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下鄉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實施科教興旗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
近五年來,我旗認真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技為關鍵,以發展教育為基礎,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為核心,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全面實施科教興旗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
一、全旗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
每年,旗科技、教育、文化廣播、農牧林、水利等部門,充分發揮自業務、職能優勢,積極開展“科普活動宣傳周”、“科教興旗宣傳周”、“三下鄉”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在活動中,通過懸掛過街橫幅、張貼標語、陳列科普展版、發放科技資料、技術咨詢等形式,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普及科學知識。在旗電視臺、報社等媒體開辟專題專欄,廣泛深入地宣傳我旗科教興旗取得的成就和涌現出的先進人物,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引導群眾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崇尚科學、敢于創新的精神。同時加強了科普陣地建設。全旗9個鄉10個村設置了固定科普宣傳欄30處,17個鄉鎮全部按標準建起了鄉鎮文化站,全旗413個自然村實現了電視“戶戶通”,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93.5%,全旗范圍內基本形成了有線電視和調頻廣播并存的立體傳輸網絡。對宣傳普及科技、指導農業生產、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發揮了很大作用。各鄉鎮中學都建成了占地10畝以上的以農業科研為主的勞動實習基地,各中小學校均配備了專兼職科技輔導員,三年級以上普遍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全旗中小學校現有計算機總數達到1000余臺,部分學校開始嘗試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教學,在教育現代化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各中小學通過開展以“小發明、小制作、小實驗、小論文”以及“生物百項”、科普知識競賽、演講賽、科普宣傳報告會、“科技在我身邊”主題中隊會等活動,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從小培養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進一步推進了素質教育。
二、科技興農、科技興企取得顯著成效
科技興農方面:
一是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種養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每年利用冬春農閑時節,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邀請內蒙古農業大學奶牛養殖、林果方面的專家教授和組織科技人員深入各鄉鎮為農民講課、實地進行指導。每年培訓農民都在3萬次以上。各鄉鎮均配備了電視機、錄放機。通過培訓,全旗全旗70%的農戶至少有一名農民技術員,80%以上的農民掌握了1-2項實用技術。
二是鄉鎮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各鄉鎮都建成了500畝以上的園區,對我旗發展高效農業起到了積極的幅射帶動作用,正在成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全旗優良品種覆蓋率已達90%以上。基地建設堅持因地制且,突出名、特、新、優,一些成功的高產、高效的經營模式不斷擴大推廣面積。如地膜西葫蘆系列、葵花套種西葫蘆、麻子套種系列、地膜貢豆套種玉米等。各鄉鎮黨委、政府積極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基地建設,形成了分管領導主要抓、農辦人員具體抓,村干部帶頭抓的工作運行機制,保證了基地建設順利進行。旗農業部門抽調技術骨干,深入到各鄉鎮,實行包鄉包村責任制,直接進行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指導,為基地建設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三是秸稈養畜技術的推廣和牲畜種子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全旗已建成各類青貯池約2000個,共計12.1萬立方米。每年進行玉米秸稈青貯1.億公斤左右。已建成牛冷凍精配種點60處,培訓冷配技術員46名,引進良種公牛冷凍精5萬枚,冷配奶牛2.6萬頭,胚胎移植奶牛32頭。
四是甜菜產業化基地建設和無公害瓜菜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全旗每年甜菜種植面積都在13000畝上下,畝產量3.5噸以上。在溝門、美岱召、大城西等8個鄉鎮完成無公害瓜類生產基地21120畝,無公害果類生產基地22300畝。并在溝門的后灣、美岱召的沙圖溝完成杏、李子示范點2400畝,在大城西的五盛開公、明沙淖的楊家圪堵完成西瓜示范點2100畝。為今后無公害生產基地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五是新型節水灌溉建設成績喜人。建成溝門鄉板申氣村“包頭市節水灌溉示范區”300畝;在將軍堯鄉后荒地村農業四期開發項目區內完成渠道襯砌43.5公里;在毛岱鄉八犋牛營村新增節水灌溉1萬畝;實施了團結區節水改造工程,完成干渠襯砌11公里,灌溉面積30萬畝,通過實施節水灌溉,使水資源利用率由原來50%提高到75%以上,極大降低了灌溉成本,有效減輕了農民負擔。
六是農牧業科技示范推廣不斷向前推進。共累計推廣玉米新品種農大108號5萬畝、陜單911號30萬畝;玉米覆膜栽培技術30萬畝;小麥套種玉米技術5萬畝、小麥套種向日葵技術45萬畝;玉米套種豇豆技術5萬畝;小麥套種食麻栽培技術5萬畝;玉米套種西葫蘆栽培技術10萬畝;向日葵套種西葫蘆栽培技術10萬畝;小麥綜合豐產技術45萬畝;向日葵覆膜種植技術13.5萬畝;甜菜紙筒育苗移栽種植技術4.5萬畝;甜菜綜合豐產技術6萬畝;甜菜覆膜種植技術6萬畝;西紅柿錯季秋熟種植技術4.5萬畝;西瓜無公害生產技術6萬畝;果樹無公害生產技術3萬畝;向日葵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3萬畝;向日葵拌種防病種植技術3萬畝;向日葵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1萬畝;淡水養魚(成魚養殖)豐產技術0.3萬畝;牛皮蠅蛆病防治技術7.5萬頭;
科技興企方面,狠抓了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實施了雄師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造氣工段節能改造和設備添平補齊”和“全旗38個煤礦風井安檢設備改造”技改項目;名泉泵業公司開發了系列潛水高揚程潛水泵,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造;成林鋼木構件公司開發了“秸桿膠合人造型材”新產品開發。同時,為了充分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了華盛食品、瑞仁制藥等一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幫助其盡快做大做強。另外,為支持企的技術開發、創新、改造,旗財政每年都在預算中列入專項資金進行支持。近年來,旗委、旗政府大力推動工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建立了工業園區。目前,已有包頭瑞仁實業有限公司、包頭日新科技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第三制藥廠、包頭恒鑫炭素有限責任公司、包頭振榮電器有限責任公司、包頭新元塑料管廠、包頭華盛食品有限公司7家企業進入園區,總投資將達到23856萬元,這些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產品為龍頭,通過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產品的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
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全旗各鄉鎮綜合服務站列入了全額拔款事業單位,實行了“三定”,為全面有效地開展農業科技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現在,全旗各類農業專業協會已發展到55個,會員達935人。這些協會作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一支新生力量,一方面開展技術服務、技術協作,上聯旗科技組織,上聯千家萬戶,成為科技流向農村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架起了農民通向市場的橋梁,幫助農民解決了一家一戶難以辦成的事情,加速了農村專業化、產業化進程,培養了一批學科學、用科學、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型農民。農村專業協會的發展,帶動許多村戶走上了專業化生產的路子,養牛、養羊專業村(戶)不斷涌現,許多協會發展起來的產業,正在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給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全旗每個鄉鎮均建成了1個畜牧獸醫綜合服務站,并配備了相應的設備,選聘了業務技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畜牧獸醫人員為所在鄉鎮提供疫病防治、繁育改良、飼養管理和飼草料種植、加工、處理等方面的技術服務。目前,全旗基本上形成了以旗服務組織為中心,以鄉農業綜合服務站為紐帶,村級服務組織和科技示范戶為基點,以農業專業協會為補充的“三級、一戶、一會”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區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地技術保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