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大檢查我區水利工程建設匯報提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各位領導:
上午好!
剛才大家一同現場視察了“張坊應急水源供水工程”、“拒馬河水源保護工程”以及“平峪村安全飲水工程”,這些工程都是我區水利工作的重點,張坊應急水源供水工程和拒馬河水源保護工程是我們為城市供水的工程,平峪村安全飲水工程是今年我們解決山區農村飲水的典型工程之一,下面把今年山區水利工程建設總體情況向各位代表和領導簡要匯報一下:
一、農村飲水工程
根據市政府對安全飲水工作的總體安排和部署,我區2005年計劃解決92個村、2.68萬戶、8.5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工程建設總投資達到10650.19萬元。
一是“四高”水質安全飲水工程,該工程是市政府確定的55件為民辦實事工程的第19件,我區列入該項目的共有9個鄉鎮、49個村、4900戶、1.26萬人(工程建設實際可解決3.93萬人)。工程形式包括集中供水擴網供水工程3處和單村供水工程15處。主要工程內容有打巖石井8眼(總設計井深912米),礦井水1處,主管路93.488公里,支管路379.673公里,安裝消毒設備9臺套,水泵10臺套,蓄水池8座。
目前已經完成打井8眼(進尺899米),1處礦井水開挖工程已經完工,完成主管道鋪設49501米,支管路鋪設74941米,安裝水泵1臺,安裝戶表989塊,完成總任務量的70%以上。
二是采空區安全飲水工程,可解決9個村、2718戶、0.80萬人的飲水困難。主要工程措施包括利用礦井水6處,蓄水池28座,水泵9臺,主管路17.96公里,支管路93.5公里。
目前工程已經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蓄水池12座(3150方)、鋪設主管路5.649公里,支管路1.6公里,安裝消毒設備1套、凈化設備1套、水泵2臺,蒲洼項目區(蘆子水、寶水、蒲洼、議合)、史家營項目區(蓮花庵、曹家坊)已經具備通水條件,周口店車廠、霞云嶺堂上、大安山西苑9月底可竣工。
三是村級飲水改造工程,計劃解決11個村、3045戶、0.84萬人的村級安全飲水問題,共建設10處工程,打井9眼,蓄水池7座,架設引水管路83.414公里等。
該工程實際開工15處,累計完成打井7眼,鋪設主管路21.288公里,支管路57.057公里,安裝戶表3081塊。
四是節水村建設工程,解決12個村、3981戶、1.13萬人的飲水困難及村級機井裝表工作,新建泵房12座,水泵12臺等工程。目前工程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五是長陽碧圣供水廠工程,解決包括鎮中心區及周邊10個行政村、2481戶、1.8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設計日供水規模為1萬噸,架設引水管路61000米,建清水池2座等。
該項工程清水池工程混凝土澆筑已經完成,正在建設廠房。
據統計,所有今年安排建設的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已經全面展開,由于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工程進展順利,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的70%以上,到9月中旬,全區新建工程已有13個村具備通水條件,預計10月中旬可全部竣工。
二、山區生態環境建設工程
1.2005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總治理面積70平方公里,涉及蒲洼、十渡、周口店、霞云嶺、佛子莊、河北等6個鄉鎮、21個村,計劃總投資2160萬元。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設截流工程1座、塘壩4座、谷坊壩51座、打井3眼、開泉3處、新建水源配套工程18處、調節池50座,鋪設輸水管路11.45萬米、購置流動泵24臺、渠道防滲1500米、發展節水灌溉1000畝、建小型污水處理廠2座、修路6.3公里,營造生態防護林7000畝,發展經濟林1000畝;
該工程各項施工已經全面展開,目前完成總工程量的40%,力爭年底通過驗收。
2.市發改委立項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治理工程
包括大安山西苑、張坊南白岱、城關臥龍山、南窖水峪、大石窩云居寺等6條小流域。市補助資金已經撥付給有關建設單位,目前各有關鄉鎮已經開展了造林和部分水利工程建設,監理和水利技術人員正在對工程建設進行布置,預計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
3.小流域土地整理項目
市批復了2條小流域,即:韓村河下中院小流域和周口店車廠小流域。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棄渣治理0.8萬m3、整修石坎10900m、小型干砌石谷坊壩62座、小塘壩1座、防護墻1240m、排洪溝850m、疏通河道1300m,干砌石護岸600m、發展節水灌溉33公頃、水保林55公頃、四旁綠化4100平方米、封禁治理800公頃。
由于各項工程安排較早,兩個小流域建設按照設計內容已完成總任務量的60%以上。
三、拒馬河水源保護工程
為了確保張坊應急供水工程的水質安全,區水務局編制了《拒馬河水源保護規劃》,規劃還在完善中,有部分工程已經開始實施,包括今天我看到的“六渡鉛絲籠溢流壩”和“北石門鉛絲籠溢流壩”,規劃還包括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小流域生態環境建設的內容。
為了保護好拒馬河水源,水務局已經建設了下劉才、東湖港、平峪、北石門、八渡、六渡等幾座鉛絲籠溢流壩,總蓄水面積達到××平米,調蓄能力××萬方,通過鉛絲籠溢流壩聯合調度,一方面保證了張坊應急水源供水工程在量上的需求;另一方面滾水壩蓄水對水源進行沉淀、凈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拒馬河水質,保障了張坊應急供水工程的供水安全。
四、主要做法
(一)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為加強對安全供水工程的領導,確保圓滿完成市政府項目,我區成立了由水務、發改委、農委、財政、衛生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安全供水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工作。安全供水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該工程的項目法人,承擔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全區水務、發改委、財政、農委、衛生等部門形成了高效統一的聯動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安全供水工程的順利實施,確保工程保質、保量、按期完工。
(二)集體組織、村民參與
今年我區所有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都采取“以戶為單位,集體組織,村民參與”的方式,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工程自己管,集體負責主干土方工程及管路的安裝、施工,支管路土方工程由受益戶自己負責。這樣既節約了工程資金,又提高了村民的管護意識。
(三)嚴格程序、強化“四制”
在工程建設中,我們嚴格按照“四制”(項目法人制、監理制、招投標制、合同制)進行管理。監理單位已由市發改委統一招標產生,目前已全面進入監理工作;設備材料全面實行政府采購。
我區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列為區政府十大“陽光工程”,要求做到“十公開、十不準”,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四)創新機制、強化管理
分析農村飲水不安全狀況的原因,投入不足是關鍵,但機制問題是癥結所在。農村生活飲用水不計量、不收費、不節約等問題,使飲水成本過高,村集體負擔過重,造成設備老化不能及時更新,定時定點供水及欠電費停水現象時有發生。
為探索和建立農村飲水工程的長效運行機制,在總結去年大石窩鎮下灘村試點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全面推廣“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工作模式,目前所有在建工程都先建立了用水者協會、村民代表會等管理機制。做到既重視建設,又重視管理,徹底改變“重建輕管”的局面。
2005年實施的各項農村飲水工程,全面推行下灘模式,需完成六個工作步驟:一是召開村民代表會,“一事一議”對工程建設相關內容的進行代表表決,所有工程項目對群眾公開,征求群眾意見,有關技術內容向群眾作必要說明,爭取廣大群眾對工程建設的支持;二是在表決通過后,推舉產生村級用水者協會,全面負責全村水務工作;三是由用水者協會制定該村供水工程管理辦法,交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四是供水管理辦法表決通過后,工程上馬實施;五是待工程運行1—2個月,計算出供水成本,由用水者協會提出供水建議價格交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后全體村民共同執行;六是建立用水收費公開制度,每戶每月的抄表數字和收費情況在公開欄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