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資源開發視察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通過視察與座談,委員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近幾年來,陜西省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動作的原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全面協調地發展旅游業,使陜西得天獨厚、豐富多彩的人文與自然旅游資源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已形成了獨立的產業體系和經營規模,初步形成了以西安為中心,以人文古跡為特色的東西南北輻射的4條旅游線路,點線結合形成了不同文化內涵、不同產品風格、景觀別致的十大旅游區,在全國旅游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2年,全省旅游總收入187億元,相當于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9.2%,對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重要拉動作用,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統一思想,正確認識旅游資源合理利用和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走出一條依托文化發展旅游的新路子,努力實現城鄉旅游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游協調發展、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并重、旅游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國內旅游與國際旅游并舉的旅游產業;開拓創新,正確處理保護和開發的關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最佳結合得到體現,初步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同步提高;突出重點,全面提升旅游產品競爭力,逐步建立起生態型、環保型旅游產業,進一步加大對自然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力度,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增強了旅游產品的競爭力、吸引力;落實措施,營造全社會發展旅游業的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產品和綠色經營,便旅游可持續發展成為各有關方面的共同行動,并長期堅持下去;閃爍精神,賦予人們深刻啟示與永遠激勵,以打造“兩圣”(中華民族圣地、中國革命圣地)、“兩黃”(黃河文化、黃土風情)旅游產品為重點,全面提升延安旅游產品檔次,使紅色之旅精品化,讓延安精神永遠賦予人們深刻啟示與精神激勵,永遠鼓舞和影響一代又一代奮勇前進。
一、啟迪與思考
通過在陜西的視察,委員們感受很多,收益很大。如何進一步按照中共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統籌發展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的要求,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快西部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給了我們許多啟迪,值得我們思考。
(一)在旅游產業發展的理念上要大膽創新,對旅游產業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上要有新的突破。實施旅游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如思想觀念、道德法律、工業、農業、商業、科技、資源、環境、貿易、國際合作等。要促使西部旅游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實現其旅游事業的質變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人們從思想上和具體行動上有新突破,明確抓旅游就是抓經濟,就是抓開放,就是抓可持續發展。因此,要營造和諧的旅游發展環境和良好的旅游形象,建立一套與市場經濟接軌的,包括效率、效益、人力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生活等指標在內的一整套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利用各種經濟手段來激發旅游運行質量的動力,從而達到經濟、社會和生態建設共同可持續的目標。
(二)在調整優化旅游產業結構上要大膽創新,在全面提高旅游經濟發展水平上要有新的突破。切實加強規劃工作,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理念,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做好旅游規劃編制工作,富有創意,突出特色,體現個性,展示文化;大力發展入境旅游,積極發展國內旅游,實現旅游市場結構由國內游為主向國內游、入境游均衡發展轉變;實施精品戰略,加快重點景區建設步伐;進一步促進旅游要素協調發展,實現旅游產品結構由單一觀光游向商務、會議、度假、休閑游的轉變;重視旅游產品的文化含量和地方風格并重,在特產的深度開發上下功夫,生產出富有特色的產品、食品、旅游工藝品。
(三)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上要大膽創新,在整合優化旅游資源上要有新的突破。一切從有利于發展,有利于資源變資本出發,全面放開旅游市場,在不違背國家有關規定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方式,出讓開放權、經營權、使用權,鼓勵支持海內外大企業、大財團,特別是國內民營企業投資開發旅游業,合資興辦旅行社,參與改組改造西部旅游企業,整合優化旅游資源,形成市場配置旅游資源的新機制。
(四)在旅游宣傳促銷的內容和手段上要大膽創新,在建設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上要有新的突破。制定科學長遠的營銷計劃和市場拓展戰略,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媒體合作,走政府扶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促銷之路,進一步提高西部旅游的知名度,樹立健康、文明、生態、安全、優質的西部旅游新形象;采取各種靈活多樣的形式,“走出去、請進來”,鞏固和發展港澳臺、日韓、東南亞等傳統客源市場;積極開拓歐美遠程市場,著力開拓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在穩定和挖掘自身客源的基礎上,大力開發國內客源市場;推進“依法治旅”,把加強執法監督與建立旅游法規政策體系結合起來,實現對旅游市場從部門分頭管理向行政聯合執法的轉變,建立健全綜合治理長效機制。
(五)在培育旅游市場主體上要大膽創新,在形成開放辦旅游、全社會辦旅游上要有新的突破。鼓勵民間資金和外資投資開發旅游業,支持民營旅游企業做大做強,成為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大力推進國有旅游企業的改革,通過聯合、兼并、收購和股份制改造,進行資產重組,組建專業化,規模化的旅行社集團、旅游飯店集團、旅游運輸集團、導游公司,促進國有旅游企業向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按照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離”的原則,大膽創新投融資體制,以項目為載體,以企業為平臺,以資本為紐帶,建立全方位的旅游開放體系。
