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共產黨的領導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提要】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地領導全民族抗戰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負起了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了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軍事領導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大多數中國人通過抗日戰爭的實踐對共產黨有了正確的認識,并給予大力支持。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中許多人,通過抗日戰爭,明顯改變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同黨建立起友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在抗日戰爭實踐中得到確立。
【關鍵詞】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思想領導政治領導軍事領導
由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政治上的軟弱性,決定了它在中國民主主義革命中的兩面性,從而也決定了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任務不能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而必須經過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才能完成。中國共產黨負起了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1938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的報告上提出的“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這一個問題,為的是使全黨同志明確地知道并認真地負起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歷史責任(《著作選讀》上冊第271頁注釋)。
中國共產黨認真地負起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歷史重任,首先是正確的思想領導。
中國共產黨一開始領導中國革命的時候,就面臨著一個思想路線問題,客觀地存在著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即怎樣用外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革命?怎樣處理好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與獨立自主地領導中國革命的關系?這兩個問題也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中國共產黨怎樣實施對中國革命正確的思想領導問題。這是中國革命的一個大題目、總題目,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共產黨就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中國革命就不能取得勝利。然而在前兩次革命中,中國共產黨都沒能實施對中國革命的正確的思想領導,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在黨內占統治地位,不是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指導中國革命,而是照搬共產國際的指示和蘇聯經驗,導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土地革命戰爭的失敗。中國共產黨為了承擔起領導民族解放戰爭這一歷史重任,抗日戰爭一開始,就著力解決正確的思想領導問題,解決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問題,解決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領導中國革命的問題。同志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系列演講,即后來發表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就是從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中,從認識論和辯證法上對中國共產黨內存在著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兩種錯誤傾向的深刻揭露,就是從哲學的高度提高全黨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認識。指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號召全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中國的歷史,了解中國的特點,在全黨范圍內普遍地深入地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整風運動。全黨認識到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決了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亟待解決的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其標志是思想的確立。思想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得到系統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思想的科學指導,這是中國共產黨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地領導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思想保證??谷諔馉幨侵袊伯a黨領導各族人民第一次有了科學思想指導——思想的指導,完全取得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谷諔馉幍膭倮紫仁撬枷氲膭倮?。
中國共產黨認真地負起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歷史重任,關鍵是制定出正確的政治路線。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實行完全征服和滅亡中國的政策,使中日矛盾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國內的其它矛盾降到次要地位。由一般帝國主義和中國的矛盾,變為特別突出特別尖銳的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的矛盾,從而導致了國內階級關系和國際關系的新變化。中國共產黨根據日本帝國主義打進中國來,變化了中國各階級之間的關系,擴大了民族革命營壘的勢力,減弱了民族反革命營壘的勢力的現實情況,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和世界和平陣線相結合的政治主張。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就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1935年8月1日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即“八一宣言”;黨的瓦窯堡會議結束后,黨為擴大抗日武裝和根據地,準備東出同日軍直接作戰,紅一方面軍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在、率領下,從陜北渡過黃河,進入山西,發起東征戰役。同時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加強統一戰線工作。一方面積極促進一二九學生運動后全國人民中日益高漲的抗日救亡運動。派劉少奇到天津任中共北方局書記,先后發表《肅清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等文章,對黨的路線、方針作了系統的闡述,強調要把著眼點放在積蓄力量,準備決戰上,要長期深入群眾,做艱苦細致的工作,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年5月,愛國人士宋慶齡、沈鈞儒、章乃器等在上海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地許多抗日救亡團體先后加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接著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進一步推動全國青年的愛國運動。另一方面,盡可能地向國民黨上層領導人和軍隊將領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向國民黨上層領導人和軍隊將領發出大量信件。這個工作在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第十七路軍中取得了突破。
