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和諧社區創建匯報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區地處*區西南角邊緣,轄五個小區、100棟樓房、3216戶人家、9008名居民。社區工作者一共9人,平均年齡40歲,是個非常善于學習、實踐、創新的團隊。社區班子依照*區創建全國和諧社區藍圖,緊貼時代脈息和社區實際,以令人矚目的效率、效應、效果,打造人人參與、互動、歸屬社區的大格局,打造全天候的社區管理網和居民服務圈,打造不同層次的居民滿意率,形成了現代化社區所特有的人際關系祥和、生活態度快樂、認知思維健康、互動氛圍濃郁的軟環境。
打造人人參與、互動、歸屬社區的大格局
*社區在蘇州擁有“乓乓響”的盛名,最容易記的特色是五大“最”:開門時間最長、文體快樂最多、居民互動最頻繁、志愿者隊伍最龐大、社區公共精神最普及。
社區大門六點開、21點關,每天歷時15小時。早上6點到8點跳早舞,這些人依托交誼舞協會,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不管是燒開水,還是放音響,都不用社區工作者操心;8點到9點做廣播體操,老年人協會的老年人自己服務自己;9點到11點演練太極拳,是一支龐大隊伍;午飯以后,或者扇子舞、或者時裝16步、或者網絡電影、或者卡拉ok,各類活動此起彼伏、目不暇接,一直要吵鬧到晚上5點;5點以后,排演廳應該可以休息了,但社區上班族不容它休息,她們白天沒功夫,晚上也要來享受“三句半”、大合唱、健身操、民族舞等活動的快樂……裝修僅一年的排演廳,新地板居然成了舊地板、破地板!
“朝迎拳操歌舞瀟灑客,暮送琴棋書畫逍遙士”。一年365天,包括大年初一,天天有主題,日日有活動,平均流量400人次,全年最起碼140000人次。在這樣一幅如火如荼的文體景觀面前,社區用房即便已經擴建到700平方米,即便已經實施了“辦公面積最小化,活動面積最大化”,還是顯得太小,還遠遠滿足不了居民日益膨脹的需求。很多居民說:“這里是辦事的地方,更是居民的會客廳,蘇州古城區西南大門的文化宮!”。
如此龐大的文體參與率形成*社區奇特的“三多”現象:即熟悉多、交往多、成為朋友多。東西居民相互熟悉,南北居民相互走動,新、老蘇州人融成一體,老人、孩子變成莫逆之交。最近幾年來,光居民自發組織的旅游活動就達200余次,參與者接近1萬人次;姜啟安老人在社區排演廳舉行80歲生日舞會,300名居民為他合資買蛋糕;葛義正在社區活動室舉辦婚慶活動,喜糖發了一千包;點心店老板張雄南兒子患白血病,二月內居民蜂擁買他粽子10萬個……
龐大的參與率和頻繁的互動形成普遍的社區歸屬感,普遍的社區歸屬感又形成了“以社區榮而榮”的公共精神。*社區擁有群眾性組織30個,志愿者人數逾千:信息宣傳、巡街護巷、關愛孤老、義務勞動……他們在行使義務的同時,更在張揚自己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權利。他們或許會對社區工作者提意見,但在外人面前,他們始終以社區榮而榮,他們從心坎里驕傲自己生活在*社區!
