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保局發展思想解放考察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在學習調研和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我局領導班子在進入第二階段之始,就召開了專題會議,部署安排全局分析檢查階段的各個環節的工作,及時進行了全體動員,使我局第二階段的活動有條不紊地拉開帷幕。通過召開局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檢查;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局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過程中,同志們認為,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要借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東風,認真梳理存在問題的辮子,理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路,制定出符合環保工作實際的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重要舉措。現將我局領導班子分析檢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黨的十六大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理論,強調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確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科學發展觀理論的提出,應該說是環保系統和環保工作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春天,但當時我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環保系統難得的歷史機遇期,因而在指導思想上沒有認真加以領會,也就沒有認真的加以很好的把握,致使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舉措不是很多,也沒有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列入環保工作的議事日程,只停留在工作會議上強調強調而已。具體來講,我局領導班子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思想解放不夠,導致與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極不相適應
由于局領導班子之間都存在解放思想不夠的問題,以致大局意識、超前意識淡薄,帶來在抓招商引資、環境影響評價、節能減排、環保行政執法等工作上,思想保守、觀念落后、規劃滯后、工作按部就班,前怕狼后怕虎,這也怕踩紅線,那也怕違反上級環保規定,不敢闖、不敢試,因循守舊,求穩怕亂,工作平穩地搞,不出問題就行。通過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現在真正認識到:思想解放不夠,是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格格不入的,也是極不相適應的。
(二)、服務大局不夠,導致與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轉變要求極不相適應
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局在服務全縣經濟大局方面做得不夠,總是習慣于就環保抓環保、就業務抓業務、就法規抓法規、就具體抓具體、就一般抓一般,這說明我們過去服務全縣經濟大局的意識不強,服務大局的力度不大,同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有差距。在具體的工作方法上,也是把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看成兩個不同的工作范籌,把抓經濟工作認為是縣領導的事,抓環保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把環保工作抓好了就是履行了自身的工作職責,而忽視了環保服務經濟建設這個大局,這就把抓環保工作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割裂開來。這種做法是與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轉變要求極不相適應的。
(三)、環保宣傳不夠,導致與“兩型社會”建設的總體要求極不相適應
一直以來,我們環保人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即:埋頭干自己的事情,忽視環境保護宣傳。這種“定勢”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我們環保系統之所以在社會上的地位不高,除過去體制沒有理順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自身沒有開展持續的環保宣傳造成的。由于環保宣傳的缺位,使人們對環保的法律法規、國家環保政策、環保工作性質等都感到陌生,以致于人們常常把溫泉城區的環境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也當成是環保工作上的問題加以詰問,給環保工作造成誤會。由于環保宣傳的不夠,帶來過去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一直不高,以致于我們到基層、到企業、到社區、到農村開展環保工作不僅不理解、不支持,反而厭煩、反感,給環保工作帶來被動。現在雖然人們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環保意識有了一定的增強,對國家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了新的期待。而我們環保人自身由于環保宣傳沒有跟上,不僅環保的社會地位提升不快,而人們對建設“兩型社會”的共識還遠遠不夠,這對加快我縣“兩型社會”建設步伐是不利的,與環保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唱“主角”的總體要求也是極不相適應的。
(四)、調查研究不夠,導致與促進環境保護同經濟發展雙贏的基本要求極不相適應
