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鄉統籌就業匯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區地處重慶市區西部,全區幅員面積396平方公里,轄13個街道、12個鎮和1個經濟園區,人口84.09萬。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區域發展不平衡,以歌樂山為界,西部農村320平方公里,地域遼闊,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東部城區70多平方公里,工業基礎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市場潛力巨大。
一、歷史和現實賦予我區繁重的城鄉就業任務
(一)體制轉軌遺留安置任務繁重。沙坪壩區作為一個老工業區,國有企業改制改造任務非常艱巨,自**年以來,原抗戰時期留下重慶絲紡廠、棉紡廠、特鋼廠等老企業,通過企業兼并破產、減員增效、下崗分流,有43532國有企業職工和18000多名集體企業職工與企業解除了勞動關系,由"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解決體制轉軌遺留下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和重組改制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問題十分突出。
(二)承接外來勞動力就業壓力日益突出。作為拓展區,為推進重慶大學城建設,我區一直承擔著大批"農轉非"人員轉移就業任務;作為文化區,每年數萬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十分突出;作為"雙擁"模范區,每年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安置量大;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傳統農業的改造,農村勞動力流動量加大,2005年全區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達工5萬人,"十一五"時期,這種勞動力流動規模將呈擴大趨勢。
(三)勞動力市場體系不完善與勞動力數量供求失衡,矛盾交織。一方面表現在為農民工設立的勞動力市場功能單一,職業介紹僅停留在牽線搭橋,提供信息等低層次服務,在就業方式上,農民工由"朋友、同鄉、親戚、同事"等介紹工作的比例最高,約占40%,通過勞動力市場、職業介紹所尋找就業崗位的僅占10%左右。另一方面又因為農民工素質較低,很多技術性崗位無人問津,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欠完善。
二、積極開展進城就業農民服務管理,想方設法理順和優化城鄉就業關系
面對繁重的城鄉勞動力就業再就業任務,區委區政府把做好進城就業農民的服務管理工作上升到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抓。一是建立四維聯動的工作體系。區里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建立了進城就業農民服務中心,核定了人員編制,明確了工作職責,社區搭建起了管理服務平臺,有關企業和社會單位,積極響應,視為己任,強化了對農民工的維權、管理、服務。初步形成了政府、社區、企業、社會四維聯動的工作體系。二是搭建貼近民工的服務平臺。為及時、準確掌握農民工的基數和流進流出變數,建立了社區農民工電子檔案,開發了進城農民工信息專用管理軟件,完善了社區(企業)、街鎮、區服務中心的三級權限信息網絡系統,在106個社區增配了助農員,與社保員同享每月600元的待遇。在農民工相對集中的街道組建了農民工臨時黨支部、農民工聯合會、園區農民青年中心、"就業服務指導站"、"法律援助工作站",深受民工歡迎。三是突出就業服務的實質內容。對進城就業農民實行居住證"一證"管理,農民可憑居住證享有在社區租房、免費享用文化設施、享受教育培訓補助、免費獲取用工信息、接受計生免疫服務、子女可在指定學校入學入托、得到勞動維權方面的權利。以公共職業介紹為平臺打造"天天職介超市,一年365天不休息,天天辦公,即時服務,企業單位需用勞動力隨到隨招、勞動者求職隨到隨聘。對有培訓愿望的農民,免費提供一次培訓機會,并實行"訂單培訓"。在街道設立勞動監察員,在企業聘請兼職監察員和法律監督員,在工業園區設立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對農民工實行綜合維權保障。四是創造有利農民工管理的集居環境。堅持"企業主要投入、政府適當補助"的辦法,引導渝安、宏漆等大中型企業建立了一批農民工公寓。采取"業主主體、市場運作、政策優惠"的方式,支持中農公司新建500套可容2000人、具有勞動力市場和培訓功能的怡錦苑農民公寓。利用城市低檔旅館或閑置房產,政府適當補助,進行簡單改裝,為散工農民提供潔凈價廉的居食條件。目前,全區可供農民工集中居住的樓館有7處,居住容量可達4000人。
(一)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擬投資320萬元,將原來城鄉分割的共計2500平方米勞動力市場從組織和形式上統一整合。內設辦公服務大廳和就業交易大市場,集辦公、交易、接待、休息、培訓、信息數據控制、電子觸摸信息查找等于一體,將城鄉分割、行業分割、部門分割的勞動力市場統一起來,實行"一站式"服務。為城鄉統一、規范有序、平等競爭創造良好條件。
(二)建立城鄉統籌就業服務管理體系
成立城鄉統籌就業領導機構,落實統籌就業聯席會議制度。改變過去體制不順,資源、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斷裂現象,特別是農村轉移勞動力的管理體制不暢,轉移培訓由農水局牽頭負責,培訓不管就業,就業不知培訓的狀況,無法進行資源、培訓、就業、維權各個環節聯接互動,培訓與市場需求脫節,造成培訓就業率不高,就業簽約率低的現象。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管理機制和基層平臺。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用人單位招用農民工與招用城鎮勞動力統一流程、統一方式、統一保障。加強城鄉勞動力資源的登記造冊、建檔發證,掌握城鄉勞動力基礎數據和企業用工情況,建立城鄉勞動就業服務網絡及相關數據庫,做好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的基礎性工作。
(三)建立城鄉統一的全員培訓制度
對未能升入高中、職校、技校的初中畢業生實行勞動預備制度,對二三產業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從業技能,逐步推行職業資格證和職業準入制度,完善多種形式的培訓補貼政策和職業資格證書補貼制度,各類培訓機構,凡培訓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并推薦就業1年以上的,與培訓下崗失業人員一樣享受培訓補貼。整合培訓力量,建立師資信息網絡系統,形成有一定數量、門類相對齊全的科技人員及專家信息庫,定期向社會,以實現師資共享。倡導定單培訓、委托培訓、上崗培訓證書培訓與就業培訓直接掛鉤的形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建立城鄉統一的用工管理制度,保障勞動者權益
著眼外來農民工普遍存在擔憂工資被拖欠、工傷事故無人管、人身安全難保險的問題,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險制度,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和工資保證金制度,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用人單位的處罰力度和工資清欠力度,從根本上解決拖欠、克扣工資的問題;依法將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范圍,當前,著力加快推進農民工較為集中、工傷風險較高的行業參加工傷保險;強化用人單位職業安全衛生主體責任,加強農民工職業安全、勞動保護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推行高危行業和特殊作業工種持證上崗制度。
(五)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和促進再就業政策機制
建立失地無業農民登記制度,把失地無業農民中的就業困難對象納入社區再就業救助項目;把農村進城務工青年納入"百萬青年技能培訓工程",對參加就業培訓的農民工實行就業補貼到個人的辦法,凡參加創業培訓結業的農民工可憑培訓合格證同其他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憑失業證一樣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政府今后投資或者給予優惠政策的經營性和服務性崗位,優先給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和進城務工困難人員,為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