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市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中共*市委領導下,市政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精神,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關注民生,促進發展,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優勢,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我市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中央《意見》精神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一項重要部署,是指導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市政協把學習宣傳貫徹《意見》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市政協黨組就學習貫徹《意見》向市委常委會作了專題匯報,并積極配合市委起草《中共*市委關于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議對《意見》進行了專題學習。常委會議作出了學習貫徹《意見》的決定,對全市政協組織提出了具體要求。邀請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就《意見》的學習貫徹作了專題輔導報告。市政協舉辦的區縣政協主席研究班、區縣政協機關干部培訓班、政協理論研討會圍繞貫徹落實《意見》和市委《實施意見》開展了深入的學習和理論研究。組織新聞媒體對學習貫徹《意見》做了系列宣傳報道。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分赴39個區縣,指導和檢查《意見》的學習貫徹情況,并按照《意見》精神深入研究區縣政協換屆中的有關問題,向市委報送了關于區縣政協換屆工作有關問題的建議報告。市政協辦公廳積極配合全國政協就政治協商、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自身建設、界別設置與調整和縣級政協設置與作用三個課題進行了調研,形成三個專題報告。
在市委的領導下,學習宣傳貫徹中央《意見》和市委《實施意見》取得重要成果。全市各級黨委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政協的領導,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政協工作的支持力度,為政協工作的創新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各級政協深受鼓舞,精神振奮,增強了做好政協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市政協全面開展履行政協職能和加強自身建設的各項工作,重大問題協商取得新成果,加強和改進提案工作、委員視察工作取得新成效,派和無黨派人士擔任政協專門委員會負責人或機關專職領導職務有了新進展,發揮界別的特點和優勢有了新突破。各級政協積極探索履行職能的新形式、新方法,不斷加強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政協工作更加活躍;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對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積極配合政協開展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視和支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二)積極為我市“十一五”規劃的實施建言獻策
實施好“十一五”規劃,關系我市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發展和宏偉目標的實現。市政協把圍繞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作為履行職能的重點,積極組織力量開展調查研究和專題協商,取得重要成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提出的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去年3月至5月,市政協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組織有關專委會及部分政協委員,會同市政府相關部門,分赴30多個區縣調研,形成了16篇調研報告;舉辦了“*發展論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講座”;在互聯網上開辟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論壇”。6月,市政協召開二屆十九次常委會議,與市委、市政府領導及29個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專題協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圍繞貫徹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強新農村建設的支撐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30條意見建議。會后,向市委報送了《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議意見》及系列調研報告。市委書記同志批示:“政協的這些調研報告,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對解決問題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對于我們指導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請有關部門研酌,進一步提出改進工作的操作性意見。”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黨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戰略部署。去年5月至8月,市政協圍繞我市“兩型社會”建設問題,組織經濟、農業、城環、港澳臺僑外等專委會和21個區縣政協開展專題調研,聽取了8個市級相關部門和10家企業的意見,形成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意見建議》等29個調研報告。9月,市政協召開二屆二十次常委會議,與市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專題協商“兩型社會”建設問題,提出了充分認識建設“兩型社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節約水資源、集約利用土地等5個方面18條建議。市委書記同志批示:“政協關于建設‘兩型社會’的調研和建議,針對性很強,對實際工作有積極的借鑒意義,請發改委、經委、環保局等認真閱研。”市政府有關領導在協商會上指出,協商材料和建議意見立論高,有重點,針對性強,很有價值。
一年來,市政協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組織專門委員會開展專題調研30項、專題考察39項,提出專項建議和調研報告31份。其中,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快我市以沼氣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強我市農村教育、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文化以及民主政治建設工作的建議,關于加強渝臺農業合作與交流的建議,關于加強我市礦產資源開發管理有關問題的建議,關于加強我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議,關于*市地下文物保護的建議,關于建立艾滋病勞教服刑人員專管場所的建議等等,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許多建議得到認真采納,有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特別是面對去年我市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市政協迅速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旱情嚴重的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匯集了第一手資料,提出了抗災救災的建議,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參考。