我縣自成立環保機構以來,環保系統的工作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生存發展的,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小范圍到大范圍、從不理解到逐步理解、從弱勢到漸趨強勢的漫長過程,基本上沒有開展什么調查研究。而新形勢下的環境保護工作,要求我們環保人成為“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多面手,涉及到環保方面的焦點問題、熱點問題,一下擺在了環保人的面前,真是千頭萬緒,常常忙于應付日常工作,一方面想搞一些調查研究,似乎是抽不開身,沉不下去;另一方面覺得要開展調查研究的課題太多,似乎是“狗咬刺猬”,無從下手;也就很少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
(五)、能力建設不夠,導致與促進環保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極不相適應
我縣環保系統的能力建設,仍處在“弱化”階段僅僅停留在機構設置、規章制度的建立、人事管理、工作管理等層面上,屬于“軟”能力建設范疇,也就是只停留在一般的能力建設層面上;而“硬”能力建設包括辦公場地建設、環境監測設備添制、環保信息自動化建設等,受條件的限制,我們想加強這方面的建設,也感到力不從心。由于自身能力建設不夠,現在是處在“辦公場地靠租借,環境監測靠舊設備,環保信息采集靠手動,環保培訓靠上級,行政執法靠跑腿,業務工作靠自覺”這么一個被動的境地,導致干部職工思想不安心、綜合素質上不去、工作效率提不高、外部形象難提升。這種現狀的存在,顯然與新形勢下促進環保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是極不相適應的。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在分析檢查階段,我們采取發動群眾自己找、領導點、職工提、互相幫等形式,既認真查擺問題,又深挖存在問題的根源。大家認為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堅持系統學習的少,蜻蜓點水式學習的多。尤其是對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理論的系統學習不夠,對建設“兩型社會”的理論學習鉆研不透,也就對科學發展觀的精髓領會不深,理念轉變不快,帶來思想解放滯后,行動自然比他人慢半拍,自然落后于形勢,使各項工作受到影響。
二是堅持深入基層實際的少,工作漂浮在上面的多。這反映了我們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不夠扎實,習慣于在機關到時上班、到時下班,而深入到農村、到企業、到農戶調研的次數不多,為群眾辦實事的主動性也不強。即使是上班,也是按部就班,無所事事,工作起來不快不慢,過得去就行;有時還看看報、上上網、聊聊天、打打嗙,工作漂浮也心安理得;有的遇到具體問題,不是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強調客觀的多,檢查主觀的少,使一些可以解決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落實,如果上面不加強督辦,問題就難以得到解決。
三是堅持完善管理的少,忙于建章立制的多。我局的各項規章制度——從黨內到黨外、從綜合到專項的制度規定建立的不少,該上墻的上了墻,該裝訂成冊的訂成了冊,盡管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但對現有的規章制度沒有進行及時的修訂完善;在工作管理上也是一般性的管理,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缺少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欠缺完備的監督機制,處于粗放的管理狀態。
四是堅持大局觀念的少,考慮局部利益的多。客觀上受環保系統的體制機制的影響,環保系統長期以來面臨的是如何生存的問題,如何保障環保工作正常運轉的問題,因而考慮大局的觀念不得不適當后延;新形勢下的環保體制雖然發生了變化,沒有了生存的危機,但在主觀上對部門的利益還是考慮的多一些,因為我們看到其他部門都是把部門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為光有我們環保一個部門顧全大局,那不是“傻瓜”嗎?所以我們也就隨“大流”,對全縣大局的工作過問的少了一些,對自身的部門工作和利益考慮的多了一些。
-三、整改的主要思路和舉措
通過第二階段認真的分析檢查和嚴格剖析,查找出了五個方面的主要問題和產生問題的四個方面的主要原因,對照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環保局黨政“一班人”一致認為: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理清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找到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固然重要,但如何整改、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真正取得實效,才是硬道理!對此,我們經過民主討論,在廣泛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初步擬定了以下整改的主要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主要思路
緊緊抓住新形勢下環境保護工作的歷史機遇期,以踐行科學發展觀活動為主線,以建設“兩型社會”為抓手,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契機,以節能減排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統領,扎實做好新時期的環保本職工作,一切圍繞全縣經濟建設大局,寧可犧牲“小我”,也要顧全“大我”,在新一輪招商引資的熱潮過程中,作為環保職能部門,要按照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大發展的總體要求,切實把握好環評的“度”,對那些有利于促進我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大老板、大項目、大投資、大產業和資源型工業,要不怕踩“紅線”,積極搞好環境影響評價等相關的服務,辦理好“準入”手續;對一些高污染、高成本、高消耗和低科技的投資項目,要從嚴把關,多方論證,不予審批;牢牢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線,讓全縣現有的生態環境在新一輪經濟大發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真正做到“要金山銀山促經濟大發展、更要綠水青山保環境優美”的雙贏!
