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中流砥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受侵略、欺凌、壓迫到復興的偉大歷史轉折,也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貢獻。抗日戰爭堅持8年之久,形成了正面抗戰和敵后抗日根據地人民戰爭相結合的蔚為壯觀的全民抗戰,終于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中取得完全的勝利,洗雪了百年國恥。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經過浴血奮戰,不斷積蓄和壯大力量,逐步發展成為抗日戰爭的主力。日本投降后,在國民黨發動內戰,妄稱三個月消滅中國共產黨和解放軍時,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解放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為最后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準備了條件。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牽制了日本陸軍的主力,使其不能向蘇聯和印度、澳洲、中東發動進攻,實現德日法西斯在蘇聯或中東的會師,對保證美、英、蘇實施“先歐后亞”的方針,避免兩面作戰,聚殲德國法西斯,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日軍在整個戰爭中死傷195萬余人,其中在中國戰場死傷133萬人,占其傷亡總數的70%。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巨頭對中國的歷史貢獻作了高度評價。羅斯福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丘吉爾說,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斯大林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正是由于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并成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傷亡380余萬人,中國人民犧牲2000余萬人,中國軍民傷亡總數達3500萬人以上;中國財產損失600余億美元,戰爭消耗4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按1937年美元計算)。日寇占領了中國大半河山特別是中國經濟文化較發達的中東部地區,竭盡燒殺淫掠之能事,犯下了南京大屠殺和殺光、燒光、搶光等滔天罪行。這不僅是對中國人民的犯罪,而且是對全人類的犯罪。我們必須牢記這場戰爭的教訓,以史為鑒,一方面,喚醒中國人民和亞洲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的人民,高度警惕和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要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好、發展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另一方面,要團結廣大日本人民,加強中日兩大民族的友好。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要把日本侵略戰爭的罪行記在日本軍國主義者身上,團結廣大日本人民共同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抗日戰爭的勝利依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和堅持
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而分裂必然導致落后,分裂也要挨打。中國從辛亥革命之后,國家就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契機,在“七七事變”特別是“八一三事變”之后,經過多次談判,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國對日抗戰終于得以實現。中華兒女不分民族、階層、黨派、宗教,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以及海外僑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匯成了全民抗戰的洪流。
在8年抗戰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經歷了曲折的發展。國民黨曾三次發動反共高潮,每次都使國家面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破裂和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由于中國共產黨采取正確的政策進行堅決斗爭和全國人民的反對,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國際環境的變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得以堅持和鞏固,保證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形成了一批派,它們也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同這些派在抗日戰爭中和抗日戰爭后進行了很好的合作,這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開端。
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乃至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者和發起者。早在“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就號召全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并領導了東北抗日聯軍。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明確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6年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契機。“七七事變”后,向國民黨提交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并由國民黨通過中央社發表,成為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標志著兩黨合作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又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多次發動反共高潮,意欲破裂統一戰線,均被中國共產黨高舉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大旗,通過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和貫徹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加以制止,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