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城鄉統籌就業情況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總人口27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72%;城鄉勞動力171萬人,農村勞動力占64%。近年來,**市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戰略,構建城鄉一體的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統籌開發和擴大城鄉就業,在保持城鎮就業穩步增長的同時,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步伐不斷加快,目前有49.3萬富余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占農村富余勞動力總數的56%,其中勞務輸出達到15.5萬人,年收益12.4億元,為促進農民增收和城鄉協調發展拓開了局面。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做法
(一)堅持統一城鄉就業規劃,把政策體系向農村延伸
統籌城鄉就業是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實現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條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秦皇島市把城鄉統籌就業擺在了戰略性高度和突出位置,不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作為"民心工程"的重要內容來實施,從政策上大力推進。
一是把扶持政策向農村延伸。為促進城鎮就業再就業,秦皇島市綜合實施了以"五大支柱"、"六個領域"、"十一項政策"為主要內容的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近年來把積極的就業政策向農村延伸,先后出臺6個規范性文件,從組織領導、資金保障、政策扶持、就業服務等方面推進農村就業開發。**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印發了"40條措施",對勞務輸出實施"三免兩補一獎"政策:"三免"是公共就業機構免費組織輸出、免費為農村貧困生技能解困、免費為貧困人員送達務工地;"兩補"是對勞務輸出培訓機構每培訓一人給予30一160元的補貼,對培訓后技能鑒定給予20%的補貼;"一獎"是對單位和個人每組織輸出一人給予50一100元的獎勵,從政策上為勞務輸出注入了活力。
二是把政府促進就業責任考核向農村延伸。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勞務輸出納入各級政府就業目標考核體系,與城鎮就業目標一起下達,層層分解,統一考核。市政府對原有城鄉就業工作4個領導小組進行整合,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全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加大了城鄉統籌就業組織領導力度。
三是資金投入向農村延伸。建立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專項資金,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專項資金合并使用,重點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i土、/L就業服務補貼和獎勵。去年發放勞務輸出補貼獎勵50萬元。
四是將社會保障向農村延伸。出臺了《關于為農民辦50件實事的實施意見》,按照個人繳納30%、集體補助40%、財政承擔30%的比例,將符合條件的失地農民納入養老保險范圍,確保失地農民養老金待遇不低于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解除了失地農民后顧之憂。
(二)堅持統一城鄉就業平臺,把服務體系向農村延伸
為使城鄉勞動力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秦皇島市傾力構建城鄉"四個一體化"服務體系。
一是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投入5000多萬元實施三級勞動力市場改擴建工程,所轄四縣四區全部建立了交流大廳在800平方米以上的勞動力市場,市本級達到了3000平方米。全市108家職業介紹機構遍布城鄉,信息網絡延伸到了社區和鄉村,就業信息城鄉統配,服務渠道便捷通暢。
二是基層平臺一體化。在全市19個街道、89個鄉鎮和109個社區統一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站),并投資720萬元改善基層設施建設,對360多名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統一進行了培訓,在全國首批勞動保障協理員資格考試中,合格率達到94%。**年大規模開展了城鄉勞動力資源入戶調查,各街道、鄉鎮和社區統一建立了轄區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實施動態管理。**年上半年將完成市、縣(區)、鄉鎮(街道)和社區四級信息化聯網工程,實現"一點登陸,全市查詢"。
三是公共就業管理服務一體化。在全市實行了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把農村勞動力納入就業管理和失業監控體系。各公共職介機構免費為進城農民工提供職業介紹和"一站式"服務,舉辦"農民工專場招聘會"。去年僅通過開展"春風行動"和"送政策、送信息下鄉"活動,就幫助3000多名農民找到進城務工崗位。四是維權保障一體化。將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全部納入養老、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范疇,并從加大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和維護權益入手,開展"整治就業環境百日檢查活動",**年以來累計為5.5萬多名勞動者追討工資3640萬元。為提高農民工的社會待遇,市政府評出"十佳進城務工人員"和20名優秀進城務工人員進行隆重表彰,在全社會營造關心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三)堅持統一城鄉就業開發,把擴大就業向農村延伸
秦皇島市通過大力實施"一項活動、兩項工程",把城鄉統籌就業局面做大做寬。
一是開展"創建充分就業街道(社區)、充分轉移業鄉鎮"活動。依托街道(鄉鎮)和社區,在全市開展了創建"充分就業街道(社區)"和"充分轉移就業鄉鎮"活動。目前城市區有2個街道10個社區實現階段性"零待業",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功能效應也得到充分發揮,去年僅青龍縣次榆山鄉一年就轉移輸出勞動力2526人,鄉鎮組織轉移輸出量占到全市總量的60%。
二是打造"陽光工程"。在全市建立33個"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含1。個扶貧基地和5個創業培訓基地),形成了九大品牌培訓專業,**年以來累計為18.35萬名農村勞動力進行了科技、技能和創業培訓,提高了農民就業轉移能力。
三是做大勞務輸出工程。先后成立了"市勞務協作服務中心"、"駐京勞務管理服務站"、"京秦勞務派遣公司",扶持10多家勞務輸出組織和大批農村勞務輸出經紀人,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近三年,全市勞務輸出新增9萬余人次,目前總量較**年翻了兩番,境外輸出達到3005人,為農村勞動力開辟了廣闊就業空間和致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