打造全天候的社區管理網和居民服務圈
*社區有四大工作機制:一是居民求助10分鐘反應機制。無論是居民電話求助、網絡求助,還是現場求助,社區工作者都必須在10分鐘內有所反應。二是效率機制。容易處理的事情必須立竿見影;較難處理的事情不能知難而退,應該仔細研究,迎著困難上;如果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必須向當事人說明原因。三是工作時間交錯機制。不要求社區工作者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鼓勵社區工作者相互交錯工作時間,最大限度地延長社區居委會服務時間,滿足居民需求。四是工作計劃、目標修正機制。隨著情況不斷變換和工作實際的需要,不斷修正工作計劃、目標,從而真正體現社區工作的務實求真、與時俱進。
這四大工作機制,是有效展開全天候管理和服務的前提。三年以來,社區班子九個人累計走訪住戶18000次,接待居民近5萬人次,處理各類事務逾萬次,尤其完成諸如路燈、公交車、下水道、小游園等焦點、難點實事34樁,被居民譽為最務實、最講效率、最有本領的居委會。
我們運轉政府公共服務:因病致貧救助率達到100%,再就業崗位儲蓄維持在80個左右,退休職工和育齡婦女的管理與服務達到多層次、立體化的全覆蓋;社區環境擁有物業、保潔公司、清運公司、志愿者隊伍等維護體系,社區治安擁有技防結合、共防共治機制;更有醫療衛生、居家養老、物價監督、殘疾人服務等網絡,再加上*網、*qq群,*博客圈、*電子信息屏一主三輔的數字化平臺,可說*社區管理和服務無處不在、無微不至。
我們規范社區自治運作:嚴格執行《社區自治章程》和《居民代表大會制度》,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理念,大力發展志愿者隊伍,構筑公眾參與背景下的自我管理與服務的模式。譬如,我們在*年網羅30家工商經營戶成立《全天候服務同盟會熱線》,打造社區居民15分鐘生活服務圈;足不出戶,就能0k吃飯、購物、就醫、維修等各類事宜,使廣大居民真正感受到了現代化和諧社區的便捷。
打造不同層次的居民滿意率
不同年齡、不同籍貫、不同階層的居民有不同的需求。歸納起來,我們成功打造了十個方面的居民滿意度。
第一、居民非常滿意社區的“百姓會客廳”。*年,我們以辦公面積最小化、活動面積最大化的理念,實施辦公、活動用房改擴建,把空間最大限度地留給了居民。無論做生日、辦喜事、同學聚會,還是轄區經營單位與客戶談生意,都可以免費使用“百姓會客廳”。居委會不只提供諸如燈光、風扇、空調、等離子視頻之類的硬件支持,還供應開水,還幫著進行場地布置、氛圍渲染——從不收一分錢。
第二、居民非常滿意社區活動室全天候開放。如夢如幻社區文化、如癡如醉居民之家。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有空,都喜歡來社區活動室坐一坐,都能在社區活動室找到自己的興趣。社區活動室為居民提供了相互認識、熟悉、交往的平臺,衍生了不少居民自發的聚餐、旅游、慶典等佳話,也形成了大量鄰里守望、互幫互愛的故事。
第三、居民非常滿意社區自治格局。在我們*社區,每季度一次議事會,每年一到二次居民代表大會,是鐵定的規矩!因為議事會成員有提議案的需求,居民代表有把群眾呼聲形成大會決議的需求,廣大百姓有知道居委會工作情況的需求。光開議事會、居民代表大會還不夠,很多居委會單方面難以落實的建議或決議,只能轉化為聽證會、協調會、懇談會。如,關于社區防盜問題,我們就多次召開聽證會、協調會,還在會上拿出“電子看車狗”的防衛方案。雖說眼前社區依舊難以杜絕偷盜案件,但老百姓的安全需求在社區民主、自治的氛圍中得到張揚,他們理解作為“執行層”的居委會,他們更為自己能在社區當家作主而感到自豪。
第四、居民非常滿意社區的組織形態。以黨組織為領導層、以居民代表大會為決策層、以議事會為智囊層、以居委會為執行層、以幸福聯盟轄下30個群眾組織為推動層——大家都認為這種組織形態好!