此外,市政協還聽取了市政府關于人畜禽共患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勞動就業、實施義務教育、“十一五”規劃第一年實施進展、市政協二屆四次會議提案辦理等情況的通報,就全市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監督,為促進市委、市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作出了努力。
(三)認真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協的一項全局性工作。二屆四次會議以來,市政協共收到提案1842件,經審查立案1708件。其中,集體提案432件,委員提案1276件。截止2006年底,立案的提案已全部辦結,辦結率為100%,落實率為35%。市政協積極探索提案工作的改革創新,建立了分層辦理制度、對提案者和承辦單位“雙走訪”制度、“不滿意”提案重新辦理制度,對重點提案辦理召開了專門的督辦會議,并會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進行聯合檢查、重點走訪,加大了提案辦理力度。推進提案辦理高層運作是去年提案工作的又一特點。市委書記牽頭辦理了九三學社*市委提交的《以體制創新破解三峽庫區產業空虛難題》的集體提案,市長王鴻舉牽頭辦理了市工商聯提交的《關于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建議》的集體提案,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民主政治建設和政協工作的高度重視,為全市各級領導和部門認真辦理政協提案做出了表率。
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形式。去年共收集社情民意2548條,編發610期。其中,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編發了88期,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問題編發了100期,圍繞三峽庫區產業發展、移民就業和安穩致富問題編發了26期,為市委、市政府了解民情民意,集中民力民智,實施科學決策,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市政協反映的社情民意受到全國政協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共有近150期(條)或被全國政協采用,或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批示、由有關部門積極采納和回復。比如,《當前農村建設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市委領導批示:“提出的問題的確值得關注,是一篇參政議政的好文章”;《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在市委辦公廳主辦的《工作情況交流》上全文登載;《構建和諧*,社區建設更關鍵》報送市委后,市委提出由分管副市長牽頭,民政部門為主,有關部門配合,對社區管理工作進行調研,提出加強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和管理組織建設、加強社區管理工作的意見。
(四)努力加強和改進委員視察工作
委員視察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一種重要方式。市政協努力探索組織委員視察的新形式,加強和改進視察工作,增強了視察的實效。去年10月,市政協首次組織本屆常委視察團,對市委二屆九次全委會精神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視察。視察團的三個分團赴萬州區、開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就庫區產業發展、移民就業和社會穩定問題,深入當地企業、鄉鎮、學校實地考察,與當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鄉鎮、企業、移民代表座談交流,了解情況,聽取意見。11月,市政協召開了庫區產業發展、移民就業和社會穩定問題專題協商會,與市政府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進行協商,就加快庫區產業發展、促進庫區移民就業和維護庫區社會穩定提出15個方面的意見建議。會后,向市委報送了《關于解決庫區產業發展、移民就業、社會穩定問題的意見建議》。這種突出重點、深入實際,以巡視察看、咨詢建言、反映社情民意、開展民主監督為主要功能的視察,既推動了市委工作部署的進一步落實,也在視察選題、委員參與、視察成果的提出、受理、反饋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得到了委員們的好評和市委的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同志批示:“政協圍繞中心工作精心組織視察活動,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建議,這對于完善政策措施,促進工作,抓好落實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體現了我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政協及政協常委們服務大局的意識和水平。”要求將政協意見建議發市委工作通報,進一步發揮視察的效果。
去年11月至12月,市政協又對委員年終視察在組織形式上進行了改革。分界別組織了11個視察團,按照“精簡、務實、高效”的原則,分別對我市開展“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情況,市農業科學院建設,長壽化工園區循環經濟建設,高校科研工作與中小學創新教育,現代科學技術在城市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中的創新運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和社區體育,*出版集團改制后的發展和*創意產業建設,民營企業發展、城市垃圾處理,海外留學人員創辦企業和在渝僑資企業發展,救災救濟工作、青少年工作、民營女企業家發展,民族宗教界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視察。通過創新視察形式,依托界別委員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視察,增強了視察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更好地發揮界別作用和委員們更好地參政議政,創造了新的條件。
(五)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社會和諧
加強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團結,發揮各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社會和諧,是人民政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任務。市政協堅持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發揮人民政協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獨特優勢,為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作出了貢獻。