(二)、主要舉措
針對我局當前存在的上述主要問題,按照已擬定的主要思路,認真整改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是切實加強系統的理論學習,全方位地解放思想,不斷提高對顧全大局的認識。要通過系統地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環保系統的各項工作,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忠于黨、忠于祖國和人民、忠于法律的整體的政治本色;努力改進學習的方式方法,局班子成員要注重向身邊的同志學習,做到取長補短,要形成不懂就問、不恥下問的良好風氣;要注重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堅持勤寫學習筆記和學習心得,通過提高理論水平,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為全面解放思想、搞好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統籌兼顧,持續踐行科學發展觀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改“浮在上面”為“沉到基層”,強化調查研究,搞好“三個服務”,即: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民眾。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的好壞,是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作風的風向標,因而轉變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非常重要、非常關鍵。因此,我局要在邊學邊改的過程中,要在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上下功夫。在轉變觀念上,要切實解決好“就環保抓環保”的問題;在轉變職能上,要切實解決好“不作為與亂作為”的問題;在轉變作風上,要把轉變工作作風作為推進整個工作良性循環的突破口,重點是要解決好工作無所事事和“浮在上面”的問題,領導班子中的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基層,圍繞全縣經濟建設大局、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城鄉工業、農業、旅游、集鎮生活等方面的污染環境問題,展開專題調查研究,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詳實的依據和務實的建議。要通過切實轉變作風,為全縣大局服好務——當好決策高參;為基層服好務——當好義務“保母”;為民眾服好務——多做順民意、化民憂、謀民利的實事。
三是切實抓好機關效能建設,著力提升干部職工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公務執行力。要通過加大對全體干部職工的培訓教育力度,來不斷提升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努力增強履職本領、服務本領,并從解決工作機制方面入手,強化工作紀律,健全完善環保服務公開承諾制、健全完善崗位責任制、健全完善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解決好機關紀律松馳、工作渙散、效能低下、政務執行力疲軟的問題。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黨務、政務管理,健全工作獎懲激勵機制,工作崗位競爭輪換機制,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做好自己的事,使環保部門真正成為機關效能高、政務執行力強的職能部門。
四是切實搞好環境保護宣傳,把握環保宣傳重點,不斷增強全社會愛護生態環境意識。要通過持續的、有針對性的環保宣傳教育,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在宣傳的形式上,要利用新聞媒體、各種會議、專題講座、宣傳專欄和走上街頭、下到鄉村,開展廣泛的宣傳。在宣傳范圍上,既要對各級領導、投資老板展開宣傳,又要對各行各業、城鄉居民展開宣傳。在宣傳的重點上,要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展開宣傳。要通過增強全社會的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來積極營造全社會重視環保、理解環保、支持環保的良好氛圍,為建設“兩型”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五是切實做好環境監測、節能減排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完成好環境目標責任考核任務。依法依規開展環境監測,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環節。近幾年來,從國家到各級地方政府層層都在加大對環境目標責任考核的工作力度,年年下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而環境目標責任考核的主要依據來自于日常的環境監測數據和監測報告,環境監測制度健全不健全、監測數據準確不準確、形成的監測報告客觀不客觀,將直接影響環境目標責任考核的質量。因此,對節能減排情況的監測,既是環保工作的規范要求,更是一項政治任務,一點馬虎不得。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通過強化環保系統的自身能力建設,切實做好環境監測、節能減排工作,把環境目標責任考核的基礎工作做實做細,扎扎實實地把這一政治任務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