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師德教育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有力指導下,全縣教育工作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創新和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實現教育內涵發展、規范發展、均衡發展為工作目標,依法治教,深化改革,改進作風,強化管理,教育信息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縣城學校布局結構得到優化調整,惠民實事進展順利,高考再創歷史性突破,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全縣共有中小學169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2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包括1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即東升雙語),小學139所(不含教學點47個),職業中學3所,少體校1所;全縣教職工總數3123人,其中小學1558人,初級中學998人,普通高中430人,職業中學137人,全縣聘任代課教師380人,其中初中19人,小學361人;在校學生48476人,其中小學生26154人,初中生15589人,普通高中生5771人,職業高中生962人。
一、近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績
首先,通過校舍改造,進一步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20*年以來,重點在農村實施了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共改造危房校舍面積58000平方米,其中新建學校27所,改擴建26所,維修26所,全縣危改總投資達3165.85萬元。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想方設法加大教育投入,多項教育校舍建設工程列入惠民實事和全縣重點工程,累計投資6500多萬元,主要包括投資3600萬元正在新建的東關學校,投資318萬元實施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暖氣取暖工程,投資70萬元新建了實驗小學操場,投資560萬元完成了職業高中實訓樓建設工程,投資300萬元修建了*二中食堂,投資540萬元新建了*二中教學樓,投資436萬元建成了*一中學生公寓樓,投資246萬元正在建設的*三中教學樓,投資93萬元實施了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食堂改造工程,全部實現了食堂衛生防疫達標。這些校舍建設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當地的辦學水平,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通過布局調整,進一步整合了優質教育資源。我縣的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從2002年開始啟動,通過連續幾年的調整,全縣共撤并100余所學校,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了逐步整合,顯現出良好的運行效益。去年,依照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決定,結合全縣教育實際,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的實施意見》,啟動中小學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工程,爭取在三年內使我縣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趨于合理化2007年,按照規劃要求,完成了15所中小學的撤并任務,其中中學2所,小學13所,合并教學點12個,農村中小學總數由189所降至174所。在加大撤點并校工作力度的同時,大力興辦寄宿制小學,目前全縣共有25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已經顯現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和辦學效益。
第三,通過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了校長教師的職業能力。一是充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去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50名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充實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為一中、二中招聘應屆本科畢業生57人,提高了高中師資質量整體水平。二是積極抓好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培訓和外出考察學習,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三是繼續實行城鎮教師下鄉支教制度,去年全縣共有137名中小學教師下鄉支教,促進了城鄉教師的交流互動。四是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制定教師職業行為“十不準”規范,建立完善師德檔案考核。目前,我縣中小學專任教師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8.4%;普高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3.9%,職高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2.5%。全縣教師工資實行以縣統籌,財政統一發放,保證了教師工資按月足額兌現。
第四,通過設施配備,進一步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發展。本著重點突破、分類推進的原則,我縣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中小學城域網建設工程和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累計投資1600余萬元。到目前,全縣有98所學校配備了計算機教室,配備計算機總臺數達到了4044臺,155所學校接入了陽泉市城域網,入網學校占總校數的90%,生機比例達到16.3:1,高于義務教育標準化要求。加強了農村學校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0萬元配備了全縣中學教學儀器;投資637.8萬元新建、擴建了12個標準操場,其中10個是農村中學操場;投資624萬元啟動了全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全縣所有教學點建成了教學光盤播放點,所有農村小學建成了衛星教學收視點。
