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做貢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早在1979年3月召開的全國歷史學規劃會議就明確提出過,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研究,得到了廣大史學工作者的認同。1983年5月召開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會議,對于加強史學理論研究問題又給予了進一步強調。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曾為此組成一個歷史規劃組史學理論小組,在院科研局領導下負責這方面的具體工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做出了積極努力。進入21世紀后,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002年在曲阜召開史學片的工作會議時,再次提出了加強史學理論研究的問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由世界歷史研究所牽頭并經院務會議批準,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
史學理論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史學理論的學科建設,將相對分散的研究力量組織起來,開展課題研究,組織學術會議,舉辦學術報告或講座,收集有關信息,促進國際國內交流,從而發揮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科比較齊全的優勢,給有志于史學理論研究的學者搭建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為繁榮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以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為主體的史學理論研究,做出應有的貢獻。
史學理論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史學理論,就沒有歷史科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史學走向全面復興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史學理論和方法論研究的不斷加強,并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問世。中外史學的發展歷史證明,有影響的史學家無一不是對史學理論有獨特貢獻的人,史學理論歷來為史學家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所重視,史學的發展任何時候也離不開史學理論的發展。因此,我們要繁榮和發展歷史科學,就不能不繁榮和發展史學理論。
史學理論研究涉及的問題十分廣泛和復雜,和現實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這是因為,歷史認識的價值判斷,往往是和社會認識的價值判斷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曾經說過:“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內,自由的科學研究遇到的敵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領域內遇到的敵人。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質,把人們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惡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復仇女神召喚到戰場上來反對自由的科學研究。”今天,史學研究也遇到了同政治經濟學研究幾乎同樣的命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西方壟斷資產階級的代表宣布“歷史已經終結”,歡呼“資本主義已經戰勝了社會主義”,世界資本主義正致力于建立一種新的、即資本主義的世界新秩序。在這一背景下,國際上出現了攻擊、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國內也出現了否定唯物史觀基本原理、鼓吹的錯誤傾向。因此,加強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史學理論研究,對于澄清史學研究領域中的思想混亂,保證史學研究沿著科學的健康的道路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也是一個有著悠久史學傳統的國家。但是,歷史學只是在得到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指導后,才成為了一門科學。無論人類過去的歷史還是今天的實踐都證明,“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列寧語)。我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老前輩們之所以能在史學研究中取得開創性的重大成果,無不與他們學習和掌握唯物史觀的理論與方法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系。同時應當看到,唯物史觀誕生以來的150余年,人類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提出了許多新的重大的理論問題。因此,加強史學理論尤其是唯物史觀的研究,不僅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對史學研究指導的需要,也是包括唯物史觀在內的史學理論自身發展、不斷創新的需要。當然,我們也要防止有人假借理論創新之名,行根本否定唯物史觀之實。凡是離開唯物史觀基本原理指導和脫離實踐基礎的所謂“創新”,不僅不會是真正的創新,反而只會走到復舊的邪路上去。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重要的史學理論、史學方法、史學流派、史學思潮,以及西方史學理論研究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前沿問題,被大量翻譯、介紹到國內。其引進規模之大、內容之多、范圍之廣,是近代中國自接觸“西學”以來未曾有過的。這對于中國史學界了解世界,并從中汲取可資借鑒的有益內容,無疑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應當看到,有些翻譯者、介紹者、出版者在引進這類著作時,不加選擇,不加分析,不加批判;更有甚者,極少數主張“全盤西化”的人專門熱衷于挑選那些集中宣揚西方資產階級世界觀、價值觀和歷史觀的糟粕,并大肆褒揚,借以動搖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根基。受此影響,一些讀者,尤其是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學生,把西方史學理論奉為圭臬,盲目接受。對此,我們也需要把分析和批判有代表性的、在中國產生一定消極影響的西方史學理論,當成當代中國史學理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加強對西方史學理論的研究和鑒別工作,引導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用唯物史觀正確分析和認識西方的“新史學”,幫助他們澄清思想上的混亂。
當前包括史學在內的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和意識形態領域總的形勢很好。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明確指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中,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決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由中央組織并實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已經全面啟動,包括《史學概論》在內的各主要學科的教材正在加緊編寫。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特別強調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性,指出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治史、學史、用史的傳統,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一貫重視對歷史經驗的借鑒和運用;在新形勢下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更加注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另外,黨報黨刊以及一些史學類學術刊物也加大了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宣傳力度。所有這一切,為大力開展史學理論研究指明了正確方向,營造了良好氛圍,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把史學理論研究中心的工作積極開展起來,繼承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派的優良傳統,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大力推進學術觀點和學科體系創新,廣泛團結全國廣大史學理論工作者,使這支隊伍不斷擴大,在史學理論學科和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研究與建設中,進而在史學領域中,切實發揮積極作用。我深信,有當代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大家們的有力支持,有院內外眾多史學理論專家和學者的積極參與,史學理論研究中心一定能夠辦好,一定不會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