第五、居民非常滿意社區十五分鐘生活服務圈。下班到家晚,打個電話,就可搞定價廉物美的晚飯;電器設施故障、一個電話,就可召來消除故障的維修工;買米、賣菜、買啤酒,都可一個電話輕松搞定。這就是《服務同盟會熱線》卡片所發揮的效應。家家都有一張服務卡,家家都珍惜、珍愛、珍藏這張服務卡,家家都在使用這張服務卡。有居民形容,這服務卡就是*社區現代化服務的詮釋。
第六、居民非常滿意居委會的務實精神。這幾年,居委會連續做了26幢焦點、難點實事,2009年至今,又做成了八樁實事:一是在永生河畔建設秀色可餐、清香撲鼻的小游園,二是修補78幢東街沿石,三是整治煤氣站背面的環境衛生,四是翻修居委會門口下水道,五是完善《服務同盟會熱線》十分鐘便民網絡,六是大規模修剪樹枝,七是呼吁建設公交亭,八是整治友聯2村59幢、72幢衛生死角。有的事情不在居委會職能范圍,很難辦,但結果都辦成了,居民都認為居委會有本事!
第七、上班族非常滿意社區的e生活。上班族平時沒空來社區,遇到一些問題,很難跟社區工作人員溝通。自*網成立以來,上班族驚異地發現,只要在《居民求助》專欄發個小帖子,就能十分方便、快捷地獲得社區服務。不僅如此,他們還能通過*網了解自己社區的動態新聞、奇人軼事,獲得諸如健康、理財、政策等諸多信息……*網天天更新,日均發帖量8-10貼,三年時間居然形成了11335個帖子,1512名會員,261萬點擊率。大家不知不覺從被動的讀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于是衍生出*qq群、*博客圈、*電子信息屏,形成了一主三輔的數字化互動平臺。
第八、居民非常滿意社區的志愿者隊伍。居委會在打造人人參與、互動、歸屬社區大格局的同時,也形成了居民非常樂意為社區做事情的文化氛圍。比如說,友聯2村南面小游園,王偉明、陳廣德是監護人;友聯2村北面小游園,李根妹、丁尚書是監護人;而今年59歲的唐寅蔚,一年365天,不管刮風下雨,總在夜晚提著高音喇叭,把居委會的安全提示送到每家每戶。2009年雪災,數百名志愿者同時走上街頭鏟雪,其場面煞是壯觀。
第九、居民非常滿意以社區榮而榮的公共精神。*社區新聞“出鏡率”非常高。據統計,*社區每年在報刊、電視臺的各類報道總要達到60次以上。《*居民的e生活》在《蘇州日報》占了整整一首版,《社區網連起55年跨國友誼》更是成為蘇州大街小巷的佳話,諸如肖萍、鄭茹竹、李根妹等眾多居民紛紛成為報刊、電視臺爭相報道的明星,最近,吳蘊秀13年如一日照顧孤老王文靜的故事又被評為*區十大新人新事……為此,眾多居民在親戚、朋友、同學、同事面前感覺很有面子。蘇州市委書記王榮蒞臨*社區,《求實》雜志社領導調研*社區,*代表在國務院調研組面前發言,*數字化教育模式驚動北京教育部,還有本人在今年獲得五一勞動勛章,有很多居民前來表示祝賀,他們的眼神都告訴我,生活在*社區很光榮!
第十、居民非常滿意和諧社區創建。去年以來,我依托平時的工作積累,寫出《*社區黨員幸福生活大追蹤》、《*社區退休職工幸福生活大追蹤》、《*社區創業明星大追蹤》、《*社區房主大追蹤》、《*社區股民大追蹤》、《*社區幸福聯盟大追蹤》等十余篇文章,客觀、形象地再現了*社區不同人群的幸福生活,幾乎每篇文章都被報刊或網絡轉載。在不久前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社區向居民發放1000份調查案卷,就填寫情況來看,我深深感動著居民那種高度的社區和社會責任感,更深深體會著這責任感背后的幸福感。
尊敬的領導:以上是我們社區工作者和廣大居民群眾共同合力和諧社區創建的情況。最后,引用一句我經常在居民代表大會上講的話:*社區遐邇聞名,其輝煌,就靠我們優秀的居民——是大家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