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教育部門肩負著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職能,而高職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作用,構建和諧的用工關系作出積極貢獻。
一、高職教育的現狀和原因剖析
當前,學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競爭和壓力。大學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發展慢了就意味著退步。客觀分析形勢,一方面,我們要充分肯定過去取得的輝煌成績和進步,統一思想,鼓舞士氣,堅定信心;另一方面,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學校的改革、發展以及管理工作與黨和人民的要求、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總結教訓,冷靜思考。高水平大學的建設,不只是在量上的增長和規模上的擴張,不只是意味著要繼續改善辦學的物質條件,更主要地意味著大學理念、大學制度和大學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意味著科學、民主、創新、進步的一流軟環境的培育和養成。我校最大的問題還是發展不夠的問題,主要矛盾應該是廣大教職工希望全面發展和進步與學校發展不夠的矛盾、廣大學生希望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與學校教育資源不優的矛盾。還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比如:一些干部長期在同一個部門同一個崗位上工作,思維容易形成定式,少數同志滿足于成績,安于現狀,缺乏開拓創新動力;評價學校各部門、各環節及全體教職員工推進科學發展的成效機制還并不健全,需要進一步完備并增強針對性和操作性等。因此,需要我們著眼于單位各項人事、工資、獎勵等管理制度的改革,以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為目標,從制度上保證那些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優秀人才和優秀干部能夠勞的所得有利于發揮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僅有利于學校管理,也有利于個人鍛煉和成長。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
為正確處理行政管理、教師、工勤人員三者分配關系,我們對全校教職工的分配制度進行了大膽試水,按照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要求,實行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并建立和完善了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分配激勵機制,切實做到了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打破了之前職工津貼一直沿用以前“大鍋飯”政策,徹底改變了以前做多做少,做好做壞一個樣的現象,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促進學院健康,穩定發展。
(一)教職工收入的主要構成:
行政管理、工勤、教輔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收入主要構成由基礎工資、崗位津貼、職務津貼、工作任務津貼和績效津貼構成。專任教師收入的主要構成由基礎工資、崗位津貼,課時津貼和績效津貼構成。
(二)各構成要素的內涵:
1、基礎工資:由國家規定的教職工檔案工資中“基本工資”和國家規定的有關津貼組成。
2、崗位津貼:A、按不同崗位,實行職級檔次制。本科畢業生享受見習期津貼,碩士畢業生享受教師第二檔崗位津貼,博士畢業生享受教師第4檔崗位津貼,全日制大學本科畢業后受聘在科員崗位2年以上,考核連續兩年為優秀者,可進入第5檔,全日制大學專科畢業后受聘在辦事員崗位工作3年以上,考核連續兩年為優秀者,可進入第3檔。
B、教職工連續兩年度考核均為優秀者,崗位津貼要晉升一檔。
C、對專業技術職稱高于行政職務的管理人員,崗位津貼按專業技術職稱享受,工作任務津貼按現任行政職務享受。
3、行政職務津貼(在崗并承擔具體行政職務責任的中層以上人員)按10個月計發:
4、工作任務津貼:行政管理人員及教輔,其他專業技術人員按完成工作任務的數量和質量,享受相應標準的工作任務津貼,確定標準為:全校教職工崗位津貼平均數×系數×80%。
5、課時津貼:
A、在管理崗位受聘的教師(雙肩挑),有教學任務(獨立承擔一門課,計劃學時不少于40節)時,可以在管理崗位和教師崗位任選其一。教學任務未達到規定要求時,不能選教師崗位。
B、專任教師實行基本工作量制,每學年基本工作量為270節,但原則上每學年不超過550節。專任教師的課時費按公式:元/標準課時×課時數×教學質量評價權重發放課時津貼。教學質量權重分為A、B、C、D四級。A級1.2、B級1.1、C級1.0、D級0.8。其中A級比例不超過專職教師的15%,B級不超過40%,D級不超過5%。若專任教師未完成基本工作量,則按年崗位津貼/年基本工作量相應扣減。對享受職務級別的專任教師按級別每學年補貼課時數。正科80學時,副科40學時。
C、兼課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兼課)在完成管理工作的同時,可以兼職授課90學時,按其專業技術職稱計算津貼。超過部分不記課時津貼,只記工作量。
6、績效津貼:學院根據教職工的業績、成果、貢獻設立的獎勵津貼,具體設先進工作者津貼、科研津貼、科研成果津貼、論文津貼和專利津貼。
(三)配套制度建設
1、加班、值班制度
節假日加班和值班津貼按每天20元標準發放。值班時間從早上8:30至下午16:30;從下午16:30至次日早上8:30,分別按一天計算。節假日加班的人員工作時間一次性累計達4小時按半天標準規定發放津貼,滿8小時按1天標準發放津貼。因教學需要,任課教師在節假日上課,由教務科根據教學安排核算其相應的課時費,不得重復計算加班費。值班人員遲到、早退、缺崗或隨意請人代崗,一經發現,每人每次酌情扣發值班津貼15-30元,對于因工作失職,造成責任事故的值班人員,除扣發當日值班津貼外,酌情扣發年終津貼。
2、帶班津貼發放制度
專職政工干部帶班津貼=固定津貼×班級差異系數+人數差異津貼+獎勵津貼。帶班津貼以當月帶班天數滿30天為標準計算,帶班天數不足30天的,帶班津貼按每天5元標準予以發放。經本人申請,于每月15日之前被學院批準休退學的學生不納入當月帶班津貼計算范圍,于每月15日后被學院批準休退學的學生仍納入當月帶班津貼范圍。每月15日之前被學院批準復學的學生納入到其復學后所在班級的帶班津貼計算范圍,15日之后復學的學生不納入。
3、外聘人員工資獎金分配制度
能按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的外聘人員工(由主管科室考核認定)并能遵守工作紀律履行職責者年終一次性發放年終獎500元。駕駛員全年安全行車,年終每人另發放安全獎金300元。外聘人員請病事假的,按20元/天從當月工資中扣除,曠工者按20元/天扣除外,另扣發當月工資的10%。寒暑假安排值班的,發放全工資;沒有安排值班的,每人每月發放200元生活費。
三、取得了成效
(一)完善學校人事制度。在合理定編的基礎上,在分配上按照工作實績拉開差距。學校在教委核定的編制或人員控制數內,根據工作需要分別設置教學和行政管理的各個崗位,并逐個完善制訂崗位職責,按崗位職責與在職員工簽訂聘任合同,并進行平時和年度考核。教職工履行崗位職責的情況與晉升、獎懲、聘用、工資待遇等掛鉤。
(二)建立和完善了獎金分配制度。根據教職工的職務、工作量和工作成果拉開差距發放,實行多勞多得,優質優酬。打破了學校內部獎金發放的平均主義。在學校的常規管理和目標管理上,完善了崗位責任制,明確了職責范圍。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使教職工崗位責任制同獎金掛鉤。明確考核要求的職務津貼發放辦法,完善有激勵導向作用的教職工津貼發放辦法,獎優罰劣,獎金分配向教學第一線傾斜。實行獎金與崗位職責履行情況掛鉤,體現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