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建設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總體精神和要求,結合我省文化工作實際,20**年全省文化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南,按照建設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要求,圍繞我省“兩個率先”的實踐和全省文化工作會議提出的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把和諧文化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以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實現文化建設新發展,為迎接十七大召開,貫徹十七大精神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一、認真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和諧文化建設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的戰略目標,是我們黨對社會發展深層思考的一個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和重要條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通過大力建設和諧文化,培育和諧思想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下,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當前,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以總書記《在全國文聯第八次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為指導,把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作為全省文化工作的主題。要充分發揮文藝反映時代生活、團結鼓舞人民、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文化生產為中心,積極創新,加快發展,全面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能力、服務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使我省成為發展理念科學、公民素質領先、文化產品豐富、文化人才薈萃、文化設施配套、文化體制先進、文化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的文化強省,讓全省人民共享先進文化的發展成果。
一是研究和諧文化理論。首先要加強學習。重點組織文化系統干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六屆六中會全精神、同志《在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及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全省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理解黨對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觀點、新要求,掌握和諧文化的內涵和實質,深刻領會和諧文化的時代精神,明確和諧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次要加強宣傳。在南京圖書館舉辦“和諧文化論壇”,組織專家學者圍繞影響我省文化發展的突出問題,集中力量,調查研究,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方法,提出新時期文化強省建設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使和諧思想深入人心,指導文化建設實踐融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兩個率先”建設宏偉藍圖之中。承辦江浙滬文化廳局長聯席會議,共同探索如何加強和諧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責任。
二是加強和諧思想教育。要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發掘民族和諧文化資源,宣傳人類健康文明成果,著力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道德規范和社會氛圍。在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開展以“和諧”為主題的公益文化講座,倡導和諧理念,樹立共同理想,激發愛國熱情,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大眾素質,培育創新精神。要充分發揮全省博物館、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引導青少年走進博物館、紀念館,接受民族文化傳統熏陶,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培育愛國主義精神。
三是組織和諧藝術創作。認真貫徹胡總書記在八次文代會和七次作代會上的講話精神,實施精品帶動戰略,加大對優秀文藝作品創作演出投入的力度,推動文化事業繁榮和發展。以和諧為主題,重點扶持并積極組織現實題材作品創作和舞臺藝術、書畫藝術的創作,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充裕、精彩紛呈的,反映時代風貌的優秀文藝作品。堅持“三貼近”,弘揚主旋律,面向全國開展現實題材京劇劇本征集活動,推動我省舞臺藝術精品生產取得新突破。選拔優秀作品參加全國性重要美展,如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覽、第八屆全國水彩(粉)畫展、第十八屆全國版畫展等;重點組織好畫家開展“萬里寫生精品創作”活動,推出一批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美術精品。要精心打造一批以“和諧文化”為主題的群眾舞臺藝術精品,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新農村新農民文藝調演,向黨的十七大獻禮。
四是開展和諧主題活動。通過開展多功能、多層次,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娛樂性于一體的文化活動,培育人文精神,落實文化權益,普及文化關懷,營造和諧氛圍。進一步豐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精心組織各類節慶活動,活躍群眾節日文化生活,唱響構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營造和睦、安定、祥和的喜慶氣氛,把元旦、春節、元宵節及五一、國慶等重要節日辦成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盛會。精心策劃“20**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周”及以“歷史的回顧”為主題的文物系列展覽等。重點辦好第五屆我省戲劇節、第七屆我省音樂舞蹈節和《林散之獎書法雙年展》、《20**·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及《俄羅斯300年經典繪畫展》。繼續推進文藝院團下基層演出,組織和諧文化農村行、社區行等一系列送文化到鄉鎮、進社區的活動。充分發揮各級公共文化事業單位的龍頭作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動場所。在各級圖書館、文化館(站)開展以“和諧文化”為主題的群眾性讀書活動、歌曲創作及攝影比賽,充分發揮藝術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用藝術影響社會,感染群眾。
二、按照“全面達小康,建設新城市”的要求,全面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對文化建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戰略目標,全省文化工作會議更是及時地提出了“發展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城市”的戰略部署,明確了“十一五”文化改革與發展的戰略任務。文化建設是小康社會建設和“兩個率先”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我們要按照會議提出的建設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江蘇的要求,以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為重點,全面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是全面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干,以鄉鎮和社區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建設覆蓋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進一步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等基本文化權益的實現。繼續推進鄉鎮文化站建設和社區文化陣地建設,同步規劃建設多功能的社區、鄉村文化活動室,逐步改善欠發達地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等文化設施。加強文化科技研究,推進公共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和數字化建設,實施“身邊的博物館”和“數字博物館”項目,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
二是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諧文化內容豐富,意義重大,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加政府投入,支持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和服務,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推動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向農村延伸,積極鼓勵文藝工作者為基層、低收入群體和特殊群體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堅持普及與提高結合,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創建和諧社區、和諧校園、和諧村莊、和諧單位、和諧家庭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文化工作,興辦老年文化事業。努力創造條件,將公益性文化設施由現在對未成年人集體參觀實施免費開放,逐步過渡到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三是積極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要求,積極研究并探索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通過科學界定和區分現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不同性質及功能,整合公益性文化事業資源,優化文化事業布局,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手段,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大力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投入公益文化事業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團體、農民個人辦文化,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的多元化。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進一步加強全省鄉鎮文化站建設的意見》,爭取出臺《省文化站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