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開展城鄉統籌就業情況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城鄉統籌就業是協調城鄉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將城鄉統籌就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創新工作機制,有力地推動了該市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的全面展開。主要做法:
l、建立了政府推動機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年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的通知》,將城鄉統籌就業納入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在搭建城鄉統籌就業服務平臺,構建城鄉統籌就業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就業培訓、勞動用工管理、就業和失業統計登記、社會保障、維權保障的"六大工作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工作目標和措施,該市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得到全面開展。
2、開展農村勞動力調查工作。**年11月市政府發出《關于開展農村勞動力調查工作的通知》,對全市勞動年齡段內杭州市農業戶籍人口的住戶和農村勞動力人數、素質結構、就業狀況、職業技能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由調查人員深入農戶家庭逐戶調查登記。調查的標準時點為**年10月31日零時。為加強對全市農村勞動力調查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杭州市農村勞動力調查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任組長,市勞動保障局、市統計局局長任副組長,市委宣傳部、市農辦、市勞動保障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等部門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勞動保障局。調查從**年12月開始,目前調查數據正在錄入匯總、分析處理,預計今年4月底可完成調查報告。
3、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向農村行政村延伸。該市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全市已建立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管理站(室)779個,配備工作人員1264人,成為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托。**年起逐步向農村行政村延伸。在農村集體經濟較為發達、勞動保障任務比較重的行政村,設立村勞動保障服務室,配備專職勞動保障管理員;在其他行政村,配備兼職勞動保障管理員。至**年末全市已有537個行政村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室,配備了專兼職管理員806人。從組織上保證了城鄉統籌就業的開展,為城鄉統籌就業構筑了較好的服務平臺。
4、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該市以崗位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強全市二三產業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在全市二三產業各用人單位就業的本地區或外來農村勞動力均屬培訓的實施范圍。逐步將已就業農村勞動力培訓納入企業職工培訓的統一管理,形成與企業職工培訓相統一的格局。**年至**年兩年,全市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6.65萬人,其中培訓失地農民5.28萬人,培訓已在二三產業就業的農民11.37萬人。
5、建立健全征地農轉非人員社會保障制度。隨著杭州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征地農轉非人員逐年增加。為妥善解決征地農轉非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4個政策文件,建立和完善了征地農轉非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年,制定了"低標準繳費、低標準享受"的雙低養老保險政策,并明確了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的銜接辦法。**年出臺《關于市區征用土地農轉非人員參加低標準繳費低標準享受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意見》,將市區所有勞動年齡段內的征地農轉非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從根本上解決了征地農轉非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為解決征地時已超過勞動年齡的農轉非人員晚年生活問題,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建立市區征地農轉非勞動年齡段以上人員生活補貼制度的意見》,自**年1月1日起對市區勞動年齡段以上征地農轉非人員實行生活補貼制度。經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該市征地農轉非人員社會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截止**年末全市征地農轉非人員中,已參加養老保險及享受各類生活補貼的達19.36萬人,征地農轉非人員生活保障突出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6、在鄉鎮(街道)全面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該市下發《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通知》,先后在206個鄉鎮(街道)、923個行政村(社區)建立了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年調解勞動爭議案件5918件,涉及經濟標的7256萬元,在源頭上就近就地解決各類勞動爭議,及時化解勞資糾紛,為城鄉勞動者提供了良好的就業環境。
7、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就業管理服務。該市完善地方性法規,放寬外來人員就業條件,全面消除了城鄉之間勞動力流動的政策性障礙,取消了對外來務工人員在杭就業的限制性政策,取消對外來務工人員就業的所有行政性收費,取消了外來人員就業登記證制度。開辟了為進城外來務工人員就業服務的專門場所,對市區近60家介紹外來務工人員的民營職業介紹所,實行集中場地,統一管理。組織群體職業指導課,為外來務工人員講解就業政策、求職技巧等有關問題。市委市政府今年1月出臺了《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就業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見》,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就業生活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提出了外來務工人員"有收入"、"有房住"、"有醫療"、"有社保"、"有組織"、子女"有書讀"的"6個有"和外來務工人員基本實現安居樂業的具體目標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