(六)在加強統籌協調上要大膽創新,在營造旅游產業加快發展的環境上要有新的突破。發展旅游業是一項涉及面廣、關聯性大、依存性強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強化統籌協調,形成整體合力。要建立健全旅游產業發展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協調本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要講大局、重整體、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建立發展旅游的“綠色通道”,創造一流的發展環境。強化社會監督,努力營造“人人關注旅游服務質量,人人關心旅游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實施人才興旅戰略,實現旅游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和資本轉化,為推進旅游業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和人才支撐。通過旅游的發展為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契機。
二、意見與建議
通過在陜西的視察,委員們認識到,旅游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綜合性產業,其支柱地位和龍頭作用并不是自發形成的,需要在市場機制動作基礎上,采取政府主導型的強有力措施進行扶持和培育。陜西省在旅游產業發展是遇到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決好這些問題,對于促進整個西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加快陜西和西部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國家應充分考慮西部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特殊作用,幫助解決相關問題。
(一)國家有關部門在進行旅游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方面要進行觀念與制度的創新。在指導地方科學規劃、保護文物和生態資源的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企分開,事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發展方向和要求,在確定資源國有性質的前提下,依照國有資產改革的總體思路,允許國有旅游景區(點)將經營性資產剝離,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進行經營,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旅游業。這樣既有利于發揮資源的社會價值,又能夠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
(二)加大對西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導向性投入和政策扶持。西部地區旅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有很大優勢,有巨大潛力,完全有條件優先發展。由于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西部地區旅游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各地基本上是由各級政府投資解決,力量十分有限。國家在資金和政策上應適當各西部地區傾斜,采用旅游國債資金、貼息貸款、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等方式扶持西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景區周邊景綠化和生態環境恢復,以政府導向性投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帶動西部旅游業的發展。
(三)支持西部地區開通空中直飛航線。西部地區大中型城市和旅游熱點地區尚未開通直飛國外航線或直飛國外航線較少,有些原有航線因航空公司管理本身改革由直飛改為經停(如西安飛日本的五個城市改為經停北京和上海),影響了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旅游熱點地區旅游業的結外開放。國家有關部門應根據西部地區大中型城市和旅游熱點地區的實際,考慮并支持西部地區大中型城市和旅游熱點地區開通或增加直飛歐洲、東南亞、中亞、俄羅斯、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線、增加國內西部旅游點的直飛支線航班,在條件許可時,積極與臺灣方面協商,爭取臺灣旅游熱點城市與西部旅游熱點城市先行直航,打開西部地區的空中大通道,有利于西部地區在積極發展國內旅游的同時,更加重視大力發展入境旅游,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旅游資源、兩大旅游市場,逐步實現國內、外旅游的良性互動。
(四)加強宣傳促銷,開拓區域旅游經濟,加大旅游市場的開拓力度。這是旅游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是旅游長遠發展的需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不加大宣傳力度,有了好的旅游產品,也不等于有好的效益。國家應進一步將西部地區的旅游宣傳納入我國對外宣傳計劃和對外經貿洽談、會展計劃之中;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輿論媒體,對西部地區旅游資源進行公益宣傳;幫助搞好網上信息和促銷,使西部地區應加大旅游業的形象設計、廣告宣傳和促銷效應的力度,積極統籌區域發展,在開發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同時,更應重視推動區域旅游聯合,逐步實現不同區域旅游的共同發展,促進區域旅游業向周邊延伸與輻射,提高區域旅游業的競爭力。
(五)突出重點,全面協調,建設“絲綢之路”精品旅游線。“絲綢之路”旅游線是西北旅游的熱線,已被列入國家旅游業規劃中。希望國家把“絲綢之路”的開發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對沿線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恢復予以全方位支持,包括資金、技術設施、媒體宣傳和開放政策等方面的重點扶持。協調沿線省區共同協商建立“絲綢之路”旅游合作協調機制,確定統一的協作行動計劃,制定統一的旅游合作實施規則,以及協調、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面建設沿線無障礙旅游經濟,把“絲綢之路”旅游線培育成具有濃厚人文特色和西部特色的精品旅游線,使“絲綢之路”旅游線成為西北區域旅游經濟的新亮點。
(六)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開發宗教旅游產品,使宗教旅游成為陜西旅游業新的增長點。宗教也是一種文化。近年來,宗教旅游日益成為現代旅游業的一個重要品牌,宗教朝覲、考察旅游成為現代國際車內旅游需求中的增長點之一。宗教活動場所的豐富及濃郁的地域特色,構成陜西獨特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應該借鑒沿海及國外經驗,結合陜西實際,在政策許可的范圍下,依托陜西古塔、士寺、名道、高僧多的優勢,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宗教旅游產品,推出宗教旅游專項線路,形成黃河中游地區獨有的宗教旅游景觀系列。同時可以在宗教景觀資源基礎上,東連西接,與隴、豫、晉的名寺和各窟聯成網。以美麗的自然環境和神秘的宗教文化,吸引更多人去朝覲觀賞,去領悟修身養性的宗教文化,使宗教文化旅游成為陜西旅游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