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物普查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勇于創新,扎實有效地開展田野文物調查工作
(一)加強領導、聯合督查,確保文物普查進度和質量
為加強對普查工作的領導,20*年3月,在全市文物工作會議上,市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與所轄縣(市、區)的普查辦簽訂了《*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目標責任書》,進一步強化了責任意識,明確了文物普查工作目標,為普查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保證。
聯合督察是確保普查工作進度和普查質量的重要手段。為全面掌握各縣(市、區)的文物普查工作進度,市普查辦除建立了*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周報制度和綜合月報制度外,還定期、不定期的聯合財政、審計等成員單位到縣區檢查督導普查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通過聯合督察,進一步促進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了普查工作的進度和質量。
(二)積極努力,克服困難、創新性地開展田野調查工作
按照工作要求,20*年10月以后,我市6個普查隊全部深入到城市社區、廠礦企業、鄉鎮自然村等社會單元進行實地調查。一年多來,普查隊員冬戰嚴寒夏冒酷暑,踏泥濘路、串禾苗田,測文物所處方位、量遺跡尺寸、錄碑刻文字,表現出了文物工作者特有的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
在田野調查工作中,普查隊員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注重全面普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傳統文物調查與新的文物類型調查相接合,摸索出一套切合實際的文物普查方法。普查隊員在全面普查的同時,將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工程、長城資源調查、隋唐大運河調查等專項調查作為重點,取得豐碩的成果。在對大運河相關文物遺存的重點調查中,共發現包括道口鎮清代城墻遺址、道口鎮碼頭遺址、水閘遺跡等文化遺存30余處,基本搞清了大運河在我市的基本流向及相關文化遺存,為大運河申遺奠定了基礎。同時,以我市境內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工程中發現的大量曹魏時期的墓葬為線索,配合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與發現》欄目完成《尋找曹操墓》專題片的拍攝,進一步宣傳了文物普查成果。
(三)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文物普查取得豐碩成果。
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20*年5月8日,省委常委、副省長孔玉芳專程到*市實地調研,并看望普查隊員;發改委、財政局、民政局等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與市普查辦積極配合,互相協作,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優勢條件,給文物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截至目前,全市共普查文物點605處(新發現文物點348處,復核文物保護單位257余處),其中內黃74處,林州市27處,湯陰縣77處,滑縣72處,*縣63處,市區292處。按照遺產類型劃分,古遺址75處,古墓葬38處,古建筑322處,古代石刻(碑刻)1*處(通),老字號3處,工業遺產3處、文化線路2處、古樹名木11處,近現代優秀建筑43處。新發現文物點中,比較重要的如武官村民居、滑縣老字號道口燒雞老鋪、德錦城布莊;殷都區豫北紗廠院內的廣益紗廠舊址以及滑縣的運河碼頭、原始人遺跡等等。通過文物普查的深入開展,大批體現*厚重歷史的文化遺產被逐漸認識、發現并一一呈現在世人面前。
(四)卓有成效地開展文物普查宣傳工作
文物普查工作伊始,市普查辦就制定了《*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宣傳工作方案》,聯合各大媒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物普查宣傳活動。一是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隊員統一著裝,既展現了普查隊員的精神面貌,又通過服飾上印有的“河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文化遺產”字樣、圖案形象宣傳了文物普查工作。二是以“文化遺產日”等節日為契機,在*日報專版宣傳普查成果,使普查成果惠及民眾。同時還利用廣播、電視、宣傳版面、宣傳彩頁、公眾簽名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使文物普查深入人心。三是定期編發簡報,及時宣傳普查動態及最新成果。通過有效宣傳,為我市文物普查提供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并贏得民眾的大力支持。他們不僅主動提供文物線索、有的群眾還主動為田野工作的隊員提供飲水和午餐。社會力量的參與為文物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二、精心組織、全面動員,圓滿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任務。
(一)成立組織,健全機構,為文物普查提供組織保障。
為加強對文物普查工作的領導,20*年6月27日,我市率先成立了以副市長王曉然為組長、各相關單位為成員的“*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并正式印發了《*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對文物普查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各縣(市、區)也相繼成立了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各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抽調業務骨干組成普查隊,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文物普查工作。全的文物普查機構體系,從機制上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全面動員,深入發動,為文物普查營造良好氛圍
