游景點建設,提升農業旅游經營水平。完成顧村鎮898戶農戶的村莊改造建設,研究建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長效管理財政補貼機制,健全經濟相對困難村幫扶機制,研究制定新一輪經濟困難村財政扶持辦法,加大財政幫扶力度,促進農村居民長久受益。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建設以美蘭湖北歐新鎮、羅店古鎮等為重點,把大型社區作為城市發展綜合體,依托顧村公園、華山醫院北院等功能性項目,打造具有城市綜合功能的北部新型城鎮。爭創“中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驗區”,爭取進入2013年達沃斯國際小城鎮建設范圍。羅店大型社區竣工各類保障房7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37個市政公建項目,啟動建設7個外圍配套項目。建成大場祁連等3個市屬保障房基地56萬平方米保障房,開工20個市政公建配套項目。推進羅店老鎮風貌改造及寺配套公園等項目建設。顧村大型社區推進馨佳園項目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顧村老鎮開發機制和規劃方案,啟動土地征收補償工作;優化完善楊行老鎮改造方案。

(四)進一步加強社會民生建設

確保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完善“五位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就業與產業結構升級協調發展。實現新增就業崗位2.2萬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控制在3.01萬人以內。扎實推進市創業型城區創建,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新建2個區級創業園區,完成創業培訓600人,幫助成功創業600人,創業帶動就業4000人。聚焦重點人群就業,深入推進青年“啟航計劃”,確保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按時安置率達100%。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鼓勵社會化培訓機構積極開展符合本區產業方向,就業率高的培訓。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強規范管理,不斷擴大新農保、城居保覆蓋面,努力擴大城鄉居民參保面和繳費率。積極推進征地落實保障工作,確保新征地人員落實社會保障率100%。加大醫保政策執行力度,進一步提高醫保工作水平,確保各項醫保政策平穩實施。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爭創全國“陽光家園”示范區。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視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見表4)。扎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強公共租賃房建設資金籌措,建設工業園區等公租房項目。加快動遷安置房建設,全年計劃開工區屬動遷安置房112萬平方米,竣工130萬平方米,預計可安置4500戶。完成祁連、共康動遷掃尾,建成56萬平方米市屬保障房;加快顧村大居“三個中心”建設,開工建設市政公建配套項目20個。提升社會救助和為老服務水平。推進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納入低保審核審批工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制定醫療救助補充政策,新增、落實各項綜合幫扶項目。積極推進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的申報和創建工作。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顧村鎮新建1個老年人助餐點,為2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規范“老伙伴”項目的服務與管理。加強價格管理和服務。強化老百姓“開門七件事”市場物價動態監管,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梳理區內47個價格監測點,合理優化監測點布局。積極開展人民群眾關心的價格收費熱點問題調研工作,開展超市價格信息專項公布。

(五)著力推動改革創新

深入推進全區改革工作。圍繞調結構、促轉型,民生保障、城鄉環境、社會管理等目標,繼續從九個方面70項具體任務推進全區改革工作,創新和完善我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主要包括:優化企業服務平臺建設,完善“18+15+33”服務企業機制,創新央企服務機制;增強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實現監管全覆蓋;進一步健全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等等。繼續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加快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審批效率,全面推進網上審批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網上行政審批平臺和投資項目行政審批網上跟蹤應用系統,推廣標準化審批,加快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速度。尤其是要優化、簡化產業園區和工業區塊的項目審批流程,引導工業項目向園區和工業區塊集中,促進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推進工業園區體制機制創新。一是完善園區準入機制,并建立園區退出機制。加強產業準入評估,對園區內落地項目委托第三方進行專項評估。探索建立彈性地價政策,分四大類項目擬定出讓地價。梳理未達到土地出讓約定要求的項目或企業,探索實行退出機制。二是完善園區開發體制。探索并建立新的開發模式,確立新的投融資渠道和盈利模式,切實緩解園區發展的資金壓力,提高園區招商的質量,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實現園區內部產學研緊密結合、產供銷渠道暢通、產城深度融合。提高金融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實施《區金融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吸引各類金融機構集聚。加大直接融資力度,推進區內企業上市、發債或股權托管交易,繼續支持產業金融發展。搭建“區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建立我區中小微企業庫,借助網絡實現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批量化和便利化。加大“1+9”政策資金監管力度。建立梯次項目后備庫,實行動態管理,分別為項目儲備庫和待扶持項目庫。做好“1+9”政策體系修訂后的宣傳解釋工作。研究出臺加強資金長效管理和運作的保障措施,防范違紀風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以“醫藥分開”為切入點,深化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監管機制等綜合改革。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逐步推廣家庭醫生制度,初步建立社區健康管理框架。加快康復醫療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全區康復治療師規范化培訓和管理制度。推進全區一站式付費、雙向轉診、預約就診、排隊叫號等信息系統建設,優化就醫流程,方便居民就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叶城县| 南充市| 集贤县| 新野县| 岳西县| 阿荣旗| 来宾市| 竹北市| 金湖县| 灵武市| 米泉市| 巴林右旗| 苍南县| 汉寿县| 桐柏县| 淮滨县| 北票市| 北宁市| 保定市| 嵊泗县| 苏尼特左旗| 阿拉善盟| 北票市| 尼木县| 营山县| 海盐县| 乌审旗| 龙胜| 资阳市| 江门市| 罗山县| 石景山区| 武威市| 常德市| 绍兴市| 贵州省| 治县。| 永和县| 柞水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