充分發揮各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作用。堅持邀請市級各派、工商聯負責同志列席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秘書長會議,參加各種專題協商會,支持各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全市重大方針政策的討論協商及其履行職責的各種活動,尊重和保障各派以本黨派名義發表意見的權利,積極為他們參政議政提供平臺;尊重和保障各派和無黨派人士開展視察、提出提案、舉報、反映社情民意以及參與調查和檢查活動的權利,著力為他們建言獻策、民主監督創造條件;積極反映各派、工商聯在換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推動有關問題的解決;政協機關中擔任專職領導職務的派人士做到了有職、有權、有責。一年來,各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積極參加市政協的各項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發表了許多真知灼見,提出了263件集體提案,反映了792篇社情民意,在政協組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泛調動民族宗教界委員的積極性共建和諧社會。組織委員赴西部省、自治區學習考察和深入我市民族地區調研,提出了加強武陵山民族地區旅游精品線路開發與協作的建議,受到全國政協的肯定。全國政協根據*市政協提出的關于召開武陵山民族地區旅游產品推介會的建議,決定今年召開第四次武陵山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并舉辦武陵山民族地區旅游產品博覽會;組織委員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進行調研,形成了《關于加強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的建議》,受到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推動了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遺產的工作;促成市佛教協會和西南大學共同舉辦了我市“首屆佛教高級研修班”;促進解決我市民族專修學院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問題和我市宗教團體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及歷史遺留問題。去年,市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被市政府授予“*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認真開展對港澳臺僑界人士的工作和對外交往。組織港澳委員對我市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情況進行了考察;發揮港澳委員作用,團結港澳各界人士,主動做好維護香港、澳門繁榮穩定的工作,得到中聯辦負責同志的支持和肯定;面對去年*百年不遇旱災,港澳委員主動向災區捐資200余萬元,支持了救災工作。在與臺灣社團和知名人士的交往中,大力宣傳《反分裂國家法》,推進“反獨促統”工作;推動臺灣農業考察團與永川市簽訂了茶葉、竹炭加工項目投資3000萬元的意向協議書;促成了“兩岸科技經貿及汽車發展論壇”在渝成功舉辦。加強與僑務部門的聯系,召開了“五僑”聯席會,以“友城”工作為主題進行商討,就新形勢下發揮“五僑”優勢、推動友城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意見建議。市政協領導率團出訪了美國、俄羅斯、肯尼亞等國,接待了2批來渝考察的外國客人,宣傳了*,擴大了與海外華人和外國友人的交往。
發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積極作用。征編出版了《*文史資料》第10輯,完成了《*旅游文史叢書》6個區縣分卷的征編出版工作,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題協作規劃項目《工業學大慶》組稿5篇,完成了對*大轟炸“三親”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參加了全國政協書畫室舉辦的“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美術作品展”。
(六)不斷加強政協系統的聯系和配合
市政協著力加強對區縣政協工作的聯系和指導。堅持區縣政協片區會議制度,按照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要求,先后在6個片區召開了14次片區工作會,圍繞區縣政協換屆工作、區縣政協工作經驗總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言獻策等問題進行探討,提高了片區工作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市政協領導走訪區縣政協制度,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先后32人次到區縣調研,指導區縣政協工作的深入開展。堅持邀請區縣政協主席列席市政協常委會議和有關重要會議制度。堅持區縣政協主席研究班、機關干部培訓班、經驗交流會的“兩班一會”制度,分別就學習貫徹中央《意見》精神、提高政協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能力進行了研討,對區縣政協有特色的工作經驗開展了交流。《*政協報》、《人民政協報》*記者站不斷加大宣傳報道市和區縣政協工作的力度,提高了對政協工作的宣傳和服務水平。
市政協認真接受全國政協的指導,廣泛開展同各地政協的聯誼。先后接待了12位全國政協副主席來渝視察。積極向全國政協反映工作情況,全國政協《值班日報》先后34期刊登了*市政協履行職能的情況。配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來渝開展了“關于企業自主創新”、“進一步加快西部大開發”的專項調研。協助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在渝召開了“關于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專題研討會”。承辦了西部省區市政協第十次社會和法制工作會、京津滬渝政協研究室工作交流會第三次會議。接待了232批來渝考察交流的各地政協客人,擴大了與各地政協的相互學習交流。
(七)切實抓好政協組織的自身建設
市政協按照中央《意見》的要求,突出界別特色,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提高機關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不斷加強政協的自身建設。
在突出界別特色方面,市政協注意安排相關界別的委員列席有關重要會議,參與重大問題的協商討論;組織工會界的委員深入“兩新”組織,就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進行調研,對在“兩新”組織中組建工會、維護職工權益、協調勞動關系提出了意見建議;組織農業界的委員深入10多個區縣及部分鄉鎮、村組、農戶進行調研,就高度重視解決“無地農民”問題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意見建議;組織共青團、社會救濟界的委員對我市社會福利和救濟方面的工作進行了考察,提出了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加大界別提案的征集和督辦力度,有效地發揮了界別提案的作用。
在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方面,制定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的意見》,強化了對委員參政議政情況的考核,加強了制度建設。集中組織了3次“委員活動日”,1200余人次聽取了學習貫徹中央《意見》精神的報告、宏觀經濟形勢報告,參觀了有關城市建設項目。市政協領導通過7次“主席接待委員日”,接待了100余名委員,認真聽取并及時反映了委員們了解的社情民意。舉辦一系列報告會和專題講座,為委員知情明政創造了條件。各專門委員會積極組織委員開展調研、考察、聯誼等活動,充分調動了委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堅持對委員地區小組分類指導,不斷探索新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全年共開展150余次委員小組活動,激發了委員履行職能的熱情。在“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學習整改活動中,政協委員積極參政議政,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建議。同時,對長期不參加政協活動、不履行職責的委員,也采取了相應的組織措施。去年3月,市政協常委會對3名委員作出了勸其辭去委員資格的處理。