第五,通過政策保障,進一步促進了教育公平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國發〔20*〕43號)和省、市相關文件精神,我縣從2007年春季開始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20*年,我縣安排中小學公用經費總額為2*1.14萬元(其中中央補助876.98萬元,省補助292.32萬元,市補助1*.66萬元,上級轉移支付資金482萬元,縣財政安排304.18萬元);安排校舍維修改造資金為211萬元(其中中央147萬元,省級64萬元);全年補助寄宿生生活費80萬元,補助人數1111人。與此同時,縣政府從20*年開始,對全縣所有孤兒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救助,使每個孤兒享受從小學到高中12年全免費教育,免費總金額為30萬元。
第六,通過教育科研,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我縣作為全省課改實驗縣區,在教科研方面堅持做到保證經費,保證機構,保證人員,保證效果。通過開展優質課競賽和教學能手評選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研究能力、理論水平和教學修養,充分發揮課題研究對課改實驗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按照課改要求堅持定期開展學科培訓和校本培訓。全縣的校本研修形成了“專家引動、典型驅動、校際互動、城鄉聯動、課題帶動、整體推動”的“六動”研修機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常規管理的到位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中考成績綜合評比多年來穩居陽泉市首位,高考成績連年創新高,20*年,全縣參加高考2485人,首批達線627人,是*縣恢復高考以來的最好成績。*一中首批達線人數607人,文理兩科首批達線人數比去年增加1*人,占全市增長人數的三分之二,第一批本科線人數居全市同類校第一。*二中首批達線人數20人。應屆生達線人數、達線率,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一。
與此同時,全縣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民辦教育等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縣城學校班容量太大,給教育教學帶來諸多不便。當前,實驗小學、第二實驗小學、*三中等縣直小學初中普遍人滿為患。實驗小學規劃為8軌制小學,但現有學生3000多人,已超出12軌制的規模,班容量嚴重超標,最多的班級近80人,遠遠超出國家規定標準;第二實驗小學規劃為2軌制小學,現已達到4軌制規模,而且隨著縣城東擴,東升、隆升等住宅區的興建以及外來流動人口的增加,學生還有不斷增加的勢頭。*三中規劃為8軌制初中,現有2000多名學生,已經超出10軌制規模,班容量大大超出國家規定的標準。由于學生過多,學校只好騰出儀器室、實驗室來做教室,今年*三中開始占用操場新建教學樓,影響了學生們的課間活動。即使這樣,就現有的辦學場地和規模而言,縣城學校依然是超負荷運行。
二是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面臨“瓶頸”,不能一步到位。
按照《*縣關于進一步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的實施意見》要求,我縣力爭到2009年使保留學校都能達到辦學標準。目前,調整工作正在進行,但全縣還有47個教學點沒有撤并,百人以下的小學校還不少。主要原因是保留學校不具備接受被撤并學校的條件。布局調整后新建的寄宿制學校需要更多的教室、師生宿舍、生活教師、工勤人員、炊管人員等,需要政府進一步的資金投入,才能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三是全縣現存危房校舍改造必須盡快實施。汶川地震發生后,校舍安全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按照省、市要求,我縣抽調教育、建設等部門的人員組成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組,重點對全縣所有中小學和幼兒園進行全面普查。從普查的結果看,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校舍建筑面積373042平方米,存在b級危房147047平方米,c級危房513*平方米,d級危房46*平方米。尤其是經市、縣城建部門鑒定,我縣12所學校存在d級危房,其中冠山鎮王家莊小學教學樓、冶西鎮原坪小學教室、石門口鄉南上莊小學教學樓、娘子關鎮程家小學教學樓、柏井鎮亂安小學教室、張莊鎮桃葉坡小學教室、冶西中學學生宿舍、城關中學灶房等屬d級危房,師生已經全部從上述危房校舍中撤離到安全的房屋中學習和生活,學校在危房校舍周邊設置了隔離帶警示標志;冠山鎮南關小學廁所、張莊鎮陽勝中學廁所、*二中大門和廁所屬d級危房,現正在拆除新建;縣實驗小學于上世紀60年代建成的9個磚木結構教室屬d級危房,由于實驗小學學生多,暫時不能全部撤離,一方面觀察使用,一方面請了縣建筑設計部門的專業人員實地勘察后,制定了改造方案,就是在實驗小學校園西側,整體新建一幢3200平方米的四層單面教學樓,將現存危房拆除。
這些d級危房多數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歷史原因,設計不夠合理規范,其中磚混預制板、磚拱和石拱結構的校舍根本不具備抗震能力,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省政府要求此項工程必須盡快實施,其中資金分擔比例為省、市、縣4:3:3,我縣正在測算投入預算,以期進快開工建設。
四是教師隊伍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當前,教師隊伍整體結構不太合理、質量不高、數量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在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方面還沒有完全形成長效機制,與人民群眾的期望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偏遠農村學校更為嚴重,還需要聘任大量的代課教師。