華北事變的發生,超出了國民黨政府所能容忍的限度,直接威脅到了它的生存,國民黨政府開始調整它的對日政策,開始醞釀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為了表明國共合作的誠意,將已渡過黃河開入山西的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全部回師河西,并發出了《停戰議合一致抗日通電》,公開放棄反蔣口號,呼吁停戰議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指出,只有國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國各黨派各界的總聯合才能真正的救亡圖存。9月1日,中共中央在內部發出《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明確指出:“在日帝繼續進攻,全國民族革命運動繼續發展的條件之下蔣軍全部或其大部有參加抗日的可能。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p>
1937年7月7日,日本進攻盧溝橋,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危險。只有全民族團結抗戰才是中國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中國社會各階級、各政治派別都應當以民族利益為重,使自身的利益服從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這個最高的民族利益。中國共產黨從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就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不幾天中共中央起草《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交給,并作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缎浴诽岢霭l動全民族抗戰,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項基本要求,重申中共為實現國共合作的四項保證。在共產黨催促下,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于9月22日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發表實際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中國共產黨的宣言和的談話,宣告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和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國共合作的實現,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各派一致表示擁護政府抗戰和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愛國人士進一步投入抗日的洪流;民族工商業資本家也踴躍購買救國公債,為前線捐贈錢物,積極組織廠商內遷。在新加坡成立了以陳嘉庚為主席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它的分支機構遍及東南亞各國。歐美等洲的華僑紛紛建立抗日救亡團體,進行抗日宣傳,籌集現款物資,組織華僑青年回國參軍參戰。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國共兩黨間存在著兩條不同的指導路線的環境中,克服右傾錯誤,正確處理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統一和獨立,團結和斗爭的關系,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實行既統一,又獨立,對國民黨采取有團結有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保持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實行自己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堅持共產黨對八路軍和新四軍和其他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切實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和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規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日本侵略者面對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組成的抗日戰爭統一戰線。統一戰線是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法寶。
負起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歷史重任,就要實施對抗日戰爭的正確的軍事戰略戰術的指導。為著動員并組織人民群眾進行全面抗戰,黨必須明確地提出抗戰的軍事戰略方針。根據當時存在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觀點,為了回答中日戰爭的進程究竟怎樣發展?中國能否取得抗戰勝利?如何才能取得勝利?同志在1938年5月寫上了《論持久戰》,系統地闡明了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根據中日雙方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深刻而明確地指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中國不能速勝,中國抗戰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中國不會亡國,最后勝利屬于中國。并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明確指出,通過三個階段,在雙方的力量對比上,中國必然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而日本必然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
根據中日雙方互相矛盾著的幾個特點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抗日戰爭的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之,領導八路軍和新四軍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八路軍依靠人民群眾,利用山區有利地形,堅持山地游擊戰爭;軍民一起破壞鐵路、公路交通,利用道溝,在廣闊的平原上發展平原游擊戰;部隊同群眾結合,分散到各地摸清日軍行動規律,集中優勢兵力,出敵不意地進行伏擊殲滅戰,創造了很多極為有效的殲敵方法,如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武裝工作隊等等,取勝后迅速轉移,再尋戰機,消滅敵人。敵后游擊戰爭,通過在廣大地區內以無數小的戰斗對日軍進行襲擊,積小勝為大勝,逐步殲滅日軍的有生力量,使人民抗日力量在戰斗中壯大起來,直至對日軍的總決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在對抗日戰爭的作戰方針上,強調充分發揚根據和符合客觀實際的自覺的能動性,提出了一系列戰爭指導的計劃性和靈活性、主動性與客觀性、可能性與現實性、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持久戰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防御中的進攻;有后方和無后方、包圍與反包圍、大塊與小塊、戰爭的全局和局部、過程與階段、抗日戰爭的最后決戰問題等等,這些高超的戰爭指導藝術,科學地正確地指導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1945年8月9日,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各抗日根據地對日、偽軍發起猛烈的全面反攻。9月2日日本宣布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繼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后,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次民族解放戰爭中,黨把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主義結合起來,正確處理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的關系,堅持為維護全國團結抗日,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爭取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而斗爭。大多數中國人通過抗日戰爭的實踐對共產黨有了正確的認識,并給預大力支持。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中許多人,通過抗日戰爭,明顯改變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同黨建立起友誼。在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工人階級、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海外華僑、一部分地主買辦階級,以不同的形式,參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抗日戰爭成為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了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