20*年6月27日,我市召開了由市文物普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分管文物普查工作的領導參加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動員會;9月17日,在國家、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電視電話會議后,我市在中國網通公司隨即召開了“*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電視電話會議”,各縣(市、區)均組織文物普查相關人員收聽收看。兩次會議的召開,進一步明確了責任、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市普查辦還以文化遺產日、國際博物館日等節日為契機,在電視、報紙等媒體上廣泛宣傳普查工作的重要意義,呼吁全社會關心、支持文物普查工作。通過全面動員,為文物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結合實際,培訓隊伍,為文物普查工作奠定人才基礎
按照工作要求,我局對參加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隊員實行全員培訓上崗。除組織14名業務骨干參加國家、省文物局舉辦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培訓班外,市普查辦還結合我市實際舉辦了普查培訓班,共培訓業務骨干64名。同時,在實地調查過程中,通過以查代訓、傳統的傳、幫、帶手段培訓普查隊員,使所有普查隊員通曉文物普查工作的實施細節及現代化技術設備的應用。目前,我市接受過各類培訓的普查隊員達到了200多人,為文物普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積極爭取經費,為文物普查提供物質保障
普查工作開展近兩年來,在國家、省文物局配發普查設備的基礎上,我市各級普查辦共爭取普查經費82.32萬元,其中國家、省19.32萬元,*市63萬元(市普查辦25萬元;湯陰縣30萬元;林州市3萬元;*縣5萬元),經費的落實,為及時培訓普查人員、購置普查設備等工作奠定了物質基礎,確保了我市文物普查工作順利有效的開展。
三、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工作進展不平衡。我市的文物普查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發現了一些諸如殷都區廣益紗廠舊址、滑縣老字號道口燒雞老鋪、運河碼頭等等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物點,滑縣還發現了一處原始人遺跡,目前正由專家考證中。但是,從整體來看,確實存在工作發展不平衡,有的縣區普查工作已完成70%,有的才完成整個普查區域的20%左右,工作不夠扎實,甚至停留在表面的現象,個別縣區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
二是普查經費嚴重不足。20*年我市共爭取國家專項補助經費4.32萬元(補助國家貧困縣滑縣);省級專項補助經費15萬元(內黃5萬元,湯陰5萬元,滑縣5萬元);市財政15萬元,*縣財政5萬元;內黃、滑縣除上級補助普查經費外,地方財政普查經費投入為零。林州市、殷都區、龍安區、文峰區、北關區*年當地財政文物普查經費投入為零。文物普查經費的嚴重不足,直接制約了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至今有的縣區僅靠借支經費進行,普查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受到直接影響。
三是社會關注力度還需提高,新發現的文物點亟待保護。前一階段,我們雖然對文物普查進行了廣泛宣傳,也調動了社會公眾參與普查的熱情,但宣傳力度仍需加強,社會大眾對文物普查的關注力度仍有待提高。另外,普查新發現的文物,普遍存在保存情況不理想的現象,保護工作亟待加強。尤其是新發現的屬于私人所有的文物點,由于缺乏相關政策依據,存在前邊普查,后邊拆掉的現象,保護現狀堪憂。
四、20*年工作計劃
(一)爭取財政支持,加大普查經費投入
20*年是文物普查工作的關鍵之年。希望各級領導給予更多的關心,進一步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將20*年文物普查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確保足額到位。20*年經費尚未到位的,要盡快抓緊落實、爭取早日解決,以確保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嚴格質量,加快進度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歷時五年,但實地調查階段只有兩年,現在時間已過去整整一年,明年將是最關鍵、最緊張的時期。因此,普查工作要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加快進度。一要按時完成;二要確保到位率,切實做到不漏鄉村、不漏社區、不漏地塊;三要提高文物普查信息的準確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采集和登記工作。爭取20*年底100%完成文物普查工作任務。
(三)采取措施,加強保護
隨著文物普查工作的不斷深入,將有更多的文物被發現、被登記,新發現的文物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及時報請政府認定、公布,納入文物保護體系,切實做好普查新發現的文物點的保護工作。
(四)全面普查,突出重點
在全面普查的同時,要對重點問題進行專項調查和課題研究,,特別是對一些文化內涵豐富又長期沒有摸清家底的文化遺產,要利用這次文物普查徹底摸清其相關遺跡、遺物,豐富其內涵。普要關注新的文化遺產,將工業遺產、老字號、鄉土建筑、文化景觀、文化線路和近、現代文化遺產列入普查范疇。
(五)加強宣傳,擴大影響
宣傳工作是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內容,要貫穿文物普查工作的始終。在實地調查階段,要充分利用媒體優勢,宣傳文物普查一線的優秀人物、先進事跡和重要發現,進一步擴大文物普查的社會影響,為文物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