在提高機關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方面,市政協機關堅持創建學習型機關,不斷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和黨的建設,通過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開展樹立“自強不息、開拓開放”人文精神大討論和“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學習整改活動,機關與時俱進和改革創新精神得到弘揚,干部職工的全局觀念、服務意識、政策水平和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干部隊伍出現新的面貌,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建立健全和落實,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去年,機關被授予市級機關模范職工之家和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市政協辦公廳被評為全國政協信息工作先進單位,獲三等獎。
各位委員:
過去一年市政協各項工作成績的取得,是市委高度重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府及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結果,是社會各界熱情關心、積極協助的結果,是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加強團結、勤奮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協常委會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也必須看到,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履行職能的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和界別作用的形式和內容還不夠多樣和豐富,政協機關的自身建設還有待加強,人民政協的理論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這些都應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改進。我們真誠地希望各位委員對常委會工作提出意見。常委會將自覺接受全體委員的監督,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2007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將迎來中共十七大的召開,迎來中共*市第三次黨代會的召開和*直轄十周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市政協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的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二屆十次全委會和第三次黨代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關于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和市委的《實施意見》精神,在中共*市委的領導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把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進一步創新發展政協工作,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為加快富民興渝、構建和諧*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建言獻策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市政協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一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原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要圍繞市委二屆十次全委會提出的構建和諧*的目標任務,圍繞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針對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打造“一小時經濟圈”、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等,精心選擇帶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課題,深入開展專題調研,積極履行政協職能。要圍繞“打好直轄牌、實現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組織委員就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協助市委、市政府更好地推動*實現科學發展。要結合*市“十一五”規劃的實施,繼續就解決庫區產業發展、移民就業、社會穩定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為實現庫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貢獻力量。
(二)堅持以人為本,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盡心盡力
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協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市政協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發揮好作為黨聯系各黨派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努力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充分運用例會、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種途徑,真實、準確、快捷地向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如實反映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的群體性呼聲,反映人民群眾的訴求,使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更加體現*實際,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要積極協助市委、市政府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比如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公平、醫療衛生、收入分配、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環境保護和社會治安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力求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探索化解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主動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協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維護穩定的工作。
