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批評難的表現成因危害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傳統和作風之一,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它對于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近幾年來,這一優良傳統幾乎被一些同志忘記了,這一強有力的思想武器,也很少使用了。“批評難”的現象在一些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主要表現為:
表現在形式上:正副書記批評委員多,委員批評正副書記少;上級批評下級多,下級批評上級和同級之間相互批評少;批評變要求,要求變希望多,直截了當批評少;自我批評走過場,真心誠意檢查少。
表現在內容上:避重就輕,講成績一大套,講問題不沾邊;明顯的過錯批評多,對處在萌芽狀態或隱蔽狀態的問題批評少;對屬于工作、方法性差錯和一般問題批評多,對屬于思想方面的問題批評少。
表現在程度上:批評走過場,非批評不可的時候總是“客氣話開頭,希望話結尾”;拐彎抹角的批評多,坦率真誠、一針見血地批評少;對人們共知的問題批評多,對某一領導在干部使用、經費開支等黨風廉政方面存在的問題批評少;講工作上的問題多,解剖思想深處的毛病少;自我批評多,相互批評少。
(二)
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銳利思想武器,曾為我們黨的事業帶來了勃勃生機,而實際生活中為什么被一些單位和同志棄之不用?究其原因,這既有封建傳統文化和“左”的影響,也有市場經濟下商潮的沖擊,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具體來說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模糊。部分同志黨內思想斗爭的觀念淡薄,否認和無視黨內各種矛盾,見怪不怪。還有的同志錯誤地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與“扣帽子”、“整人”、“搞斗爭”哲學等“左”的一套混同起來,片面地總結歷史教訓,分不清正常健康的思想斗爭與“左”的錯誤做法的根本區別,一味提倡所謂的“寬容”、“寬松”,而不管是非曲直,不講黨的原則,所以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上“瞻前顧后”,造成批評難。
二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做崇。少數黨員干部不是從黨的事業出發,而是信奉“明哲保身,但求無過”、“明知不對,少說為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生哲學。有的甚至將庸俗的關系學帶到黨內政治生活和人際關系中來,怕得罪人,遇事“多栽花,少栽刺”,一提批評與自我批評顧慮重重。批評上級怕打擊報復“穿小鞋”,影響今后的前途;批評同級和班子成員怕影響關系,為了保團結,對班子內部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見而不批;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有的犧牲原則去獲得選票,對部署要求不嚴,部署犯了錯誤也不批評、不處理,甚至為其說情開脫;批評自己怕丟面子,影響威信,還有的領導干部為政不廉,自己不干凈,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拔出蘿卜帶出泥”,因此自己不對,少說為佳。
三是黨內民主生活制度不健全。有的單位長期不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很少有組織活動,黨員長期不向組織匯報思想,沒有明確的生活會議制度,缺乏黨內監督機制,對黨員生活、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等問題都沒有具體的制度約束。有的雖然建有制度,但不認真實施,形同虛設。有的單位民主評議黨員干部,搞的結果“皆大歡喜”。
四是領導民主意識差。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些領導干部政治意識不強,唯我獨尊,不能正確對待批評與自我批評,聞過則怒,聞過則跳,喜歡聽好話,聽恭維話,缺乏民主作風,聽不得半點意見。有的領導不僅自己不愿作自我批評,有時甚至壓制批評,結果是言路堵塞,致使一些同志怕打擊報復而不敢開展批評,這是目前黨內批評難以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
因為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不起來,使一些不講原則的庸俗作風蔓延,成為革命隊伍的腐蝕劑,侵蝕了黨的肌體,敗壞了黨的作風,給黨的建設帶來了不良影響。
1、影響了從嚴治黨方針的貫徹落實。“批評難”使黨委內部不敢批判,久而久之,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就成了一句空話。
2、影響了黨內生活的原則性、戰斗性。“批評難”使一些黨員干部滋長了資產階級的庸俗作風,少數人在黨內搞哥們義氣,產生“調和折衷”和“人生依附”的心態,熱衷于“感情投資”、“拉關系”,使同志之間關系變得庸俗化。使少數黨組織正確的不敢堅持,錯誤的不敢抑制。長此以往,不但削弱了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還會出現集體違紀的問題。
3、影響了黨的作風建設。“批評難”使一些黨員干部滋長了嚴重的官僚主義和脫離群眾的不良作風。同時,淡化了黨的原則,直接破壞了黨的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干部路線。這些年之所以黨內腐敗現象不斷發生,除了其他原因之外,黨內缺少正常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四)
恢復和發揚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光榮傳統,積極開展黨內思想斗爭,改變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落后的狀況,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1、抓認識。首先要清除思想障礙,提高對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認識。要教育黨員干部,嚴格劃清批評與自我批評同“”中“左”的錯誤的界線,使大家充分認識到以批評為名整人是黨內生活不正常的表現,而以防“左”為名取消嚴肅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同樣是黨內生活不正常的表現。同時,從加強班子團結,增強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能力上,認清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必要性,切實做到不以庸俗關系代替黨性,不以個人感情代替原則,使黨員干部增強黨性觀念,自覺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武器。
2、形成制度。黨內“批評難”與黨內民主制度不健全、不落實有關。當前,要突出抓好各級黨委的民主生活會,堅持和健全黨委的報告制度和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領導干部過雙重組織生活會制度、接受來自同級和下級兩個方面的批評和監督,要切實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對壓制批評、打擊報復的行為要嚴肅處理。總之,建立必要的監督和約束機制,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做到及時和經常性,并形成濃厚的空氣。
3、注意方法,提高批評質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堅持實事求是,要擺事實講道理,在忠于事實真相的前提下論是非,力求言之有據,一是一,二是二,以理服人,與人為善,以誠相見,不搞無原則的糾紛,對班子成員思想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只要不是重大原則問題,能個別指出的,不集體批評,能會下解決,不會上解決,能自我批評解決的,不公開批評,能在本級班子內部自身解決的,不拿到上級去解決。實踐證明,這樣做了,就能創造一種良好的黨內生活空氣。
4、領導帶頭,創造有利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良好環境。歷史的經驗證明,批評的風氣能否形成,批評的質量和積極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干部是否身體力行。因此,對領導干部在黨內生活方面應該有更高更嚴的要求。如果黨委正副書記清正廉潔,以身作則,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敢于承擔責任、不爭功、不諉過、不遮丑,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帶頭發揚民主,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能相信這一優良傳統和作風一定能夠得到發揚光大。