五是社會環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不良影響日益嚴峻,需要全社會的綜合治理。絕大多數青少年學生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存在一些青少年核心價值觀淡漠、不學法、不能遵紀守法的現象。除了家庭教育因素外,主要是社會環境的污染。很多社會丑惡現象乘虛而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在社會上蔓延,渲染*、兇殺、暴力的書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場,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屢禁不止等等,嚴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長體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墮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遍布城鄉的網吧、游戲廳、臺球廳等更是誘發青少年賭博犯罪、搶劫犯罪的溫床。要杜絕這些現象的發生,需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凈化社會環境,消除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土壤和條件。共青團、公安、工商、文化等有關部門應聯合行動,對學校周邊的各種娛樂場所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徹底的清理、整治,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嚴厲打擊危害學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學生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對文化市場、娛樂市場的管理和監督,努力消除精神“污染源”。保障學生有一個安全、和諧、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六是各級各類學校過冬煤炭儲備不足。臨近冬季取暖,但各級各類學校煤炭儲備還有很大缺口。今年,縣直七所學校和新建的東關學校都已經接入了熱電聯產工程,估計可以按時供暖(接入費正在協調之中);農村中小學經報縣政府批準,下發專門文件要求:產煤鄉鎮的學校取暖用炭由各鄉鎮政府協調鎮、村煤礦解決,非產煤鄉鎮的學校用炭由東升集團的煤礦和*衛東煤礦解決。每噸最高限價400元。全縣學校今年取暖、生活所需煤炭7227噸,其中東升集團提供3476噸,衛東煤礦提供235噸。目前,各級各類學校正在積極儲備煤炭,但準備情況較差。尤其是非產煤鄉鎮的學校,從10月20日至今,共計從東升集團的煤礦和*衛東煤礦拉運了42噸煤炭(東升集團32噸,衛東煤礦10噸)。主要是這些煤礦的產炭量較少,同時還要兼顧供應合同煤、當地村民用煤、煤礦職工用煤,不能完全保證供應學校用煤。冬季取暖臨近,必須盡快制定一些有效措施,才能確保學校正常上課。
三、今后的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
根據全縣教育現狀,我縣今后教育發展的總目標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全面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具體標準可以概括為:全縣基礎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特別是農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程度達到或接近全市水平;全縣中小學、幼兒園生均占有校舍資源、教學設備、圖文信息資源、公用經費基本一致;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同類學校教師的文化、業務水平大致相當,教師待遇相同;農村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接近縣城同類學校,城鄉居民(含外來民工)子女跨縣、鄉級行政區域入學,除本人擇校外,不受任何限制。
具體的保障措施是:
1、政府主導,落實“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教育管理體制,加大縣級政府的統籌力度,促進農村基礎教育持續、健康、均衡發展。
2、統籌規劃,優化城鄉中小學布局。要按照全縣發展總體規劃和城鄉一體化總體方案,認真規劃城鄉中小學布局。制訂好新一輪布局調整規劃。城鄉中小學新學校建設統一實行城市學校的建設標準。在新校建設、布局調整過程中進一步消除農村薄弱學校,縮小城鄉學校的硬件建設差距。
3、加大投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大財政對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投入,確保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加快改善辦學條件。
4、塑造品牌,全力推進名師、名校長工程。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依法保障教師待遇,真正做到教師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務員工資水平,城鄉教師待遇基本一致。切實抓好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加強教師繼續教育,高度重視農村中小學教師崗位培訓,積極鼓勵優秀師范畢業生到農村任教,為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5、重視教研,繼續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科研為先導,以改革促發展,強化督導評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科技意識和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
6、立足創新,突出職教成教效益。繼續完善職業教育的基本形式,擴大辦學規模,因地制宜地設置專業,重點突出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和提高就業率三項工作。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要重點承擔農民培訓任務,真正為新農村建設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的實用人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十七大對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務和中央、省、市關于教育發展的有關精神,按照《新義務教育法》的規定,認真落實“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加快實施科教支撐戰略,精心謀劃教育發展,大力推進教育進步,力爭使我縣的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為全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