(三)完善民主監督機制,為推進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發揮作用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體系。市政協要圍繞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重點問題,認真開展調研和咨詢論證,為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言獻策,努力推進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積極推進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在運用好例會、視察、提案、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批評和建議的基礎上,健全和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暢通民主監督渠道,堅持科學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促進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四)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為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獻計出力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人民政協匯聚了各界別的代表人士,他們不僅是先進文化的創造者,也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市政協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促進和諧文化建設,為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發揮作用。要積極建言獻策,協助市委、市政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到和諧*建設的各個方面。要在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委員中,大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促進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與紅巖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有機結合,積極培育*人文精神;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促進全社會形成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興*的良好氛圍。要動員和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和諧創建活動,把共建和諧*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推動形成人人促進社會和諧,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局面。
(五)發揮人民政協優勢,為激發社會活力和增進社會團結多做貢獻
和諧社會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和增進社會團結。市政協要發揮統一戰線組織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獨特優勢,為激發社會活力和增進社會團結發揮作用。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激發政協委員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創造才能,營造鼓勵他們干事業、支持他們干成事業的環境,使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和政協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要切實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鞏固中國共產黨同各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促進政黨關系的和諧。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包括新的社會階層在內的全體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促進階層關系的和諧。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廣泛開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動,促進民族關系的和諧。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支持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信教群眾同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的團結,發揮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促進宗教關系的和諧。要充分發揮港澳市政協委員在港澳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擴大與港澳各界人士的團結,共同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方針政策,團結臺灣同胞和在渝投資臺商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全面貫徹黨的僑務政策,加強對外交往工作的力度,密切同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聯系,開展多種形式的團結聯誼活動,促進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
(六)加強自身建設,為更好地履行政協職能奠定基礎
加強自身建設是政協履行職能的前提和基礎。市政協要自覺堅持和維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政協黨組在政協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政協組織中的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關于人民政協的方針政策,把市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扎扎實實地貫徹到政協的全部工作中去。要大力支持各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重大方針政策的討論協商及其履行職責的各種活動,充分發揮各派和無黨派人士在人民政協中的重要作用。要積極探索有效發揮界別作用的方法和途徑,不斷豐富界別活動的內容、完善界別活動的機制,充分發揮界別的特點和優勢。要認真組織和推動政協委員學習,促進委員提高自身素質,遵守政協章程,履行委員職責,密切聯系群眾,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會議和活動,充分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要大力加強政協機關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學識豐富、業務熟練的高素質的政協工作干部隊伍。今年是本屆政協任期的最后一年,要繼續深化履行政協職能的各項工作,認真貫徹全國政協視察工作座談會、提案工作座談會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視察和提案工作,力爭取得新的進展;要協助市委做好市級各派、工商聯和各區縣政協換屆工作,做好新一屆市政協委員、常委協商提名的相關準備,對本屆政協履行職能的情況進行認真總結,為下一屆政協順利開展工作奠定良好的組織基礎和工作基礎。
各位委員:
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人民政協使命崇高,大有作為。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市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一致,求真務實,扎實工作,開拓創新,為早日實現富民興渝、構建和諧*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共十七大的勝利召開,迎接中共*市第三次黨代會和直轄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